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院双证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招生简章已公布,详情如下:
一、招生计划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到2017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需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到2017年9月1日)。
三、报考办法
四、初试
初试考试科目为4门,其中,政治、外语、数学、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为全国统考科目,部分业务课一及全部业务课二由该校自主命题。凡选考科目,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选定,且不得变更。工商管理硕士(MBA)和会计硕士(MPAcc)初试仅设英语及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个科目。
五、复试与调剂
1.复试
(1)复试分数线由该校依据2017年国家线自主划定。
(3)外语听力以及口语测试在复试时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4)对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阶段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
2.调剂
(1)需调剂的考生必须经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确认,否则调剂无效。
(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专业课相近)。
(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六、体检
考生在复试时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七、录取
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按权重折合成综合成绩,再结合考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体检等情况,择优录取。
八、奖助办法、学制与学费标准
1.建立两级助学金制度
(1)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0.6万元,覆盖面为100%。
(2)校级助学金:每生每年0.3万元,覆盖面100%。
2.三级奖学金制度
(1)国家奖学金:每生2万元,覆盖面为学生总数的3%,主要针对研二、三年级学生。
(2)学业奖学金: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奖励比例分别为10%、14%、16%,奖励标准分别为11000元、8000元、6000元。
(3)校级单项奖学金:平均额度为0.1万元/生·年,覆盖面60%。
3.三助岗位设置(助管、助教、助研)
(1)助教、助管:设在一年级,2000元/人,覆盖面100%左右。
(2)助研:设在二、三年级,标准不低于200元/月人,覆盖面100%(导师支付)。
4.优秀生源奖励政策
(1)第一志愿报考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学术型)、机械工程(学术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一级学科且录取的考生,考试成绩排名前50%者奖励24000元,考试成绩排名50%以后者奖励12000元。
(2)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工学类其它学科专业(不包括工业设计工程)且录取的考生,奖励3000元。
(3)工学类(不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学科调剂录取综合成绩排名前30%的考生,奖励1500元。
5.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学制为2.5~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一般不超过5年。
6.学费标准
MBA专业学费为20000元/年,其它各专业学费均为8000元/年。
九、培养校区
该校有东风校区和科学校区两个办学校区,其中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思政部研究生在该校东风校区培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含MBA)、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政法学院、软件学院研究生在该校科学校区培养。
十、其它
1.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为准。本简章如与教育部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有不同之处,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农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共建高校。
师资队伍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拥有双聘院士、中原学者、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学校设有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食品生产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烟用香精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40个科研机构,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1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2个厅(市)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28项,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达8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
招生院系介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9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教授及副教授3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3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郑州市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2人。
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0余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多所高校签订了研究生招生联合培养的协议,与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及森源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在读硕士研究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近60项,获各种奖励20余项,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毕业生有的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有的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担当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重任。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2人,其中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3人、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9人,博士(后)80多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省文明教师、省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37人。
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邀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并同国内多所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建有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学院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毕业研究生人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篇,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吃苦、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烟草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烟草香精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食品加工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与实验平台,拥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4550万元;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09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6人,形成了以朱蓓薇院士带头的、以“博士群”和“教授群”为学术核心的结构较完善的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烟草专卖局、河南省及郑州市科技攻关等项目126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与国内、省内知名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2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理论),教授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7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厅级学术带头人5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8人,博士60人,硕士生导师31人,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达95%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专家和骨干教师。学院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和郑州市院士工作站,设有“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省级实验室,拥有河南省和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购置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总价值5000余万元,学科基础扎实,科研条件优越。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地方项目50多项,取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它科技成果3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0多篇。产学研合作成绩突出,与华为、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横向项目76项,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培养的研究生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后的研究生多在高校和大型企业就业,在河南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是原轻工业部烟草干训班、烟草培训中心、专科部、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五个教学系,MBA、MPAcc两个教育中心,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八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和旅游管理三个国际教育专科教育。此外,还配合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成人教育,配合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国际教育(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同时,面向全校开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双学士学位教育。会计电算化是国家中职骨干教师重点培训基地。
全院教职工9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40余人。两位教师分别出任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近年来,科研实力和服务政府、服务企业一线的能力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的学者和能为企业界、政府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的“两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软科学基金1项。学院常设的“轻院管理论坛”、“MBA论坛”广邀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开坛授课。
学院拥有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一栋,教职工办公、科研条件优越,经管实验中心设施先进,项目齐全,居省内领先水平。
学院拥有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MBA、MPAcc、双学士学位、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学员、本专科学生各层次学生、学员可交叉共享该院精心打造的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国内较早开办设计专业的教学单位。经过长时期的办学积淀,学科专业建设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拥有的设计学一级学科是河南省优先发展学科,是本学科领域内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同时,学院还拥有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艺术设计、动画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以11位教授、34位副教授(其中12位博士)为主力担当学位课程的教学,由26位硕士生导师负责对学生研究课题的指导,并有15位来自于企业和设计机构的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实践项目进行辅助指导。学院下设的20个工作室或研究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室),15个校外实践基地,在保证研究生从事研究与实习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成为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平台。
学院至今已成功完成了10届各类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与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研究生们学有所成,能够胜任设计实务、设计研究或设计教学的工作,大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具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的前景。发展中的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摇篮。
思政部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7人,多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等称号。师资队伍治学严谨,充满活力。
外国语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朝鲜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汉翻译》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朝鲜语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大学语文》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目前在校生近800人,每年推荐若干名学生到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拥有语言实验室19间,口笔译同传实验室1间,朝鲜语文化体验室1间,外语广播电台2个,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优良条件。
外国语学院建有“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设有“中韩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莎士比亚研究中心”和“语言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国际商务英语”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商务英语”是工商管理学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设置商务翻译研究、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英语语言研究等三个方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分英语笔译、口译和朝鲜语笔译、口译四个专业。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同时支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访学,先后有多名教师到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知名学府进修、访学。近年来,获得省级、厅级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项。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素质优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博士20人,厅局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教授4人、校特聘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0人、博士(在读博士)30人;河南省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学)、1个校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设有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化学物理技术)、2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在校本科生450余人。学院建有河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等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一批精密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高压物理及应用。近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持承担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省部级以上及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获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SCI、E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0余部。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保证了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现有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依托本院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本单位是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会长单位。
政法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前,政法学院建有河南省高校中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和社会工作实验室,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并拥有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政法学院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1万多册,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根据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按照“注重质量、提高水平、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为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土木类专业的发展,学校于2014年8月进行了二级学院的优化整合,将原属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和原属机电工程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合并成立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4年8月郑州轻工业学院进行二级学院的整合优化,将原机电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原材料与化工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1983年开始招生的制冷及低温技术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01年,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前为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全国性本科专业教学指导机构。
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800人,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均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同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是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一个河南省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一个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制冷与热泵节能技术)、一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制冷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近几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等16项;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总到款12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2人。多名教师为足球、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武术、荷球等领域里的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2006年以来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体育学院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96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近3年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体育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参加河南省第11届运动会,荣获该省学校体育的最高荣誉“校长杯”。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中,该校代表队获得大学生乙组第2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体育学院建有“体育人文学”校重点学科,形成了“体育管理研究”、“体育文化研究”、和“运动健康促进”三个方向。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国内学术活动。体育学院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6项,出版专著11部。
软件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公办、全日制软件学院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培并重的原则,形成了一支专任、兼职和企业外聘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17人,具有软件行业资格认证教师27人,获批为河南省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教学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厅局级以上项目3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项,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0余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具有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软件工程专业方向4个:Java技术、软件设计与测试、移动互联网和软件开发(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实验中心现有8个专业实验室、1个软件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含3个校内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共1000余台高性能计算机,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供了平台。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和技术开发研究,建立了20多个省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优异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的培养过程突出“工程化、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软件学院,成为中原地区软件行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和中原地区软件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联系人
001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080402(全日制)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智能测控与优化技术研究
02智能传感器与信息融合
03计算机测控与网络化系统集成
04智能化仪器仪表
05惯性导航与定位技术
06宽带通信与微波/射频测试技术
080800(全日制)电气工程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智能电器安全与可靠性
03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
04特种电机设计
05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06现场总线诊断与可靠性
07复杂网络理论与控制研究
081101(全日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1工业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
02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03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04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05不确定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
06先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系统
081102(全日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工业过程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02现代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03嵌入式微处理器应用
04智能仪器仪表与系统
05光谱检测技术及应用
06生物检测技术及应用
085203(全日制)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01新型传感器应用研究
02智能化仪器仪表
03传感技术与测控系统
04惯性导航与定位技术
05宽带通信与微波/射频测试技术
06时频信号测试技术
085207(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01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02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03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04电气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05特种电机控制技术
06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07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
085210(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01复杂工业对象动态检测与控制
02现代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信息融合
03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及应用
04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
05现场总线与集散控制系统
0808Z2(全日制)生物信息处理与控制
01新型生物计算模型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02DNA纳米技术及分子编程
03DNATile算法自组装
04DNA链置换生化电路
05生物传感器与微系统
085203(非全日制)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085207(非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085210(非全日制)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2
17
3
14
1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电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电路
复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②电子技术基础
复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同等学力加试: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②电子技术基础
复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同等学力加试: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②电子技术基础
复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或微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②电子技术基础或①有机化学②无机与分析化学
联系人:赵老师
002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080501(全日制)材料物理与化学
01固体材料表面与界面
0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03凝聚态物理
080502(全日制)材料学
01聚合物改性与功能材料
02高分子材料与加工
03无机非金属材料
081700(全日制)化学工程与技术
01材料化学与应用
02应用电化学
03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04化学及化工过程分析测试技术
05化工过程与分离技术
085204(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01功能高分子材料
02聚合物表面技术
03无机功能材料
04功能稀土复合材料
085216(全日制)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01电化学工程
02化学及化工过程分析测试技术
04传递与分离技术
085229(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01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02环境污染生态修复
03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
04环境污染监测与管理
085204(非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085216(非全日制)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085229(非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8
12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4物理化学或819分析化学或836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4物理化学或805有机化学或836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4物理化学或805有机化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19分析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4物理化学或836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4物理化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19分析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化工原理或83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或834环境监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化工原理或83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或834
复试科目:(任选一门)①基础化学②高分子材料③材料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任选二门)①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②高分子材料③材料基础④无机化学
复试科目:基础化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或物理化学②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任选一门)
①有机化学②高分子材料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②材料学基础
①有机化学②分析化学③电极过程动力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或物理化学②无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环境工程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或环境监测②化工原理或环境工程微生物
联系人:田老师
003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081703(全日制)生物化工
01生物制药工程
02食品生化工程与技术
03生物催化
04酶工程
082203(全日制)发酵工程
01食品发酵工程
02发酵产物分离工程
03现代生物发酵技术
04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
05细胞工程
083200(全日制)食品科学与工程
01食品科学
0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4烟草科学与工程
085221(全日制)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
01烟草加工技术
02工业发酵技术
03食品生物技术
04生物检测技术
085231(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
02粮油加工技术
085221(非全日制)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
085231(非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
10
20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8生物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5有机化学或809食品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8生物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9食品化学
复试科目: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发酵工艺学②酶工程
复试科目: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或烟草工艺学、烟草原料学
复试科目: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①有机化学;②无机与分析化学
复试科目: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①食品工艺学②食品营养学
联系人:周老师
004机电工程学院
080200(全日制)机械工程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02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03机械传动设计与故障诊断
04先进材料成形与测试
080204(全日制)车辆工程
01汽车电控与智能化信息技术
0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03汽车振动噪声控制
04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
085201(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085201(非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材料力学或812理论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材料力学或810汽车理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1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机械设计或机械原理同等学力加试:①理论力学或机械设计②机械原理或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机械设计或汽车理论
同等学历加试:①理论力学或汽车构造②机械原理或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机械设计同等学力加试:①理论力学②机械原理
联系人:谢老师
005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081002(全日制)信号与信息处理
01数据通信与安全
02智能信息处理
03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4无线通信技术
081200(全日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数据库与信息集成
02计算机网络技术
03嵌入式与智能系统
04空间信息处理
083500(全日制)软件工程
01应急平台软件支持环境
02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
03软件开发方法与测试
04系统模拟与计算
085211(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1计算机网络
02数据库技术
03嵌入式系统
04图像信息处理
053G与无线通信
085211(非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1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5信号与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3计算机专业综合(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3计算机专业综合(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3计算机专业综合(自命题)
复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或通信原理同等学力加试:①数字信号处理②通信原理
复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同等学力加试:①计算机操作系统②计算机网络原理
006经济与管理学院
085240(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01物流信息管理
02供应链管理及运用
03物流系统规划
04物流设施与配送技术
120100(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
01技术创新管理
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04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05应急管理
120200(全日制)工商管理
01营销管理
02技术经济与管理
03企业管理
04财务与会计
05审计理论与实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825生产与运作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6管理学与运筹学或827管理学与生产与运作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7经济学与管理学
复试科目: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①战略管理②市场营销管理
复试科目: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①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形代数,概率论)②管理学原理
复试科目:战略管理同等学力加试:①人力资源管理②公司理财基础③市场营销管理(结合方向选考二门)
联系人:彭老师
125300(全日制)会计(专业学位)
01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02会计理论与实务
125100(全日制)工商管理(双证MBA)
01市场营销
02技术创新
03财务与会计
0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085240(非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125300(非全日制)会计(专业学位)
125100(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双证MBA)
22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复试科目:会计学,财务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①财务会计②成本管理会计学
联系人:程老师
007艺术设计学院
085237(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01工业设计方法
02工业设计技术
03工业设计管理
130500(全日制)设计学
01工业设计
02环境艺术设计
03视觉传达设计
04数字媒体设计与动画(数1+动1)
05服装设计
06设计理论
07公共艺术设计
135108(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04数字媒体设计与动画(数2+动2)
085237(非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
135108(非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7工业设计史④824设计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艺术学概论④820设计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13设计史④822设计基础
复试科目:①命题设计②专业面试③英语笔试④英语面试跨专业加试:①设计史②专业基础
注:同等学力人员不能跨专业报考
联系人:刘老师
008思政部
030500(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
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思想政治教育
0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18政治学原理
复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跨专业加试:①伦理学②中国共产党简史
联系人:马老师
009外国语学院
1202Z1(全日制)国际商务英语
01商务翻译研究
02跨文化商务沟通
03商务英语语言研究
055101(全日制)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01机电
02化工
03物流
055102(全日制)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055111(全日制)朝鲜语笔译(专业学位)
01经贸
02旅游
03商务
055112(全日制)朝鲜语口译(专业学位)
055101(非全日制)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055102(非全日制)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055111(非全日制)朝鲜语笔译(专业学位)
055112(非全日制)朝鲜语口译(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2英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6翻译硕士朝鲜语③362朝鲜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复试科目:英汉翻译
同等学力加试:①国际贸易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复试科目:英汉互译(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①英语综合②英语写作
复试科目:朝汉互译(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①高级朝鲜语②朝鲜语写作
联系人:霍老师
010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835Z1(全日制)信息与计算科学
01信息科学中的数学问题
02复杂系统建模仿真
03密码理论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常微分方程或828程序设计
复试科目:数据结构或数学分析
同等学力加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复变函数(任选两门)
011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0817Z1(全日制)化学物理技术
0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2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03高压物理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9量子力学或830固体物理或831工程光学或804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物理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①材料科学基础②材料分析方法
①有机化学②高分子材料
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②材料学基础
联系人:杨老师
012政法学院
0305Z1(全日制)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
01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02社会发展与社会法治
03城乡社区发展研究
035200(全日制)社会工作(专硕)
01城乡社区工作
02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03青少年社会工作
035200(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硕)
②201英语一③614社会政策与法规④813社会工作概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1社会工作原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复试科目:社会学
同等学力加试:①社会保障法②社会研究方法
复试科目:社会政策与法规
跨专业加试:①社会学概论②社会研究方法
联系人:郑老师
013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0808Z1(全日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01建筑智能化与系统集成
02建筑电气与节能
03建筑火灾科学与技术
01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080705(全日制)制冷及低温工程
01制冷与低温新技术及设备节能
02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控制
03冷冻冷藏及冷链关键技术
085206(全日制)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01制冷及空调新技术与系统
02化工机械节能及过程控制
0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04传热传质强化技术及应用
085206(非全日制)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4传热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4传热学或837过程原理及设备设计
复试科目:(任选一门)①工程热力学②制冷原理与装置
同等学力加试:①工程热力学②制冷原理与装置
复试科目:工程热力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工程流体力学或过程装备设计②制冷原理与装置或工程材料
联系人:王老师
015体育学院
1201Z1(全日制)体育管理
01区域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管理
02学校体育创新管理
03体育产业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5管理学综合
复试科目:体育学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①体育概论②学校体育学
联系人:孙老师
016软件学院
0835Z2(全日制)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
01软件技术与质量保证
02图像处理与人机交互
03网络应用与系统安全
注:考试科目以网上报名系统内所列为准;所列各学科专业及方向招生人数为拟招生数,实际招生数以国家下达的计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