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李曼大会听课笔记会前论坛3一饲料管理论坛

9:00am-会养猪的营养师,吴方舟,派普斯通

9:30am-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技术与应用,刘岭,中国农业大学

10:00am-休息

10:30am-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技术,单安山,东北农业大学

11:00am-脂肪酸平衡及对母仔猪的影响,王志祥,河南农业大学

11:30am-问答

图刘岭,中国农业大学

图吴方舟,派普斯通

从饲料厂营养师到养殖场营养师的转变,饲料厂营养师,针对的是“人”,需要减少投诉,制定标准化方案;而养殖场营养师是给自己猪场设计营养配方,针对的是“猪”,需要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来定制方案。

那么如何成为“会养猪的营养师”?需要具备饲料配方、饲料加工,了解生产,还要能做得了科研实验,并且能与猪场生产团队和兽医沟通到位的5大技能包。

“养猪营养师”的技能1-饲料配方

“养猪营养师”的技能2-饲料加工

好的营养加好的配方师就等于好的饲料吗?不一定,因为饲料受粉碎粒度、含粉率、原料流动性/损耗、称重精度(钙磷、小添加量产品)/制粒导致的营养成本损耗(85度30-40分钟,对营养的损耗需要考虑进去)的影响。

如何保证饲料生物安全?首先在原料选择需要考虑安全,其次是料厂生物安全设计,再者是料厂采样与检测,还有就是料号加工顺序、农场提货顺序等都需要综合考虑。

“养猪营养师”的技能3-到猪场去!

“漏粪板水平”的营养师:好饲料≠好成绩,需要营养师去到猪场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配方,比如母猪,需要根据母猪体况,查看体况卡尺使用是否规范;料盒,不同的饲料厂的溶度不同,料盒不同,营养师要帮助猪场矫正料盒料重;跟着生产人员去看生产流程,检查通槽/产床饲喂器是否进行清理,否则有采食量、毒素问题,如果不去猪场一线,坐在办公室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

对于育肥场来说,发现大部分场的串联料塔使用都是不规范的,没有交替使用,从而导致不能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在一线我们甚至发现有的料塔似乎从来没有打开过。另一个就是检查料槽的开口度,是否有断料现象,以及饲料计划的执行。值得一提的是,水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营养物质,我们在一线会发现,肥猪栏是最容易缺饮水嘴的,还有就是水嘴的位置、高度、水压等问题存在。

“养猪营养师”的技能4-做实验

建议营养师要发挥研究生时期获得的科研能力,在田间试验、试验场做实验设计,做好数据统计,实验数据是好营养的基础。

“养猪营养师”的技能5-沟通

换料和进猪/销售计划时,主动沟通;对农场的反馈的问题,譬如“拉稀”、“咬尾咬耳”、“脱宫脱肛”等,要及时回应;给生产团队培训基础的营养原理。还有就是与兽医的有效沟通能减少很多烦恼,根据健康度变化调整营养方案(例如:PRRS,腹泻),积极配合品控检测(例如:毒素,微量元素)。

最后总结:好的营养师,不仅要能做好配方,做好饲料加工,还要斤生产一线,跟生产兽医保持好沟通,还要做好研究应用,这样才能够养好猪。

一、常用猪饲料原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二、提高猪饲料蛋白质消化率的途径

影响饲料原料蛋白质消化率的因素,猪体重阶段对饲料原料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粉碎粒度对含玉米DDGS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挤压膨化对谷物有效能值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挤压膨化对高油原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挤压膨化对高油原料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影响,碱性蛋白酶对饲料原料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影响,不同酶制剂对仔猪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三、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途径

四、总结

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提高的空间很大,提高猪饲料中蛋白质消化率的措施需要考虑成本,提高猪饲料中蛋白利用率的研究需要理论支持。

饲料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

一、中国饲料业(畜牧业)的成就与挑战

1、中国饲料业(畜牧业)的成就。饲料业(及畜牧业)稳步发展,2022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3.02亿吨,

其产值达到1.31万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27万吨、3456万吨、393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7万亿;

2、中国粮食产量与缺口(进口)。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年产量达到6.86亿吨(2022),为饲料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年需求总量约为8.33亿吨(其中养殖业饲料用粮占一半以上),仍有1.47亿吨的粮食缺口依赖进口,其中大豆进口0.91亿吨,其他粮食进口0.56亿吨。如此庞大的进口数量给国家粮食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3、国际形势对我国粮食、饲料及畜牧业的冲击。例如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2022),俄乌冲突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不断突破历史高位;

4、国家战略需求。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国家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

二、饲料资源开发

非常规饲料资源

中国粮食总需求的一半以上是满足养殖业的需要。所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体是解决养殖业饲料用粮供给安全问题。如何解决饲料用粮短缺问题?依赖进口绝非国家长久之计。

挖掘利用非粮型饲料资源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未被利用的农副产品资源量高达23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占比34%、树叶类加工副产物占比30%、尾菜占比9%。

1、尾菜饲料资源的研发

1.1尾菜资源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2022年我国蔬菜产量达7.91亿吨,占全球产量约60%,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不到20%,不可能消费60%的蔬菜,也就是说我国蔬菜生产目前是过剩状态。加之在收获、加工、储运过程中的损失,超过50%的蔬菜未被人们食用而浪费。

1.2尾菜对环境的污染

在蔬菜收获的季节会集中产生大量的尾菜,如果处置不当会迅速腐烂,滋生有害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地表水和空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据统计,国家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每年超过1万亿元。

1.3尾菜主要去处

目前,蔬菜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方法主要是用于制作肥料直接还田。但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缺乏肥料,而是饲料资源短缺。因此将尾菜饲料化处理更具现实意义,既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缓解粮食进口压力,又可解决尾菜处置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

1.4尾菜的营养价值

任何菜类都含有营养成分,但新鲜蔬菜因含水量较高,其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如果去除水分,按干物质计算,其营养物质含量可与中等常规能量或蛋白饲料媲美。虽然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但主要是可消化多糖类成分,其消化率较高。由此,尾菜用作饲料是有营养基础的。

2、尾菜饲用的障碍

2.1在高温下极易腐烂变质

2.2烘干脱水成本高

尾菜中的高水分含量是影响尾菜饲料化的关键因素。使用萎蔫等自然晒干方式,又受到场地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极大,很不现实。如果用机器烘干则非常费电,增加成本,不合算,不可行。据有关数据显示,将1kg含有80%水分的尾菜转化为风干饲料会消耗12.8-46.0MJ的能量并排放出200g的二氧化碳,每生产1吨风干尾菜饲料成本约为6983.4元,成本效益比高达3.96。因此,采用机械烘干性价比极低。

2.3机械脱水产生废液

采用机械设备搓揉、挤压、甩脱进行脱水,成本增加较少,但会产生废液污染。

2.4抗营养因子及毒物问题

有些尾菜含有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经过处理,消除尾菜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

3、尾菜青贮饲料发酵技术

3.1尾菜与干物料勾兑青贮饲料发酵体系的构建

我们选择了我国最常见,种植分布较广的大白菜尾菜进行了研究。大白菜尾菜水分高,在发酵过程中易形成渗出液,且蛋白质降解严重,难以直接制作优质青贮饲料。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分别利用小麦麸、米糠等干物料与大白菜尾菜进行混合,使水分降到适合制作青贮水平,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添加小麦麸、米糠勾兑(尾菜:干物料约为2:1),使尾菜青贮发酵体系水分维持在65%时发酵效果最佳,且无渗出废液产生。

3.2白菜尾菜-米糠-糖源青贮饲料发酵技术

为了解决白菜尾菜-米糠发酵体系中由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发酵强度低,蛋白质降解问题。我们在白菜尾菜-米糠发酵体系中进行了添加不同糖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糖源均提高了乙酸产量,但是只有葡萄糖和蔗糖促进了pH值下降,并且蔗糖还减少了蛋白质降解。

微生物群落的结果表明,添加蔗糖通过减少布氏乳杆菌、埃系氏肠杆菌、类消化乳杆菌丰度,增加短乳杆菌和斯比氏乳杆菌丰度,避免蛋白质降解,改善发酵品质。

3.3白菜尾菜-米糠-乙酸盐类青贮饲料发酵技术

为了解决大白菜尾菜-米糠发酵体系中高脂肪水平易使梭菌发酵等问题。采用添加具有抗菌剂及抗氧化双重功能的乙酸及乙酸盐(双乙酸钠、脱氢乙酸钠)进一步优化大白菜尾菜-米糠发酵体系,主要结果如下:

添加0.2%鲜重的乙酸及乙酸盐可以使粗蛋白质损失降低,有害菌群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

在有氧暴露期间促进短乳杆菌,同时使肠杆菌、酵母菌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3.4白菜尾菜-麦麸-柠檬酸青贮饲料发酵技术

前面的试验研究发现,添加干物料小麦麸虽然激活了利用氮微生物的活性,但降低了体系的酸发酵速度。柠檬酸作为一种三元羧酸,不仅可以被乳酸菌作为电子受体提高有机酸产量,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表现出与青贮发酵的功能相容性。

因此,我们采用不同浓度(0.45、0.78、1.11%DM)的柠檬酸进一步优化大白菜尾菜-小麦麸发酵体系。

研究发现,添加量为1.11%DM时,柠檬酸可通过优化菌群结构,提高乙酸产量,降低pH,缓解蛋白质降解,提高酸性发酵效率,并提高发酵后的有氧稳定性,改善了尾菜青贮饲料的品质及保质期

3.5温度对尾菜青贮饲料发酵体系的影响

考虑到不同季节带来的温度变化及影响,我们研究了温度对已建立白菜-麦麸发酵体系的影响。

在添加柠檬酸(1.11%DM)尾菜发酵体系,设定了低温(15℃)、常温(25℃)、高温(35℃)的发酵条件,测定已建立发酵体系的发酵效果。

结果表明,在低温(15℃)和高温(35℃)下,添加柠檬酸可以明显提高有氧稳定性,保持尾菜体系酸发酵效果。

但在常温(25℃)下,添加柠檬酸提高了有氧暴露期芽孢菌属和接合酵母属的相对丰度,从而加速发酵体系蛋白质的氧化腐败,不利于体系酸性发酵条件的形成。

3.6添加乳酸菌防止常温有氧腐

为解决在常温(25℃)下,添加柠檬酸会使白菜尾菜-麦麸青贮发酵体系中因蛋白分解而加速有氧腐败问题,我们研究了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希氏乳杆菌及布氏乳杆菌)的作用。

结果表明,添加联合添加布氏乳杆菌和希氏乳杆菌可以提高乳酸、乙酸含量,降低丙酸水平,减少有氧暴露期间酵母的生长,提高有氧稳定性。

微生物群落的结果表明,联合添加柠檬酸、布氏乳杆菌和希氏乳杆菌会使布氏乳杆菌和希氏乳杆菌替代天然发酵菌群,并且降低肠杆菌科和液化沙雷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

3.7南瓜秧叶-糖蜜-甲酸青贮饲料发酵技术

南瓜秧叶类尾菜中水分相对较少,没有液体渗出,就没有添加干物料勾兑而直接制作青贮饲料。但因蛋白质含量较高,其本身的缓冲能力较强,使尾菜青贮体系的酸化过程放缓。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在南瓜叶发酵体系中添加了2%糖蜜、0.2%甲酸。试验表明,添加糖蜜、甲酸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发酵体系pH值,减少了丁酸、丙酸和氨态氮含量。

添加糖蜜、甲酸会使其尾菜体系中蛋白质水解生成多肽而非氨态氮,仍然保留其营养价值,减少发酵体系中干物质的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糖蜜和甲酸因使乳杆菌属在前期快速生成优势菌群,提高了南瓜秧尾菜青贮饲料的发酵效率。

3.8尾菜青贮发酵饲料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的大白菜尾菜发酵饲料(大白菜-小麦麸-柠檬酸-乳酸菌)。研究尾菜发酵饲料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肠道发育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时评价其安全性,研究其对猪的健康状态的影响。

目前的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尾菜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机体代谢能力、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和免疫能力均无负面影响。其他试验指标正在测定中。

三、饲料耗损控制

1、饲料(粮食)的损失

中国粮食总需求的一半以上是满足养殖业的需要,要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长期依赖进口,我们需要开源,也需节流,控制现有粮食资源(饲料原料)的损失。据测算,中国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为15.28%。以2022年的粮食产量计算,粮食损失量为1.05亿吨。

饲料(粮食)受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世界大约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由于霉菌毒素污染造成数千亿美元损失。我国近五年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80%,受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为普遍。

中国东北地区饲料原料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部样品中,6种毒素的检出率均为100%,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平均含量为505.85μg/㎏,超过限量标准,超标率达50.86%;其次为呕吐毒素、伏马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37.07%、19.83%和2.59%。

2、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醇/呕吐毒素(DON)、T-2毒素(T-2)、伏马菌素(FUM)、赭曲霉毒素(OT)等。霉菌毒素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引起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生殖系统及皮肤组织等,造成畜禽生长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3、霉菌毒素的防控技术

创制多种霉菌毒素消脱技术,构建“体外防霉、肠道脱毒、机体解毒”三道防线,消除霉菌毒素对“肠道-脏器-机体”多重危害,实现霉菌污染饲料的安全利用。第一道防线(体外杀灭——防霉)防霉剂,创制改性矿物质、萘酚类活性物质、霉菌毒素降解酶等,对禾谷镰刀菌体外清除率达99%,也可以在体内继续发挥作用;第二道防线(肠道保护——排毒)肠道屏障保护剂,筛选获猪源枯草芽孢杆菌等霉菌毒素降解菌(降解率>98%),利用鼠李糖乳杆菌、N-乙酰半胱氨酸等保护猪肠道,增加毒素排出;第三道防线(肝肾等机体解毒——解毒)机体解毒剂,研发双氢青蒿素、紫檀芪、姜黄素、白藜芦醇等核受体激动剂,激活靶器官解毒功能。

四、饲料高效利用

1、饲料原料预消化技术

饲料原料预消化技术是根据不同原料的具体特性模拟动物的消化过程,进行特定前消化处理的新型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原料预消化技术可缓解畜禽的消化压力,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减少饲料原料的浪费。

2.1优化饲料配方设计(1)

2.2优化饲料配方设计(2)

饲料配合最低成本线性模型与最大效益非线性模型,2020’s-最大效益(利润)非线性模型?

2.3优化饲料配方设计(3)

饲料配合最大效益数学模型。

设饲料质量(以增重/饲料为代表)为X,饲料价格(元/kg)为Y,如果饲料的价格与饲料的质量之间为等比例对应关系,则Y/X为恒数Z,Z的概念是单位增重所耗饲料的价值(元/kg)。出栏动物重量为G(kg),市场价格V(元/kg),如暂不考虑综合费用(人工、水电、固定资产折旧、营销费用、财务费用等),养殖利润:P=GV-GZ=G(V-Z),当V=Z时,盈亏平衡点;当V>Z时,盈利区;当V

如考虑综合费用,综合费用一般占饲料费用1/3,则养殖利润:P=GV-GZ-1/3GZ=G(V-4/3Z),当V=4/3Z时,盈亏平衡点;当V>4/3Z时,盈利区;当V<4/3Z时,亏损区。

在盈亏平衡点(V=4/3Z),采用优质优价饲料使猪增加的体重取得的效益与消耗饲料的投入正好相抵,所以此时选择何种饲料,对经营效果没有影响。

在盈利区(V>4/3Z),选择优质优价饲料,因增加体重带来的收益大于消耗饲料投入,所以,此时选择优质优价饲料会带来更好的效益。

在亏损区(V<4/3Z),选择优质饲料,因增加体重带来的收益不能抵消所耗饲料的投入,结果是增重越大,亏损越大。所以,在亏损区,应选择低质低价饲料。

3、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营养性添加剂(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营养平衡作用,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代谢调控添加剂(酶制剂、益生菌等)改善动物代谢功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药物添加剂(中草药、植物精油、抗菌肽等)增强动物抗病能力,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4、饲料精细化加工与生产

饲料生产往往原料分析和评估、饲料营养水平的设定以及配方设计,而忽略饲料制造环节对于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饲料原料的品质把控。应做好生产过程的残留管理,生产环节中的不均匀风险的控制,生产设备的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参数的正反向监控。

五、营养精准供给

1、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

近二十年来,我国大豆进口增加了十倍左右(1041万吨/2000年:10032万吨/2020年),而畜产品只增加了半倍(6125万吨肉类/2020年:9227万吨肉类/2022)。显然,我们因高蛋白标准而浪费了不少蛋白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低蛋白日粮技术: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按畜禽营养需要推荐标准降低2%~4%,适当添加氨基酸达到理想氨基酸平衡,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如果畜禽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2%,整个日粮折算豆粕约为5%,即每吨日粮少加50kg豆粕。每年中国生产3亿吨商品饲料,如果都采用低蛋白日粮,我国每年会少进口1500万吨豆粕,约占从美国进口大豆的50%。

六、结语与展望

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我们既要做好挖掘饲料资源的“加法”,又要避免饲料损耗的“减法”,还要做好饲料高效利用的“乘法”,缓解粮食进口压力,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深度挖掘非粮型饲料资源,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这项任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攻关。“非粮型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饲脂肪酸平衡及对母仔猪的影响

包括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平衡(U/S),短/中/长链脂肪酸平衡,ω-6/ω-3脂肪酸平衡。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平衡(U/S):一般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

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整个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率。饲料中U/S比大于1.5则脂肪的消化率相当高,平均为85%∽92%;U/S比例低于1.0∽1.3,则消化率为35%∽75%。过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肉品品质下降等。为确保油脂的消化率,蛋鸡所需的最小U:S比率为2.25,而肉鸡所需要的最小U:S比率为2.75,猪所需的最小U:S比率为2.91。

短/中/长链脂肪酸平衡:仔猪试验表明:短链脂肪酸(丁酸钠)在提高仔猪存活率上效果最佳;中链脂肪酸对缩短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更有效,长链脂肪酸(PUFA)更好地改善初乳质量。(Chen,2019)

仔猪试验:丁酸可改善仔猪断奶后15-28天期间的料肉比,而月桂酸与硬脂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并发现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均可促进仔猪空肠上皮细胞的更新。(杨袁,2020)

奶牛试验:不同SMCFA与LCFA比例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及瘤胃发酵没有影响,但随日粮中SMCFA添加剂量增加,乳脂含量及乳脂中SMCFA浓度有线性增加趋势并改变乳脂脂肪酸组成及血液脂类代谢。(孙妍,2012)

在日粮中添加中短链和长链脂肪酸的混合物能提高奶牛的免疫性能,但不同比例存在效果差异。(徐晓燕,2012)

由于机体内缺乏ω-3脱饱和酶,这两系列脂肪酸在机体内不能相互转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ω-3脂肪酸在体内能形成抗炎物质ω-3脂氧素,ω-6脂肪酸衍生的类二十烷酸具有促炎效应,日粮中ω-3与ω-6比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炎功能。

ω-3和ω-6脂肪酸同时存在会竞争彼此代谢途径中所需的相同的酶。

ω-6/ω-3脂肪酸平衡对动物的影响:

1、对免疫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ω-6/ω-3比例可以调节机体使其保持在较佳的免疫水平,研究发现,较低ω-6/ω-3比例能够提高56日龄后扬州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IgA、IgG、IgM等免疫抗体水平。(宋志刚,2011)

日粮不同PUFA比例有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以及免疫细胞脂质脂肪酸组成对产蛋鸡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夏兆刚,2004)

改变新生断奶仔猪饲料中ω-6/ω-3脂肪酸的比例,可以改善其对免疫应激的反应,ω-6/ω-3比例控制在5:1左右,可促进机体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于萍萍,2013)

ω-6/ω-3比值为10时,断奶仔猪的免疫反应达到了最佳状态。(左磊,2010)

2、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王梦芝(2011)发现ω-6/ω-3比值为6:1时对鹅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应;

丁洛阳(2012)发现ω-6/ω-1比值为3:1时减少鹅肝细胞膜系结构的损伤;

刘显军(2012)发现ω-6/ω-3比值为8、12、19:1时育肥猪的抗氧化能力较强。

郭志友发现适当ω-6/ω-3比值有利于改善仔猪小肠绒毛受损,增加肠道形态发育。

齐珂珂(2009)研究表明,随着日粮ω-6/ω-3PUFA比值的降低,肉鸡血液总胆固醇显著降低。

杨在宾(2011)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PUFA,能够降低消化道pH值,提高肉鸡各肠段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改善肠道环境。

3、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当饲料中ω-3/ω-6比例分别为1.238时,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当饲料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7~8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唐黎,2010)

郭志有发现ω-6/ω-3为10:1时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

21日龄断奶仔猪当ω-6/ω-3PUFA比值为10时仔猪日增重显著高于比例为2.5和20的仔猪,同时可改善0~21d饲料转化率,而IL-1β、IL-6、TNF-α随着ω-6/ω-3的比例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得到断奶仔猪最佳ω-6/ω-3PUFA比值为10(左磊,2010)。

也有报道,随着日粮ω-6/ω-3脂肪酸值的降低,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4、对畜禽产品品质的影响

刘显军(2012)发现,猪日粮中ω-6/ω-3比值为3:1时猪背最长肌中ω-6/ω-3比值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膳食ω-6/ω-3PUFA的比例(4~6:1)。

崔洪泽(2020)发现随着日粮ω-6/ω-3脂肪酸值的降低,育肥猪肌肉中ω-3含量明显提升,ω-6脂肪酸明显降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ω-3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内ω-6/ω-3脂肪酸值显著降低。

Nong(2020)发现,低ω6/ω3显著增加了中国地方猪皮下脂肪组织中ω3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了皮下脂肪组织中ω6/ω3比例。

Song(2020)发现,饲粮添加亚麻籽油增加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和降低ω6/ω3比例。

二.亚油酸亚麻酸平衡

亚油酸与亚麻酸代谢具有相同的酶系,育肥猪ADG和ADFI分别在饲粮LA/ALA比值13:1和9:1时最大,而F/G在6:1组最小。(陈静,2019)

用亚麻籽油替代大豆油提高饲粮ALA含量,改善了育肥猪的ADG和饲料效率,且LA/ALA为1:1~5:1的改善效果优于10:1的组。(Li,2015)

以3%亚麻籽油替代大豆油,使LA/ALA为1:1时可以抑制IL-6、IL-1β、TNF-α的表达。(Duan,2014)

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亚麻籽可显著提高育肥猪背部脂肪及腹部中ω-3PUFA、亚麻酸和EPA的含量(Romans,1995)。

亚麻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高达52.7%;大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高达53.2%。

三.亚油酸亚麻酸比值对母仔猪的影响

1、不同比例的LA/LNA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适当比例对母猪泌乳力、仔猪断奶窝重和仔猪增重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2、适宜比例的LA/LNA通过调节血清中胆固醇、HDL、LDL等含量促进机体营养代谢,改善母猪乳品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

3、不同比例的LA/LNA显著影响母猪血浆、母猪初乳和常乳、仔猪血浆中脂肪酸含量以及ω-6/ω-3PUFA比值,这可能是通过母猪影响仔猪的原因;

4、本试验条件下,母猪饲粮中LA/LNA以7.0具有较好的饲喂效果。

THE END
1.行业趋势分析论未来养羊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总结来说,未来养羊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样充满机遇。本文探讨了一系列相关主题,从数字化转型、新兴市场打开、新能源替代、大数据驱动以及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些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将推动整个畜牧业向更加健康稳定方向前行。https://www.uszlrttkj.com/yang-zhi-zi-xun/323175.html
2.2023年牛羊养殖发展趋势我眼中的未来如何让你的牛羊养殖迎接新一首先,绿色发展成为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意。我们必须采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配方,以及优质的畜牧管理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现在智能化设备,无处不在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https://www.fhykpfauy.com/mi-feng-zi-xun/605493.html
3.农村经济的新希望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人们对肉类、奶制品等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提出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因此,农村养殖什么不愁销路的问题迎来了新的答案——畜牧养殖产业。 首先,畜牧业是农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肉类产品,还能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https://www.gaoseod.com/liang-you-zuo-wu-bai-ke/711181.html
4.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畜牧现代化:剖析中国养殖业的未来走向 在全球范围内,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其养殖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变化,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也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bao-gao/491828.html
5.农业发展乡村牧场目前农村养殖牛羊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在中国,农村养殖牛羊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养殖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农村养殖牛羊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一些大型畜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肉类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小型家庭养户也开始采取https://www.3svb9bc3.cn/ke-pu-dong-tai/449948.html
6.牧场的挑战现代农村养殖牛羊的现状与未来的方向在中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农村养殖业尤其以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农村养殖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农村养殖牛羊的情况,以及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https://www.wc9x6nqj.cn/sheng-zhu-pin-zhong/555484.html
7.羊类养殖业的未来展望肥羊市场的潜力与挑战羊类养殖业的未来展望肥羊市场的潜力与挑战 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之一,其肉、毛皮和乳制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为养殖育肥羊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推动了肥羊产业发展。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https://www.gelafhotz.cn/mi-feng-zi-xun/596017.html
8.农村养殖业的新篇章深度探究目前牛羊养殖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不断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或修改,这些政策对于规范畜牧业中的各项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疫病防治措施、兽药使用限制等,都在不断完善中,为保障公众利益提供了坚实依据。 国际贸易打开新渠道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品质食品需求日益增长,为那些能够满足国际标准的人们https://www.jhdy839iwu.cn/niu-yang-yang-zhi-zi-xun/494185.html
9.畜禽养殖市场未来发展与战略前景规划报告兽药养殖业饲料添加剂第一章 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畜禽养殖业概述 1.2 畜禽养殖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经济环境 1、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 2、2024年中国经济将回到正常运行轨道 3、2024年经济展望:回归正常态 4、“十五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展望 1.2.2 政策环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6AHKT905566XLC.html
10.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精选汇编分析电动车事故多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车速过快、制动性能差,二是驾骑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违章行,三是目前出售中的电动车行驶时速均超相关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对电瓶车的监管缺位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电动车事故频发的一大因素。 根据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电动自行车应该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而http://www.smzx.gov.cn/wshows633.html
11.标准化养猪场简介14篇(全文)该养殖场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此项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环保型高效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是当前依靠科技、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生态养殖技术解决了粪尿处理和恶臭的难题,能够减少猪的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猪经济效益,同时可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wboaj7p.html
12.羊毛养殖补贴政策2022年详解政府扶持计划农村牧业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政府推出了多项政策,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这些政策不仅对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给予了支持,还特别针对一些特定的群体和地区进行了优惠措施。 2. 补贴标准与流程 对于想要了解具体如何获得这些补贴的牧民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相关补贴的标准和流程。这通常包括申报条件、审批程https://www.8rxpphi2.cn/yang-feng-ji-shu/588639.html
13.中国畜牧行业研究报告(精选6篇)二、2013-2018年我国新疆畜牧业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0-2013年新疆畜牧业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0-2013年新疆畜牧业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0-2013年新疆畜牧业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0-2013年新疆畜牧业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新疆畜牧业进出口态势展望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cw14972.html
14.2021年羊业发展报告与2022年发展预测种业是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良种对畜牧生产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要破解种羊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卡脖子”问题,就要高度重视羊育种工作,持续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生产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做好遗传评估等基础工作。 为了更好地采大量的基础数据,推动育种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积极采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和设http://pla.caas.cn/web/en/newsDetail.html?id=112
15.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在畜牧生业广泛分布的欧亚大草原、蒙古高原、中国北方,基于田野调查和发掘的史前考古学研究相对滞后,造成了学术界对畜牧业、游牧生业的定义并不十分清晰,为深入研究造成了一定阻碍。本文的评述所涉及的史前游牧考古的案例,是那些以生业形态分析为基础的、以史前游牧经济为主要对象的考古学研究,其中包含三层涵义:首先https://www.360doc.cn/article/33885274_94054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