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对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西部院校与内地校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帮扶关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开展师资委培、挂职锻炼及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2002年以来,我校充分挖掘南京农业大学援教教师专业特长,通过“传、帮、带”,先后为我校培养了许多名专业课教师,我校受援院系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双方互聘研究生指导教师,交流研究生教育经验,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已招收我校1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定向培养博士学位教师2名;指导30多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这一工作在五所支援学校展开,内地五所高校接收我校11人进修或攻读学位。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即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估,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基础。应我校迎接2007年9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需要,南京农业大学将投入10多万元开发并经过长期实践和完善的一整套教学管理系统无偿移植到我校,实现了成绩网上管理、教师网上报送成绩和学生网上选课,师生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也进入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工作促成了教学管理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我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本科教学迎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我校节省了约15万元的市场开发费用。另外,我校为借鉴南京农业大学评估经验,寻求帮助,先后由我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带队到南京农业大学参观交流,并在评估建设、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达成了援助协议。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3、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动机制。我校将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邀请五所高校的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到我校讲学,不断转变我校师生教学、管理观念;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互访工作;在培养师资、锻炼干部、开展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争取做好经费配套工作,为援建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证这一工作长久、顺利地开展。

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已经使我校初步收益,使我们对教育部的这两项工作的意义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两项工作,同时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援建,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

对口支援西藏地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事关民族团结提高和维护边疆稳定、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对口支援甘孜州教育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成教函〔20xx〕150号)精神,我局继续对口支援甘孜州乡城县。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两地教育合作交流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结合对口地区和我市实际,坚持以智力援助为重点,增添措施,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了对口支援甘孜州乡城县教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支教任务,有力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局高度重视支教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支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教育局行政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加强对支教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为做好对支教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支教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及时解决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证了各项支教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积极推进双方的沟通交流。20xx年5月13日—14日,乡城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黎昌盛率队到我市衔接20xx年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考察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地参观了我市西郊小学、磁峰中远九年制学校,并与我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蓉等进行座谈交流。双方表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将坚持以智力援助为重点,着力帮忙受援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双方要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支教领域,增强工作实效。

(一)精心组织,严格标准,确保将骨干教师(干部)选派到乡城。为把我市第一流的教师(干部)选派到乡城县,我市规定到甘孜州乡城县支教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教龄3年以上,并本着自愿报名、择优选派、组织确定的原则,每学年选派5位思想良好、业务过硬、作风扎实、身体健康的`教师(干部)到乡城支教(12-13学年选派的教师是:白马中学代文敏、利安小学董逢其、利安中学岳兴饰、清平初中夏安润、清平小学廖继陶)。在乡城支教期间,支教教师(干部)按照“牢记使命、扎实工作、树立形象”的要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让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对口学校结出丰硕的果实,受到当地学校教师的好评和家长、学生的欢迎。

(二)落实到甘孜州乡城县支教人员的待遇。我局规定,到乡城支教人员,在支教期内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不变,凡在受援学校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教育局发给一次性被褥置办费1000元,全年一次性差旅补助2000元,每人每月生活补助3000元(共享受10个月)。同时,实施岗位聘用时,在晋升同职级不一样等次岗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研究完成支教任务的教师。各类评优评先时,优先研究支教教师。将贴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教师,作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培养,条件成熟时进行选拔任用。

(三)关心支教教师工作生活。在派出一批支教教师前,我局事先与乡城县教育局、受援学校联系,详细了解受援学校的情景,并将有关情景及时反馈给支教教师,同时恳请乡城县教育局和受援学校妥善解决支教教师生活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四)强化支教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支教人员的作用。与乡城县教育局和受援学校协调,根据受援学校实际对支教教师工作资料、工作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受援学校认真做好支教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及时将考核情景反馈到我局,作为今后支教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我市共接收、安排乡城县15名学生在我市“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彭州中学和“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彭州一中学习,并免除了部分就读学生学杂费、书副本费。

认真做好“9+3”免费职业教育工作,我市彭州职中共接收来自阿坝州各县的“9+3”学生198名(10级63名,11级74名,12级61名),分别在汽修、电子、计算机、建筑、机械、财会、旅游等骨干专业班级学习。针对“9+3”学生的实际,我们主动作为,增添措施,扎实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岗前培训、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工作,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显著提高。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事关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边疆稳定、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全局。20XX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无锡市对口支援与南北挂钩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紧紧围绕两地教育合作交流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层次,教育合作交流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对口支援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提高认识,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2、围绕目标,广泛开展支教活动

3、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智力支教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计划在20XX年暑期期间,组织梅村高中、江南中学、锡师附小、实验幼儿园部分教学业务骨干赴各自对口学校进行讲学辅导。

2、继续接收霍城、阿合奇、延安对口学校校长、教师来锡短期挂职学习,全面完成双方交流任务。

3、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及时将教育教学改革新信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新经验及有关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带给给对口学校。

20XX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经教育部批准,20XX年7月16日,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书》。下面就四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XX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XX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1、20XX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己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3、希望教育部在政策上能给于保证,将“西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计划”等工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给以充分保证,最好在给支援学校下达计划的时候给以明确说明,并提出明确要求,以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局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就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组,制定了《县卫生局20xx年度城乡医院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分别与县中医院、县平通镇中心卫生院、木里县人民医院、县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团结协作,勤奋工作

依据方案计划,20XX年4月1日—20XX年9月30日我局安排县级单位分批的向受援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高年资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疗、管理、护理或医技等人员近100人,根据受援医院管理和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免费为受援医院规范化培训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6人。专家组成员和派驻医务人员在受援医院内开展临床查房、临床教学、会诊、技术培训、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指导受援医院医师开展疑难危重病症诊疗;培训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对受援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帮助受援医院建设重点科室;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综合能力与优势,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通过对口支援,我县县直医疗单位与受援医院结成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20xx年共计开展学习讲座80余次,带教查房120余次,各种疑难病例、危重病例讨论30余次,开展手术示教30余次,从而大大提高了各受援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全年减免进修学习费用2万余元,向受援医院捐助无影灯2台,胃镜2台,肠镜2台,救护车及检验设备共计价值70余万元。各受援中心卫生院整体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卫生主管部门验收标准。在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复查验收活动中,均以高分通过,获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四、20XX年计划

为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改善受援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根据《宜良县卫生局关于建立局直属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的通知》(宜卫通﹝20xx)50号)文件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和我院实际,20xx年我院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现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如果下。

一、工作目标

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加速乡镇卫生院人才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支援的单位

根据宜良县卫生局安排,我院对口支援竹山乡中心卫生院、草甸乡中心卫生院。

三、对口支援主要做法

(一)医疗技术援助:我院将所支援的2个卫生院设为“宜良县红十字会医院协作医院”,选派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B超室、放射科、护理,化验室的医院骨干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受援卫生院帮助指导工作,解决业务中遇到的困难。

(二)对专业技术人才帮带培训:我院为所支援的卫生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医生实行了业务技术的帮带,并且在我院帮助培训了一名心电图医生。

(三)基本医疗服务指导:我中心采取传、帮、带等方式,协助所支援的卫生院建立急救响应体系,以解决目前乡镇卫生院医疗急救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孕产妇救治的及时性;同时,建立并强化以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内科、妇科门诊。

(四)开展双向转诊制度建设:通过协作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以协助单位建立转诊关系,需要修养的病人转回协作单位,协作单位无条件治疗的转我院治疗。

现将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工作是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事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一支为农民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缓解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项目工作组织领导,自治区卫计委、财政厅联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等工作。我院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为项目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与受援旗县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单位、受援单位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及时派驻医疗队。并层层制定考核办法,加强考核,增强做好项目的责任意识,有效促进了全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三)强化措施,稳步推进

(四)加强督查,注重实效

严格按照项目责任书上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任务目标。对派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医院,作为医务人员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考评的重要内容。医院不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不按责任书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及时处理,

二、主要成效

项目启动以来,我院非常重视,按照“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大量工作。我们感到,“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促进我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在医疗队员的带动和积极帮助下,受援单位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适宜新技术、新业务,从而带动了受援单位的专业技术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当地看病就医,使受援医院就诊人数平均增加了

25%。许多乡镇卫生院积尘良久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既拓宽了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又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项目实施以来,在医疗队员的帮助和努力下,农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或通过巡回医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一些急、难症患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有效诊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大大减轻了农民群众诊疗费用、交通费用和陪护费用。对农民就近看病、看得起病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医务人员得到了锻炼

参加支农工作的医疗队员亲身感触到老百姓“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就医困难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老百姓对专家的`无限信赖和期盼的质朴情感,以及当地医务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医疗队员,增强了医疗队员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义务感,净化了队员的思想,强化了职业道德。

三、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口支援旗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项目执行中,目标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监督考核、评估力度不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有些医务工作者对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被动应付思想,工作成效不明显。二是部分医务工作者没有按照项目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长期的对口支援关系。将项目周期适当延长为3-5年,使医院和受援卫生院在项目周期内形成固定帮扶关系,以利于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卫生院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援助,形成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确保支援工作取得实效,彻底帮助受援卫生院发展。特别是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医疗队员去支援乡镇卫生院,确保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二)加强对口支援单位的自身建设。对受援的乡镇卫生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从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援助,要尽可能选派业务技术骨干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重点做好受援医院技术人员的学习深造工作,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推动受援医院的自主发展。

(三)注重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医院要把对口支援单位作为本院的“子医院”、“分支机构”,在做好诊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对口单位的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努力提高对口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一支扎根农村的医疗队伍。

(四)建立完善责任制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受援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状况、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工作开展情况等评价支援医院的工作成效,确保“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工作取得实效。

XXXX中心医院在对口支援我院期间,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最终实现了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育一批人才的目标。

2、每年选派5、6名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派驻的.医师实际工作能力强,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3、在派出医院和派驻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诊疗科目增多了,医疗设备充分利用了,进一步缓解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派驻人员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为我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我院的技术骨干,为我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缓解了我院人才技术短缺的严重问题。

5、在人员培训方面,我院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XXXX中心医院进修学习。XXXX中心医院每年至少接受我院2——5名卫生技术人员免费进修各种专业学科。

总之,XXXX中心医院对口支援我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给我院带来的明显变化,受援的科室在规范管理、规范行为、规范操作、规范诊疗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门诊量、住院人次同比增长,患者及社会满意度不断上升。

我们决心,一定紧紧抓住对口支援难得的机遇,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对口支援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使我院的各项医疗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最终实现了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育一批人才的目标。

二、共选派了7名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派驻的医师实际工作能力强,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三、在人员培训方面,我院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镇巴县中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各种专业学科。

四、取得的成绩:

1、在派出医院和派驻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诊疗科目增多了,医疗设备充分利用了,进一步缓解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派驻人员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10余次)、医疗文书书写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为我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我院的技术骨干,为我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缓解了我院人才技术短缺的严重问题。

3、使我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与实施,规范行为,规范操作,规范诊疗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全体医务人员转变了工作作风及服务理念,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工作效率、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门诊量,住院人次同比增长,患者及社会满意度不断上升。

五、存在的问题:

1、我院一部分人系兼职、无专业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掌握知识面不广,临床经验不足,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硬件设施、设备不齐、老化、布局欠合理。无法很好的应用于临床。

六、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2、遵守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3、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及管理。

4、多沟通、多交流、多请示,提高临床经验。

5、加强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

我院是市较早开展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的医院之一,在我院积极响应落实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千名医师下农村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工作部署,本着一切从基层卫生单位的实际出发,坚持点面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帮扶手段,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基层医疗单位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为帮扶工作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被帮扶的基层医疗单位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受到当地医院和老百姓的认可和赞扬。

一、认真组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造就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帮扶医疗队伍。

医院成立由院长、书记等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由书记主管日常工作。院领导班子带领专家深入当地农村,研究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的医疗状况,还调用检验人员,对村民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饮用水的质量等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医院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专题会,讨论、研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作,确定帮扶地点,依据当地疾患状况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帮扶工作内容,调配帮扶工作人员。

班子成员多次到帮扶点搞调研,精挑细选下乡人员,为保证开局顺利,每一个新的帮扶定点单位选派的首批下乡人员,

都是科室现任的主任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同时医院大力倡导、鼓励能强力、管理细、技术精、医德好的医生,到基层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传帮带,服务当地群众。分批分期组织青年医师到深入到农村基层医疗单位,走进乡村、走进百姓家,去感受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去感受基层医疗单位与大中城市医院的差距。教育职工到医疗基层单位锻炼自己,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老区人民群众就医和健康发挥聪明才智。现在各级医师积极要求到基层去,参加医疗下乡在我院已经成为工作热点。

制定了对口支援医疗卫生工程”的安排意见和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进行下乡帮扶工作管理。以“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为医疗队建设的基本标准,下乡前组织学习局《卫生下乡工作手册》,学习医院下乡有关规定,明确下乡工作职责和任务,医院领导指导学习和提出下乡工作要求。下乡期间医院组织管理人员人员定期走访,听取对口单位意见,了解基层需求,沟通帮扶信息,与当地医院联手,解决工作和吃、住、用等方面大量的实际问题。定期检查考核,及时公布人员在岗在位、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等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大力提倡下乡医师以医院本部为后盾,发挥医院整体实力,开展当地还未开展的医疗项目,大胆开展手术等治疗活动,同时加强会诊力度,保证了医疗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造就了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帮扶医疗队伍。

二、结合实际,明确帮扶目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

整体水平,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不仅仅是出几次门诊做几次手术,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我们在几年的下乡帮扶实践中,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在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重点放在不断提高受援单位的自身素质,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1、结合当地实际,引入新的服务理念,建立严格制度,提高受援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当地群众和过往游人较多,西柏坡卫生院就设在景区附近,但以前卫生院不仅条件差,而且管理不到位,人员技术素质较低,操作也不规范,医疗器械使用也不当等,与卫生院的地位、位置很不相承。如:器械消毒使用煮沸的陈旧方法;用药也不规范,凡是发热患者一律是安痛定、柴胡、氟美松、洁霉素(或庆大霉素)各一支一起肌注等,存在着巨大的.医疗安全隐患。我院派出的医疗队,首先加强和改善医疗管理入手,和乡卫生院的领导研究、讨论,因地制宜,先后为西柏坡卫生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4项,使西柏坡卫生院日常工作基本走上了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工作制度化的道路,还建立考核和奖惩监督机制,大大提高了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孟家庄、岗南中心卫生院均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的卫生工作制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原来的清创等小手术都不能开展,下乡医师亲自上台带,从消毒到手术后护理,预后预防的并发症,毫无保留手把手的教,全面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合理安排门诊及病房工作,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医疗管理制度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定期的走乡串户,给特困及不便就诊的老幼上门服务,减免费用。与基层医师和乡镇患者树立了坚固的和谐关系。

平山县医院要组建ICU病房,医院为使其工作能够尽快步入正轨,先后派出从北京进修过的ICU护理骨干,从ICU布局到规章制度的建立,从抢救药品的准备到抢救器械的使用,从护理人员的培训到护理记录的规范化书协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支援,奠定了ICU病房的使用基础。在当年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中受到了评审专家的好评。

2、长期帮扶,言传身教,加强培训,提高受援单位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一是做好定期培训。结合当地多发病、常见病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讲课教材,定期开展讲课培训,进行系统性带教。同时医院还组织专家经常到各个帮扶点进行疑难病例巡诊和讲学,组织双方医院科室主任、专家对口联谊和技术交流,以便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优惠条件,免费接收基层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来院进修学习105名。先后进行了36次专业技术培训,3120余人次听课,提高受援医院整体医疗诊疗基础理论水平。

二是做好机会教育。在临床上遇有典型病例时,就以该病例为课题,结合病例的诊断要点、鉴别判断、治疗原则、并发

症的防治等内容现场授课。下乡医师根据自己的技术实力,或邀请医院有关专家,开展适宜的、当地未有的手术,组织观摩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受欢迎的带教形式。现场带教和手术观摩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现实医疗技术水平和独立应诊能力。

3、无私支援,加强当地硬件建设。结合自身实力和受援单位需求,有计划的支援了一批医疗器械、设备。向温塘卫生院赠送了牙科综合治疗机,为岗南卫生院赠送了牵引床,为西柏坡卫生院赠送了生化检查设备等,先后向11个帮扶卫生院赠送设备、器械32种,价值共90余万元(含药品30余万元)。赠送救护车三辆,平山、晋州、行唐县医院各一辆,价值40万元。

三、用自己的双手,写下人生的辉煌。

积极贯彻落实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及市卫生局“千名医师下乡村”及对口支援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动,任务是光荣的。但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相比之下,特别是那些山区偏远的卫生院,几十年来发展缓慢,设备差、条件简陋、服务功能不全,下乡工作也是十分艰苦的。加上一些地方群众生活困难,有病也不愿就医,下乡医生发愁没有病号,有劲使不上,技术得不到更新,也增加了长期坚持的困难因素。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院下乡工作的同志,识大体顾大局,深刻理解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是卫生系统开展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活动,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缓解农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乡人员克服环境艰苦等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开展工作,积极为当地百姓诊治疾病。特别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主动走出诊室,或走村入户,或街头巷尾,或田间地头,访贫问苦送医问病,更多了一种联系群众的形式。下乡帮扶工作使我们的医师净化了心灵,升华了思想,锻炼了品质,下乡经历成为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阅历。

今年来,我院医疗卫生下乡真正做到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工作。定点医院下乡64人次,受援医院6座。据统计,完成门诊2410人次,急诊86人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6次,开展手术164例,新技术新项目12项,健康查体义诊6000余人次,学术讲座610次,培训3120人次,教学查房92次,手术示范195次,较好地完成了医疗卫生下乡任务。

四、服务群众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医院决定由医疗发展部接管定点医疗下乡帮扶工作,把长期定点下乡和巡回医疗下乡纳入统一管理。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结合医院和帮扶单位实际,着手研究制定和完善医院医疗下乡帮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下乡区域的制定原则、人员的派遣原则、管理部门责任与权限、检查考核办法等工作内容。特别是做好平山定点下乡管理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服务群众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永远的职责。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下的去、待得住、干得好、管的好、效率高”的医疗下乡工作的新目标。

THE END
1.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前景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可创办兽医诊所、开办畜牧场、或到畜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畜牧管理部门、农村基层政府业务部门工作。畜牧业是效益农业。我国省、地、县、乡畜牧兽医机构有6万多个,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在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7.8%。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但宠物医生大都为非专业人员,https://www.gaokao.cn/gk-mb/11/384
2.畜牧和畜牧兽医有什么区别2:对发病牛只及时做好诊断治疗,提升牛只疾病治愈率 3:及时处理健康报告的异常信息与巡查异常信息 4:确保各类药品使用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牛只治疗用药价值的合理性 5: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协助管理团队做好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职位要求:大专及以上专业畜牧人员 工作时间:具体按照工作岗位设置时间,入职即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chumu-chumushouyi/
3.畜牧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精选5篇)如在讲解绪论时, 先介绍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发展趋势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 接着讲解畜牧业与本专业的关系及对本专业发展的影响, 结合近年来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状况, 让学生明白学好畜牧学概论课程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列举一些具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g7h6dgi.html
4.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精选5篇)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1.根据养殖业结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反刍兽、猪、禽、宠物等动物饲养为主,所有专业课程除了以传统教材中的大家畜和家禽为主要内容,还增加了反刍兽、中小动物和宠物等疾病的相关内容,并补充了当下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知识,以适应当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医学https://www.1mishu.com/haowen/239270.html
5.现阶段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畜牧学论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专业的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存在技术能力不足、人员老龄化严重、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对于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对其全面深入分析,从而在出现重大疫情疾病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https://www.91xueshu.com/l-xmxlw/68066.html
6.考研院校专业选择9篇(全文)2考研心理分析, 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数学专业考研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新升本科院校生源素质, 了解学生对考研的认识, 对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同各个成熟的本科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 从而具备准确的定位能力。 3考研数学专业课基础能力, 是指从事数学考研相关专业课教学和考研辅导应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u5sj9ti.html
7.动物医学个人技能模板(10篇)课题组发现在实验课中教师对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相关法规的不重视及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并不正确处理后,将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还可能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产生错误的影响,甚至产生放弃从事临床兽医学专业的念头[3]。因此,在兽医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诊疗行为及医德表现,这不仅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7663.html
8.动物医学论文汇总十篇经过企业实习的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逐渐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6存在的问题 6.1企业难联系畜牧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般人认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能把动物养好,还没意识到畜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实习安排中,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36943.html
9.认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https://www.meipian.cn/54qz5ic8
10.当前的认识及今后的展望《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84年S1期反刍动物的氮代谢—历史的回顾,当前的认识及今后的展望 F.N.Owens,W.G.Bergen,熊易强 开通知网号 反刍动物的氮代谢是很多研究报告的主题。对于瘤胃和肠道功能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许多试验已经表明了瘤胃微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具有重要性。控制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或微生物的生长以及日粮蛋白的降解的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QJQ1984S1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