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毕节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金沙县岩孔镇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为例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继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后,中央提出的又一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毕节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提升“两烟”、马铃薯和油菜产业,认真组织实施“3321”工程(经果林30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300万亩、蔬菜300万亩、茶叶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循环产业、绿色有机产业。

一、岩孔镇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岩孔镇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较贫瘠,这本身是劣势,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强烈的发展意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就没有富裕的生活,“穷则思变”、“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岩孔镇体现出来,由以往的土地少、贫瘠的劣势变成了现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优势。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种植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粮食型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岩孔镇水稻、玉米的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种植结构基本形成了新格局,过去那种“种粮为吃饭”的观念已明显转变。尤其是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特色经济作物示范村,并培育了一些名产品,如大水村,以有机高粱种植为主而享誉镇内外,板桥村葡萄成为抢手货,为农民带来了高收入,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永丰村种草养畜、有机高粱种植,安河村有机高粱种植、有机烟种植等,大水村的蔬菜—马铃薯—高粱种植模式,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万元,一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为农民增收成为新亮点。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许多农民过上了新时期新农村的好日子。

二是农业内部结构初步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结构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变。畜牧业在岩孔镇蓬勃发展,农牧结合户占总户数的5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1000元是来自畜牧业收入。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示范基地到处可见,永丰村、东光村就是非常好的代表。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岩孔镇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时期、新阶段,特别是在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农户“小而全”的生产规模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的地方种植业和养殖业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不注重质量提高,不重视品牌培育,新技术的培育和推广、更新周期太长。部分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导致他们搞农业只能粗放而不能集约经营。农业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产品结构雷同,虽然产量逐年递增,但农民在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增产而不增收。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产业化进展缓慢。多数以初级产品销售,没有分类分级,没有加工转化增值。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精加工少,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生产基本上以个体为主,多数个体户和企业分散孤立经营。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较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服务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加上信息闭塞、流通不及时,阻塞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虽然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意识有所增强,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多,但受自身素质及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外出打工形不成规模。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数的50%以上,基本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现状,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受制于水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三)市场信息化程度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较大。一方面农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弄不清变化莫测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的思想和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败或农民增收缓慢。

(四)农民的观念更新比较难。虽然广大农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安于现状、温饱即足、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要使这些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五)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提高比较难。农民的文化水平很低,特别是45岁以上的农民,几乎都是文盲、半文盲,具有高中文化的农民仅占7%左右。

总之,近年来,毕节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按照“规模化、企业化、商品化、生态化、组织化、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蔬菜、茶叶、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特色农业基地、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一批农产品名优品牌,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全面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地区农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Edge、Chrom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

THE END
1.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4轮:1985年开始的“压粮扩经”,导致经济作物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5aa72eb8ede47508054b8451.html?org=103110&uorg=999999
2.农业部解读《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252025年)》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4月28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就《规划》有关情况作了简要说明并http://www.rcjdyz.cn/zhengce/show.php?itemid=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