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AI公司,就要凉凉了

最近看到一份报告:“未来5年,将有80%的AI初创公司倒闭。”其实从创业公司的生存率来说,这个数据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近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创业公司三年存活率在20%左右,AI行业也大差不差。

很多人都说AI行业非常烧钱,很难赚钱,真的是这样吗?K哥今年走访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AI公司,跟你聊一聊我看到的真实情况以及个人思考。

制造业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它深刻揭示了产业链中利润分配的规律:即分处“笑脸弧线”两端的设计和营销环节,通常能够获得大部分的利润,而处于弧线凹处的制造环节,往往只有较低的盈利空间。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K哥发现“微笑曲线”所反映的这一规律,在AI领域也同样适用。

微笑曲线

一、什么是“AI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于1992年提出的商业理论,该曲线的横轴代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纵轴则表示利润水平。这一理论认为,在制造业中,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位于曲线两端,往往能够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所获得的利润则相对较低。

以此对照AI领域,AI产业链的横轴包括三个主要环节:GPU制造/云计算、底层大模型开发、AI应用。纵轴则代表AI行业利润分配。结合现实我们不难发现,GPU制造/云计算和AI应用环节,的确赚取了大部分利润,处在“笑脸弧线”的两端,而底层大模型则明显处在利润“凹处”。

“AI微笑曲线”Mr.K@技术领导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利润分布,道理并不难懂。首先,GPU是AI计算的核心,而云计算提供了必要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某种程度来说,GPU制造/云计算,意味着AI产业链的起点。因此,这些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如英伟达和亚马逊AWS,如同站在了“河流”的上游,掌握了水源,控制了流速,占尽优势,只要这个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就能通过销售硬件和提供服务,赚取丰厚的利润。同理,AI应用相当于处在AI产业链的终点,在最靠近市场和变现的位置,AI应用开发者通过将AI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各种场景,自然也能攫取巨大的利润。

而底层大模型,则处于AI产业链的中段,前受基础设施的制约,后有应有落地的卡位,且研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迭代竞争又比较激烈,从而导致这一环节出现利润低、变现慢的窘境。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可以更具体地看到AI微笑曲线的生动体现。英伟达通过提供高性能GPU,占据产业链的高地;特斯拉、Waymo等,通过自动驾驶应用的开发,同样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一直默默“奉献”的底层大模型,却获利甚微,还面临着高成本和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

二、AI大模型行业,谁在吃肉,谁在喝汤?

1.利润之王:GPU和云厂商,AI应用

在AI造富浪潮中,第一批吃肉的就是AI硬件供应商和云计算服务商。以英伟达为例,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GPU技术,成为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制造商,其股价在过去几年中大幅上涨,今年6月份市值更是冲高至3.34万亿美元,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软也是如此,AI浪潮给这家早已暮气沉沉的老牌巨头带来了“回春丹”。微软2023财年营收为2119.15亿美元,其中智能云部门全年收入为91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同样,国内的华为云、阿里云也借助AI东风,业务发展迅猛,云计算和AIoT显然已经成了新时代下国内外科技大厂,最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和现金奶牛。

2.基础大模型研发,仍是亏本买卖

与GPU/云服务提供商以及AI应用开发者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础大模型的研发仍然是一个亏本的买卖。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回报却远不及预期。

以OpenAI为例,据估算OpenAI今年运营总成本将在85亿美元左右,其中租用微软服务器运营费用约40亿美元,训练成本约30亿美元。但据OpenAI此前公开的信息,该公司今年全年收入才只有35亿~45亿美元。也就是说,烧了那么多年的钱,即使在跑通了用户订阅、开发者付费和微软分成等盈利模式的前提下,OpenAI依然要巨亏50亿。

背靠微软、最有指标意义和先发优势的OpenAI尚且如此,其他的大模型厂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成功推出Claude大模型的Anthropic公司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7月份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示,目前类似GPT-4o的模型训练成本约为1亿美元,而正在开发的AI大模型训练成本可能会高达10亿美元。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10亿美元并非“终点”,他预测未来三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模型规模的扩大,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将上升至惊人的100亿美元甚至1000亿美元。

三、“AI微笑曲线”将如何演进?三个推论

1.GPU制造,估值将理性回归

在AI产业链中,GPU制造商英伟达无疑是利润之王,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但这一估值是否合理呢?要知道之前达到这一高度、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科技公司,只有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寥寥数家。而这几家科技巨头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在硬件、软件和服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闭环,而不是靠“一招鲜吃遍天”。但现在的英伟达主要靠GPU,打下一个万亿帝国,能守得住吗?英伟达4月份(一夜暴跌10%,市值蒸发2000亿)、9月初(单日下跌9.53%,市值一夜蒸发超2789亿美元)的两次暴跌,也许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它所撑起的万亿市值,可能藏着巨大的泡沫。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在全球GPU市场的超高份额。但随着AMD、Intel、华为等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力和追赶,英伟达在市场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那么大的蛋糕,别的实力玩家怎么可能不惦记?一家独大、躺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必然是迟早的事。因此,GPU制造估值的理性回归,也将成为必然,这也是英伟达近几年积极布局以太网等“第二增长曲线”,试图构建更完整生态闭环的重要原因。

2.基础大模型公司,将开发出C端杀手级应用

上文提到,李彦宏呼吁AI企业要在应用层发力,将来很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但有没有可能,这个杀手级应用就出现在大模型公司呢?自家有地,也有技术,为啥费尽心思耕好的田,非要让别人种庄稼呢?大模型既然能端出ChatGPT这种让人“炸裂”的开胃菜,为什么就不能期待它后面的盛宴呢?而且它们开发C端杀手级应用,有其先天优势:

1)大模型通用性和适应性优势:大模型具有处理多种任务的通用性,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领域,这种灵活性为开发多样化的C端应用提供了可能。

2)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大模型公司通常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掌握了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核心技术,对大模型的原理、架构和训练算法有深入的理解,这为他们开发出真正强大的C端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3)数据和算力优势:训练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和海量的训练数据。大模型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算力资源,还拥有全方位的数据获取渠道,持续训练和优化模型。

4)强大的内在需求:大模型公司的终极目标,就是开发出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而开发出以大模型为底座的C端杀手级应用,正是通往AGI的关键一步,是他们发展路线的必经之路。

5)迫切的外部需求:目前大模型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迫切需要找到盈利模式,实现商业化突破。而开发出杀手级C端应用,则成了它们变现的最佳途径,这会倒逼它们全力以赴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应用。等“杀死”了市面上大部分AI应用,大模型公司也就自然而然开始赚钱了。

3.目前80%的AI应用将被干死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有一个“创造性破坏”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也存在“创造性破坏”,每一次大模型的升级,都会“破坏”一大批AI应用。

从本质上讲,大模型的每次升级,不仅仅是算法的优化、参数的增加、技术的迭代,更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重新定义。大模型的每一次升级,都可能引入更高效的问题解决方式,更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甚至是全新的服务模式。而这些变革,相对那些依赖旧技术、旧模型的应用而言,无疑是降维碾压,毫无招架之力。

此外,大模型每一次升级,AI应用的门槛都会被不断抬高。新的模型和算法,必然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多的数据支持。这对于许多小型或初创的AI应用公司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挑战。因此,被市场淘汰或被逼离场,就成了大模型升级背景下,很多AI应用的无奈宿命。

有鉴于此,面对每次技术迭代和大模型升级,AI应用企业都要快速评估自身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力,并积极作出相应调整。有时候,落袋为安,主动离场,未尝不是应对风险的明智选择。

西方有句谚语:“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目前的“AI微笑曲线”,只是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的一个阶段,GPU制造/云计算和AI应用,能一直占据“微笑弧度”的两端吗?底层大模型会甘心任劳任怨、潜伏在弧线的底部“干最多的活赚最少的钱”吗?K哥并不这么认为,也许哪天当前的“微笑弧线”来个180度翻转,也不是不可能,我们拭目以待。

THE END
1.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排行榜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人工智能AI哪个品牌好?人工智能AI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人工智能AI品牌?人工智能AI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人工智能AI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人工智能AI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AI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rengongzhinengAI
2.十大人工智能公司排行榜AI人工智能企业有哪些2025年人工智能十大品牌最新发布,人工智能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谷歌、微软、英伟达、脸书、IBM、亚马逊、OpenAI、百度AI、华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AI人工智能企业有哪些。https://www.maigoo.com/maigoo/4949rgzn_index.html
3.国内人工智能AI头部公司32家(包括详细技术特点和综合实力)国内AI头部公司前100家及其详细技术、特点和综合实力,基于当前行业认知和市场表现选取的一些代表性企业。 1. 百度(Baidu) 技术:百度在人工智能AI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其开发的文心一言(ERNIE Bot)等模型在多个NLP任务中表现出色。百度还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https://blog.csdn.net/2402_84466582/article/details/142450842
4.中国拥有AI技术的公司:1.?科大讯飞:智来自股市温蒂中国拥有AI技术的公司:?1.?科大讯飞:智能语音 2.?商汤科技:视觉智能 3.?云从科技:人机协同 4. 深兰科技: 自动驾驶 5.?旷视科技:视觉感知 6.?依图科技:视觉计算 7.?地平线:图像感知 8.千寻位置: 定位https://weibo.com/3933260674/OFDZywN86
5.2024中国AI独角兽50强(详解收藏版)中国AI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AI市场。 今天跟着Newton哥,一同聚焦中国AI独角兽Top50榜单,探秘中国AI前沿。 中国AI独角兽Top50榜单 (排名不分先后,理性参考) 公司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1.阿里云: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总部杭州。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4683823_1141363689.html
6.AI行业Top10公司榜单福布斯中国2024年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前50榜单新鲜出炉,其中前十名佼佼者更是引人瞩目。想要了解AI行业的最新动态?快来看看这份榜单吧!1 阿里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在AI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实力。2 爱诗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爱诗科技在业界享有盛誉。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3414769244831174634
7.除了互联网大厂和“AI六小虎”,行业还在关注哪些AI公司?A 股上市公司中, 科大讯飞因行业覆盖度广, 是在 AI 落地阶段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2023 年 5 月, 科大讯飞发布星火大模型, 覆盖教育、办公、汽车、数字员工。其 10 月 18 日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148.5 亿元, 同比增长 17.7%;但因上半年超高的研发投入, 净亏损依然高达 3.44 亿元。科大讯飞https://www.iyiou.com/news/202410231080801
8.欧洲这五家AI公司,未来能够颠覆整个行业?雷峰网就在前几年,没有人认为人工智能AI能够成为科技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dKUUWScx4ayTW20q.html
9.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格局分析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多个应用领域,截至2019年2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领域中,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两个应用领域的企业数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6%和10%。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https://www.51cto.com/article/605898.html
10.沈南鹏对话明星AI公司创业者呼吁资本给予更多耐心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产业发展)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滴滴出行、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寒武纪科技四家AI独角兽公司创始人展开了一场对话,围绕AI场景落地以及资本如何触动创新展开讨论。 AI要解决垂直行业痛点 “自称AI公司的创业者越来越少了,把AI作为重要的运用工具,应用到垂直领域的公司越来越多了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8291221851422.html
11.盘点AI搜索行业高潜力初创公司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盘点AI搜索行业高潜力初创公司 GPLP 发布于:北京市 2024.11.25 14:34 +1 首赞 收藏 盘点AI搜索行业高潜力初创公司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biznews.sohu.com/a/830092248_153054
12.2024年AI制药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上市企业及商业化模式分析纵观全球上市的AI制药公司,从业绩上讲,盈利能力较低,年度营收过亿的企业仅有2家。 鉴于目前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AI药物上市,AI制药行业目前商业模式主要分为: (1)AIDD相关软件销售/技术平台授权:该模式毛利率极高,但技术门槛高且集聚效应强,市场规模优先且少数头部企业几乎实现垄断,通过该模式实现盈利企业数量较少,如https://www.pharnexcloud.com/zixun/sd_7891
13.地平线AI芯片,为千万行业AI赋能带来全新价值AI产业遭遇商业落地之痛似乎成为业界共识,如何解读AI企业估值高营收低的现象?究竟是产业爆发之前的阵痛还是确实存在行业泡沫?AI产业是否将面临一波洗牌?近期《国际电子商情》采访了国内AI独角兽公司地平线的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除了对AI产业整体现状进行了解读,也介绍了地平线的未来发展规划。 https://www.esmchina.com/news/201807021012.html
14.行业面临洗牌,伪人工智能企业将被淘汰出局AI无疑是这几年的一个热门行业,不论是创业项目数量、融资金额,还是融资速度都很突出。但近日,多家媒体发文,认为2019年AI或迎来寒冬。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去年7月发布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对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和投资的统计显示,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其中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合计1237家(含https://news.cctv.com/kuaikan/m/a/index.shtml?id=ARTIuXEhHuXwbmO1aVAaxxJk190218
15.2023年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在国外AIGC应用展示出大模型的能量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加强了相关产品技术布局,云厂商、AI大厂、创企、各行业公司及技术服务商等产业各领域玩家纷纷发布大模型或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产品及各类技术服务。相较于一般AI应用,大模型应用的训练及推理需要更强的算力支持。综上,本报告将围绕模型、应用、算力三个角度对AIGC产业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6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