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盼指导服务加强,二盼基础设施改善,三盼经营效益提升。从河南省家庭农场调查中,可以窥见目前家庭农场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作者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浚县和安阳市内黄县、安阳县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看,近年来河南省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政策框架初步构建、发展成效开始显现。调研也发现,家庭农场主期盼能够加强指导服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经营效益。下一步,建议完善认定办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初显
一是农场数量增长较快。河南省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从2014年的3974家增长到2018年的10342家,五年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27%,发展势头良好。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占83.6%(从事粮食生产种植的占种植业的83.3%),从事畜牧业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分别占6.9%和5.3%,可以看出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仍然是主力军。
二是政策框架初步构建。河南省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省财政、扶贫、农机、畜牧等部门将家庭农场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纳入扶持范围。目前,全省认定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79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4家。2018年,全省家庭农场获得财政扶持资金2172.6万元,贷款总额达1.6亿元。其中2018年鹤壁市投入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家庭农场冷库建设,优化了农产品储藏环境,增加了家庭农场收益。
三是发展成效开始显现。河南省家庭农场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额达33.44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年销售额为32.33万元;355个家庭农场拥有注册商标,197个家庭农场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其中淇县金大地家庭农场,坚持农业生产生态化、品牌化,2018年销售收入达780余万元;内黄县桃源铭家庭农场狠抓内部管理,全面建立了生产记录、财务收支记录等制度,为促进家庭农场建立收支核算体系做了全面探索。
家庭农场主的发展“三盼”
调研中发现,家庭农场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家庭农场主集中反映,目前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基础设施投入大、种粮收益低、产业转型难等,迫切希望政府加强指导服务,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帮助家庭农场更好发展。
三盼经营效益提升。调研中,家庭农场主普遍反映,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下行,家庭农场经营效益下降明显。如河南省2008年玉米的价格是1.2元/斤,2018年已经下降到了0.6—0.8元/斤,但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导致很多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困难,不少开始缩小土地经营面积,或者转型种植经济作物。但转型又面临着原有机械不配套、生产技术不熟悉、产品销路不顺畅等困难。如淇县鑫源家庭农场以前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2018年尝试种植大蒜因价格波动赔了20多万元,2019年又打算尝试种植行情较好的荠荠菜。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到家庭农场主对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在与家庭农场主座谈时,大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扶持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的专项政策,如在粮食主产区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从而稳定粮食经营主体的生产信心;对于保费缴纳额度,不少家庭农场主表示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最高可以接受30元/亩。
政策建议
一是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摸清摸实家庭农场底数。建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家庭农场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系统,逐步将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全部纳入到家庭农场名录系统进行管理。指导各地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逐步统一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概念内涵,将更多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纳入家庭农场进行指导服务。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普惠性家庭农场支持政策。加大对初创期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产经营能力、规范内部管理等环节,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建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单列一部分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制定家庭农场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办法。总结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经验,在粮食主产区尽快建立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中央财政补助保费80%。
三是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家庭农场指导服务。指导各地落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加强负责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工作力量。强化家庭农场名录管理,指导各地及时填报农场数据信息。组织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和典型推介,树立一批可看可学的家庭农场榜样和标杆。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专题培训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在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法律意识、市场观念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指导家庭农场开展规范的生产记录和财务收支记录。
(作者单位:夏海龙,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陈加齐,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