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农牧业是青海乡村产业的支柱,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载体,其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兴旺,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建设产业“四地”的宏伟蓝图,提出青海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为青海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进行了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乡村产业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一、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以农牧业产业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青海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省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了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任务。青海只有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克服短板弱势,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提高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效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优化产业布局,激发产业振兴生产要素活力。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要求,紧盯市场需求,统筹布局县域乡村产业,规划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乡村产业结构。一是以产业强镇、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为载体,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产业,避免乡村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问题。鼓励外出务工者、老年群体等农户将闲置资源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发展特色民宿、生态观光农业。二是探索激活农村产权,适当提高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和标准,结合产业发展规模化需要,引导农民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入股及合作等方式“打包连片”流转,实现整村产业规模化。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比例,扩大农畜产品加工业、新型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转移扶持,落实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增加销售、研发奖励资金,向基础能力强,研发、销售能力突出的企业倾斜。四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金融机构向基层延伸,探索建立金融支农服务联盟,从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开发多层次、不同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产品,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层次决定产业高度,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居民收入和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力越大。一是加快产业人才的培育,聚焦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等领域,设计各类培养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尽最大努力促使涉农产业人才聚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产业经营管理队伍,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合作力度,积极探索重点人才工程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对于企业与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签订“候鸟式”人才计划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宽容的试错容错机制,为农牧产业提供研发和智力支撑。三是针对产品流通需要,鼓励企业成为农牧业电子商务主体,培养一批自己的“乡村网红”等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通过培育一批本地人才、吸引一批回乡人才、引进一批下乡人才来壮大农牧业产业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