家畜环境监测

为了解畜牧场及畜舍内环境状况,所进行的一时性或连续的监察和测定。其目的在于观察分析畜舍内外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规律,揭示其对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并为改善畜禽生活与生产环境,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以及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提供依据。建立畜禽环境监测制度是畜牧生产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

主要包括:①对与畜禽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畜舍、水源、土壤、空气、饲料等进行监测,发现、揭示其异常与污染,及时采取防止与改进措施;②对畜禽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水、粪尿等污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以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理和利用措施,防止环境条件恶化及影响公共卫生。

一般包括:建场前场址环境调查;空气环境监测(舍内外);水质监测;土壤监测。

科学地选择建场场址是畜牧场建立理想生产环境的前提与保证。建场前的调查与测定应包括: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状况,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工业、交通布局、农业现状、村落分布等)。

包括畜舍内外的空气环境,测定项目通常包括温度、湿度、照度、气流速度、通风换气量、有毒有害气体(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必要时尚需测定噪声、尘埃、微生物等。如场周围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还须根据工厂性质测定一些特殊指标。空气环境的测定,除对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外,主要是利用常规仪器与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点进行测定。气温、气湿可用普通干湿球温度表或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或自记温湿度计;照度对有窗舍可用1万~10万勒克斯照度计,对无窗舍则需用0.01万~10万勒克斯照度计;气流速度及畜舍通风换气量,风机性能等可用热球式电风速计;而有毒有害气体需先利用仪器收集检样,再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测定。

监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水色、浊度、气味、悬浮物状况等;化学指标:如pH值、总硬度、悬浮固体物(SS)、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氧(DO)、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等。如有必要,尚需因地制宜,测定某些有毒物质;细菌学指标:为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水质监测既针对水源水质,又包括畜牧场排出的污水。

土壤监测以往主要偏重于工业污染指标,如硫化物、氟化物、酚、氰化物、汞、砷、六价铬、氮化合物及农药等。这些指标需先制成土壤浸出液测定。随着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为防止土壤受畜牧生产废弃物污染,对土壤的监测日益受到重视。

THE END
1.第七章畜牧场环境管理监测与评价家畜环境卫生学doc1,经常性消毒 经常性消毒是指在未发生传染病的条件下,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消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根据畜牧场日常管理的需要,随时或经常对畜牧场环境以及家畜经常接触到的人以及一些器物如工作衣、帽、靴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对象是接触面广、流动性大、易受病原体污染的器物、设施和出入畜牧场的人员、车辆等。http://read.cucdc.com/cw/38140/6191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十三条?省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种畜质量监测、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优良种畜登记规则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经营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http://hebxmw.com/show.asp?nid=44468
3.全国农业环境监测工作条例(试行)第十条 各级农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领导本部门的环境监测工作,制订农业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下达各项监测任务,并监督实施。 2.制定农业环境监测条例、制度以及农业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计划,并监督实施。 3.组织和协调本系统环境监测网工作,组织综合性农业环境质量调查。 4.组织https://www.66law.cn/tiaoli/149241.aspx
4.畜牧场环境监测和评价20211107220124.ppt环境监测内容与评价方法;第六节 畜牧场环境监测内容与评价方法;第六节 畜牧场环境监测内容与评价方法;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第六节 畜牧场环境监测内容与评价方法;(2)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① 均根法计算大气质量指数(AQI):大气质量指数(AQI)不加权法计算如公式1所示,大气质量指数(AQI)加权法如公式2所示。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07/805512304200403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