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饲草产业发展,满足新时期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要求,全国畜牧总站组成调研组于3月中下旬赴山东省滨州市和东营市、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开展饲草种植情况调研。通过听取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场走访种植户、养殖户和饲草料加工企业等方式,深入了解两省饲草种植情况。

饲草产业发展情况

(一)山东省基本情况

山东属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饲草产业依托土地资源禀赋和牛羊生产需求,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及牛羊规模化生产集中区域。202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约274万亩,生产各类饲草超过700万吨。2025年,山东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260万头、1800万只和92万头,按照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56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43%。

(二)湖北省基本情况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天然草地面积9528.3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4%,有红三叶、狗牙根等丰富的饲草资源。2020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30万亩,饲料油菜5万亩,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饲草总产量255.31万吨。2025年,湖北省肉牛、肉羊、奶牛存栏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70万头、602万只和5.6万头,按目前饲草产量的增速测算,优质饲草料缺口约为690万吨,占全部饲草需求总量的72.6%。

(三)两省“十四五规划”情况

山东省制定了《牛羊肉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方案》(2020-2030),湖北省尚未出台草食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两省饲草种植的产业化程度较低,饲草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故均未制定专门的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

发展饲草产业的主要经验做法

山东省作为传统畜牧大省,拥有良好的饲草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国中部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基本盘”。近年来,通过开发盐碱地、农闲田等待利用土地,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化种养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湖北省的国土面积80%为山地、丘陵,当地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可利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丰富,同样拥有较大面积的农闲田,可称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潜力股”。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出“种养加旅”全产业链新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南方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饲草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示范推广,农闲田种草效益初步显现

山东省有450万亩冬春农闲田,湖北省有冬闲稻田430余万亩,通过多年多区域试验示范,两省均摸索出较好的轮作连坐模式。山东省的“棉花+小黑麦”和“水稻+燕麦”轮作模式,亩产小黑麦干草300多公斤、燕麦干草800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100200元。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燕麦和小黑麦种植面积近2万亩,提高了水稻和棉花冬春闲田饲草种植产量和效益;湖北省的“水稻+多花黑麦草”草田轮作模式和“饲料油菜+玉米+玉米”三季连作模式,亩产鲜草510吨,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二)探索创新,盐碱地草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是受土壤盐碱化危害较重的省区之一,总面积近6000万亩,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近年来,山东省一方面加快优质品种选育,筛选出了中苜1号等多个耐盐碱苜蓿品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流转盐碱地种植饲草,在节约土地成本的同时改良土地盐碱度,抓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东营澳亚集团4个万头牧场在周边盐碱地块种植甜高粱,面积常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牧场粪污处理后产生的27万立方米沼液沼渣通过还田管道一体化输送到田间地头,为甜高粱的生长提供了充足肥料,实现形成了“牛—沼—肥—草”种养结合有机循环。

(三)牧旅融合,走出草牧业扶贫新思路

湖北百里荒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百里荒万亩草场资源,开发出骑马、露营、烧烤等主题活动,将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实现了绿色畜牧、休闲农业、度假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1.2万亩饲草,每亩收入1600元,户均年增收8000元,让“三亩草,五只羊,脱贫不再是梦想;五亩草,十只羊,全家致富奔小康;十亩草,二十只羊,开上汽车住楼房”的口号变为现实。同时,公司为防止牛羊破坏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开辟了专供放牧的万亩改良草场实施划区轮牧,发展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龙头带动,推动全产业链贯通延伸

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夷陵黄牛资源,以肉牛养殖产业园为核心,以放牧草场升级改造为基础,打造了“牛郎山”肉牛主题文化休闲观光小镇。以肉牛养殖为核心,产业链向前向后拓展,形成了“牧草种植+牧草加工销售+肉牛养殖+肉牛屠宰+生鲜牛肉销售+餐饮门店”的产业链,实现了“以一为主,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发展相对滞后,自给率逐年下降,优质饲草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牛羊肉和奶类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和70%以上,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任务艰巨,补齐饲草产业这块短板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各方在认识上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存在偏差。作为地方政府,对现代饲草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保障饲料粮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种植户方面,受传统种养观念影响,加之收获加工机械制约、饲草销售渠道单一以及近年来劳动力缺乏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等影响,导致种草预期收益低,一些农户使用盐碱地等低产田或者冬春闲田种植优质饲草的积极性不高。养殖户方面,部分养殖企业对使用优质饲草料在提升牛羊养殖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仍不到位,部分肉牛肉羊养殖场户在肉牛肉羊育肥上仍采用“秸秆+精料”的传统饲喂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二)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国家对饲草种植的优惠政策协调性不够。饲草种植没有类似生猪养殖用地的优惠政策。二是现有政策尚不能满足我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要求。如有的项目在农区牧区效果显著,但到了南方山区就显得“水土不服”。湖北同志反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当地发挥作用有限,“一吨秸秆利用就补50元,还田20元,刺激秸秆利用的效果不很明显”,相对于远高于北方的人工成本,用起来“没意思”;还有的项目比如“粮改饲”反响良好,但大家一致反映项目资金额度太少,实施范围也小。湖北省枝江市因地制宜自行开展了“粮改饲”项目,亩增效益850元,当地反映“如果中央将湖北纳入粮改饲项目实施范围,效益还会更好!”。三是财政、金融政策没有惠及饲草产业。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饲草没有普惠性的种植补贴,也没有类似生猪、肉牛养殖保险等保险惠农政策。调研中了解到,近些年来南北方均有受极端气候影响致使种草农户损失惨重的情况,受灾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饲草种植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三)技术上对饲草种植支撑作用明显不足。一是我国饲草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质饲草种质资源匮乏,培育出的新品种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种植的饲草品种还很少,冬春闲田种草的草种也比较单一,南方地区亟需适合当地特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二是基层科技支撑薄弱,优质饲草高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尚待破解。地方基层饲草科技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广大农户和企业难以及时得到技术帮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质饲草在使用上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地方饲草产业发展;湖北省部分地区草山草坡利用率不足10%,秸秆利用率不足20%,部分肉牛养殖场青贮质量不高,技术工艺不到位,甚至未经加工处理就直接饲喂饲草。三是饲草收获加工机械发展滞后与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国内饲草生产加工机械的发展较为滞后,适合山地丘陵等特殊地形条件的饲草收获、加工机械严重不足;部分饲草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致使苜蓿等优质饲草的收割和打捆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干草品质。

对发展现代饲草产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饲草产业既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更是摆脱当前重要优质饲草料产品被国际市场“卡脖子”、保障我国口粮和饲料粮安全的根本途径。只有“统筹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全国可用于饲草种植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和各地特色饲草料的开发利用率,保障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二)提高认识,精准分区施策,明确饲草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一般耕地种植饲草既可以培肥土壤,又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实现“藏粮于地”,而且在反刍饲料中增加优质饲草可以直接或间接减少粮食消耗,节约饲料粮用地,变相增加了粮食用地,不会影响粮食安全。黄三角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种草经济效益高于种粮,建议将黄三角地区作为山东省饲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充分利用黄三角地区的草种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持该地区的畜牧业“基本盘”优势,同时,进一步拓展种草用地,着力将山东省打造成为“黄淮海地区饲草储备库”,保障本省和周边地区饲草料均衡供给,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湖北省现有待开发利用秸秆、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种养加旅”特色畜牧业初见成效,“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带动饲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继续深挖该地区饲草产业“潜力股”空间,在尽力保障本省饲草料供给的基础上与周边地区实现良性互补互助,从“北草南运”逐渐转为“北羊南养”的区域性、全国性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全国畜牧总站)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THE END
1.农村养殖业新篇章牛羊养殖现状与未来趋势目前农村养殖牛羊的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高效饲料、精准喂食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依赖。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保证了畜牧产品质量,还有助于降低生态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升级加速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农村牛羊养殖开始向更加专业化、规模化转型。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415367.html
2.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未来畜牧之路何去何从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如补贴、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培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小型家庭农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小户口部位不至于被大户口所边缘化。 二、面临的问题 环保考验 环境保护成为当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如何在满足人口膳食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是所有涉足畜牧业的人们https://www.kbtob.com/nong-ye-zong-he/557615.html
3.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畜牧新篇章:深化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 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涉及百姓生活、影响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行业,其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稳定,也关乎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进步的加速,中国养殖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https://www.nwifujzth.cn/mei-ti-bao-dao/311905.html
4.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用8篇)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fab7945.html
5.枝江市“十二五”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局第一章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重要意义 一、畜牧产业基本情况 1、畜牧产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枝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畜牧生产大市,畜牧业已成为枝江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0年年末生猪存栏65.22万头,同比增长8.5%,其中母猪存栏13.16万头,下降8.9%;全市生猪出栏115.01万头,同比增长7.3%;家禽存http://xxgk.zgzhijiang.gov.cn/show.html?aid=9&id=12756
6.2021年羊业发展报告与2022年发展预测企业全产业链意识、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多元化消费渠道逐渐打开。本文将主要对我国2020~2021年羊业发展情况与特点进行总结,并对2022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生产概况 2020~2021我国羊业生产和效益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存栏和出栏量同比均有所上升,规模化养殖比重和养殖生产效率均保持增加。市场方面,种羊、商品羊和羊肉http://pla.caas.cn/web/en/newsDetail.html?id=112
7.2019年畜牧业发展形势及2020年展望产业资讯2019年畜牧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牛羊产业稳中有增。在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引起各方关注。当前,为做好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统筹抓好畜产品保生产保供给,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更好服务和引导生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组织畜牧业监测预警专https://nbcic.nwsuaf.edu.cn/cyzx/48aa960e0216454f991e9d6ba107fe8c.htm
8.我国家禽养殖行业现状及前景存栏出栏量增速连降低迷行情或家禽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增加农民 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规范我国家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0932936_1080932936.html
9.董事长马正武赴原阳调研肉羊养殖产业发展情况中原经济网马正武一行来到下马头肉羊养殖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情况介绍、观看宣传片等方式,详细了解原阳肉羊产业发展布局、肉羊养殖业发展政策、市场占比、肉羊产业链发展等情况。 调研组认为,原阳县交通区位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发展畜牧产业、冷链物流等方面潜力巨大。原阳县政府对肉羊养殖产业扶持力度大https://www.zyjjw.cn/ds/xx/202312/6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