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数码农场”应用染色体组设计分子育种技术,模仿计算机软件升级原理,分析水稻品种生产应用中的基因缺陷,加以精准改良,从而实现水稻品种升级,挖掘适宜内蒙古种植的具备抗碱耐盐、抗冷等抗性新品种和香味、糯性优良的米质品种资源。

初夏时节,走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有机水稻种植园区,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怡:如镜面一般的水稻田里,嫩绿的种苗一行行整齐匀称地排列开来,勃勃生机把大地装扮得格外美丽。这里是近日刚刚落成并投入使用的自治区首家“数码农场”。

“分子育种”个体化管理

刚完成插秧的“数码农场”占地面积10亩,共有11万株水稻,依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的“分子育种”理念进行设计,为育种而建设的。

这些水稻看似普通,实际上,每个植株都是不同的个体。“它们拥有独自的编号,用来精度记录和收集水稻的DNA信息和农艺性状等,每一株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和可追溯体系。”林少扬指着插在田边写满数字的白色编号牌解释说,“植株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不能弄错,必须是个体管理。个体有它的栽培位置、名字还有基因型,有几千万个序列的信息存在电脑里。”

在“数码农场”里,每一株水稻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顺序不能错乱。研究人员将以这些信息及数据为基础,以“分子育种”理念分析选育出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

与传统农业生产大田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农场”主要是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的水稻育种工作。按照“北京室内播种—邮寄到当地—浸种—催芽—在水池浮板—摆苗盘—水温管理—移栽插秧”的工作流程操作,插秧后的“数码农场”将以精准的田间模式进行管理。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数码农场”应用染色体组设计分子育种技术,模仿计算机软件升级原理,分析水稻品种生产应用中的基因缺陷,加以精准改良,从而实现水稻品种升级,挖掘适宜我区种植的具备抗碱耐盐、抗冷等抗性新品种和香味、糯性优良的米质品种资源。

“数码农场”作为农业品种改良的试验田,将对当地扩展稻米生产,探索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新渠道产生积极作用。

攻克盐碱化难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在林少扬的200亩优质水稻展示田里,几位工人正在操作插秧机有条不紊地取秧、插秧,不一会儿的功夫,田地里就竖起一大片绿油油的秧苗。展示田里主要种植林少扬博士培育的十几个新型品种,为自治区挖掘水稻适宜品种资源,扩展稻米生产和做好品牌构建,带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打好基础。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负责园区管理的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公司,近几年通过生物综合施策,成功改田换地,将4400亩盐碱地改良成活土。2015年,园区引进内蒙古农业大学碱稻种植项目,通过两年来的品种选择、工厂化育苗、土壤改良,成功试种出有机碱田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平均亩产量800斤,当年总产量达到96万斤。

当地生产的“恰台吉”稻谷和大米,去年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近日正式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加强品牌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近日发布的“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将重点围绕包括水稻在内的11个优势产业,到2020年,制修订并推广一批全程绿色种养高质量标准,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农牧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模式。

内蒙古“10大三年行动计划”之一就是农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其核心是:重点围绕良种繁育、绿色种养、农牧业全程机械化和互联网+农牧业,培育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研究、推广一批提质量、保安全的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创建一批绿色生产示范基地。

为推进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土左旗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联合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植优良适宜新品种,引导当地农业改变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THE END
1.内蒙古和新疆农牧业发展对比简要分析内蒙古和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域,虽然都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但它们在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和发展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内蒙古以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为特色,其奶牛存栏和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的农牧业发展重点在于提升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奶业和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内蒙古还注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399580772207437&wfr=spider&for=pc
2.内蒙古: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内蒙古而言,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就要有效发挥农牧业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改造升级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农牧业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和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https://www.cfsn.cn/news/detail/807/246418.html
3.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乌兰察布市调研,深入阴山优麦了解燕麦产业发展情况 真冷!呼和浩特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冷库在这里 敕勒川冷链物流园区简介 透过数据看活力,2023年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 2023年自治区前三季度全区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http://www.nmcy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