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也为世界各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提供了契机。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不断下沉至县域经济体(本文中的县域特指县(市),不包括市辖区——作者注)。当前,我国县域数字经济千帆竞发,但由于基础条件薄弱等原因,发展当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谋划,明确科学的发展路径。
发展成效
我国幅员广大,县域单位众多,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871个县(县级市、自治县)。各县(市)经济发展程度、科技条件、财政实力差异很大,但普遍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积极予以推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二)发展质量不高。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薄弱。数字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的县(市)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县(市)缺乏对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掌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小、散、弱”问题突出,尚难以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二是产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大型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量中小企业受企业家意识、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数字化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只覆盖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的情况比较常见,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程度亟待提升。中西部很多企业发展电商意愿不强,固守传统销售模式,抱有“小富即安”心态,缺乏未雨绸缪的远见。三是数字化治理尚比较粗放。政府提供的数字化平台往往由各部门主导,各平台整合不够、信息共享较差,容易造成基层治理应用场景碎片化,有些信息低水平重复采集。一些政府数字化平台不注重用户体验,群众对其实际利用少。基层群众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政府对群众数字技能培育培训不足。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系统科学谋划有待加强。县域制定的数字经济发展计划或规划常常是经验式的,缺乏对本地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系统深入研究,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不强。
对策建议
(一)立足本地禀赋推进数字产业化。一是科学确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定位。借助“外脑”力量,认真分析研究本地数字经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形势,选准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明确发展思路。二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引进、推进项目作为实现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手段,选择本地具备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数字经济科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以商招商形式吸引更多业内优质企业在县域落户,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三是加强省、市统筹。省、设区市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域数字产业化的指导,从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发通盘谋划,努力形成各县(市)特色鲜明、差异定位、相互协同的发展态势。
(三)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围绕县域重点产业,聚焦不同层级,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企业的层级,鼓励发展智能制造。在当前劳动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趋势和既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能耗水平。在产业链的层级,加快链上企业上云用云。引导帮助企业“入网上云”、实际“用云”,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实现精准测链、补链、强链。对于大型企业上云用云,政府主要发挥引导推动作用;对于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予以支持,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在产业环境的层级,加快打造有利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大生态。积极引入具备先进水平的数字化服务商,扶持本地数字化服务商发展,增强县域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强金融、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协同配合,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素体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关产业监测及诊断、互联网安全保障、企业家培训、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四)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农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农业产前规划、产中作业、产后销售等进行全方位优化管理,改变和提升以传统小农户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在具备规模化经营等有利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与数字化服务商合作共建标准规范的数字农业基地,实现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通过建设产地仓、打通线上渠道等方式,推动农产品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探索发展品牌化数字化室内农业。另一方面,着力夯实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生产者数字技术培训,采用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各类数字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数字化信息化知识水平,为数字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基础。加快土地规范、合理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推广数字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一是扎实推进数字政务建设。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持续做好政府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推动更多服务事项“无证办、掌上办、移动办”。二是务实建设智慧城市。综合考虑城市管理升级需要与政府财力状况,有序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生态等建设,逐步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三是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适应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数字化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六)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完善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吸引数字经济企业在县域落户。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光纤网络、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速筑牢基础。采取PPP等多种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部门、行业信息整合与共享,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激活”数字资源,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四是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科学规划园区选址与功能区划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园区管理服务,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全面、周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