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内部存在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必须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显著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952年的50.5%、20.8%、28.7%,调整为2023年的7.1%、38.3%、54.6%。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上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见证了我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奇迹。75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发展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文化、旅游和康养等“幸福产业”快速崛起。

从三次产业相互关系看,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首次超过50%,2023年为54.6%,连续9年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也影响了就业结构,“三二一”的就业结构在2014年正式形成。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当前,我国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工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对农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创新发展具有强大带动效应。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优势、体量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充分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现代化的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和人口结构变化新趋势,加快发展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家政等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有必要厘清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地方片面地将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作为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指标,导致制造业占比下降过早、过快。又比如,有的地方机械地追求制造业比重稳定,而忽视了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服务业为制造业赋能的作用。再比如,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将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限制其发展甚至“一刀切”要求简单退出。

THE END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04/content_10549.htm
2.白城市通榆县吉运肉牛良种繁育育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产业项目规划定位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强化龙头带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行高档肉牛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构筑以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全产业链https://www.okcis.cn/fenleixinxi-neirong-476078/
3.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导入、科技创新等手段,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产业瓶颈,大胆开拓乡村振兴产业模式;以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以补足产业链条为突破,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延伸集团整合资源资产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构建智慧渔业、现代化种植业、肉牛养殖、秸秆回收、农牧结合生态饲料以及生态食品、道地药材等现代农业产业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6531cde4b0b36d9ea1df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