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30000亿之城重庆是如何炼成的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首次跃升至3万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6.1%,成为全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市场需求持续改善,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重庆经济运行主要数据

1095.9万吨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年粮食产量1095.9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243.5万亩,增长2.1%;产量2362万吨,增长3.9%

特经作物较快增长

油菜籽产量60.7万吨,增长10.9%

园林水果产量585万吨,增长10.4%

全年全市

■生猪出栏1974.9万头,比上年增长3.7%

■牛出栏62.4万头,增长4.7%

■羊出栏450.6万只,下降0.2%

■家禽出栏25018.6万只,增长3.2%

■禽蛋产量53.1万吨,增长5.1%

增长6.6%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

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材料和汽摩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分别增长10.3%、9.9%;能源、消费品、装备和电子产业分别增长9.7%、6.4%、4.8%、0.8%,医药产业下降9.1%

工业新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增长5.6倍

■智能手表增长44.6%

■新能源汽车增长30.3%

■服务机器人增长59.1%

■工业机器人增长25.7%

■光伏电池增长27.6%

■液晶显示屏增长13.6%

5178.78亿元

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

互联网和服务消费行业发展较快

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8.78亿元,同比增长9.2%

4个行业门类增速超过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8%

1.51万亿元

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万亿元增长7.9%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9.12亿元增长13.1%

按消费类型分

商品零售1.28万亿元增长6.7%

餐饮收入2310.66亿元增长20.6%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4.1%,高于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16.3个百分点

增长4.3%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

新动能投资持续增强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

从三大领域看

工业增长13.3%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2%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4%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1%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

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7%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3%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1%

下降0.3%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五涨三降”

■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

■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

■衣着上涨1%

■医疗保健上涨0.2%

■居住类上涨0.2%

■食品烟酒下降1.4%

■交通和通信下降1.2%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

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购进价格下降3%

37595元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5元,比上年增长5.4%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

全市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由上年的2.36:1下降为2.28:1

全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4%

3191.43万人

常住人口总量有所减少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截至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7.88万人人口出生率5.58‰

死亡人口28.5万人人口死亡率8.9‰

人口自然增长率-3.32‰

从城乡人口构成看

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

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71.67%

从三次产业数据看发展亮点

全年全面推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等“四千行动”

在全国率先推进以“四改一化”为主要内容的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统筹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培育“一主两辅”乡村特色产业,形成“3+6+X”产业发展布局,实现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5200亿元;纵深推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7个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进行建设,印发《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100亿元产业生态基金;培育100户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军企业、100户成长型企业、100户服务保障型企业

全年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886家,同比增加50家,全年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工业产值2500亿元,同比增长3.5%

发布全国首个《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地方标准,加快形成“1+2”(和美乡村1000指数+和美乡村宜居指数、和美乡村宜业指数)和美乡村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

全年深入实施6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成7个单品种全产业链数字信息系统、574个智慧农业基地;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为43.3%,居西部第一

提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年3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稳步向好,全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7%;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增长18.9%、12.8%;先进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1.5%

全年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大支柱产业集群增长5.1%、4.5%、7%

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长面66.7%

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中11个实现同比增长,前沿新材料、卫星互联网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在中心城区加速集聚

“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持续发力,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跻身全国省市前列、面板总产能跃居全国省市前7位;AMOLED技术国内领跑,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实现“重庆造”

评选“启明星”“北斗星”入库培育对象39家,新培育长安软件、中科创达2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累计达到4家;启动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建设;举办2023“满天星”软件人才秋季双选会等专场招聘活动70余场,累计组织近1000家软件企业发布岗位近7000个,吸引9000多名毕业生参加

工信部、四川省及重庆市三方协同推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关键环节备份等6个事项纳入重点合作任务;迭代完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对接平台,共同推进两批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建设

以会兴业搭建合作共赢平台,成功举办2023智博会,达成合作意向420余项,集中签约项目84个,协议总金额超2000亿元

成功举办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与15个省市签约项目120个,协议总金额2012.2亿元

全年新评定3个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即观音桥商圈、杨家坪商圈、时代天街步行街;5个夜间经济示范区,即九街、山城巷、紫薇路、巴国城、天生城文旅街;评选高品质消费新场景25个

聚焦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4个领域,全年统筹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惠民补贴促销政策

去年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汽车、家电、家具单位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3%、1.9%、3.4%

全年面向餐饮、零售等行业发放消费券1.51亿元,在各项政策激励下,去年前三季度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6.3%、11.7%

去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引进品牌首店341个、增长216%,新培育申报“中华老字号”24个;连续4年位居“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全市开展网上销售的电商企业超过1.8万家,全市网络店铺约71.4万个,全年全市开展直播场次68.8万场,带货额约366.9亿元;去年1—11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3%

THE END
1.2023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3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经核算,2023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9853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5.34%。 分三次产业看,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4.9%、27.0%、28.1%。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最大、占比最高。 https://yndrc.yn.gov.cn/html/2024/guojiajingjiyunxing_1230/19320.html
2.精确了解一二三产业区划标准及其划分依据制造业是第二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汽车生产、纺织业等各个行业。采矿业则涉及到矿产资源的开采,而电力行业则提供了所有产业所需的能源支持。建筑业则专注于房屋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第二产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行业的生产功能和产品性质进行区分,不同的子行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作用http://www.yq17edu.com/yq17zx/4152324.html
3.产业划分中第二产业是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产业划分中第二产业是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 )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f95c841d06ab402894b0a71d0bf8e961.html?fm=bd0970578817f35a6d047c5a3365e00c08
4.下列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自来水业B畜牧业C交通运输业D建筑业E下列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自来水业B畜牧业C交通运输业D建筑业E住宿与餐饮业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05/24819044.html
5.统计知识行业与产业,你分清了吗?常见的产业统计,即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 行业统计和产业统计的联系与区别 行业统计和产业统计之间既有区别,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k1MzA4Mg==&mid=2652911312&idx=2&sn=ed7cd16d68733fd5617e2fdc84910d32&chksm=84144bc5b363c2d34cbb5c9e616695020062e5638f3b826f8d691b323a7de7829645a6b0f530&scene=27
6.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畜牧5月18日,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24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将在南昌举行。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是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在南昌市政府和展馆的积极保障和配合下,经组委会全力组织,本届畜博会展位达8000余个,展商1400多家,使用展馆一楼、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8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