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肉牛种业发展现状制约瓶颈及优化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肉牛产业基地,肩负着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牛肉产品的重任。当前,内蒙古形成了以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为重点的中东部优势养殖区,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为重点的天然草原养殖区和以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西部高端养殖新兴区的肉牛产业带。2021年,内蒙古肉牛存栏数量达到585.9万头,同比增长8.8%;出栏410.3万头,同比增长3.4%;牛肉产量达到68.7万吨,同比增长3.7%,牛肉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全区肉牛存栏数量在10万头以上的旗县有34个。在内蒙古肉牛产业发展进程中,处于供应链和价值链上游的肉牛种业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关键的价值和地位,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2021年《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正式启动,畜禽种业振兴发展成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对内蒙古肉牛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生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内蒙古肉牛种业经过多年的积淀,目前总体呈现出整体发展与局部瓶颈并存的复杂局面。这里主要从财政支持力度、种业研发创新、种业组织平台建设、产业标准体系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构建及种质资源保护等角度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解析。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持续发力

中央财政通过预算内投资、转移支付和专项支持等途径加大对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40亿元用于肉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测试评价、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国家种质资源库等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中央财政为内蒙古自治区拨付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资金2016万元,用于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DHI测定中心建设。在转移支付方面,中央财政高度重视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不断加大对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政策补贴力度。在畜牧良种补贴项目方面,中央财政对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主要牧区省份进行良种补贴,2021年拨付7453万元主要用于内蒙古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华西牛、蒙古牛等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南等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对肉牛养殖大县饲养繁殖母牛的农牧户给予财政补贴,以“见犊补母”的形式推动母牛“扩群提质”。除此之外,中央财政还投入专项资金推进肉牛、肉羊等畜禽品种改良,在2019-2020年畜禽良种财政奖补资金中,支持创建10个现代畜禽种业园,引导肉牛主产区实现现代畜禽种业快速发展。

近五年,内蒙古财政、农牧部门按照2.4-2.5亿元/年的标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肉牛、肉羊良种补贴资金,按照350万剂/年的标准补贴肉牛良种冻精,累计直接补贴种公牛近1万头,从源头质量上保证肉牛生产率稳步提升。2021年,内蒙古财政下达畜牧业良种补贴资金9889万元,对使用良种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进行重点支持,其中对使用冻精的肉牛每头补贴10元、良种肉用母牛每头补贴50元。在保证种母牛繁育能力达标方面,内蒙古财政对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肉牛品种的养殖户给予每头母牛5000元的补贴。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核、成功入选国家种业工程的育种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对国家认定的畜禽核心育种场、在国内排名进入前100名的种公牛育种企业给予奖励。

(二)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不断升级

(三)肉牛种业组织平台建设渐趋深入

(四)肉牛产业标准体系日渐完善

近年来,内蒙古实施以提高牛羊个体产出效益为核心的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按照“无标建标、有标提标”的原则,制定和完善肉牛养殖标准及技术规范,目前主推的肉牛标准(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有14项。在肉牛产业标准体系执行过程中,内蒙古以提高母牛繁殖率和肉牛生产率为目标,以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华西牛、三河牛、安格斯牛为主导品种,在通辽市、赤峰市等肉牛主产区及西部新兴高端肉牛生产区全面推动人工授精技术,特别是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重点推动人工授精技术、性控技术,提升肉牛单产水平。按照肉牛产业标准体系的要求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至2020年内蒙古已建成规模养殖场3744个,肉牛存栏数227.7万头,带动4.38万养殖农(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科尔沁牛”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对内蒙古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五)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不断健全

(六)肉牛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种质资源是保证肉牛产品安全高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20年内蒙古启动农牧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为基础,制定了包括肉牛在内的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子方案。截至2022年6月,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已全部完成,正在开展生产性能测定、遗传材料制作、选育及品种改良等工作。目前,内蒙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全区共有蒙古牛、苏尼特羊等7个国家级保种场,14个自治区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初步建立起以保种场和保护区为主、以基因库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基因库,并且开展了蒙古牛、蒙古马遗传物质的保种工作。

围绕蒙古牛保种工作,农牧部门通过建立蒙古牛品种保护管理平台,采取开放式核心群保护模式,应用分子生物与繁殖技术采血冷冻保存遗传基因物质,研究开发了蒙古牛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截至2021年,内蒙古已建立的蒙古牛核心群有4个,每个核心群的规模在100头以上,并健全生产性能测定、谱系档案、生产、财务记录、后裔测定等,实现了纯种繁育。2021年,蒙古牛被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国家保种场建设范畴。

(一)财政支持供需错位

另外,从财政支持的需求角度看,肉牛养殖农(牧)户对良种补贴政策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存在与政府预期的错位现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肉牛养殖农(牧)户对良种补贴政策的认知不到位,养殖的肉牛品种不符合补贴标准。因此,养殖农(牧)户对肉牛良种补贴政策的响应不太敏感,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二)新品种培育和品种改良创新难度大

目前,内蒙古肉牛种质资源鉴定工作存在评价技术滞后、优良性状挖掘不足、品种特性描述不清等短板,一些地方品种选育进度滞后,如对扎格斯太牛、锡尼河牛和岗根席勒牛等珍稀蒙古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重视不足,不切实际地盲目杂交导致这些种质资源濒临灭绝。

(三)肉牛种业企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内蒙古虽然是我国牛肉的主要产地之一,但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科学化程度不高,肉牛种业商业化运作起步较晚。目前,内蒙古已初步建立起肉牛良种培育、扩繁和推广应用繁育体系,参与主体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科研院所、养殖企业(户)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融合是系统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肉牛良种育种、扩繁与养殖的有效推进和信息反馈是肉牛种业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目标。在全区二十余家肉牛种业企业中,除了通辽京缘、科尔沁肉牛种业、谢尔塔拉农场、赤峰赛奥、赛科星等几家技术实力强、行业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外,其他肉牛种业企业的规模、技术和资金实力明显不足,体制机制僵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特别是对种牛、冻精、胚胎等产品的供应仍处于低水平的认知阶段。

从技术角度看,与肉牛种业企业规模对应的群体选择强度是开展高水平分子遗传和育种的基础要求,而且育种本身属于知识密集型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是决定肉牛种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部分地区肉牛良种繁育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实力强、规模大的肉牛种业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并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当前内蒙古肉牛繁育各个环节的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在技术力量、规模等方面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国有种业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内蒙古肉牛繁育技术的研发投入能力、抗风险能力、推广能力、精液质量保障能力的提升,直接导致肉牛种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肉牛品种。肉牛良种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意味着肉牛育种、扩繁环节在技术、设备及人才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目前,国家和内蒙古肉牛种业财政帮扶资金未能有效分配到育种、扩繁这一关键环节,对扶持对象的选择不严格、不规范,达不到有效激励的预期效果,,企业间的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其“马太效应”更加显著。

(四)肉牛良种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

(一)加大财政对肉牛种业的支持力度

(二)多措并举推动肉牛种业发展

目前,内蒙古肉牛种业发展处于新品种培育、杂种牛引进和地方品种改良的多元混合状态,其中杂种牛数量约为350万头,占内蒙古肉牛总量的40%,主要是乌珠穆沁白牛、草原红牛、荷斯坦牛等。虽然肉牛品种多样性特点突出,但杂种牛所占比例偏高。由此可见,在现有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三河牛、华西牛等肉牛品种的基础上,选育与农牧区资源相适应的新品种是内蒙古肉牛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内蒙古肉牛种业技术创新需积极整合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科研机构、核心群户等多方资源,利用分子遗传、生物信息、谱系档案等技术优势,调度育种联合实验室、育种研究院,开展科技攻关,促进育种、扩繁和养殖环节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企业之间应形成种业联盟,在种畜、精液、胚胎产品营销方案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未来15年到20年内实现自主育种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我国肉牛育种过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

通过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手段,推动华西牛、昭乌达牛、草原红牛等杂交育种技术、分子育种与生物工程技术的结合,强化育种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内蒙古肉牛新品种选育的品质和效率。在现有肉牛纵向、横向多点联合的复合工作机制基础上,创建通辽市、赤峰市等优势养殖区与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高端养殖新兴区的种牛、精液和胚胎生产供应的协同机制,带动全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在肉牛种源基地建设方面,应不断提升国家级核心场的技术水平,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2个核心群达1000头以上的国家级核心场,鼓励培育国内排名前100名的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华西牛育种场,确保具有后裔测定的三河牛采精种公牛保持在60头以上,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华西牛、科尔沁牛和三河牛后备种牛均达到1000头以上,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和优质采精种公牛达到100头以上。

(三)推进肉牛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内蒙古肉牛种业产业链需及时补链强链延链,打造高质量肉牛种业企业是完善产业链的必要环节。未来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及联合机制,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家庭牧场等适度扩大种牛规模,保证优质种质资源的供给。通过对土地供应、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带动内蒙古肉牛种业企业研发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引入优良品种、创造品牌,进而实现肉牛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通过自治区、盟市级政府、农牧部门和畜牧协会、科协组织牵头协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战略合作形式整合现有肉牛种业企业,推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及家庭牧场横向一体化经营,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领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重要环节建设,重点培植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育繁企业,进一步提升通辽京缘、谢尔塔拉农场、赤峰赛奥等企业在育种、成果转化、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并购重组、吸引社会资本、上市融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继续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政策,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3-4家育繁推一体肉牛种业企业集团,在种源研发、生产和经营等领域实现范围经济效益,提升西门塔尔牛、华西牛、科尔沁牛等核心群户的选育推广积极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门塔尔牛、华西牛、科尔沁牛、三河牛等本土肉牛品牌,引领肉牛种业企业尽快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四)加强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肉牛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种质资源的普查和评价,育种、扩繁、推广需要产学研密切协作。其中,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是建构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体系的关键。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加强优质肉牛繁殖基地建设助推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推动我旗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乌审旗人民政府出台了《乌审旗2024年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在加强纯种繁育、推进优质肉牛种源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肉牛家庭牧场、加快优质肉牛繁殖基地,加强养殖企业建设、推进优质肉牛http://www.wsq.gov.cn/zw/bmdt/202501/t20250110_3756701.html
2.林西县统部镇: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园区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联合体。定期开设胚胎移植、数字化设备使用等高新养殖技术的培训,补齐了传统养殖模式中技术短缺、信息滞后、管理粗放的短板部分,为林西县肉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与引领,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37151018608427&wfr=spider&for=pc
3.鄂尔多斯市肉牛产业协会官方网站内蒙古展和牛业有限公司 2024-05-30 廊坊致匠和牛商贸有限公司 2024-05-30 农人本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4-05-30 鄂尔多斯市草津养殖有限公司 2024-05-30 协会简介 鄂尔多斯市肉牛产业协会是致力于推动鄂尔多斯市肉牛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打造鄂尔多斯市高端优质牛肉产品的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相关院校、地方肉牛产业协http://www.rouniuxiehui.cn/
4.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2024-06-04]关于组织召开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更多协会公告 关于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办公地址289.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 290.巴彦淖尔市一信绒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 291.内蒙古国暖热力有限公司 292.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 http://www.nmcyh.com/
5.扎鲁特旗草原肉牛产业协会(鲁北镇东兴社区邮政编码29113)所属社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扎鲁特旗誉洲社区居委会 (附近的疫苗接种点) 所属居委会/村委会: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乌兰花社区居委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号码:51150526MJ246684X2(点击查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含义解读) --调查扎鲁特旗草原肉牛产业协会详情报告(工商信息、股东、对外投资、分支机构、企业变更、年报、经营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neimenggu/name/%E6%89%8E%E9%B2%81%E7%89%B9%E6%97%97%E8%8D%89%E5%8E%9F%E8%82%89%E7%89%9B%E4%BA%A7%E4%B8%9A%E5%8D%8F%E4%BC%9A
6.内蒙古肉牛产业(精雅篇)(一) 内蒙古肉牛产业链现状 内蒙古依靠天然的草原优势和区位优势, 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内蒙古的肉牛产业已形成了一条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条, 包括肉牛养殖的大型养殖场、具有一定年生产能力的屠宰加工企业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现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有通辽市的科尔沁牛业等, 规模化生产使得牛肉的产量和质量都有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m1az1m.html
7.做好“链”上增值肉牛产业需走“新路”新闻动态在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敖日格乐看来,如今的肉牛产业早已今非昔比,而目前的低谷期,也正是让肉牛养殖者重新审视这个产业的机遇期。“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提升肉牛质量,全面认知当前肉牛产业发展的特点,这是破局的首要出发点。”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黄正勇表示,肉牛产业发展要想破局http://www.dairycn.com/?p=70&a=view&r=3004
8.向更高质量要答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端肉牛产业发展掠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地处公认的畜牧业黄金带,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水源丰富、环境清洁,拥有广袤的草场,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西部高端养殖新兴区代表,向高质量要答案,深耕高端肉牛产业“文章”,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形成了“统养共富”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为https://new.qq.com/rain/a/20231101A035JZ00
9.敖日格乐,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导,肉牛产业专家养殖一点通敖日格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生产学教授、博导,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研究方向:肉牛产业研究与产品品质调控。 敖日格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生产学教授、博导,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https://www.yzydt.com/3213/
10.内蒙古锡林郭勒:发展肉牛产业带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向优质高效期间,锡林郭勒盟一方面采取天然放养+舍饲补饲的方式,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促进草地自我修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减羊增牛”,走少养精养算账养畜的路子,打造特色肉牛产业,既保证了草畜平衡,又促进了牧民增收。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更加明确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定位、布局和设置目标任务,大力发展以安格斯、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99905&moduleid=21
11.2024呼市牛羊肉产业博览会内蒙古肉类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解决肉牛肉羊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推动牛羊肉产业畜牧养殖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增强牛羊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的指导下,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上海宁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ttp://meat.vanzol.com/news
12.内蒙古日报数字报通辽市属于内蒙古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区,处于世界著名的肉牛黄金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坚决扛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责任,通辽市委、市政府坚持世界眼光、通辽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量质并举、速效并重,举全市之力建设“全国肉牛产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24-08/23/content_48445_240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