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研究农业经济论文

摘要:针对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部分乡村地区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的问题。以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乡村发展现状为例,通过前期的云调查准备,中期的实地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细化,后期的成果汇总工作,从基础产业结合高新技术设备实现乡村现代化、党建引领打造特色乡村商业化产业链运营模式、人才培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实践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乡村绿色经济带架构四个方面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转型改革。

近年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党和国家为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作出多项重大决策部署,历经党和人民数十年的团结奋斗,我们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新型的乡村现代化转型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要实现乡村传统产业过渡到现代化产业的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一个转折过程,也是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而促进城乡产业的生产方式、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还是城乡产业中的人才、技术、资源相互补给,相互优化以此达到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因此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能更近一步,我们要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攻坚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方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完美收官。

1、乡镇发展现状

1.1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平衡态

基于目前中国城市产业和乡镇产业采取的混合互补型协调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全带偏,以城协乡”的新一体化时期,其所带来了乡村社会经济架构的重组优化,带动了乡村经济生产总值的复苏崛起。但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万州区分水镇,发现城乡融合率较低,该种不平衡状态的具体表现要从城乡产业的结构组成入手分析,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偏远乡村地区的农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以人为主,以器为辅”的原始发展模式,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没能运用到日常的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同时农作物的栽培和收获过程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半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流水线更是乡村农业发展的常态缩影。另外,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水平在城乡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其二,城乡的工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水电煤方面发展基本达到城乡平衡,但在制造建筑采掘方面的发展由于乡镇地区起步晚、发展缓、人才流失、高新设备缺乏等原因落后于城市。这种工业发展城乡不对等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日益提高的现代工业化水平同传统制造工业进行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匹配效应,其会间接导致城乡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产生差距,进而影响乡镇的财政收入。

其三,城乡流通服务业的产业框架建设存在矛盾。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主要采取公路运输的方式,这仅仅能将乡镇集群串联起来形成虚拟态的整体,在遭遇非人为可控因素如自然界恶劣天气时,洪水泥石流将使公路形同虚设,乡镇地区缺乏交通运输的其余途径,通讯也存在信号强度不稳定,5G基站覆盖不完全,电力通信供应不普及等问题。一体化发展水平难于趋向平衡态。

1.2社会事业各方面发展存在短板

教育培养方面。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劳动力流出大,人力资源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师资资源有限的局面。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进入城市就学,导致乡镇生源不够,很多农村小学撤销、合并。同时,乡镇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乡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对教育的培养能力和支付能力有限。

环境卫生方面。当前乡镇普遍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管理和整治能力有限。村民受落后观点和传统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弱,存在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厕所条件差等情况,导致多数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卫生现象。加上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难度较大。

人员管理方面。当前乡镇外出务工人数多,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村民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且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党员综合素质欠缺,先锋带头作用发挥不足,加上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有限、活动数量较少,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有待加强,管理难度较大。

1.3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模式应用局限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产生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此,通过云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水镇现状发现以下问题。

(1)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的假性矛盾。

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机制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改善,但许多乡村滥砍滥伐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以分水镇为例,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化肥的施用量存在超标现象,致使土壤性状恶化,甚至部分土地不能再继续耕作;在重工业的建设中,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渗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这种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的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仍在穷困偏僻的乡村较为普遍。

(2)生态文明发展的意识薄弱。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过程,我国大部分乡村生态意识较为薄弱,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生产方式中。一些农民更倾向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使用超标农药,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发展。同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乡村地区发展经济普遍采取的“劳务输出”方式,使部分青年劳动力外流,从而加剧居民年龄老龄化程度,让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推广和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和阻碍。

(3)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乡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第三次全国农业地区普查显示,乡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只占17.4%,厕所使用水冲式的乡村用户也仅仅占36.2%,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占53.5%。与城镇相比,乡村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1]。且机械化程度应用面较窄,具体体现在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设施大多仍为传统水渠道的形式,现代化的喷灌、滴灌等农田灌溉模式覆盖率极少。

2、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

2.1基础产业结合高新技术设备实现乡村现代化

城乡基础产业的“地基建造”是实现诸如高新技术设备这样的“顶层建筑”融入产业高水平现代化动态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作为相对于加工生产产业劳动附加值较低的基础产业在城乡经济架构中却占有较大比重,能限制整个高新产业集群生产发展的速度,定义发展的高度,决定发展的深度。因此城乡基础产业的建设思路要遵循从点出发,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扎实基础稳步发展。以分水镇为例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2.1.1规律缩短基础工业生产开发周期

2.1.2区块普及流通服务业智能化建造

2.2党建引领打造特色乡村商业化产业链运营模式

近年来,各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管理下正逐步变为现实,协调各方的基层组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但分水镇经济产业发展的速度趋势呈现出由高速发展逐渐弱化为缓步发展的滞后状态,要在这一瓶颈期有所突破,关键在于要打造特色的乡村商业化产业链运营模式,这是吸引在物质条件、精神内涵、审美水平三方面都全面提高的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所在。

2.2.1文娱结合性产品的创造输出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带来的是消费者内在涵养和精神境界的颠覆性转变。单调的原始产品由于其自身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因此要让产品具有“感染力”,能号召人心并抓住消费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将分水镇的中国乡村特色文化以及日常娱乐融入产品中,这种混合型的搭配方式更能充分发挥特色产品的经济推动效益。同时,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自己动手创造的元素,能给消费者带来亲自参与的真实感受,提高产品的商业附加值。在产品转型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联系各地乡村基层组织,相互协调配合,为新型文娱结合性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这类带有“文娱标签”的特色产品。

2.2.2推动商业化“互联网+”混融式产业多渠道营销战略

2.3引进培养人才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

引进培养人才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坚持把高素质人才和乡村振兴相融合,贯彻“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发展理念,持续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2],确保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乡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分水镇为例,提出几点建议。

2.3.1加强政策落实,优化人才管理

优化人才管理原则,加强党组织统一领导,推进优化工作机制。组织农村农业人才和科技人才统筹培养,统筹计划,共同提升。成立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委员会,促进交流学习,加强领导管理。规范技术人才的申报、聘用等程序,确保乡村工作公正、公开有保证。

2.3.2提倡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引进

取长补短,组织乡村人才到全国榜样乡村参观学校,吸取宝贵经验,提高认知水平,丰富知识储存。加大与研究院所的合作力度,与当地大学或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高质量人才。

2.3.3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人才素质

2.3.4加强激励人才,发挥带头作用

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服务协调、农民自愿参与、专家指导技术”的运营机制,优化专家结构,引进合适的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科学调配农业干部,发挥人才效能,聚焦专家帮扶,强化下沉服务。

2.4实践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乡村绿色经济带架构

2.4.1构建系统化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农业、工业与当地旅游业系统化融合统一,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结合分水镇不同地区的风貌以及特色景点,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科学治理。重点解决环境问题,优化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农业、工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建设。

2.4.2加强乡村居民生态文明发展意识

2.4.3发挥生态资源打造特色土产品

对于农村“旅游业+有机农业”的种植区域,为了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乡村应按照不同功能对生产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宜划分为农资存放、前期育苗、标准化生产、产后质量检测、商品化处理等功能区。

3、结语

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始终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高新技术设备实现乡村发展现代化改革,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城乡市场需求。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农民、农业、农村展开: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精神财富双富有;农业一直是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农村是人与财的承载之所,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谭镜.当前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7):10-12.

[2]陆小亮,刘琴.南通高新区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园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1-06-21(07).

THE END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以此实现该县畜牧业养殖与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方 面开展。 第一, 保证生猪稳定生产。持续做好方城县牧原“百场千万工程”的服务工 作, 加强推进牧原生猪基地、三十万吨饲料厂乡村振兴粮仓等项目建设工作 ; 加 快与杨集镇、鸿旺牧业联络 , 积极推进鸿旺牧业“百千万工程”。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025/07/65888890_1137567729.shtml
2.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论文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为畜牧部门必须用新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发展措施,推动全市由畜牧大市向绿色生态畜牧强市跨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使xx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新时代创新理念开创xx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68908
3.畜牧养殖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6篇(全文)五是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动各级干部、村民积极联系本村出生的、在村里工作过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回报家乡、支援新农村建设,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 畜牧养殖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处理好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的https://www.99xueshu.com/a/Pyntnaptapva.html
4.乡村振兴论文题目参考30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这里也是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乡村振兴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林高校涉农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http://m.lunwenhr.com/p-18036.html
5.农村基层治理农业发展服务农民乡村振兴种植养殖畜牧《绿色科技》省级S 知网、万方、维普 有意者可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师 《优质农产品》国家级S 维普 有意者可私聊19829677139 同微信 夏老师 《河北农业》省级知网,主收: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农田水利灌溉、中药栽培、养殖业、农作物、畜牧兽医、动物营养相关文章,2版3000字符起发,24年6月刊期。有意者https://www.51qikanlunwen.com/51qikanlunwen/vip_doc/27555085.html
6.《梁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5年)》梁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描绘“宜居梁河·富美乡村”战略蓝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德宏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特编制《梁河县乡村振https://www.dhlh.gov.cn/fgj/Web/_F0_0_28D03U1GGQ4FCGSXW507G1K0OT.htm
7.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富民研究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精准扶贫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117-1019035170.htm
8.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写一篇策论文公选王问题:结合甘肃省情,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左右。35分。 要求:可不拘泥于材料,对策可行,语言流畅。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24中央机关遴选常考话题】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笔试预测题答题参考】围绕“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写一篇策论文 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127917
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报告(通用6篇)篇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论文报告 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同志和调研组分别赴广东、浙江、海南、贵州、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h01fad.html
10.三问乡村发展去向何方?院士心中新乡村啥样—新闻—科学网三问乡村发展去向何方?院士心中新乡村啥样 农业农民农村,关系国计民生。40年前,农村改革按下了中国伟大改革事业的启动键,中国大地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中国的乡村发展,又将去向何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5/413429.shtm
11.乡村振兴申论范文模板(精选5篇)没有完好生态环境的乡村是病态的,不完整的,乡村振兴,应该绿色先行,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开展乡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顺管理机制,制定农村环境管理和督查、环卫设施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乡村污水治理,各乡镇主动履https://www.lawjida.cn/fx/62541.html
12.乡畜牧业工作汇报(优秀范文五篇)(七)积极争取实施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提升县项目建设。 (八)积极争取立项国家绿色能源示XX县建设。 (九)继续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工作。 (十)全面抓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重点抓好动物疫情防控,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第二篇:乡镇农业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精神https://www.700d.com/fanwen/huibaotihui/805561.html
13.乡村全面振兴4.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田水利、林业、畜牧业等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人才引进:通过政策支持、培训等手段,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乡村全面进步。通过乡村全面振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http://hunan.zgxczx.net/ask/106.html
14.农业ppt农业ppt模板大全橙色卡通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PPT模板 农村现代化建设策划计划书PPT模板 红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大文章PPT模板 清新农学专业学科毕业答辩PPT模板 红色简约乡村振兴战略PPT模板 蓝色渐变插画农业新时代乡村振兴PPT模板 202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课ppt 202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课含讲稿 绿色简约清新农学专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稳住https://m.redocn.com/so-ppt/c5a9d2b5707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