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以农户分散养殖的传统生产养殖习惯,逐渐被粗放型养殖模式所取代,各种集约型规模化养殖大户、各种养殖小区不断涌现。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不少地方因养殖污染造成空气恶化、水质下降,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
一、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1.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法单一。畜禽粪便未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就直接还田利用,极易造成细菌病毒传播、蚊蝇滋生;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食猪肉,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
1.3个别畜禽养殖场选址不当。养殖场建在河流旁或人口居住区附近区域内,噪声及臭味会直接污染周围居民,所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河流堵塞,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甚至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影响群众生活,引发矛盾纠纷。
1.4畜禽养殖户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无害化处理观念。养殖场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有的养殖场虽然修建了化粪池、沉淀池,对排污物进行处理,但却因容量小无法使污染物达到达标排放,设施几乎成了摆设。
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
2.1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从养殖规模入手,积极引导养殖户联合建立大、中规模养殖企业,兴建养殖小区,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布置合理的养殖舍区,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设施,实现畜禽工厂化、体系化、规模化养殖,达到“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2.4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渣、粪便等的综合利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养殖户利用废渣、粪便生产沼气等清洁能源,鼓励养殖户采取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既达到对已有的废渣、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细菌病毒传播,又可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
2.5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新建养殖场必须考虑环境影响,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相配套,将畜禽废渣废水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措施落实,然后再批准其投入运营挂钩。(何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