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就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2023-04-25文号:主题分类:统计信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请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付凌晖先生作介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按照惯例我先通报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图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徐想摄)

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一季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平稳增长

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冬小麦长势总体正常,春耕备耕有序推进。据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玉米意向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456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1.9%、5.1%、5.0%、3.2%;牛奶产量增长8.5%,禽蛋产量增长2.8%。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3094万头,同比增长2.0%;一季度,生猪出栏19899万头,增长1.7%。

二、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企业预期总体改善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2%,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比1—2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私营企业增长2.0%。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53.2%、22.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2%。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5%。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亿元,同比下降22.9%。

三、服务业明显回升,接触型服务业增长较快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11.2%、6.9%、6.0%、5.5%。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2%,比1—2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29.9%、12.0%、11.9%,比1—2月份分别加快18.3、2.7、7.7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2%。其中,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0%。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升级类商品大幅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664亿元,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58亿元,增长6.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02786亿元,增长4.9%;餐饮收入12136亿元,增长13.9%。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0%、7.5%。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13.4%。全国网上零售额32863亿元,增长8.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835亿元,增长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比1—2月份加快7.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5%。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制造业投资增长7.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民间投资增长0.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19.9%;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1.5%、51.3%。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3%,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1.6%、6.2%。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25%。

六、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887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484亿元,增长8.4%;进口42393亿元,增长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409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7.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3%,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4%。3月份,进出口总额37094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21552亿元,增长23.4%;进口15542亿元,增长6.1%。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9%,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0.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果价格上涨11.0%,猪肉价格上涨8.5%,粮食价格上涨2.5%,鲜菜价格下降2.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8%。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8%,环比持平。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九、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大力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谢谢!

寿小丽:

谢谢付凌晖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深圳卫视记者:

请问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回升有哪些原因?工业生产运行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接下来工业生产是否还会继续加快,您怎么看?谢谢。

付凌晖:

一季度工业实现平稳增长。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出现了几个积极变化。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数行业保持增长。一季度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与上年四季度比,2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

二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趋势加强,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提升,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高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2.5%。其中电气机械、铁路船舶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9.3%。

四是小微企业生产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问卷调查显示,规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此外,企业预期总体向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位于景气区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绿色化转型态势持续。

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需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市场需求制约不足仍然存在,工业产品价格仍在下降,企业效益面临不少困难。下阶段要落实好稳增长各项政策举措,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特点有哪些?您如何评价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谢谢。

一是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高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2%,比之前的速度在加快。从农业看,保持平稳增长。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2.5%。从工业看,生产稳步恢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增速明显回升。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上年四季度3.1个百分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尤为突出。

二是国内需求逐步扩大。市场销售由降转增。随着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预期改善,带动市场销售扩大,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下降2.7%。从服务零售恢复情况看,回升态势良好。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3.9%。投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8%、7%。

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3%,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保持在温和上涨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2月份持平,保持基本稳定。

四是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外贸促稳提质,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我国外贸发展韧性持续显现。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的总额同比增长16.8%,保持较快增长。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我国外贸韧性得到彰显。前两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2%。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新动能继续壮大。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2%。绿色低碳产品较快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2.5%、53.2%。消费主导作用明显。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6%,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

六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强。经营主体预期好转。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1.9%,连续三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8.2%,比上个月上升1.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至56.9%。人流物流趋于活跃。一季度,货运量同比增长5%,客运量增长26.3%。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增长67.7%和68.9%。小微企业经营改善。一季度,规上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长3.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也比上年四季度回升。

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还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需求不足的制约依然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回升基础还需要巩固。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着力释放内需潜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持续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中国3月份出口强劲,数据高于预期,您认为这种强劲势头是否可持续?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增长,非常不容易。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增长8.4%,保持了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下阶段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2.8%,比去年增速明显回落。根据WTO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去年。二是外部不确定性比较大。今年以来美欧通胀水平比较高,货币政策持续收紧,近期美欧一些银行流动性危机有所暴露,加剧了经济运行不稳定性。同时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加剧全球经贸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压力和挑战,但是我国外贸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明显,在各项稳外贸政策作用下,全年有望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首先,我国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强,能够适应外需市场变化。二是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外贸空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8%;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增长7.3%,其中出口增长20.2%。三是我国外贸新动能的成长对于支撑外贸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近期,海关总署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66.9%,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增长也比较快。综合来看,下阶段稳外贸政策会持续显效,有利于实现外贸全年促稳提质的目标。谢谢。

路透社记者:

生产数据在3月达到喜人的水平,现在生产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消费仍低迷,导致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是否会出台新政策来平衡这一局面?怎样才能够说服中国消费者增加消费,而不是将更多钱存进银行?

谢谢您的提问。从一季度的情况看,消费增长明显回升。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尤其服务性消费改善比较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之前也谈到,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去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从市场销售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5.8%,去年四季度是下降2.7%,这些都表明消费在逐步回升和改善。

从主要特点看,一是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从居民人均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是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基本生活类消费持续增长,支撑商品销售额稳定回升。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零售额类值中,有近七成商品类值同比增长,其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9%;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5.9%。

三是线上线下消费增长加快。随着市场流通改善,网上消费持续向好。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实体店零售逐步改善。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零售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四是居民消费倾向有所回升。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形势逐步改善,消费场景不断增加,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高,带动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下阶段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关于CPI的问题。3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虽然防疫措施调整后经济开始恢复,但核心CPI的同比涨幅还比较低。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核心CPI停滞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有没有通缩风险?谢谢。

确实也看到,今年以来一季度CPI的涨幅在回落。为什么回落?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

首先是季节性因素。今年春节在1月份,春节后随着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一般都有回落。

二是部分食品价格走低。随着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比较多,环比和同比价格都出现了下降。还有猪肉价格,今年生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减少,价格有所下行,这些都带动CPI回落。

三是能源价格回落。在我国CPI中,能源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放缓,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3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6%、7.3%。

四是汽车价格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受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到期和排放标准调整等因素影响,近期车企降价促销力度比较大。3月份,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4.5%,这些都会影响价格变化。

五是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去年同期价格基数比较高,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CPI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尽管CPI价格有所回落,但要看到市场供求基本稳定态势没有变化。如果看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一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涨0.8%,和1—2月份持平,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从服务价格看,一季度同比上涨0.8%,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更广义的价格水平看,CPI主要是衡量居民消费领域价格变化,如果看经济运行价格变化,还要看GDP缩减指数,今年一季度也是小幅上涨,涨幅比去年四季度回升。综合这些情况判断,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积极发挥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积极扩大民生领域投资,有效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投资稳定增长为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有力增强了发展后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一,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是一些关键环节还存在短板。尤其是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制造业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积极支持制造业创新。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2%。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城乡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方面还存在差异,交通、水利、能源领域还存在弱项,需要加快补齐。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5G、充电设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8%,为未来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是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增加。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不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民生福祉增进。今年以来社会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8.3%,其中卫生投资增长21.6%,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投资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助力长远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投资稳定增长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下阶段要注重提高投资质量,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你提到的民间投资的问题,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因素。民间投资中,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3.8%,下拉民间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当然,民间投资面临近期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等制约因素。总的来看,积极推动完善市场环境、积极增加对民间企业的支持将有利于民间投资逐步回稳。谢谢。

俄通塔斯社记者:

据了解,疫情期间中国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请问,现在情况怎么样?国家统计局有什么样的预测?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回升。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贡献率相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下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望继续保持主导。首先,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就业逐步改善,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下降,将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消费场景不断拓展,也有利于消费持续增加。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目前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快速升级阶段,长期消费前景是看好的。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

日本共同社记者:

二季度经济前景怎么样?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是否会变好?如果有风险,主要在哪个方面?

一是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今年以来消费回升态势明显,对经济增长拉动在增强。前面谈到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去年全年提升;随着就业形势改善、促消费政策发力和消费场景增多等,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提升。同时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的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市场提质扩容,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消费的持续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二是投资稳定增长有望持续。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保持了总体的平稳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下阶段,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持续,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有利于投资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7%,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下阶段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还将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也有利于投资扩大。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快于全部投资增长。同时随着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的释放,房地产销售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有望逐步企稳。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增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发展,5G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新产业不断涌现,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稳步提升。同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产品需求扩大,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改造增多,带动作用也在增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品产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宏观政策不断显效。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一季度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下阶段,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政策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将不断增强,促进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澎湃新闻记者:

当前我国PPI连续六个月同比负增长,请问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PPI走势情况?谢谢。

从环比情况来看,今年以来PPI基本平稳。1月份PPI环比下降0.4%,2、3月份环比均持平。主要因素有,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钢铁、水泥等投资品价格环比上涨,3月份钢铁和水泥价格环比均上涨1.3%。另一方面,国际输入性传导影响下,石油开采,有色行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9%、0.3%。同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用煤需求有所减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1.2%。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PPI环比保持平稳。

从下阶段情况看,国内需求总体趋于回暖,对PPI有一定的上拉作用,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传导犹存,加上上年同期基数比较高,短期内PPI可能还会处在下降区间。但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基数效应逐步减退,PPI会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今年以来服务业呈现了加快恢复态势,主要原因您怎么看待?您怎么判断这样的增长态势?预计下阶段服务业走势如何?谢谢。

今年以来,服务业恢复向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一半。近年来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政策效果加快显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需求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的服务需求快速释放,服务业增长明显回升,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也带动了就业扩大。

随着服务业快速回升,服务业企业预期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2月份上升1.3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扩张态势较好。服务业就业容量比较大,服务业恢复向好对稳定扩大就业将产生积极作用。

但也要看到,目前服务业的回升仍然是初步的、恢复性的,基础还不牢固,下阶段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谢谢。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摄)

新京报记者:

一是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明显下降。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市场主体活跃度上升,带动就业改善。3月份,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4.3%,比上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二是农民工群体就业加快改善。今年以来,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在经济恢复向好、就业帮扶政策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就业改善明显。3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5.3%,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从业较多的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恢复较好,对于农民工就业带动比较明显。

三是大城市失业率稳中有降。去年受疫情冲击,31个大城市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改善,31个大城市失业率在下降。3月份,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降到5.5%。

但也要看到,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在走高。3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19.6%,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青年人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所导致的。

谢谢付凌晖司长,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THE END
1.农业和畜牧业有什么区别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部门。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基本上就是养猪养禽畜是畜https://know.cdgtw.net/257225.html
2.农业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一类:畜牧业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畜牧业。这一类别包括了所有与饲养家禽、牲畜相关的活动,如牛羊、猪等肉类动物,以及鸡鸭等蛋类动物。畜牧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人口消费需求,还能够通过养殖来改善土地质量和维持生态平衡。例如,牛可以帮助清除草本植物,而马则被用作运输工具。 https://www.msv8oom8y.cn/ke-yan-jin-zhan/235302.html
3.畜牧业包括哪些:全面解析畜牧业范围与内涵牧业都包括什么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通过饲养、繁殖畜禽以获取肉、蛋、奶、皮、毛等畜产品的生产活动。它包括多种不同的养殖类型,涵盖了牛、羊、猪、鸡、鸭、鹅等多种畜禽的饲养。 在定义上,畜牧业强调的是对动物生长的干预和管理,以提高其经济价值。这种管理包括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繁殖控制等多个方面。https://blog.csdn.net/JiYan_purple/article/details/138651610
4.探究农业之多样从种植到畜牧了解主要类型洪蓝蘑菇菌类网 探究农业之多样:从种植到畜牧,了解主要类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的环境。种植业是基础,它包括了各种作物的栽培,如水果、蔬菜、粮食等。种植业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食品,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接着,我们来谈谈畜牧业。这是指饲养家畜以获取肉类https://www.4orxq11be.cn/xing-ye-dong-tai/558480.html
5.《星露谷物语》幸运雕像与畜牧业赚钱速度怎么样综上,动物中猪赚钱速度远高于其他(比它们全部加起来还多),而除了猪之外,最便宜的牛和鸡反而赚钱最快(当然是牧羊人的话可以考虑绵羊) 以上是关于《星露谷物语》幸运雕像与畜牧业赚钱速度怎么样文章的内容,对于星露谷物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在游戏中对您有所帮助,下载ourplay了解更多的游戏资讯。https://www.ourplay.net/find/detail/26899
6.女生怎么样才算高39降网之所以南北方存在身高差异其实与饮食习惯有关,南方人主要以吃大米为主,北方人主要吃面条、馒头、煎饼等面食,再加上北方的畜牧业比较发达,北方人食肉量也比南方人高很多,所以,饮食习惯是影响南北方人身高差距的一大关键原因,身高与基因遗传也是有关联的,当然,锻炼身体也可以适度调节个子。平时我们要多进食奶制品,豆类http://care.39.net/a/221019/12055426.html
7.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m.aifke.cn/IhF/detail/rinqMO.html
8.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m.zeeiti.cn/ECU/detail/cqexFH.html
9.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m.y2qw.cn/QAF/detail/muHeOOj.html
10.2021年农村承包多少亩土地才算是种植大户?国家会补贴多少钱?种植业:以商品化经营为主,规模要达到,一年一熟地区露地规模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设施占地25亩及以上。还有畜牧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各自的标准。 承包土地国家会补贴多少钱? 土地承包价格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的种粮农业补贴政策,主要http://m.1988.tv/news/170880.html
11.亲自尝过之后,我来聊聊处在风口浪尖的植物肉植物肉消耗的水仅是传统农业的 0.5%,温室气体仅是传统农业的 10.3%。考虑到一头牛的一年产生的温室气体,光二氧化碳就 3 吨之多,还不含甲烷等气体。如果真的能替代一部分畜牧业产量,植物肉可能真的能给环保贡献一些力量。 潜在商业价值 抛开公开宣传的这些点,我认为,植物肉厂商的投入,主要是因为这个业务能提供更https://sspai.com/post/68547
12.20227.过去,在高科技领域()的身影还不算多。现在,这种局面已 经有所改善,()也有了一席之地。 (-)选择题。 1.我国是一个()。 A.渔业大国B.畜牧业大国 C.农业大国D.林业大国 2.大米种植过程是()□ ①插秧②育秧③碾米④田间管理⑤收割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⑤③D.②④③⑤① 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72031320.html
13.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wap.nes941.cn/WFf/detail/CRVARM.html
14.散装运输饲料车究竟怎么样,看完文章全明白散装饲料运输车怎么样?我们通过以下宏观和微观环境来细细分析: 一、散装饲料的使用在全面普及,散装饲料运输车成为饲料运输首选 近年来,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始终是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畜牧业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也对饲料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要https://www.yoojia.com/ask/16-11686657162640917855.html
15.统计工作自查报告(14篇)(三)农作物、畜牧业生产情况 我乡辖区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畜牧业生产情况等均按照实地调查与汇总数据一致,没有瞒报漏报等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统计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村级原始记录材料管理不善,造成部分统计表册不健全; 3.相关专业数据统计上不专业,统计报表填写有一定困难。https://www.chinesejy.com/zichabaogao/185476.html
16.全新起航?.?: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wap.reg.zgvhnm.cn/
17.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过度进口已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记者就进口牛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牛肉进口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近些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牛肉的消费需求旺盛。由于国内外牛肉价差距大,刺激牛肉进口量持续增加。2013年牛肉进口量还不到30万吨,2023年已达到274万吨,增加了8倍多,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牛肉已经成为http://m.75u5.cn/YRP/detail/IFaaTZQLFO.html
18.乡镇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精选8篇)一是畜牧业生产情况表的起报单位为村级, 由于村委会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 一般由村会计兼任, 而村会计要负责劳动保障、经管站、公安、林业、水利等政府各部门部置的报表任务, 由于任务繁重而造成基层疲于应付报表。二是镇村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有的村统计员业务刚刚熟练, 随着村委会换届选举而更换新的统计人员。三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f220w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