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汇编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悬山顶:也是两坡顶的一种,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之外(又称挑山或出山)

庑殿顶:有单檐和重檐,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所以又称五脊殿。重檐的另有下檐围绕殿身的四条博脊和位于角部的四条角脊。

歇山顶:是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有单檐和重檐。

重檐顶:

槛墙:前檐或其它部位木装修榻板下的墙体,两端的里外皮砌成八字柱门。

版筑墙:以厚木板为模板,立于拟建墙的两侧,中间填土,用木夯夯实。一般土要分层填夯,板也随之上移,这样筑出来的墙叫板筑墙。

山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为山墙,主要与邻居的建筑隔开和防火。

封火墙:山墙超出屋面很多,起封火作用。

墀头:山墙的侧面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墀头。

影壁(照壁):正对着大门作屏障及装饰的墙壁,有的座下有座子,可以移动,上面像屋脊。如意蹋跺:两边不用垂带,踏跺逐层缩短,在两侧也形成阶级的踏跺,称如意踏跺

龙尾道: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的基座(宫殿、坛庙的主殿等)

金柱: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

瓜柱(蜀柱、脊瓜柱):梁柱中两层梁间的短柱和支承脊檩的短柱。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减柱造:在不影响整座殿宇屋顶负重、安全的前提下,减去一些立柱。

移柱造: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靠背栏杆(美人靠、吴王靠):美人靠,就是给坐凳栏杆加一个靠背,它也是栏杆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人们在游园疲累时临时在这里坐坐,稍稍休息一会儿。美人靠的靠背不是直立的,而是略向后仰,人们坐在之上可以向后仰、向后靠。美人靠的靠背有曲线,靠在那里会觉得十分舒服。

望柱:古代大型建筑物及桥梁等,常有石栏杆相衬托,那些支撑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望柱头部,常雕饰有龙凤狮猴等动物形象,或草叶花果等植物、几何图案等纹样,形式为圆雕和浮雕,统称为“望柱石雕”。如芦沟桥两旁望柱上之石狮圆雕及故宫望柱上之云凤浮雕,都是名作。

抱鼓石:一般是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

板瓦:覆盖屋顶用的一种大瓦,瓦面较宽,弯曲度较小。

筒瓦:覆盖屋顶的陶质建筑材料。呈半筒形,前端有凹凸的瓦舌。个别的筒瓦有瓦钉孔。器表饰较粗的绳纹。

大式瓦作:特点是用筒瓦骑缝;脊上有特殊脊瓦,吻兽等等的装饰。材料可用琉璃瓦或青瓦。多用于宫殿庙宇。

小式瓦作:没有吻兽,多用板瓦,材料只用青瓦。多半用于硬山或悬山。

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干栏式: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抬梁式: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拱上。多用于宫殿及庙宇。穿斗式: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头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

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明栿: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草栿:是在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枋:在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它往往是随着梁或檩而设置。檩:直接承受屋面荷载之构件。

椽: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彻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汇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升起:古建名词。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梢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斗:斗栱中承重的方形木块,承托横竖两个方向的重量,上开十字卯口。

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昂:斗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卷杀:对木构件轮廓曲线的一种加工方式。

材分制(2:3):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

斗口制(3:5):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直棂窗: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支摘窗: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博古架:室内陈列古玩珍宝的多层木架。是类似书架式的木器。中分不同样式的许多层小格,格内陈设各种古玩、器皿,故又名为“十锦槅子”、“集锦槅子”或“多宝槅子”。每层形状不规则,前后均敞开,无板壁封挡,便于从各个位置观赏架上放置的器物。

架子床:汉族卧具。床身上架置四柱、四杆的床。有的在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有的迎面安置门罩,更有在前面设踏步并加设—罩(拔步床)等。式样颇多,结构精巧,装饰华

美。装饰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马山水等为题材,含和-谐、平安、吉祥、多福、多子等寓意。风格或古朴大方,或堂皇富丽。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

平棋:平棋(棊)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粱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平棋”是天花的一种,在木条拼成的方格天花中,平棋因为是由大方格组成,仰看就像一个棋盘,所以得名。“平棋”这个名称主要是宋式天花名称的说法。

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和玺彩画: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旋子彩画: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紫禁城内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大都为乾隆、同治或光绪时期的作品。苏式彩画是一大类彩画的总称,它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主要特征是在开间中部形成包袱构图或枋心构图,在包袱、枋心中均画各种不同题材的画面,如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鱼虫等,成为装饰的突出部分。

窑洞式住宅(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1是将山坡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窑洞;2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3与靠崖式窑洞的最大不同是,没有“靠山”,不能直接利用天生的黄土做窑掌,而是四面临空的窑洞,又叫“四明头窑”。其所以俗称“四明头”,就是指前、后、左、右四头(即四面)都不利用自然土体而亮在明处,四面都得人工砌造。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式窑洞实际上是一种掩土建筑。

北京四合院: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

客家围拢屋(三堂两横加围屋):中部三进厅堂,两侧为横屋(即纵向房屋),横屋北端接建一圈半圆形的围屋,形成全封闭的大住宅。

客家土楼:方形围拢形的防御性居民建筑,在相应地点建有炮楼。设计特点: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

云南一颗印:“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彝等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房形式。民宅为两层四合院住宅。中间为院子,四周建筑相连,布局十分紧凑。因平面近方形,高度和面宽又相近,酷似印石,故取名“一颗印”。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藏族碉房:雕房是藏、羌、撒拉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形式。碉房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平面布局以方形和曲尺形为主,围绕成封闭的空间,中央形成天井,天井内部可布置成华美的楼廊。

开平碉楼: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

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新疆阿以旺: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面布局灵活,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开天窗,有起居会客等多种功能,后室称冬室,做卧室,一般不开窗。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大石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1],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

楼阁式塔: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外廊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被雨水冲刷,提高了塔的寿命。

密檐式塔:多是砖石结构,把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使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因而称为“密檐式”砖塔。而且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

单层塔:以印度和中亚“窣堵坡”为祖型,即在加高的塔基座上凿出佛龛;在塔顶覆以“窣堵坡”,四角饰以山花蕉叶。中国式的单层塔是在攒尖顶的中国式殿宇或亭子式屋顶上,安置小窣堵坡。单层塔多为知名僧人墓塔,或在其内供佛萨像。

金刚宝座式塔:从印度传进来的又一种塔形,其基座是一个长方形的石质高台,台上建五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上的塔较小。

亨殿:即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也泛指陵墓的地上建筑群。位于陵寝中轴线上的供奉饮食起居的“寝”宫前,是陵宫内最为重要的祭享殿堂。

方城明楼:方城是一座位于陵前的方形砖石台基。上面建有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明楼四面辟门。明楼中间竖有石碑一通,碑身刻着皇帝的庙号。明楼高大,往往成为某皇帝陵的标志。瓮城: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内城:内城围绕在皇城之外是北京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旧时北京城中的百姓大都居住在内城当中。内城四周围有异常高大坚实的城墙,并设有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等九座城门。外城:内城外围修筑的又一层城墙

里坊:“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副阶周匝: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明器: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坞堡(乌壁):坞堡是一种防卫性建筑,也称坞壁。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堡门一般辟于南墻正中,入口有庭院,院中建主要厅堂及楼屋。另有厨房、厕所、猪圈等辅助建筑,且多置于北面。后门常位于东墻的北端。

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或墓道外的石牌坊。

经幢:石料制作的建筑物,上刻佛教经-文或佛像。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样式雷:“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

烫样: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园冶》:明代造园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也是世界园林学的最早名著。

中国古建名词解释2017-04-0906:54|#2楼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7.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侧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8.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19.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

20.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山西晋祠圣母殿)

21.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2.分心槽:用中柱将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3.移柱法:辽宋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建筑法)

24.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25.额枋(阑额):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所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传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

26.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7.雀替:是置于梁枋下雨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成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课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8.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a、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b、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c、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d、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e、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

29.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翘(华拱或卷头)。a、瓜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b、万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c、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d、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e、正心万栱:出坐斗左右的第二层横栱

30.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31.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32.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33.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其杠杆作用,有上下昂之分,一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34.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

35.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36.推出: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像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37.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粱和踩步金梁)

38.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以雕刻,外观秀巧

3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40.托脚:支撑平傅的构件

41.叉柱造:(上下柱交叉)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头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42.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43.砌上明造:屋内不用平棊,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则月梁负屋盖之重

44.上昂:在铺作层数多而高,但挑出需要尽量小的要求下,头低尾高的上昂可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取得挑的更高的效果,只用于里跳

45.平坐:在阁层(除一层)在其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作为各层的基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平坐斗拱上铺设楼板,并置勾阑,做成环绕一周的跳台

46.草栿:是在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的,实际负荷屋顶重量的梁

47.乳栿:两椽栿。梁首房子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48.月梁: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49.明栿: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栿,与草栿相对

50.平梁:一道两椽栿,是梁架最上一层的梁。清代称为太平梁

51.扎(劄)牵:一般用于乳栿之上,仅长一架,不承重,固定桁的位置

52.平坐之制:其铺作减上屋一跳或两跳,宜用重栱及逐跳计心造

53.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柱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5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55.版门: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大门,一般为两扇。a、棋盘版门:先以边梃上下抹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若干,后在框的一面顶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b、镜面版门:

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

56.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分为花心和群版二部

57.罩:多用于室内,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神话故事等,在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的作用

58.窗:唐以前一直棂窗为主,固定不能开启。宋代开始,开启窗开始变多。a、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b、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窗孔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59.平暗: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60.平棊(棋):在木框见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形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粱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61.1)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屋顶曲线与构造的关系(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檐口曲线升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反宇为阳”举架举折的运用。佛光寺大殿。3)屋脊曲线:脊檩端置垫木。佛光寺大殿。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4)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盝顶,单坡,平顶,囤顶。5)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62.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63.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64.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65.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66.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与大乘佛教相对

67.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68.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69.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70.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71.支柱:木质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72.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73.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74.支提窗: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75.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76.斗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77.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78.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79.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80.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81.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82.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83.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84.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85.寺:佛教庙宇

86.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87.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88.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89.佛塔(STUPA):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90.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91.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92.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93.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94.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95.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96.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97.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98.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99.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100.拱廊:一连串由柱子支撑的拱形结构,有时成对,上有遮盖,形成走道

101.柱:梁柱结构中的垂直构件

102.柱子:柱子圆柱状,从柱础到柱头间的部分

103.柱廊:建筑有列柱的门廊

104.柱头:柱子顶端部分,支撑古典柱式结构,比柱身宽,通常会刻意加以修饰或装饰105.相轮: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106.风水: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107.脊饰:装饰用的尖顶饰,通常位于墩、三角墙顶端或侧面

108.轩: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109.问廊: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110.栱: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

111.密教:与神秘仪式有关的佛教宗派

112.密道:地下通道,通常位于柱廊下方

113.斜截头屋顶:由两个倾斜平面构成的屋顶,接合部分为屋脊或是建筑最高的线条114.凉亭:位于景观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115.清真寺: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

116.喇嘛:藏传佛教的宗师或僧侣

117.喇嘛寺:藏传佛教寺院的俗称

118.喇嘛塔:藏传佛教木塔,通常为瓶状

119.棋盘花纹:以小块个体镶嵌成的棋盘状表面,如马赛克

120.菩萨:佛的前身,有悲悯之心的灵体

121.开间: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标准单位

122.园:花园或庭院

123.塚:古代埋葬用的土丘

124.暗层: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125.殿: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126.碑: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127.椽: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128.榭:凉亭或轩

129.墩: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130.楟: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

131.梁: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

132.梁柱结构:依靠直线条的柱与梁支撑的结果

133.闾里: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134.壁缘: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窒息

135.华拱:宋式的一种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栱

136.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的作用,华拱一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

137.泥道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栱(宋称)。最外跳的单层横栱138.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栱

139.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栱(下方粗短),慢栱(上方细长)

140.交互斗:位于横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栱

141.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栱正中承托上一层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

142.要头:最上一层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143.柱头枋:在各跳横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清称正心枋)

144.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145.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清井口枋)

146.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栱上者(清拽枋)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THE END
1.LYT33702024草原术语及分类本文件规定了草原分类方法及分类体系。 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调查、监测、评价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利用、保护、规划等实践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https://xycost.com/archives/425669
2.羊群管理提高饲养效率的关键技巧预防疾病和害虫是保护健康羊群最重要的一环。采取积极措施比治疗更经济有效。这可能涉及定期检查,监控任何异常行为或症状,并迅速采取行动以消除问题。同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疫苗接种计划,以及保持良好的卫生标准。 持续学习与创新思维 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因此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最佳实践。这意味着https://www.uszlrttkj.com/sheng-zhu-pin-zhong/353819.html
3.羊群守护山羊养殖的智慧与艺术在探索山羊养殖技术与管理的道路上,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选育与繁育知识。选择适宜品种是成功养殖之本,它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不同地区、不同环境适宜不同的品种,因此,在选择时应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二、饲料供应策略 为确保山羊健康成长,合理配备多样化、高质量饲料至关重要。夏季可采用https://www.tqddswnp.cn/yang-zhi-zi-xun/397449.html
4.牧场之冠揭秘山羊养殖的技艺山羊养殖技术视频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许多牧场主和农民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这项技术并非新生事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古代,山羊被用作提供肉类、奶品和皮毛等多种资源,而在当今社会,它们则更是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强的良种。 二、高质量饲料供应:保障山羊健康成长 https://www.fhncgvtat.cn/yang-zhi-zi-xun/471880.html
5.科学网—JIA2023–2024年「小麦栽培耕作」论文合集本期精选JIA 2023–2024年出版的小麦栽培耕作方向文章。所有文章在ScienceDirect平台开放获取,点击题目可查看全文,欢迎下载并转发分享。 Agronomic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ryland wheat result in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use efciency due to their differential impacts on the steps in the precipitation use proces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18084&do=blog&id=1468185
6.科学提升牧场效益牛羊饲养新模式探索实施精准放牧与移动放牧系统 精准放牧是指通过GPS技术将牛羊引导到特定的区域进行放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移动放牧则是指定期更换放牧地点,使得草地得到恢复休息,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度集中导致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等问题。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保持土地质量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zhi-shi/470925.html
7.放牧名词解释放牧强度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放牧制度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自由放牧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放牧家畜的结构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羊的放牧方式有固定放牧、围栏放牧、季节放牧和小区轮牧。()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https://www.xuesai.cn/souti/KXGZZYEW.html
8.内蒙古锡林浩特12篇(全文)一、名词解释 (一)地域文化 有关专家指出所谓的地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国,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创造出来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它是一种物质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9ukzlbb.html
9.名词解释放牧强度【名词解释】放牧强度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放牧强度,又称放牧压,是指单位草地面积在一定时间内放牧家畜的头数。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对项目组在执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会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会采取行动预防并应对面临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2f4a4821af45a1b7157015f082f3dc.html
10.什么是放牧,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 放牧 参考答案: 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 指地球上所有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683747.html
11.放牧家畜的结构名词解释自由放牧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家畜传染病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家畜单位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家畜单位指标,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家畜臌胀病(嗳气)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家畜肉的组织结构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家畜眼球https://www.shangxueba.cn/AWZJGBUT.html
12.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寄生虫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的概念 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 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 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https://www.med66.com/new/322a1299a2010/2010824zhangf173739.shtml
13.草地生态学名词解释与填空.doc名词解释草原: 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亦即被草覆盖的地方叫做草原。草地: 受到人为干扰利用(刈割、烧荒、放牧)的草原叫做草地。3、草地生态学: 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态位 ( realized niche)。19、群落演替: 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 类型之间转变的顺序过程; 或者是在一定 区域内,https://m.taodocs.com/p-590528100.html
14.001《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pdf001_《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pdf 12页VIP内容提供方:文库垃圾佬 大小:464.36 KB 字数:约9.12千字 发布时间:2022-11-12发布于上海 浏览人气:16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001_《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109/7131124104005012.shtm
15.2022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草原放牧策略研究四、名词解释: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湿度本质相同,只是表现方法上有所不同):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 也称土壤含水率。测定土壤含水量可掌握作物对水的需要情况,对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https://blog.51cto.com/domi/5736627
16.2018年自考《猪禽学》练习题及答案2018年自考《猪禽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母猪的年产力: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与体重。 早期断奶:指2-5周龄断奶。 超早期断奶: 指2周龄之前断奶。 假死仔猪:仔猪出生时,有的虽不能呼吸,但脐带基部和心脏仍在跳动,这样的仔猪称为假死仔猪。 瘦肉率:指猪含有的瘦肉量,瘦肉在整个中所占的比https://zikao.eol.cn/a/66199.html
17.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性 [中山大学2018研、武汉大学2019研] 答: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未经补偿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增加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得到报偿。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340443/4.html
18.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P1)答: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可持续发展。(P3)答: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