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饲草产业发展,满足新时期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要求,全国畜牧总站组成调研组于3月中下旬赴山东省滨州市和东营市、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开展饲草种植情况调研。通过听取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场走访种植户、养殖户和饲草料加工企业等方式,深入了解两省饲草种植情况。

饲草产业发展情况

(一)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属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饲草产业依托土地资源禀赋和牛羊生产需求,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及牛羊规模化生产集中区域。202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约274万亩,生产各类饲草超过700万吨。2025年,山东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60万头、1800万只和92万头,按照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56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43%。

(二)湖北省基本情况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天然草地面积9528.3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4%,有红三叶、狗牙根等丰富的饲草资源。2020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30万亩,饲料油菜5万亩,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饲草总产量255.31万吨。2025年,湖北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70万头、602万只和5.6万头,按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69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72.6%。

(三)两省“十四五规划”情况

山东省制定了《牛羊肉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方案》(2020-2030),湖北省尚未出台草食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两省饲草种植的产业化程度较低,饲草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故均未制定专门的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

发展饲草产业的主要经验做法

山东省作为传统畜牧大省,拥有良好的饲草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国中部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基本盘”。近年来,通过开发盐碱地、农闲田等待利用土地,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化种养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湖北省的国土面积80%为山地、丘陵,当地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可利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丰富,同样拥有较大面积的农闲田,可称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潜力股”。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出“种养加旅”全产业链新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示范推广,农闲田种草效益初步显现

山东省有450万亩冬春农闲田,湖北省有冬闲稻田430余万亩,通过多年多区域试验示范,两省均摸索出较好的轮作连坐模式。山东省的“棉花+小黑麦”和“水稻+燕麦”轮作模式,亩产小黑麦干草300多公斤、燕麦干草800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100200元。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燕麦和小黑麦种植面积近2万亩,提高了水稻和棉花冬春闲田饲草种植产量和效益;湖北省的“水稻+多花黑麦草”草田轮作模式和“饲料油菜+玉米+玉米”三季连作模式,亩产鲜草510吨,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二)探索创新,盐碱地草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是受土壤盐碱化危害较重的省区之一,总面积近6000万亩,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近年来,山东省一方面加快优质品种选育,筛选出了中苜1号等多个耐盐碱苜蓿品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流转盐碱地种植饲草,在节约土地成本的同时改良土地盐碱度,抓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东营澳亚集团4个万头牧场在周边盐碱地块种植甜高粱,面积常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牧场粪污处理后产生的27万立方米沼液沼渣通过还田管道一体化输送到田间地头,为甜高粱的生长提供了充足肥料,实现形成了“牛—沼—肥—草”种养结合有机循环。

(三)牧旅融合,走出草牧业扶贫新思路

湖北百里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百里荒万亩草场资源,开发出骑马、露营、烧烤等主题活动,将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实现了绿色畜牧、休闲农业、度假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1.2万亩饲草,每亩收入1600元,户均年增收8000元,让“三亩草,五只羊,脱贫不再是梦想;五亩草,十只羊,全家致富奔小康;十亩草,二十只羊,开上汽车住楼房”的口号变为现实。同时,公司为防止牛羊破坏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开辟了专供放牧的万亩改良草场实施划区轮牧,发展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龙头带动,推动全产业链贯通延伸

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夷陵黄牛资源,以肉牛养殖产业园为核心,以放牧草场升级改造为基础,打造了“牛郎山”肉牛主题文化休闲观光小镇。以肉牛养殖为核心,产业链向前向后拓展,形成了“牧草种植+牧草加工销售+肉牛养殖+肉牛屠宰+生鲜牛肉销售+餐饮门店”的产业链,实现了“以一为主,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发展相对滞后,自给率逐年下降,优质饲草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牛羊肉和奶类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和70%以上,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任务艰巨,补齐饲草产业这块短板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各方在认识上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存在偏差。作为地方政府,对现代饲草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保障饲料粮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种植户方面,受传统种养观念影响,加之收获加工机械制约、饲草销售渠道单一以及近年来劳动力缺乏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等影响,导致种草预期收益低,一些农户使用盐碱地等低产田或者冬春闲田种植优质饲草的积极性不高。养殖户方面,部分养殖企业对使用优质饲草料在提升牛羊养殖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仍不到位,部分肉牛肉羊养殖场户在肉牛肉羊育肥上仍采用“秸秆+精料”的传统饲喂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二)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国家对饲草种植的优惠政策协调性不够。饲草种植没有类似生猪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二是现有政策尚不能满足我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要求。如有的项目在农区牧区效果显著,但到了南方山区就显得“水土不服”。湖北同志反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当地发挥作用有限,“一吨秸秆利用就补50元,还田20元,刺激秸秆利用的效果不很明显”,相对于远高于北方的人工成本,用起来“没意思”;还有的项目比如“粮改饲”反响良好,但大家一致反映项目资金额度太少,实施范围也小。湖北省枝江市因地制宜自行开展了“粮改饲”项目,亩增效益850元,当地反映“如果中央将湖北纳入粮改饲项目实施范围,效益还会更好!”。三是财政、金融政策没有惠及饲草产业。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饲草没有普惠性的种植补贴,也没有类似生猪、肉牛养殖保险等保险惠农政策。调研中了解到,近些年来南北方均有受极端气候影响致使种草农户损失惨重的情况,受灾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饲草种植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三)技术上对饲草种植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一是我国饲草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匮乏,培育出的新品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种植的饲草品种还很少,冬春闲田种草的草种也比较单一,南方地区亟需适合当地特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二是基层科技支撑薄弱,优质饲草高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尚待破解。地方基层饲草科技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广大农户和企业难以及时得到技术帮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质饲草在使用上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地方饲草产业发展;湖北省部分地区草山草坡利用率不足10%,秸秆利用率不足20%,部分肉牛养殖场青贮质量不高,技术工艺不到位,甚至未经加工处理就直接饲喂饲草。三是饲草收获加工机械发展滞后与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国内饲草生产加工机械的发展较为滞后,适合山地丘陵等特殊地形条件的饲草收获、加工机械严重不足;部分饲草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致使苜蓿等优质饲草的收割和打捆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干草品质。

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既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更是摆脱当前重要优质饲草料产品被国际市场“卡脖子”、保障我国口粮和饲料粮安全的根本途径。只有“统筹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国可用于饲草种植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和各地特色饲草料的开发利用率,保障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二)提高认识,精准分区施策,明确饲草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一般耕地种植饲草既可以培肥土壤,又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实现“藏粮于地”,而且在反刍饲料中增加优质饲草可以直接或间接减少粮食消耗,节约饲料粮用地,变相增加了粮食用地,不会影响粮食安全。黄三角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种草经济效益高于种粮,建议将黄三角地区作为山东省饲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充分利用黄三角地区的草种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持该地区的畜牧业“基本盘”优势,同时,进一步拓展种草用地,着力将山东省打造成为“黄淮海地区饲草储备库”,保障本省和周边地区饲草料均衡供给,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湖北省现有待开发利用秸秆、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种养加旅”特色畜牧业初见成效,“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带动饲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继续深挖该地区饲草产业“潜力股”空间,在尽力保障本省饲草料供给的基础上与周边地区实现良性互补互助,从“北草南运”逐渐转为“北羊南养”的区域性、全国性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全国畜牧总站)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THE END
1.武都:畜牧业蓬勃发展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近年来,武都区坚持把优化牧草品种及扩大养殖规模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建设高标准养殖场,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方向迈进,为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走进马街镇的老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场,顺着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沿着蜿蜒的产业公路前行,便能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养殖景象。牛舍中,膘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891/202501/174056635.shtml
2.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8篇(全文)**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五”期间,**市突出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强化科技,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畜牧业生产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获得连续26年增长,构建了新农村建设平台。一是畜禽存栏、出栏稳步增长,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2005年生猪存栏 46.4万头,大牲畜存栏18.2万头,羊存栏5.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eqdlmad.html
3.畜牧业前景分析(精选5篇)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养羊业高度重视,将发展养羊业作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新途径,列入山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议事日程;还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养羊业的发展基金,用于良种繁育补贴及市场风险的调节,对引进优良种羊和出栏肉羊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同时,充分利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养羊业基础设https://www.1mishu.com/haowen/139024.html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A.种植业林业B.畜牧业渔业C试题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林业,耕地面积小,不合适发展种植业,而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渔业。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形特点:(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各类地形齐备: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我国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山区多地质灾害,主要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34899332979332918&fr=search
5.对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相关范文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探究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原有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特别是“五小”车辆的发展,给山区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文章对当前 https://www.91wenmi.com/p25198046.html
6.南方部分山区应重视草食性畜牧业发展牛羊业篇++阳光畜牧网目前,牛羊等食草动物在南方山区基本上只有小规模零星饲养的习惯,且南方人均土地少,土地承包权分散在千家万户,大规模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存在土地流转矛盾和瘟疫、市场等方面风险。因此,宜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先扶持引导懂专业、有经验的养殖能手(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取得效益后再总结推广。同时,推行规模化养殖业的政策性保险http://www.ygsite.cn/m/show.asp?id=56874
7.什么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是否可以按照两种不同的标准去划分呢?按平原土地容易开垦,山区多石,不易开垦.平原土地一般比较肥沃,种植粮食比较好,而且由于没有高山,所以阳光光照均匀,不会出现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场景,这样对于农耕的管理也方便,对庄家也有好处.山区,有陡坡多石子,树木也多,放放羊还是不错的. 26310 综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人畜草和谐发展.在哪呀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0b2a4cef5569e326f57781144384b42.html
8.山区最适宜发展哪种农业生产()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9.山区最适宜发展哪种农业生产( ) A. 种植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渔业试题答案 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其优势是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林业、矿业和旅游业. 解答 解:总的来说,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其优势是矿产、森林https://m.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146b9a7b63190670a344623ec5446490
9.2021年羊业发展报告与2022年发展预测长期来看,草食畜牧业产能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相匹配,未来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考虑发展方式转型、自然条件和养殖周期等因素影响,未来产量增速趋缓。另外随着产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生产布局逐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肉牛肉羊生产http://pla.caas.cn/web/en/newsDetail.html?id=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