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9月8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汽车产业虽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是:汽车产能过剩、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配套服务水平不高。张国宝说,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销基地。但实际上,目前中国汽车的产能已超过1000万辆,而这种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在积累,汽车工业的投资热度还在增加。

银联信分析: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带动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正在改善,私人购车异常活跃。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720万辆,其中轿车3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2%和36.89%。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目前,中国现有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同时仍有不少企业想进入汽车行业。而根据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十一五”的投资计划,到2010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可能要超过预期的市场需求。汽车行业已被列为四个潜在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隐忧凸显。

二、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1、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无效产能过剩与有效产能不足并存。由于市场割据、资源配置不合理,车型之间的产能无法互相利用。往往是某些细分市场、某些企业甚至是一家企业的某一生产线出现产能过剩,而另一些却出现产能不足。例如,伴随着“限小”政策取消、新版汽车消费税即将出台,大排量豪华车热度大减,而小排量轿车需求攀升,大排量轿车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小排量轿车却供不应求。同时,有些企业某些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而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线又长期无法达产,这是企业内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2、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与整车生产的过度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大型的零部件企业,难以进入国际零部件采购链条。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已严重滞后整车工业的发展步伐,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瓶颈。我国的零部件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重要部件,比如电子产品等更多地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二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仍然不具备同步或者超前开发的水平;三是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向国外供货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际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超过720万辆,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不可缺失的支柱产业。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不断出现净缺口,交通能源消耗造成环境污染压力不断扩大,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应立足转型,其中未来汽车发展前景较大的有两个领域:

1、信息产品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

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汽车产业的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为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产品生产、销售成本,大力发展信息产品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就成了当务之急。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应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以及不断开拓电子商务领域,通过网上汽车生产商可方便与顾客联系,而零部件也可真正实现全球化采购、降低生产成本。

2、汽车的节能减排

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利用现有液体燃料基础设施,实施汽柴油清洁化战略,逐步与国际燃油规范接轨;大力发展各种合成燃料,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基合成燃料,并与汽柴油混合,形成新型清洁燃料;不断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占据未来汽车竞争的制高点。

四、信贷风险提示

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我国汽车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变,资源正在向有优势的企业集中。中国汽车将进入一个漫长的重组整合期。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国家调控趋势分析报告称,产能闲置问题最严重的厢式车、仓栅式运输车及改装车等专用车制造领域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整治范围,两年内不再新批项目。在此基础上,国家将通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建立汽车产能监测制度、推动汽车产品出口、加快零部件工业快速发展等措施,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1、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大企业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汽车产业将通过竞争方式,使得中国汽车工业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

2、小型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根据国家《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将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将使得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小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THE END
1.汽车行业现状分析8篇(全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诸多机构和专家上个月作出的车市预测都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下面从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分析2020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生产:进口零部件短缺或涨价挑战因素增多 汽车终端市场,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汽车全产业链的现状。 在国内,经过严格防控,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汽车全行业正在有序复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wpuxr19.html
2.生存危机!半数经销商卖车亏损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增长、燃油车市场收缩的情况下,部分经销商面临产品竞争力减弱的局面,主要表现为新车价格严重倒挂,市场价格混乱、厂家政策缺乏延续性,搭售和压库等时有发生,致使经销商经营压力加大。除了大部分经销商年度销售目标未能完成,大规模亏损也成为上半年经销商的发展现状,整体经销商亏损面处于近年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159860605331106&wfr=spider&for=pc
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积极自主开发与创新,汽车零部件对其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也愈发受到国家关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72358425685393931
4.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docx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第1页 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 一引言 2 报告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4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4 2. 产业结构分析 5 3. 主要企业概况 7 4. 技术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372253.html
5.2024年汽车后行业前景分析2024此外,共享经济模式下,汽车租赁和短途出行服务将与传统后市场业务融合,提供更多元化的交通解决方案。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基于科学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全面剖析了汽车后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汽车后报告探讨了汽车后产业链结构,细分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了汽车后市场前景及发展https://www.cir.cn/R_JiaoTongYunShu/28/QiCheHouHangYeQianJingFenXi.html
6.2025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趋势前景分析预测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的服务和产品市场,包括汽车维修、保养、改装、配件、用品、保险、金融等相关服务和产品。汽车后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规模和影响力在汽车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也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https://www.chinabgao.com/k/qch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