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海: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产品稳定有效供给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当前,在各地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动物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和不确定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好“组合拳”,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

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意义重大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畜产品稳产保供,成败在动物防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当前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定殖,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疫情发生风险仍然存在。今年猪肉等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重大,能否按期实现生猪生产完全恢复的既定目标,动物防疫工作是基础保障。据统计,我国已经报告发生过的动物疫病超过300种,其中危害较大、需要依法加以控制的一二三类疫病157种;近年来,全国每年报告发生动物疫病近100种,发病畜禽约400万头(只、羽),病死畜禽约60万头(只、羽),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下更大功夫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全面降低疫情损失和影响,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肉蛋奶充足、多样、高质量供给。

从公共卫生角度看,防控人畜共患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看动物防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研究表明,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人。《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列出了我国常见的26种人畜共患病,病原在国内广泛存在,家畜家禽是重要的感染宿主和传播源头。2020年,全国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7起,同时在多地检出病原;25个省份报告发生布鲁氏菌病疫情,疫情数同比大幅增加,连续多年位居牛羊发病数首位;炭疽、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风险也不容低估。养殖环节兽药乱用、滥用和超量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屠宰环节私屠滥宰、“注水肉”等问题仍有发生,无害化处理环节收集、转运、处理体系不健全,个别地区随意抛弃病死畜禽情况依然存在,是动物防疫、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隐患。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推行“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施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治,阻断传播途径,同时推进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强残留监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准确把握今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权和规律性,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坚守“一条底线”,推进“两个转变”,用好“三大抓手”,做实做细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坚守“一条底线”,就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既要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稳步推进分区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又要统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羊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保持动物疫情平稳态势。

推进“两个转变”,就是进一步推动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督促引导从业主体由“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养殖场净化消灭特定动物疫病,推动防控工作由“总体控制”向“区域净化”转变。

用好“三大抓手”,就是抓好春秋季集中免疫和检查评价,努力构筑有效防疫屏障;抓好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推进检打联动,严打违法违规调运畜禽的行为,降低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抓好屠宰环节管理,落实“两项制度”,严把畜产品上市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高质高效推进今年动物防疫重点工作

要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稳产保供,紧盯动物疫情动态主动应变,及时跟进各项防控措施,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动物防疫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始终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关键举措全面落地,确保取得实效。

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是精准、规范和可持续。要完善和落实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及时规范处置疫情和监测阳性场点。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闭环监管。完善规模猪场和高风险区域入场采样监测,实施养殖龙头企业非洲猪瘟自检报告制度,实行动物疫情周报。严密跟踪监测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情况,掌握变异规律,开展针对性防控。积极稳妥推进非洲猪瘟疫苗研发。

切实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从前端和源头抓好人畜共患病的防范,可以事半功倍。要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统筹抓好包虫病、血吸虫病、牛结核病和狂犬病等防控。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规范处置突发疫情,及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加快更换疫苗毒株。实施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开展分区防治,遏制疫情跨区传播。

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施区域化管理,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防控动物疫病的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也已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要抓紧在全国试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建立健全分区防控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分区防控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建设无疫区与无疫小区,创建一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牛羊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推进动物疫病净化,以省级以上畜禽核心育种场为重点,优先净化垂直传播性动物疫病,建设一批净化示范场。推动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区与无疫小区建设、净化场示范”三位一体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

加强调运和屠宰环节监管。调运和屠宰环节,是动物防疫全流程的两个“漏斗颈”,屠宰环节更是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闸门”。要落实检疫申报主体责任,严格按规程实施检疫。持续强化畜禽调运监管,改造升级指定运输通道,加强运输车辆备案动态管理。开展动物检疫监督规范化行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与农业综合执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落实好屠宰环节“两项制度”,确保非洲猪瘟检测“批批检、全覆盖”,对发现的阳性猪和生猪产品,严格按要求处置,不能让屠宰厂成为病毒的“集散地”。加强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委托屠宰行为,开展风险监测,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加快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无害化处理环节是病死畜禽流向的“终点”,绝不能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起点”。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根据畜禽养殖规模、无害化处理场可持续运行等因素,合理布局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推动建成专业化集中处理为主的处理体系。加强病死畜禽收集、转运、处理、利用等环节监管,严厉打击买卖、加工或随意丢弃病死畜禽行为。深入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探索构建政府、养殖场户、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场四方联动机制。

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兽药质量既影响动物疫病免疫和临床治疗效果,也事关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要贯彻落实新版兽药良好生产规范(GMP),规范兽药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加大兽药中非法添加物筛查检测力度。严格“检打联动”,严厉打击非洲猪瘟疫苗有关违法行为。推进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标准物质研发和评审。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深入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强化动物防疫保障措施

做好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防控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强化政策条件保障,汇聚形成强大的防控合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

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动物防疫的三方责任十分明确。要切实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的属地管理责任,对辖区内防控工作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加强工作督导,将工作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要逐级落实各有关部门动物防疫监督责任,逐项明确各环节监督责任单位和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部门联防联控机制。要依法督促落实畜禽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生产经营者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养殖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畜禽标识等工作,督促规模养殖场户和屠宰场配备相应的动物防疫人员。

提升防疫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动物防疫特聘计划,持续为基层防疫队伍输送专业人才。改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式,做好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加强官方兽医业务培训。培育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升级更新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组织考核与检测能力比对。开展动物防疫机构效能评估。

强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研究谋划动物疫病防控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大数据集成应用体系,推进主体数字化与管理数字化协同衔接。推进全链条监管信息闭环管理,打通监测、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数据共享通道。完善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试点。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疫情监测分析制度。鼓励研究推广信息化、智能化的采样技术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深入推进依法防疫。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立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动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从业人员自觉守法,共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强化部门协作,严打造谣传谣,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打造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干部队伍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加强培训演练,提升业务能力,在打赢生猪稳产保供、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硬仗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标年度任务目标,逐项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政风行风。

THE END
1.市疫控中心三措并举打好节前畜禽产品供应安全“组合拳”组织全市32个镇街对辖区内散养动物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山林、旧村、果林等较为隐蔽的养殖场所进行巡查,对发现新进栏动物及过了免疫有效保护期的畜禽,组织技术服务队上门进行补免服务,现场指导做好养殖场所消毒灭原。发挥村级防疫员疫情监测力量,积极引导村委会、住宅小区物业等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控,及早发现消除风险隐http://nyncj.dg.gov.cn/bjzl/content/post_4326297.html
2.浅谈如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大的技术性工作。每一项防疫措施,只能起到一种效果,而且,因各种因素的影响, 某一种防疫措施不可能产生100%的效果;如采取隔离措施,不可能绝对做到不让病原接触动物;如实行接种疫苗,不可能使所有动物产生有效的抗病力;如消毒,不https://m.renrendoc.com/paper/221645511.html
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12篇(全文)畜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带来灾难性损失,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责任重大。当前,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动物流通日趋频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增大,如何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急待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数年来的基层工作经历,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a3jilot.html
4.岚天: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入秋以来,岚天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2014年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把“秋防行动”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工作来抓,乡兽医站和乡村干部高度重视、分级推进,认真落实“防疫就是保收,无疫就是增收”,扎实推进动物疫情“秋防”工作。 “我们积极做好动物防疫宣传工作,普及动物防疫知识,讲解防疫方法,使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动物防疫https://www.ckxw.net/xw/show.asp?id=49596
5.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和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聚焦非洲猪瘟防控、安全示范创建、渔业安全整治等关键环节,统筹做好动物防疫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守牢农业生产安全底线。要依法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者主体等三方责任,强化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和督查考核,汇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面保障动物防疫和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http://m.ycnews.cn/p/641037.html
6.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用10篇)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程度不够,基层政府对基础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免疫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组织、管理上存在不力、不作为的现象。 2、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组织形同虚设,防控政策、计划、方案等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32q8jbu.html
7.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做好基层防疫工作,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也能最大限度上保障养殖企业的效益,也能保障居民餐桌上食品的健康安全,才能更好地改善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下文论述了基层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能够对基层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主 题词]:基层兽医; 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2b13b59617cfc10599ce844.html?q=C/N&uorg=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