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综上,本文的理解为:现代农业是利用最新前沿科技和管理方式对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以及管理进行优化升级改造甚至颠覆以取得更优效率和产值的新型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背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在发展中国家,还有8亿以上人口未达到粮食安全线,还有1.8亿的学龄前儿童营养失调,数以亿计的人们正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在落后的农业生态区,自然资源迅速恶化、人口飞速增长、贫困加剧和食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农业高科技。由于“绿色革命”的巨大成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已认识到通过适当调整自然资源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和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将更注重自然资源的调整、种质的保护和品质的提高。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厂化种养业正在兴起,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业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在大自然中进行,而像工业生产一样在厂房里进行。工厂化农业不是一般意义的温室生产,而是综合利用多种高科技成果的产物。其中既要应用生物技术培育种子,又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光照、温度、湿度、施肥、农药等进行控制,还要用新材料、新光源等高科技成果。比如许多温室可以模拟太阳的运行过程,使农作物像在自然界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可以不分季节、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生产,从而提高生产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以确保食物的稳定生产为目标,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与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研究正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利用农田的自然循环机能,减轻环境负荷并开发适合日本的环境低负荷型农业新技术,在水田开发出“稻—麦—大豆—饲料作物”轮作体系,同时,分作物类别、学科领域类别,以及营农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试验、示范大协作。

农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人类所关心的农业、渔猎和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环境卫生等问题,推动了农业农业、野生动物种群农业和媒介昆虫传病行为的研究。由于当时组织的远洋考察中都重视了对生物资源的调查,从而也丰富了水生生物学和水域农业的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于世界上的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自然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日益突出。

和许多自然科学一样,农业的发展趋势是:由定性研究趋向定量研究,由静态描述趋向动态分析;逐渐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发展;与其他某些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显著。

种植园农业

由于种植园的主人多是外国人,其所获得的大量利润被转移到国外,当地的经济却处于停滞落后状态。如果遇到产品丰收,市场饱和,或西方市场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对产品需要下降,就会严重影响种植园的经济效益。

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等商业性的农业。有时也称为商品园艺业。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关,为城市提供市民必需的食物。从事商品园艺业的农民实行的是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蔬菜、水果、葡萄等,但不饲养牲畜。他们有的只生产蔬菜,有的甚至只生产某一种专门用途的果品,以葡萄为例,甚至分食用葡萄、酿酒葡萄、制葡萄干的葡萄。为了生产与市场需要相协调;农民组织起来与销售商共同商定生产计划。

与市场园艺业一样,商业乳品农业也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另一种商业性农业。影响这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的远近;二是饲料的供应。商业乳品农业其产品是为城市而生产的;城市需要流质的牛奶;乳酪、黄油等各种乳制品,其中新鲜的流质牛乳特别重要。因此,以生产牛奶为主的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利用其距离近的优势。

这些国家人口较少、工业发达,所以采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每个农场所占的面积都相当大。这种农业的特征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的小麦是世界粮食市场上的主要谷物。这种生产多以农场为生产单位,在美国这种农场的场主不在农场居住,就是农场雇佣的工人也是在适耕的劳动季节才来到农场。这种农场由于经营的方式独特,生产效率高,被称为农业企业。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围。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那里,植被稀疏,只能用于放牧牲畜,适于经营大牧场。虽然这里放牧着大批的牲畜,可是它却与传统的游牧业有很大不同。大牧场上的牲畜不是牧民的私有财产,而是牧主为出售而经营的一种商品。放牧人不拖家带眷,而是受雇于牧主的个体劳动者,一般称为牛仔或牧童。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植被非常优越,加上距海港近,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牧场,是世界牛肉的主要生产地。在美国大牧场上放牧的牲畜也主要是牛;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羊毛的产量超过世界羊毛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种植业即狭义农业。

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即狭义农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种植五谷,其具体项目,通常用“十二个字”即粮、棉、油、麻、丝(桑)、茶、糖、菜、烟、果、药、杂来代表。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50年代为80%以上;60年代为75%以上;70年代前期为75%左右,由于人口多,后期为66%左右;80年代中期已降到60%上下。

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从50~70年代始终高达80%左右,其中有9年超过85%;1979年以后适当调整了作物布局。与此相应,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86年的16.6亿亩,比重下降到76.9%。但由于亩产量增加,总产量反由30475万吨增至39151.2万吨。1986年粮食总产量的大致构成为:稻谷44%,小麦23%,50年代初期,玉米18%,薯类6.5%,其他8.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中一直偏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50年代至1978年大体为8~9%;进入80年代后,连续上升至14%左右。从经济作物的不同种类看,1952~1986年间棉花的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中的比重由3.9%减少到3.0%左右,

在经济作物产量方面,产量则由130.35万吨增加到354.6万吨,30余年中虽有起伏或停滞,但总的说还是增长较快的。油料包括花生、油菜子和芝麻等的产量起伏很大。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都起了重要作用。1952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产量为419.3万吨;此后有升有降。1978年以后又发展很快。1986年的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9%;产量1473.8万吨,1949~1979年间,约为1952年的3.5倍。是农业增产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畜牧业产值在50~60年代初期所占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以后逐渐回升。1952年的畜牧业比重为11.5%,1986年增至21.8%。其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44.5%,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则因种植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二者的差距有所缩小。大体上50年代初为7:1,80年代中期为3:1。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构成

概述

特点

有机农业与农业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不担心食物有害,减少疾病发生。

(二)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

(三)有利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

(四)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前景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中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学家、农学、农业科学

农村、农民

联合国粮农组织

农业机械、农具

office农场、月球绿洲-客厅菜园、伊贤农业

农业生产

农业合作社、农工商联合体

农场、屯垦

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

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订单农业

粮食、饲料、水果、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转基因

农药、生物农药

肥料、化肥、有机肥

农作物、经济作物

蔬菜、花卉、种子、植物、植被

病虫害、植物保护

畜牧业、林业

生产资料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三农:农业、农民、农村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规模化和集约化。

农业污染:农业所用的药物和化肥虽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一旦流入河流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这就是农业污染。

农业税

(一)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季节性

(三)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大于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最早的耕作技术

最早饲养的家畜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最早的家畜是猪、狗、羊、牛。

以上情况表明,早在7000年前,中国便开始成功地饲养家畜了。此外,通过大量考古资料还可以知道,在中国原始社会中,出现了早期农业的地区以饲养家猪为主;牧区以饲养狗、羊、牛为主;而在农牧业地区,则兼营饲养。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创新重点包括稳定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农业部昨日发布《2012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基础好,并在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基地。其中,畜牧业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畜种,重点扶持主产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根据《意见》,种植业重点布局在《全国蔬菜规划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580个产业重点县和2012年当年实施改扩建的农业部已公布确定的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产地环境条件符合安全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生产基地集中连片,承担单位须是具有一定基础、技术力量较强、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

畜牧业重点扶持主产省(区、计划单列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优先安排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山东14个省区2012年新增资金支持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比重不得低于50%。

畜牧业主要支持畜种包括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其中:猪出栏0.5-5万头的标准化养殖场;蛋鸡存栏1-10万只的标准化养殖场;肉鸡出栏5-100万只的标准化养殖场;肉牛出栏100-2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肉羊出栏300-3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

近日,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THE END
1.农业种类耕作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种类耕作畜牧业渔业林业 农业分为哪几种类型? 耕作:基础的农事活动 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活动,主要包括土地的准备、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这些工作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还影响着其品质。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耕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干旱地区可能需要更多地注重水利管理,而在雨季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bao-gao/201710.html
2.畜牧和畜牧兽医有什么区别就业前景区别(历年招聘趋势) 岗位名称 2024年职位量 较2023年 畜牧 1.4K -1% 畜牧兽医 754 -10% 说明:畜牧和畜牧兽医哪个就业前景好?畜牧2024年招聘职位量 1.4K,较2023年下降了 1%。畜牧兽医2024年招聘职位量 754,较2023年下降了 10%。统计依赖于各大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系统稳定性会影响客观性,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chumu-chumushouyi/
3.耕耘田野还是抚育牲口哪条路更适合我们此外,在科技进步不断推动下,现在还有更多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做农好还是精牛好”的难题,比如自动化机械设备、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它们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无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都能实现更加高效低成本地进行操作。此外,还有很多学科领域正在研究如何改善动物福利,以及如何使农业更加绿色环保,以达到双赢效果。 https://www.djy45hv66.cn/niu-yang-yang-zhi-bai-ke/480083.html
4.农林牧渔分板块供需情况如何?问答集锦2024年是鸡肉需求极度低迷的一年,由于消费渠道中较高的餐饮与团膳占比,需求弹性明显大于猪肉,前十个月表 观消费量下滑7%,在供给见顶小幅回落的背景下,产品价格创下近五年新低。 1.白羽肉鸡:需求触底,价格创五年新低 需求触底:由于较高的餐饮、团膳渠道占比(二者合计近 7成),在肉类消费中,白鸡需求弹性较大。https://m.vzkoo.com/question/1736491755618115
5.地理问题畜牧业的种类有:农区畜牧业(以舍饲为主)、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草地畜牧业、半农畜牧业(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城郊畜牧业(包含乳畜业).在高一的课本里,畜牧业部分只提到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都属于畜牧业.我国的大城市周围有乳畜业的发展,但远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cd8a701c9b4c3a8cb384e431d2e978b.html
6.人文地理复习资料(精选6篇)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一.种族与民族的区别 种族: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属于生物学范畴,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一种表现。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z7u63y7.html
7.畜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有何区别?解答一 举报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有三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密集型农业,商品率高.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吗 问下有关地理的,就是畜牧业分哪些种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5d0cdd364c60dd526bac004e793711e.html
8.人文地理学题库三、填空题1、人口压力说宴享说2、种植业饲养业(或畜牧业)3、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答: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原材料工业部门,以生产中间产品居多。 2答: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https://www.360docs.net/doc/c8a6425a1eb91a37f0115c1f.html
9.笔记(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书评第一讲 绪 论史念海指出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那时顾颉刚创办了专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并同时出版了学术期刊《禹贡》半月刊。《禹贡》本是《尚书》中的一篇,为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以此命名学会与刊物,乃显示其渊源的久远,但《禹贡》 半月刊的英文译名却是 The Chinese Hi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577099/
10.经济以农业为主6篇(全文)之前我们对比了游牧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现在我们对比下乳蓄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首先在气候方面,其次是在分布上,然后是产品和市场上,最后在饲料上。【总结】好了,现在让我们回顾下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两种畜牧业的地域类型,第一种是大牧场放牧业,第二种是乳蓄业,我们分布从含义、产品、分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0spkcky.html
11.讲座纪要:流动畜牧业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的作用2019年4月9日晚,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法兹里教授(Hassan Fazeli Nashli)主讲的“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课程第六讲在红五楼5211举行,本讲主题为“流动畜牧业在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mobile pastoralism in the origins of the state)。 http://archaeology.pku.edu.cn/info/1031/1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