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中,农牧业作为其主要部分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紧密,这就使得农牧业的经济系统也被逐渐的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并最终建立起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农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来说,农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一地区人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现行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上来看,其主要具有消费高、产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的单项流动的线型模式,这就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对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最终危机整个区域原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破坏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最终制约区域可持续经济的发展。要想改变传统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发展资源消耗量小、可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牧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

(一)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以农牧业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平台

第一,要搞好循环型农牧产品工业园区的建设,如制定发展规划,并以生产要素作为相互联系的纽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第二,要搞好各个区域内生态园区的建设,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居住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以及循环经济功能的生态居住园区。第三,利用特色农牧产品,建设农牧产品的出口园区,实现农牧产品的清洁生产,规范农产品的生产,使得农牧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方面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三)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而科学技术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导力量。所以面对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整合农牧业区域的科技力量,针对本区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关,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我们主要应该推行的技术主要包括:对农牧产品的加工技术;高寒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取暖等技术;雨水、雪水的储藏和净化储存技术;抗旱植被破坏后的修复技术;特色农牧产品的种植和再利用技术等。

(四)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区域试点

在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选择重点发展区域建立区域试点,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如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可以根自身的地理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多方面的集资活动,扶持青藏高原地区林草种植业、药材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等产业的建设,并将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水、电以及沼气等设施的建设上,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完善和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体系,将循环经济的建设工作纳入到农业标准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此外,还要依法对农牧业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实施必要的审核和检查,最终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发展农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从而规范我国的农牧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郑利霞,周琳琳,张树礼.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

[2]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

[3]a在坪.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9).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特色;农牧业

随着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作为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牧业产业化的规模不断上升,使得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持续上升,在牲畜头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转变农业部门结构,逐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但是,在内蒙古特色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及困难。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

1.农、林、牧、渔业增长迅速。从2004―2014年这十年间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林、牧、渔业在整体上都陈显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农业增长了九成,种植业增长了五成,畜牧业增长了近一倍,渔业增长了两成,但是,由于一味的牺牲环境来谋取经济增长,导致生态遭到严重损坏,较高的增长速率也会逐渐降低[1]。

2.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类作物的比例正趋于合理化。2004年时,粮、经、饲中粮食依旧占有很高的比例,其比例大致上为6∶1∶1,这种比例明显偏离了最为和谐的发展结构的目标,但是,到了2014年,三者比例接近逐渐到了3∶2∶2,这是一种较为和谐的比例结构。这就为内蒙占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后备力量和基础保障,对着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能够为区域特色化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3.乳业崛起,带来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内蒙古具有丰富的奶业资源,也是一直以来我国的乳制品重要产区。从这个优势出发,要不断调整乳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标榜作用,促进产业链的规模化、产业化、完整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帮助农牧业生产者能够积极调动结构的优化[3]。

4.城乡二元经济体矛盾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城市和农村在收入上、劳动者素质上和体力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逐渐扩大。在2004―2014年十年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三成,但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仅增加了5%,这与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支柱产业少、支撑能力弱等因素是离不开的。为了提高农牧民收入,逐渐缩小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差距,就要寻求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出路[4]。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问题

与农业生产成本相比,畜牧业的成本的上升更为明显,程度也更高。由于天然草场的面积不断减少,国家实施了禁牧体牧、围封舍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多地采取了人工饲草的方法,导致饲草料的价格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业养殖成本,给牧民带来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2.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当前,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可以说初步进入了农牧业机械化阶段,但这种机械化是低级的、简单的,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并没有实现机械化,尤其是牧区的畜牧业仅仅实现了低水平的机械化,仅限于打草、捆草等环节的操作。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科技基础的差异,导致内蒙古各地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也千差万别。

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第一,农机生产企业的维修站一般都在市一级区域,在县乡两级地区几乎没有。第二,农机产品在维修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零部件供给,但是当前维修服务网点并不能承担起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第三,农机维修院的素质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3.家庭经营、分散生产不够现代化。第一,由于农牧户使用的是家庭经营、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耕地资源的利用率,牧民们不愿意承受因改变个体、家庭经营的模式而带来的风险。在经济统计、项口支持、惠牧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的执行过程中都是以牧户为单元的,因此对于牧民的个人意识有一定的加固作用。第二,农牧户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阻碍了农牧业朝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农牧业的机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但是受到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制约,小家小户的经营单位根本无法实现现代化农牧业所需的基础条件。第三,家庭经营、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导致生产成本的提升,降低了经济利益,农牧户对于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差。

三、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创新措施

1.积极培植壮大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是连接国内外市场和普通家庭用户的重要纽带,能够指导生产、拓宽业务、深化理解、保证服务的特点,以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为领导和指引力量,对普通农户有着市场推广和辐射的作用。运用龙头企业的力量把农牧业和农牧民推向市场,使普通农牧业的小规模、分散式的经验模式能和市场保持紧密联系。

为了实现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的高收入,能够加强企业实力、扩大辐射效应,规避和减小特色农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最终实现让农牧民增收的目的。因此,龙头企业必须具备完善和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实现产业的技术性改造。通过法律的成文规定来与农牧民之间建立畅销的保障制度,协调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要逐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2.完善特色农牧业市场体系。针对当前的小市场格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改变当前条块式的、奋笔状的分割状况,使生产要素的市场推广做到极致,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人员的大范围流动,实现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和开放式,能够与国际市场有着更加紧密的连接。

农牧业发展需要配套的价格体系和市场机制,实现农畜产品的增收;建立完善的商品流通体系,使资源配置成为商品市场网络的核心;在生产资料、资金储备、人力资源配置、科学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实现完善、良好的配置和构建。

为实现内蒙古农牧地区市场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健全化、行为规范化,通过网络信息手段来规范市场,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经营,在网络营销的现代化交易手段的帮助下,能够使销售人员更具备专业素质,能够使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的操作和流程更加系统化,建设一个平台进行利益的共享,实现产业化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共同承担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将产业发展的核心防线建设区域性批发市场上,能够将其打造为各类特色农牧业产品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3.加强特色农牧业的技术创新。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持就是技术。要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从特色产业为核心着手,实现产业技术的结构调整,确定科研的发展目标,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重视特色技术引进的同时也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自主研究。

进一步实施“种子工程”,关键是要推进特色农牧业优良品种的拓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新型育种手段的开发,使优良品种在农牧户主之间普及,重点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形成生产推广、引进自发一体化的物种养殖和培育格局。

为了实现的特色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要将信息化产业、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育种选种技术、生态经济发展技术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推进产业化、集成化、机械化的进程,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将其作为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提高全区特色农牧业业主的个人素质。

当前,内蒙古少数民族的农、林、牧、渔业速度增长,粮食、经济、饲料类作物的比例逐渐合理,乳业给农牧业结构带来调整,城乡二元经济加大城乡经济差距。但是,农牧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收益下降;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家庭经营、分散生产不够现代化,使得农牧业生产遇到瓶颈。因此,要积极培植壮大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完善特色农牧业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强特色农牧业的技术创新。

[1]王关区.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2103,(12).

[2]李红.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实证分析[J].农业与技术,2103,(10).

[3]李靖,肖运来,常瑞甫,等.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即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

一是加快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没有计算资源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互助县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尽快在全国范围率先内付诸实施。二是完善和实行绿色GDP考核体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与消费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把循环经济和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传统理念,在农牧业生产中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加强政策引导

1.政策支持

循环农业经济是政府导向经济,而不是市场导向经济,为此政府要倡导和推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方向发展。强化政府政策引导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制度环境。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主要包括:

(1)农业投入政策

政府要安排并落实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对一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必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

(2)土地承包政策

土地承包政策应继续稳定,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这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

(3)社会保障政策

2.法律支撑

3.健全社会中介机构

三、发挥经济手段在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1.构建农牧业自然资源价格调控机制

几乎所有农牧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都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各类农牧业资源的定价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合理的价格机制才是保护资源、降低监督成本的重要手段。首先,进一步明晰农村牧区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权收益、财产抵押权等。尤其是针对目前仍然十分霸道的土地征用制度,要切实提高征用补偿费用、真正落实失地农牧民保障、培训等,真实反映农村牧区土地价值,有效地防止农牧业重要生产资源的非正常减少;第二,合理确定水资源价格和用水价格。任何淡水资源开发都应支付相应的水资源价格;任何用水价格都应当包括水资源价格+水工程价格+污水排放价格,而目前仅支付了水工程价格。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水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鼓励区域间水使用权转让,充分运用“无形之手”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三,着手评估自然环境价值和实施环境使用付费制度。一般地讲,自然环境的价格等于环境能容纳的最大排污量。因此,任何企业、农牧户、政府、自然人使用自然环境都必然付费,如果其行为对环境可能产生“负效应”,应采取事前评估、达标排放、污染付费等措施,环环控制,实现资源、环境的源头治理。

2.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以农牧业经营活动的市场化、集约化为主要内容,是实现互助县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途径。不断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在农牧业内部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产”的原则,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形成立体种养加工一体化以及农林牧副渔各业互补的产业发展全链条,以实现全面、多层次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清洁生产以及人类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从总体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靠山养山、靠地养地、靠水养水”,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选择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扶植,发展绿色农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也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要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形成工农商、产学研、生产、流通、消费和还原融通的整个社会的产业大循环,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发展循环农牧业经济,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一是继续增加财政农业业和农村牧区发展的投入。政府要依法安排并落实农业和农村牧区的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适当安排生态农牧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试验示范活动的补助。对规划建设的项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银行应在资金上有选择地给予支持。二是加快农牧业金融制度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循环农牧业科技项目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政府发展循环农牧业专项担保基金等。三是创造条件,降低风险,吸引工商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牧业。

四、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1.循环农业经济是对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2.现代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2)狠抓配套物资服务;

(3)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节约型农牧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摘要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的商品化程度;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农牧民培训,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现代农牧业发展思考

包头市作为最大的工业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既有发达先进的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又有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很小部分,这种“大工业,小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也为充分发挥“大工业”优势,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一、目前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包头市是个工业大市、农业小市,全市土地面积27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11千公顷,草场面积2120千公顷;绝大部分是广大的农村牧区。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22万人,城镇人口192.22,农村牧区人口61万人,农牧业人口占24%;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第一产业(农牧业)52.1亿元,仅占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在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年一直排在前三名,连续七年位居自治区各盟市之首。包头市农牧业属于城郊型农牧业,种植业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羊为主,经过几年发展,包头市农牧业已基本形成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市奶牛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全市奶站已由416个减少到227个,奶牛集中、规模饲养程度达到50%。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我市山北地区确定为肉羊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羊存栏数量已占全市的70%以上)。

(三)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种植业结构、品种优化。2008年全市马铃薯、玉米和蔬菜面积分别为101.9万亩、142万亩和15.9万亩;脱毒马铃薯和玉米良种面积分别48万亩和142万亩。二是畜牧业布局、品种结构优化。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山南和山北地区分别确定为奶牛、肉羊重点发展区域。全市33个奶牛小区建设项目全部安排在山南地区,连续三年将80%的市级羊舍饲圈养项目重点安排在山北地区。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基本建成了优势比较明显的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资、鹿王、呱呱叫、海德、大圣、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小肥羊”、“鹿王”、“草原”、“雪鹿”等中国驰名商标。

(五)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由1950年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新格局。

(六)设施农牧业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山北地区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26万亩,山南地区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4.7万亩。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工作,由村级基层组织、企业、中介组织等牵头,通过转包、转让、租赁、股田制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和马铃薯向小区、大户和企业集中,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包头市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尽管近年来包头市的现代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与包头市实际相符合、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草场流转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支持服务制度和投入保障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分异的户籍管理制度迟滞了我市城镇化步伐。目前,包头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涉及户籍身份、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已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公平分配、人力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根源,特别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3.包头市财政对现代农牧业建设投入总量不足且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差、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社会事业滞后是包头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与现代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目前,包头市在财政投入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级财政投入农牧业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相称。

4.农牧业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农牧民文化素养亟待提高。目前,包头市在农牧业科技方面问题严重,集中反映为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滞后、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发达、农牧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5.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由于农牧民市场化观念淡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粗放,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牧民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放养观念难以转变,多种因素造成土地草场退化压力不断增大。

三、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头市的农牧业经济目前仍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抓住国家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各种专项补贴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突出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村牧区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四是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建设,把过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草场里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二)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1.创新支农支牧政策,推进“四个转变”。一是推进政府支农支牧人、财、物主要由支持小农牧经济向支持大规模企业化经营转变;二是推进金融支农支牧主要由支持单家独户的农牧民向支持从事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转变;三是推进扶贫式支农支牧向支持建设现代农牧业转变;四是推进主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向支持工业、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转变。

2.创新经营形式,推进“三化”互动。一是推进土地草场流转化。实现土地草场突破地域、跨村乡镇(苏木)、村(嘎查)有效整合;二是推进生产企业化。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三是推进运营公司化。由政府组建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担当政府服务农牧业重要载体。

3.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配套基础设施,二是统一配备专业人才,三是统一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根据包头市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由政府出资对农牧民进行统一职业培训,四是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把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送到有关的职业院校统一培养,毕业后由有关企业录用。五是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实现农牧民生活城镇化。

4.创新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按照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为大规模养殖园区提供饲草料。二是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园区,为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提供有机肥。三是建设大型沼气池,使养殖园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为生活区和设施农业提供能源。四是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品牌种植业。

(三)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

就包头市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来讲,各环节都涉农涉牧,均属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不断地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基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步伐,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七是实施工业反哺战略,着力提升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

(四)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突出高产高效的动态生产过程,是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快加包头市农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重要的战略举措。一是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二是培育龙头,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牧业。

(五)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包头市要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牧业为目标,把加快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作为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菜、薯、肉、乳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承包”制度,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着眼于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农牧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强化农牧业的商标意识,对于颇具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要壮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和谐社会西藏农牧业循环经济

一、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田基本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为农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中央及当地政府对农牧业生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以“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使西藏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1990年~2000年的10年间,已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5600hm2,新垦农田5200hm2,建立良种繁殖基地2133hm2,科技示范田7667hm2,工程造林7000hm2,新建苗圃672hm2,人工种草和草场建设2×104hm2。新增灌溉面积10677hm2,改善灌溉面积9867hm2,除涝面积2000hm2。

2、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据统计,全西藏生产粮食85万吨,人均300多公斤,全区1998年就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3、农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较为稳固,为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贡献。2004年,农牧业在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5%。

(二)西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如前所述西藏地区在农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农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农牧业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

1、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由于西藏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不严格、科学水平较低,使得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适当的农牧结构比例和较为完善的农牧结合模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西藏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西藏经济中占主导的是以生态为特征、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牧业,对西藏来说,在资源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只能阻碍西藏发展的步伐。

2、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及生态渐趋恶化。由于尚处于粗放的原始农牧业生产状态,产业化水平不高,未形成具有良性循环和增值功能的产业链,农牧业生产效益低,农牧区贫困问题仍很严重,在一些农业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草原低投入高索取,毁草造田,超载放牧,掠夺式经营,造成草原退化率不断上升,引起草地生态功能与生产能力的下降。目前,西藏现有耕地的1/2是不能保证灌溉或不能灌溉的低垦殖耕地;草场有近一半以上重度退化、1/10明显沙化,部分地区草场实际载畜能力已超过理论载畜量的1/5,致使鲜草产量下降20%~75%,可食牧草比重由80%降至30%;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严重。

3、农牧民劳动素质普遍低。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速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意识不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淡薄;区内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均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放慢了西藏和谐社会实现的步伐。

4、农牧业生产组织及管理方式严重滞后。由于交通、信息不够畅通以及几十年来基层组织的相对松散,致使农牧业经济组织的微观单位一直处于与现代经济隔离的状态。畜牧业尤为突出,逐水草而牧、由牧择居的形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所以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高,政府的有关规划及服务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东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教训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后,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中,东部地区抓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20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却也形成了高污染、粗放式的增长模式,造成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困境。目前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成本代价还在不断上升,东部的发展恰恰是步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东部地区的教训是:过度盯住眼前的发展,势必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如果等受到惩罚后才清醒,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来说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二)西藏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必须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

首先,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西藏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西藏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

其次,是西藏特殊地位决定了发展农牧循环经济的重要性。青藏高原作为“江河源”和“生态源”的特殊地位,其巨大的生态价值以及在国内、东亚甚至全球的可能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巨大的基因库、全球气候的重要启动器、周边地区的固体水库与江河之源和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源与生态屏障等几个方面[7]。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地位,其生态功能远大于其生产功能。

最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去西藏的农牧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为构建西藏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西藏发展农牧循环经济措施的思考

既然明确了循环经济是西藏农牧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在当前轰轰烈烈地推进西藏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跨跃式发展中发展循环经济?具体目标和措施如何?这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传统农牧业、资源耗费型农牧业向生态型农牧业、资源循环农牧业转化。继续加大种养结合的比重,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农业内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投入的减量化,逐步降低农牧业的各类污染,积极推广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西藏农区的种植业可以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与种植业相互补充,可以由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动物粪便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

(二)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

一、重新认识并定位农牧业机械化

二、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牧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牧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牧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牧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牧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牧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牧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支撑

农牧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牧业是从农牧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牧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牧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牧业机械装备制造、农牧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牧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牧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牧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去西藏的农牧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粗放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

,为构建西藏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生态独特,具有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基础。因此,农牧业的发展应当瞄准国内、国际市场,追求特色、绿色、安全,将以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作为未来西藏经济发展的3个支柱产业之一。例如,青藏高原特有农作物品种-青稞,据有关媒体透露,青稞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它对抗拒衰老、延长寿命等,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和多方面的价值。因而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加之西藏自然条件独特,基本无污染,青稞作为“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极具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应当通过青稞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青稞的营养和保健内涵,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把西藏建成全国的青稞生产和加工基地,并将循环经济作为试点运行。另外还有高产优质油菜、专用马铃薯、优质专用小麦和荞麦等,争取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地位。另外,还有以开发虫草、松茸、红景天、核桃等系列产品为特征的高原特色康体农业,并集中建立一批国家认定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以锻造高原生态农业品牌。

对畜牧业则以循环经济发展原则为指导,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发展牧区畜牧业,稳定畜牧头数,加强对草原的保护,采取封育、移草、定畜等方法,大力推行草原集约化经营,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发展灌溉草场,多渠道增加饲草生产能力。高原特色畜牧业则应着重于牦牛系列产品的开发,瞄准国际市场。农区畜牧业可以饲料生产为突破口,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种植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场和增加秸秆利用率,使畜牧业发展重心由牧区逐步向农区及半农半牧区转移。发展“饲料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牲畜,调整畜种结构,适度增加藏绵羊比例,积极发展肉乳用牛和猪、禽,适当减少山羊和马属畜类,努力提高牲畜繁殖成活率,加快畜群出栏周期,从而大幅度提高肉类和酥油等畜产品产量,从而不断提高高原食物安全的保障程度。

THE END
1.中国畜牧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工资待遇中国畜牧行业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49%的岗位拿¥6-10K/月,年薪¥7-12W。2023年工资较2022下降了11%,对比全国高1.4%。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增长10%,招聘职位量占全国0.091%。。发展现状:公司规模100-4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融资事件IPO上市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chumu/
2.2024年牛养殖牧场行业前景分析中国牛养殖牧场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牛养殖牧场是畜牧业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和环保法规趋严的双重影响。现代化牛养殖牧场通过改进饲养环境、优化饲料配方、采用生物安全措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然而,疫病防控、粪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8/NiuYangZhiMuChangHangYeQianJingFenXi.html
3.西藏自治区“十三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开展风力发电水风光深耕区内信息化市场,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为西藏发展“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精准扶贫、维稳管控等提供有力支撑,打造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高原大数据中心试点城市。 ——发展重点: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字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267932.shtml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情况介绍6、就业前景 西藏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立德树人;按照新工科2.0计划要求改进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育人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http://zs.xzmu.edu.cn/getcontent?id=88576&url=show
5.骆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骆驼产业概况:阿右旗是阿拉善双峰驼存栏最多的地区和养殖核心区,双峰驼是阿右旗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之一,依托这一资源,阿右旗与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按照“科研+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建成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沙漠之神”驼乳深加工、“苍天牧歌”驼肉精细分割等项目,形成了液态奶、驼奶粉、驼https://www.jianshu.com/p/919c290d8771
6.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各专业在西藏计划招生人数职业前景本专业是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级试点专业,针对室内设计师、装饰工程监理、绘图员等国家紧缺技术人才岗位群,面向北京、杭州、烟台、大连、哈尔滨等全国大中城市的建筑室内装饰、艺术设计等行业,培养从事家居空间装饰设计、商业空间装饰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装饰工程监理、建筑表现图制作、建筑施工图制作等工作的https://www.gaokao.cn/gk-mb/262/764-54
7.2024至2030年中国牦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2024至2030年中国牦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2024至2030年中国牦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中国牦牛行业发展现状概览 4 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4 年预计市场规模 4 增长率分析及驱动因素 5 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7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8/8110123062006117.shtm
8.发展循环经济政府经济11篇(全文)有一句话叫作“科技改变生活”, 通过循环经济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看到了企业自身在对待废弃物态度上的变化:从过去的消极排放到现在的积极回收, 变废为宝了;从过去的当作包袱到现在的捧为财富, 产生效益了;从过去的疲于应付到现在的积极投入, 看到前景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rhj9zkm.html
9.国家畜牧行业发展政策(精选9篇)国家畜牧行业发展政策(精选9篇) 篇1:国家畜牧行业发展政策 2013年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山东猪网2013-03-29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zn8wnin.html
10.(农业畜牧行业)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农业畜牧行业)西藏农业 害虫防治技术 第五章西藏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西藏农业植物各类害虫的防治措施,难点是其形态特征和 发生规律,要求学生掌握西藏农业植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并了解 其分布和危害;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重点掌握西藏农业植物害虫 的https://doc.mbalib.com/view/8e8f3b276cac97bf3d6cb49fe853fc47.html
11.2024失败案例剖析与教训 16三、案例对比分析与总结 17第七章行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17一、行业协会与组织作用发挥 17二、企业自身能力提升方向 18三、产业链协同发展举措 19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19一、研究报告主要结论 19二、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2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定义、特点、发展背景及分布区域,并深入分析了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636876.html
12.全国各省最具实力的前5所大学和专业汇总,附一句话点评!2.东北大学:从东北大学发展起来的东软是中国软件行业巨头 3.大连海事大学: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4.东北财经大学:招收分数够得上中流985 5.中国医科大学:貌似没有协和同济复旦湘雅出名,但是带中国两字的大学杠杠的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9062998.html
13.西藏农投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金珠西路33号--西藏畜牧业 --西藏拉萨畜牧业 --西藏拉萨城关区畜牧业行业公司查询导出 经营范围:农牧业产品、技术、设备的生产、销售及进出口;预包装食品加工销售;农质资源开发、销售;茶叶种植、生产、销售;藏药材种植与销售;绿化经济林木苗种栽培、销售;园林绿化、农作物植保服务;兽药疫苗销售;化肥、有机肥销售;高原特色观光农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xizang/name/%E8%A5%BF%E8%97%8F%E5%86%9C%E6%8A%95%E7%89%A7%E4%B8%9A%E5%8F%91%E5%B1%95%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14.搜数网有限公司年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鉴中国国内贸易年鉴中国商业年鉴中国气象年鉴中国气象统计中国畜牧业年鉴中国畜牧兽医年鉴中国饮食服务年鉴中国餐饮年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年鉴中国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中国连锁零售http://www.soshoo.com/index.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