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分章练习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表型、基因型、可塑性、环境、最小因子定律、内稳态、指示生物、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度区、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因子的替代作用、生态价(生态幅)、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阿伦规律、生态因子、光周期现象、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驯化、极端温度、等渗动物、高渗动物、低渗动物、因子补偿作用、物候、物候现象、物候学二、思考题1.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

(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陆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7.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8.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简述生态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10.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11.以某种动物或类群为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

12.简述光、温度、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13.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水环境?14.比较Liebig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耐受性法则的异同。

15.物种的概念,物种的隔离机制。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phere)2生态学(ecology)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生态学练习题(九)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当环境中的资源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2.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4.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5.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6.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或7.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8.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9.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10.种群的密度制约有;;几种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生态演替:2.内调节:3.有害生物:4.表型可塑性:5.生物学的放大作用: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

()A.habitB.nicheC.siteD.place2.__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3.___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

()A.鱼类B.细菌C.浮游动物D.藻类4.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_。

()A.380nm~700nm;B.380nm~760nm;C.150nm~4000nm;D.490nm~620nm5.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___。

()A.栖息地(生境)B.生态为C.位点D.生存空间6.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7.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

()A.增加B.降低C.不变D.先增加后降低8.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___。

()A.饱和点;B.补偿点;C.平衡点;D.稳定点9.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___种形式。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个体生态学。

生态学的发展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在植物生态学方面,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该学说侧重于动态生态研究;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即侧重于静态生态研究;北欧学派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E.Warming)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近似于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第一章生态学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奥德姆B.海克尔C.达尔文D.高斯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5、于1936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的是()。

A.坦斯利B。

海克尔C.林德曼D。

利比希6、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野外B.实验C.理论(第一章:BBAAACCABCDABC)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

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

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5、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6、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B.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C.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7、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

答案:10%3.物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_____、_____和共生。

环境生态学课外作业习题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冗余种:3、生态系统4、冗余种5、生态系统信息流6、生态平衡7、生态危机8、生态系统服务9、替代花费法10、市场价值法11、费用支出法11、消耗性使用价值12、遗产价值13、生产性使用价值14、选择价值二、识图题1、下图为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在横线上写出各数字的代表意义。

①:②:③:②+③:①+②+③:三、计算分析题1、为了弄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撂荒后形成的次生林的生物生产力情况,2003年对不同林分的次生林调查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1)计算不同林分的净生长量。

(2)计算不同林分的净初级总生产量,并分析西双版纳不同林分的次生林恢复的情况。

旅游费用旅游人次2、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

(1)计算取食者同化的初级生物量及其次级生产量。

(2)计算取食者的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

(3)分析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四、简答题1、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具有哪些特点?2、生态系统不同于物理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哪些特征?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2、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CarsonB、MeadowsDennisC、LynnWhiteD、BauldingK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奥德姆B.郝克尔C.达尔文D.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Bergman规律B.Allen规律C.Jordan规律D.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园林生态学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地球生态模式何时开启?()选项:A:46亿年B:8.5亿年C:23亿年D:35亿年答案:【35亿年】2、单选题:哪一次技术革命加剧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的干扰?()选项: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答案:【第三次】3、单选题: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灭绝的原因是?()选项:A:外星体撞击.B:冰川融化C:气候变化与人类捕杀D:全球变冷答案:【气候变化与人类捕杀】4、多选题: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高峰在哪几个朝代?()选项:A:西周B:清朝C:东汉-隋朝D:宋朝E:西汉答案:【清朝;宋朝;西汉】以下哪几个历史时期中国没有严重植被退化?()选项:A:先秦时代B:史前时期C:秦-西汉时期D:唐-元时期E:明清-民国时期答案:【先秦时代;史前时期】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当某种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时,该种生态因子就称为()。

选项:A:最大因子B:最适因子C:限制因子D:最小因子答案:【限制因子】2、单选题:()是指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选项:A:最小因子定律B:阿伦定律C:有效积温法则D:贝格曼定律答案:【有效积温法则】3、多选题: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生物环境一般可区分为()。

选项:A:微环境B:大环境C:栖息地D:生境答案:【微环境;大环境;生境】生物对特定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由该生物的遗传结构所决定。

()选项:A:对B:错答案:【对】5、判断题: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植物开花、结果或动物迁移等的影响,称为光周期。

()选项:A:错B:对答案:【对】*本部分为付费内容,您已获得阅读权限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自然界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选项:A:群落B:生态系统C:种群D:个体答案:【种群】2、多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象这样的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选项:A:发育慢B:繁殖力强C:体型小D:寿命长答案:【繁殖力强;体型小】3、多选题:下列生物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生态学基础》作业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简答题1.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划分,可形成什么样的学科体系?答: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分析题1.试析现代生态学的特点。

答:1整体观的发展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3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4生态学在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各个方面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第2章生态系统名词解释1.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答题1.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分为哪几类,每类请各举两种生物说明。

答:生产者:绿色植物,一些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鹰,蛇分解者:真菌,细菌2.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有何特点?答:生命成分的存在决定了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分析题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答: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一般从形态和营养关系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单选择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谁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B.E.P.OdumC.A.G.TansleyD.Darwin3.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6.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7.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以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9.生态学是研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A.动物与植物B.人类与环境C.有机环境与无机环境D.生物与环境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是[]。

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环境因子D.生物因子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生态因子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4.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5.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第一章绪论(康金林整理)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生态学需要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下面是《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层次。

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学模型和遥感技术等。

3.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包括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4.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5.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

7.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服务等。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

5.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食物、水资源、气候调节和文化价值等。

2.初始阶段的生态系统称为原生生态系统,成熟阶段的生态系统称为高级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第一章生态学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奥德姆B.海克尔C.达尔文D.高斯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5、于1936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的是()。

A.坦斯利B.海克尔C.林德曼D.利比希6、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野外B.实验C.理论(第一章:BBAAACCABCDABC)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5、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6、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B.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C.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7、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

A.水温B.光照C.溶氧D.盐度33.()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

A.减少B.稳定C.增加D.全部死亡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N/K时,种群()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D.种群数量不变。

5、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

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A.随和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

9、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A.寄生B.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10、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THE END
1.在自然的环境下羊群繁荣六法养殖网站解析二、坚持每天5至6小时的放牧活动。这不仅能让羊吃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而且有助于促进它们体内血液循环,提高消化能力,增强体力。 三、确保羊群获得足够的饮水。在炎热夏季,更是要注意及时为他们提供清凉适口的饮水,例如加盐面汤,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奶量。 https://www.tqddswnp.cn/sheng-zhu-pin-zhong/423282.html
2.放牛嘲田野上的悠闲放牧在选择了一个理想的放牛场所后,我们发现这片田野非常适合放牧。这里的草地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是一处自然风光与和谐共存的地方。我们决定将我们的牛群迁移到这里,让它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吃草、奔跑。 如何管理牛群? 为了确保牛群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每天清晨,农夫们都会检查每头牛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428666.html
3.羊群丰收养羊赚钱技巧简介是养羊还是养牛更赚钱? 为什么要选择养羊和牛? 在现代农业中,动物饲养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尝试各种方式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羊和牛都是常见的大型家畜,它们各有特点,有着不同的适应环境能力、食性、产肉或产奶能力等,这些因素都https://www.wc9x6nqj.cn/si-liao-zi-xun/445853.html
4.科学放牧与半野生技术提高牧抄济效益在现代农业中,牛羊的科学饲养方法已经成为提升肉类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其中,科学放牧与半野生技术是两种有效的手段,它们能够不仅改善牛羊的生活环境,还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和肉质,同时也为牧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科学放牧:理念与实践 理论基础 科学放草是一种将牛羊群分散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https://www.gelafhotz.cn/mi-feng-zi-xun/602172.html
5.秋冬季牧羊的要点你知道牛羊生产有哪些技术吗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耕地成为放牧牛羊的理想场所。秋季放牧地点应选择位于夏季和冬季之间的区域,以便于合理安排羊群的活动时间。在无霜期,应尽早起床晚归,以增加放牧时长;而当晚秋出现霜雪时,则需延迟出发,以避免羊只因食用霜冻草而生病或影响繁殖。在进行秋季放牧时,还需注意一些特定种类的草籽可能对羊造成危害或影响https://www.lboclvlct.cn/ke-yan-cheng-guo/570944.html
6.牧童之路揭秘羊群的智慧与养护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羊群悠然自得,它们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想学养羊技术的人们,有着怎样的梦想?他们将到哪里去寻找这些宝贵的知识呢? 二、学点皮毛:初识养羊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养羊技术的基本知识。比如说,选择适宜品种,这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肉质优良性至关重要。https://www.fikyjuyw.cn/mei-ti-bao-dao/555959.html
7.中国养殖养羊网羊群在田野中国养殖养羊网探索绿色循环农业这意味着每一头小 羊都需要得到适当饮水、适量饲喂以及必要照顾。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管理,会导致过度放牧或者病虫害问题,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而中国养殖养羊网就提供了一系列指导和工具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管理,比如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比,以及如何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https://www.l0dm1h3tk.cn/cha-ye-zi-xun/594022.html
8.春暖花开放羊时节中国畜牧网指南简介春日放牧之谜:中国畜牧网指南 一、选地智慧。应选择距离冬季放牧地近,且草本萌发早的阳坡地带,以便于气候突变时能及时将羊群赶回圈内避寒。在青草尚未充足供羊饱食之前,每天应先引导羊群前往枯草较多的阴坡,让它们享受部分干草后,再迁移到阳坡青草丰富的地带。 二、防止“跑青”陷阱。刚开始萌生的青草虽看似茂盛https://www.jhdy839iwu.cn/te-zhong-yang-zhi-zi-xun/492682.html
9.科学提升牧场效益牛羊饲养新模式探索实施精准放牧与移动放牧系统 精准放牧是指通过GPS技术将牛羊引导到特定的区域进行放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移动放牧则是指定期更换放牧地点,使得草地得到恢复休息,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度集中导致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等问题。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保持土地质量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zhi-shi/470925.html
10.农业经济放牧在农村经济中的角色探讨放牧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放牧作为一种古老而悠久的农业方式,存在于许多文明中。它不仅是为了获取肉类和乳制品,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放牛代表着乡土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回忆童年时光、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象征。 现代化背景下的放牧业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传统的家庭式小规模放牧逐渐转变为大型养殖企业。这些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501463.html
11.奶牛的饲养方式包括()和()四种。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放牧饲养、拴系式、散栏式;半舍饲半放牧方式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https://www.shuashuati.com/ti/e0173a46fc5f4a668b943d57041c062c.html
12.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实验在东北松嫩草甸草原上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包括植物多样性和放牧方式两个因素,植物多样性包括高、低多样性两个水平,放牧方式包括无牧(对照)、牛单牧(西门塔尔牛)、羊单牧(东北细毛羊)和混合放牧四种处理,8个重复。2013年8月初分别在羊草和全叶马兰两种优势植物群落进行土壤线虫的多样性调查,通过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1014372676.htm
13.尹仑:藏族对气候变化的本土认知当地藏族村民的传统畜牧业生计方式同样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生计活动的影响也最容易被当地人所观察和发现。畜牧业生计系统主要包括牧事历和牲畜迁徙周期、牲畜疾病、牧场和牲畜变化。 ——牧事历和放牧迁徙周期 经过笔者对最近20年牧事历变化的统计,发现放牧迁徙的时间较之以往有所提前,整个牧事历发生http://www.sky.yn.gov.cn/ztzl/yq30zn/zgwj/mzwxs/03672528173796718928
14.国际营销环境范文12篇(全文)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创汇来源。生产以小农耕种为主,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基本靠天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2、埃塞牲畜总数居非洲第一位、世界第十位。畜牧业以小规模家庭放牧为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nuo1fpw.html
15.人生智慧学孟子――《人之初性向善》2.择善的方式 第一个要内心感想要真诚。如果你不真诚的话,那你做任何事都有目的,这样的话别人未来发现之后也会异常的难过,并且没有真诚的心外面的做法都是一些表演而已,跟内心脱节,它就不会影响你的内心,这种善的行为对外是善的,对内如果缺少真诚,就不会转变你的性情跟气质。一个人常常行善,看起来就比拟像好https://www.douban.com/note/189635723/
16.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精选8篇)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转承过渡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四种方式,那这四种方式到底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接下来我们具体一一学习。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56136.html
17.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2019年第21期介绍了山东省费县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胡阳西红柿的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生产地域、产地环境、人文历史及产品品质,并从产地选择、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及适时采收、分级与包装等方面总结了胡阳西红柿的栽培方式特点,探讨了其发展前景,旨在维护胡阳西红柿的品牌,提高胡阳西红柿的品牌知名度。 芫荽遗传多样性与性状的关联分https://www.youfabiao.com/hbnykx/201921/
18.2022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草原放牧策略研究关于草原放牧通常要考虑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单位面积牲畜密度)2个因素。放牧方式可以分为多种,有文献将放牧方式分为以下五种,分别为:全年连续放牧、禁牧、选择划区轮牧、轻度放牧、生长季休牧。放牧强度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对照、轻度放牧强度、中度放牧强度、重度放牧强度。附件14、15中数据将选择划区轮牧的放牧强度https://blog.csdn.net/qingfengxd1/article/details/12717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