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闫廷)近年来,内蒙古察右前旗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探索出养牛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日前,记者走进内蒙古察右前旗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一头头体型壮硕的安格斯牛在阳光下悠闲咀嚼,不时发出“哞哞”叫声。饲养员田志成正在圈舍刷拭牛体、清扫卫生、投喂草料……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牛场处处尽显勃勃生机。
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饲养员田志成说:“我负责牛场草料的配方、拌料,把这个浓缩饲料,麦秸、麸皮、玉米、酒糟、青贮搭配好、拌好,由我拉出去给牛喂上。”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负责人颜拥军说,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通过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规划饲养密度和科学的饲养技术提高肉牛的养殖存活率。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成功实践了规模化、科学化生态养牛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肉牛养殖与农作物秸秆循环使用协调发展、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
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场负责人颜拥军告诉记者:“这个养牛场占地约867亩,建设有标准化钢构养牛场2个,拌料场,草料场、晾粪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在饲养肉牛11000头,每年年底能够给察右前旗增加村集体经济258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内蒙古察右前旗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以培育养殖大户为重点,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助推肉牛养殖由“分散养殖”向“集群发展”转变,推动肉牛产业做大做强,为群众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目前,京西农牧业肉牛养殖场养殖场年出栏4000多头肉牛,年销售额110万元。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00人,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总经理王义表示,“我们通过利用玉米秸秆促进畜牧业发展,秸秆资源从以往不被重视,到现在有效利用,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质的改变。下一步,京西农牧业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内蒙古京西农牧业下设京西农业、京西繁育养殖、京西育肥、京西冷链、京西饲料加工、京西服务、京西销售、安格斯肉牛种业研发、宠物粮制作、观光旅游十个业务版块。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纳税额9000万元,年利润4亿元以上。各业务板块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形成强劲有力的产业支撑。京西农牧业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原则,致力于打造种牛培育、繁育养殖、屠宰分选、精细分割、食品加工、冷链运输、推广销售、农旅结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采访中,记者得知内蒙古京西农牧业坚持把“制度化和规模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将“以人为本、恪守诚信、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以诚信标杆树立企业形象,以品质求生存,以生态谋发展。公司在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肉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乌兰察布市优秀民营企业”、“内蒙古自治区诚信达标企业”、“三A级信用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乌兰察布市工商联副主席单位”、“察右前旗工商联副主席单位”、“重服务守信用企业”等企业荣誉,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跻身公益事业,在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包括帮扶失学儿童返学、救助孤寡老人、抗击疫情等,捐助公益基金累计超过1800万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万头肉牛标准化育肥基地,占地面积为1234亩,总投资5.5亿元,分为二期建设,一期投资3.5亿元,规模为一万头肉牛同时育肥,预计于2023年投产,二期投资2亿元,于2025年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两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TMR全日粮混合搅拌技术,坚持精准饲喂、科学育肥,能够充分保证牛群的营养,提高牛群的成品转化率。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全产业链秉承着“以养带旅、以旅带养”,不仅带动了内蒙古察右前旗现代化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还有力带动了内蒙古察右前旗农牧民的增收致富,更是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有序发展。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短短几年,不仅凭借“京西”人不懈努力、勇于攀登,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京西”之路,更是察右前旗推动肉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内蒙古察右前旗委书记冀宏表示:“近年来,当地突出示范引领、创新养殖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现代肉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肉牛全产业链为出发点,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积极探索更多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京西肉牛产业示范带动,深入挖掘和放大肉牛综合效益,加快建设北方区域性肉牛交易中心和安格斯肉牛生产基地,延伸拓展更多产业链条,推动肉牛产业实现百亿产值目标,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察右前旗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