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成本收益
一、事务所轮换制的成本分析
企业的各种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契约的安排和履行过程。强制轮换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之间要缔结新的契约。一般来说,在缔约过程要发生三类成本:(1)缔约前,关于交易对象、交易内容等有关信息的搜寻成本;(2)缔约中,讨价还价的谈判成本;(3)缔约后,督促条款得以履行的监督成本和业务成本。
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制轮换,除了将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成本的增加外,还会使得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加大,从而造成监管成本的上升。此外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本该是要对外说明轮换原因的自愿轮换,若以审计任期到了规定年限而强制轮换的信息形式,市场将会因少了一个信息说明渠道而变得缺乏效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的总成本。
二、事务所轮换制的收益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一、做市商的成本分析
做市商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法人在市场操作中必须考虑成本因素。这里不考虑与交易无关的固定成本,我们只考虑交易时的成本,大致有以下三种:
1、单据的处理成本
2、存货风险成本
做市商要按其报出价格买进或卖出证券,必须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证券存货以保证交易的连续性。但是按一定价格建立起来的存货存在着一种存货风险,因为价格的不确定性会引起存货头寸价值的变化。这种存货成本与做市商的资本充足情况和融资融券能力有关,对特定的做市商而言,资本越不充足,对风险的反感程度越大,存货风险对这类做市商的影响就越大;而做市商的融资融券能力越弱,其存货成本越高。
存货风险的存在,使存货管理成为做市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方面要在连续不断的买卖中来保持适当的存货头寸。另一方面,要尽量降低建立存货的成本,可通过多种融资渠道与信用交易方式,减少自有资金的使用量;通过股票指数期货、期权交易等多种避险方式减少价格影响所造成的存货亏损。因此,做市商通常要综合考虑价格变动的趋势,自有资金情况,融资融券能力,市场投资者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可用的避险方式及其避险程度等来确定存货的数量。
3、信息不对称成本
二、做市商的收益分析
s=p(a+b)=σ[2]·r·p·q
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它直接影响到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总是流向使其达到最优效率的领域。同样,在设计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交易体制时,在考虑国家的宏观效应的同时,应该更注重如何使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达到各自应有的效率。因此,如果引入做市商制度就必然要考虑做市商能否达到应有的效率,这也是决定做市商在我国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
附图
注:箭头方向代表限价指令方向
图1nasdaq交易过程流程图
三、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实行做市商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1、从做市商成本的角度来看
对做市商来说,要获得高效率就是要获得较好的成本与收益的配比,最关键的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单位成本的收益。因此是否具有存货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是关系做市商制度可行性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障碍。
首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时进一步完善法人结构治理。
其次,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配套避险工具。另一方面要改善现有的金融环境,为券商提供便捷有效的融资渠道。在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金融债券的发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券商的长短期资金都能得到保证。
再次,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培养健康的投资理念。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大型投资机构,加快券商业内重组速度,扩大资金规模。中小券商可以通过合并或被大券商兼并等途径加入综合类券商的队伍;而业已具有一定实力的券商则可以考虑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研发、网络、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个券商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家禽、家庭宠物、野生动物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其他医学类专业类似,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一、教学安排上
很多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采用4年制或5年制,其中,西北农林大学为5年制,新疆农业大学为4年制,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4或3+1”的模式,即4年或3年在校学习和1年校外实习,并且都采用学分制的方法。新疆农业大学的模式和我校原来采用模式较为相似,总课时约为2600学时。其中,必修课占到总学时的80%,选修课占到约20%。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正在进行新的培养方案的探讨,在保证必修课学时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个性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课程设置上
三、实验实习上
四、考试制度
现在,学生普遍对考查课不够重视,只对考试课重视。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改变这一现象。目前我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各类课程的考试制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考试课、考查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原来只以期末一张卷的分数决定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对课堂不重视,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进行了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有了一部分平时成绩,学生课堂纪律和听课的认真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考查课和选修课也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大大的改善了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
[1]全,薛勇敢,程广东.以职业为导向动物医学专业专科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0,(6):36-38.
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锻炼并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技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能力.掌握现代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发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同学们适应就业市场,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2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要求
通过对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应该掌握和必须具备的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以下几点: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家畜外形体质和形态规律;学生要掌握家畜的生产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强化专业知识,重点培训其实践技能;掌握对家畜生产与经营中的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及生产性能的鉴定及经营方法;加强学生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
3高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和重点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和技能培训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深入细致地讲解,以使学生掌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掌握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形体质及生产能力的鉴定;掌握家畜的选种选配的改良方法和杂交优势应用的措施;掌握家畜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掌握家畜的疾病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同时,不断努力加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能够为将来从事畜牧兽医领域的实际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4结语
一、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成人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在职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基层。他们有鲜明的特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动性强;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较强,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由于大多数学员年龄较大,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业务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知识不够完整和系统,不善于硬性记忆,不喜欢概念和重要理论,更看重理论及技术的实践应用[1]。国外成人教育的学生也具备这些特征[2,3]。
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兽医微生物学》的编写以提高学员、素质、应用能力为目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证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既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又要突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突出教材的实用性。考虑到成教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的区别,《兽医微生物学》教材的理论难度比本科生的教材难度要小,对知识应高度概括。另外,减少概念的描述。
二、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由于动物科学专业成教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兽医免疫学的课程,本教材中将兽医免疫学的内容包含在《兽医微生物学》中,作为一部分出现,这种编排方式屡见不鲜[4,5]。本教材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兽医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培养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兽医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免疫系统、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生物制品及免疫学诊断技术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兽医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介绍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细菌、病毒及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第四部分为实训指导,介绍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书后附彩图及主要参考文献。
在病原微生物各论部分,更突出了实用性,现在许多教材上对某种细菌或病毒的鉴定写了一大堆,可是照方抓药,却不知道该做哪些实验鉴定该细菌。本书的各论意在为读者提供一种简单明了的微生物鉴定方法,突出介绍鉴定该细菌的步骤及每一步的判定标准,不拘泥于形式。例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本书直接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纳的鉴定思路,先对细菌进行革兰染色,对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触酶试验,对触酶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如果血浆凝固酶阳性的细菌就可以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也列出了其他的辅助指标,如甘露醇发酵、耐热核酸酶的检测等。
鉴于形态、培养及生化特性在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性,本书在附录中提供了部分彩图,例如对细菌α、β、γ溶血现象、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产生的菌落特征、产气荚膜梭菌的双层溶血、肠杆菌科细菌在三糖铁高层斜面上的反应、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划线培养时形成的卫星现象等内容,由于彩图比黑白图片更逼真,通过这种手段能加深成教本科生对微生物的印象。本书还链接了优秀的网址,方便学生浏览学习。
三、本教材的配套建设
在学校对成教品牌课程建设的指导下,配合《兽医微生物学》成人教育教材的使用,我们建设了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网站,网站包括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习题、实验指导书、实践教学、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等内容。网络课程涵盖了85%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交流平台支持网上答疑,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另外,我们还录制了兽医微生物学的授课录像,并将录像剪辑处理后上网,力争通过优质的音视频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
兽医微生物学成人教育的授课方式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拘一格。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及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采用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才能保证成人教育的授课效果。
[1]敖玉文.成人教育的特点与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32-34.
[2]容东林,徐宗顺,李俊杰等.美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12):94-96.
[3]徐婷,刘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8(7):90-91.
【关键词】化学课程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广西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广西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理论基础和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削减课内学时,化学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被削减学时甚至取消。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8学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0学时,取消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取舍难度增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化学类教学用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徐英岚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以及潘亚芬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些教材均按64学时编制,编写时凸显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用性训练,如果从这样的教材中再筛选出符合40-48学时的教学内容,难度极大。勉强选择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化学类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若衔接出现断层,势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外科手术学
一、兽医外科手术教学现状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基础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临床课。外科手术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兽医外科手术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更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外科手术的复杂性、个体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手术过程,一直是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难题。传统的外科手术教学还存在如下弊端:如教师做手术示范,学生直接观看,往往有很多手术细节难以被学生观察清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较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以理论授课为主,集中进行实训授课,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自学意识不强,总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等。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既可先讲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际操作,也可从生产实习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知程度,还可以在实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最终达到教、学、做合一。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设置与实施方法
该研究通过建立《兽医外科手术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更新、操作训练的强化与考核等方面全面进行了改革,并用以此教学方法对我系08级学生一年的教学摸索实探,对我系09级学生以此教学方法进行检验。
1.实施对象
选择我系09级三年制畜牧兽医专业二个班级共112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54名)和对照组(56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知识和专业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
2.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法采用“理论讲解一示教一学生练习”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边学习、边演示、边实训、多媒体课件、模拟动物外科手术处理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各学习情境教学中逐步掌握外科手术消毒与灭菌、麻醉、组织分离、止血、缝合、绷带、头颈腹部手术、手术前后护理等常见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还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一体化教学模式前期工作的基础条件。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纲、教材(初期可结合教学实际,自编讲义作暂用教材,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现状的教材)。
(2)一体化教学要求:实验室一体化、教师一体化。实验室一体化,建立功能完备的多功能教室,融教室、实训、考核于一体,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等多种功能,多功能实训室由专业教师兼管,使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设施“零距离”接触,激发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方便教科研活动。此外,必须配备专门的实训动物房,外科手术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训动物,每次手术后动物需要一个较长的身体恢复期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手术。在专业整体课程安排上也要设计合理,如在外科手术课程与解剖课程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考虑到课程间动物的交叉使用,手术课程中手术效果差、动物身体状况差的动物可以用于解剖课程。
(3)教师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亦为实训指导老师。一体化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是教师,在实训中是实训指导老师,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操作演示传授技艺,还能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一体化教学初期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还比较差,因此还应配备额外的实训指导师,以保证教学的有序性。
(4)建立多元化实训考核体系。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以多元评价促进教与学过程改革,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平时技能训练操作过程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学习态度,保证成绩评定更客观、更公正性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扎实掌握手术基本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主观上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兴趣和操作水平,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四、结果与讨论
1.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采用统一的手术实训操作进行综合考核,采用Z检验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实验组优良率为68.71%,对照组为34.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作预习,设计安排内容,通过学习情节让学生理解、体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思考,知道学习的目标;一体化教学,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现场示范,通过这种情景化仿真教学,增强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从而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通过亲自设计、亲身实践、亲手操作,提高了参与度,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1]毛爱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管理企业科技,2008,(22).
关键词:职业素养;兽医临床诊疗基础;实训教学;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更体现在他们的职业素养上,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团队合作、职业行为、敬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职业素养要素[1],其核心是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职业人发展和完成职业行为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它反映着职业人在实践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实力,而且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2]。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生通过技能训练、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职业氛围营造以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其岗位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养成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近年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程先后被立项为学校精品课程与优质实训课程建设,笔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兽医临床诊疗基础”课实训教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提升职业素养的课程设计
二、满足执业兽医岗位需要的教学资源
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将知识、技能、素养融为一体,按照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职业人的发展需求构建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的高度融合[4]。按照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参照“动物疫病防治员证”和“动物检疫检验员证”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的需要,并通过解析“兽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兽医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兽医临床诊断和兽医临床治疗四个方面。所选取的26个实训项目均以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主,有效融合职业素养教育。实训过程突出教、学、做一体,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进行分组,一般为4~5人一组,并确定一位组长。分组一方面有利于实训的开展、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评分,养成学生善学习善分析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训前进行安全教育,对实训动物进行有效保定,以利于实训的正常开展和保证人员的安全;在实训过程中熟记各项安全制度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强调安全保护观念,保证人、畜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
四、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及创新考核
[1]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88.
[2]裴朝东.高职高专汽车修理与检测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32):24-25.
[3]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1):68-72.
[4]徐静鏐.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4(6):45-46.
[5]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9-50.
[6]郑聪玲.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统计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90-92.
[7]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56-59.
[8]魏赤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反思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138-140.
关键词:兽医学;传统治疗;预防控制
作者:唐国栋
兽医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他们是针对牲畜疫病的防治的科学,也被称为中国的兽医。中国兽医学拥有很长的发展史,并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它以中医的理、法、药、方及推拿、针灸等技术为支撑,以预防、治疗家畜疾病为主要内容。所以兽医学,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对于落后地区的省和中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兽医学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兽医学治疗的进步
兽医学分中医兽医学和西医兽医学。在现代的兽医学因为西方主流兽医兽药的传入,中国传统兽医兽药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最合适的兽医学治疗方法,还是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取西医兽医学的精华并结合古代兽医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基层兽医,应主动学习、积极把握兽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畜牧业发展。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但其优势互补,每种科学都有其优越性。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西药亦可弥补的中国医药的弱势。因此,基层兽医,既要掌握传统的治疗方法又要掌握西方的理论,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发展畜牧业保驾护航。
现兽医学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是如何将古老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整体提高牲畜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近年来,一些人认识到动物体内的功能运行时环核苷酸过高,动物就有发病的症状。根据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恰同西方内分泌学说相对。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还发现,环核苷酸在人类体内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地防止动物高血压发生的作用。中兽医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脏腑协调理论,其中,脾和肾是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结合,即肾阳虚与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有关,玫瑰花环形成与淋巴功能有关。因此,对症下药,成效会取得显著效果。如脾虚症状,通常四肢无力,畏寒,行动缓慢,与西医相结合,可见动物的新陈代谢减慢,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肠绒毛上皮细胞敏感性增加,小肠绒毛较短。运用健脾的药物可增强疗效,治疗效果良好。
在某些情况下,传统兽医学,从理论上讲,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辩证论和理论为动物血瘀精神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一些不治之症,中国传统兽医坚持用扶正固本的中药辩证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动物进行治疗。
二、传统治疗方法
三、传统治疗的成绩
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化学作为农业类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具备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紧紧围绕提高学习者本专业技能制定教学目标
1.2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来展开化学教学
1.3根据生源素质展开化学课教学
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学生的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生源质量逐年降低,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自觉性不强,因此,选择化学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注意与专业的衔接,切不可脱离实际。
2遵循实用性、基础性、系统性、实验性的原则
2.1实用性在于对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需要
化学之所以成为农业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它与后续课程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应兼顾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实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足够的重视。
2.2充分重视化学的主要基础课的作用
化学作为农业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与各专业教学目标联系密切,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方法是畜牧兽医、加工、卫生检验等各专业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很好的为专业课服务。同时化学也是现代人立足于现代社会必须的基础学科,尤其是在追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潮流中,不具备化学知识就难以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2.3化学学科的系统原则
学科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学科完整性、知识连贯性,农业高职教育的化学学科的系统性还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体系而言,适应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在于学科创新,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内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