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为什么你能考上大学?——跟参加高考的你谈中国教育制度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是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组成部分。但是有一个令党和政府尴尬的问题是,新中国至今没有(批量)培养出像钱学森、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大师。

钱学森在世时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拷问中国高等教育为什么没有培养出杰出的人才。社会各界从不同方面对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回答和阐释,答案琳琅满目,都有一定的道理。钱学森本人从高校制度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西方高校有一种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而我们没有一所高校按照这种模式来办学,所以人才就冒不出来。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后发现,“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庞大社会系统问题,既牵涉到中国教育的理念、管理和制度问题,也与不同阶段学校的教学制度、学生培养体制有关,还包含社会和高校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既有宏观制度问题,也有中观体制问题,还有微观机制问题。下文将从宏观的教育制度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认为“钱学森之问”涉及到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分野问题,它是新中国实行大众教育制度的一个必然的阶段性的结果。

我在课堂上用PPT展示了两张对比鲜明的图片,左边一张是西南联大校门的黑白老照片,一张是华科大校门的彩色照片。我问台下坐着的两三百号学生这两个学校有没有可比性。

在网络上,一些人经常拿西南联大与现在的大学进行比较,用以批判当前的教育制度和大学管理制度。连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和大学教授也习惯于抽象地把西南联大神化,把当前的大学教育制度批得一无是处。

西南联大在短短的8年确实创造了教育界的奇迹,在她的3882名毕业生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获奖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华科大建校六十多年也没有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很多同学回答就说华科大没法与西南联大相比,我狠狠地批评他们太没自信。我其实要引导的是这两所学校根本没有可比性,包括清华北大也不能拿来跟西南联大进行比较。

新中国的大学所嵌入的教育制度与西南联大时的教育制度有着本质差别。西南联大时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她招收的学生和培养学生的方式都具备精英教育的基本特质,而华科大是典型的新中国创办的学校,是大众教育的产物,她的教育对象是工农子弟,是工农子弟向上流动的平台。所以,两所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向、教育方式等都有较大差别,自然教育结果也会有差别,不能拿到一起进行比较,更不能拿西南联大的教育成果来批评现在的教育制度,来否定新中国大学教育的成就。

现在也不是没有精英式教育,但才刚开始不久。

讲个故事,2013年左右,一985大学政治学的一位年轻教授到华科来跟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师生座谈,我刚好在座。谈的比较多的话题是培养学生,教授一直很重视政治学系的本科生的培养,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布置任务和开列读书数目。教授提到一个很有趣但令他不解的现象,说的是该校政治学系的本科新生以2010年为界,在这之前的不好带,之后的就好带了。

说不好带是因为这些新生进来后有很大一部分不会好好上课逃课的多,课堂上交代的作业不能按时上缴,每个月布置的读书任务也完不成,他们中很多人在外兼职、考证或背英语,到了大二还有不少人转到另外的系,大四第一个学期就基本上没有人上课的。好带则正好相反,他们基本上没有逃课的,课堂纪律很好,听课很认真,布置的作业和读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基本上没有人在外兼职或转专业了,专门考证和背英语的也少了。他们不仅阅读本专业的书籍,还能广泛涉猎外专业甚至理工科的书籍。

教授本人博学强记,据说能说会写数国语言,对物理化学、文字考古学也颇有研究,因此他给学生开类似的课程,学生竟然也能如痴如醉地钻研。2010年以后的学生让教授大为欣赏,大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悦。但是他困惑的是,为什么同为该校大学招来的学生前后竟然会有那么大差别。

教授治政治学对这个问题不解情有可原,当时在做的学的是社会学,对其中的差别就不那么奇怪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这大学政治学系2010年招收的学生尚有来自工农家庭的子弟,2010年之后招收的学生则多来自上层社会。

政治学是一个研究型的专业,不像技术类专业那么好找工作,因而学生为了找工作考虑就会转到好找工作的专业里去。工农子弟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他们不得不去理性地思考自己处境,以及如何应付自己的处境。

但是出身上层家庭的学生就可以不这样。他们不用考虑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身上从来就不是问题,他们的家庭早已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也不用愁四年后的去向问题,因为他们的父母早已经给他们规划好了发展的路线图,甚至工作都已经找好了,只等着他们毕业了。因此他们也不需要考什么证件、到国外混什么经历;也不需要转专业,任何专业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不需要通过专业识别来找工作,专业只是他们学习的平台而不会成为他们的束缚。

教授的案例说明2010年之前工农子弟通过努力还能够考上该大学政治学系,2010年之后就考不上了。这大学是如此,北大清华更是如此,中国的名牌高校越来越多地被上层子弟挤占,工农子弟被排除在外,这些高校的培养对象就会像西南联大一样,培养的方式和目标也将转变,精英教育模式将率先在这些学校蔚然成风,并逐渐扩大到其他985高校。

这些学校资源、人才总量上都超过民国时教育的总量,何愁将来培养的学生比不过西南联大,一个北大清华抵十个、百个西南联大都不止。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当985高校实行精英教育的时候,大批人才就冒了出来,但是工农子弟就很难在进入这些学校深造了。

THE END
1.标题建议:“清华门槛到底有多高?普通人逆袭上清北的机会究竟有综上所述,正常人考清华大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考生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学科基础,同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是,只要考生具备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践,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清华梦想。普通人能不能上清华 普通人也是能上清华大学,具体要看个人的学习情况等。虽然清华大学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974127079710910&wfr=spider&for=pc
2.正常人考清华有多难普通人能上清华吗正常人考清华大学很难,清华北大录取的都是各省份的学霸学生,普通学生想考上清华太难了。 难度要有多大呢? 在2018年的全国高考中,一共有975万人参加,而清华北大一共的招生名额是6700人。也就是说,一万个参加高考的同学,才会有3个考入清华北大。还有北京的百里挑一,留给其他地区的名额远低于3/10000。 拿高考大https://edu.iask.sina.com.cn/jy/lbcFm6JS1B.html
3.普通人正常智商,读书时期做到这几点,都能考上清华北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普通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但是,和学校有很大关系! 但实际上,一个人能不能考出好成绩,和智商的关系不会太大,和学校的关系,或者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大,这才是决定性的作用!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包括所谓的贵族学校都教过书,也对不同学校的学生做过智力测试,结果 可https://www.jianshu.com/p/7fa9f4352459
4.高考全市第一,能不能上清华北大?不一定,要看全省排位其实,高考成绩相差几分的同学,水平都差不多,但就是这几分,决定了他(她)能不能上清华北大。 考上清华北大,“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为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应该制定一个贴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然后保持不懈进取的状态,努力前行。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12/03/73091559_956413733.shtml
5.作为一个身边很多清华北大的投行人,也说说500万能不能买起清华在没太大问题下,绝对能在35岁混到一线城市的中产,加上职业的光环,其生活的路径和经历都会和普通人https://bbs.hupu.com/35003570.html
6.钱穆凤鸣高冈《国史大纲》并非猝然成书。抗战爆发前,钱穆就已经在北大讲授中国通史课。这门课起初由几名教授各承担一部分,后来变成钱穆一人独力讲授。史学家吴相湘(1912-2007年,湖南常德人)在北大读书时上过钱穆的通史课,他回忆,钱穆上这门课时热情饱满,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也经常擦拭额头上的汗。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1/32604.htm
7.头条文章(5)经典语录“我最看不起这种人”,时间不明,就背景和内容来看,大概率是近两年 忠实粉丝:…… ,但是她道歉了啊,你们现在网暴她的人肯定是当年网暴刘翔的人…. 笔者:我没有说过刘翔坏话。 (四)虚假宣传自己为清华研究生 1.能找到图片的高校(即所示图片均宣传清华字样)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67568714547283?_wb_client_=1
8.北大博士后硬核“考霸秘籍”,考试原来可以如此容易!南方plus@佩佩: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因为考研失败, 工作之后一直很迷茫、挣扎……学习到核聚的考试法则之后,她终于考研成功,还是被自己梦寐以求的北大录取。 @张玲玲:在父母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坚持学习核聚的内容,现在已是清华大学材料系研究生,成为他们院系第一位考研到清华的学生。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12/c352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