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巍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业界认为,本次意见明确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新“国九条”中强调,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如何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可以进行哪些“适配性调整”?本期上证圆桌邀请国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雪芹、中银证券资管总监赵青伟、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巍,对上述议题展开探讨。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赵雪芹: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仍然是生产力的范畴,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在于“新”与“质”。新质生产力主要强调高质量发展,强调对资源的高度利用效率和质量,它代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在于: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发展模式来看,新质生产力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高,更强调多种生产要素组合优化后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不仅局限于各行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从目标来看,新质生产力重在解决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这一总量问题,结构上注重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均衡问题。从涉及行业来看,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此前的生产力多强调发展各地区支柱型传统产业及其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我国亟待寻求新增长动能。三是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质生产力对帮助欠发达地区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有较大的帮助。
赵青伟: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现在实际上是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并通过政策文件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提出、系统阐释和部署要求来看,可以看出“新”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创新。“质”强调的是,生产力扩张不是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带来的扩张,而是以要素质量提升以及配置方式创新带来的扩张。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驱动,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增长,既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深入推进的有效体现,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贺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与传统生产力相区别,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创新驱动,而非依赖过去的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最核心的就是科技属性的体现,它需要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围绕技术革命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劳动工具、科研仪器/设备、厂房等要素进行创新配置,最终实现产业深度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需要培育壮大新动能。站在这一新的转折点上,拥有科技属性的新质生产力驱动作用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引爆新一轮科技革命,进而引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航空航天、可控核聚变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能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且也能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壮大,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作用
上海证券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力点?
赵雪芹:从主要发力点来看:一是资本市场需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一方面,对融资方要提高服务质量和便利性,在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拧紧“安全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主板和科创板、北交所等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周期所需的更加便捷顺畅专业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严惩违规违纪,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风险适配性更高、信息披露质量更高的投资标的。
二是资本市场可进一步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解决科创企业“再融资难”的问题。具体可通过统一科技创新主体发债支持标准,推出科创票据、公司债等债券产品,提高科创债等产品交易活跃度,引导资金向科创领域聚集。
赵青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定位不同,但都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天然的、密切的产业联系。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先支持“硬科技”企业。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服务于创新、创造、创意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创四新”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聚焦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主要以服务于创新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包括技术革命性的突破,也包括生产工艺与流程的改变、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创新的方向、领域、模式层出不穷,但都会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成本的下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可结合各自定位与融资标准,鼓励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相应企业上市,既为其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又规范其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代表。
具体而言,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增强对科技含量高的领域的精准服务能力,完善匹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科创板要不断完善对核心技术驱动型企业等未来产业领域的服务体系,从多元化上市条件、健全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创业板要发挥服务“三创四新”的定位,推动更多传统行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及加大科研实现转型升级,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北交所要契合差异化的特色定位,增强市场活力和韧性,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服务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上海证券报: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应进行哪些“适配性”调整?
优化发行上市方面,针对各板块进一步细化上市标准,适当放宽针对科创企业的上市要求,针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能力、研发成果,优化上市标准。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甄别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引导上市科创企业的合理定价。
赵青伟:在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资本市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适配性调整”:一是在发行端,根据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产业、技术、规模特征,适当调整IPO标准与速度,从融资上支持其发展。
二是在投资端,应积极鼓励机构投资者针对新质生产力企业构建专门的价值评估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其独特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从而在估值层面为其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同时,应该警惕伪创新和与之相对应的造假、违规减持套现等问题,严把入口关,把优质企业选进来、把骗钱的企业拒之门外,对造假者要重拳出击,对心思没有用在好好经营企业,违规减持套现的公司要设法规范,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贺巍: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可进行以下“适配性”调整:
一是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引导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不断畅通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更好利用债券融资工具,帮助科技创新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是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不断优化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引导资本流向最具创新活力和成长潜力的领域,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是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四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为新质生产力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上海证券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重点行业等。在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资本市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赵雪芹: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在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此,可进一步优化创投机构的税收制度,建立阶梯式的创投税收优惠机制,从而强化对于早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引导。
具体来看或可通过以下四方面为科技和产业创新提供助力:
一是引导科创企业上市,打通融资路径中的“堵点”。优化科创企业上市标准,注重对于企业创新实力、创新成果的考核,弱化对于传统财务指标的考核。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所需资金类型不同,资本市场要增强精准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优势。完善市场转板机制设计,引导各方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合理定价。
三是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培育科技创新的土壤。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评估和交易市场,完善衡量科技企业价值的“锚点”,更好地帮助科技成果公允价值的评估。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重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长期配置价值,吸引中长期资金配置科技创新型企业。
四是要提高对新要素的估值定价能力。科创板、创业板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引导上市公司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及创新要素信息的披露程度,引导证券中介机构积极对接全球数字、科技资产的定价规则,加快形成科学、合理、规范、多元的新要素、新资产、新经济的估值定价体系。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数字智能化及绿色转型等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赵青伟:在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中,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一级市场为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通过IPO、并购重组等,在二级市场帮助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一次重大升级,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一次明确指引。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资金配置的功能,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是新兴产业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投资主线已经非常清晰。上述产业在政策层面已得到高度重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列为主要发展目标,产业自身具备涉及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生产要素健全等优势。
三是传统产业方面,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地方两会中是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同时又是多省市的支柱型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中那些能够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借助AI、数字化实现产业管理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板块有望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贺巍:新质生产力主要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映射到股市,新质生产力板块科创属性鲜明,板块内部小市值个股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产业、生物和新能源产业成长性优势明显。而且因为呈现低负债、高成长、高估值、高振幅特征,当前机构持仓力度正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