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头部头颈部颈部r鬐甲前驱前肢胸部「背部中躯彳腰部胸肋部腹部尻部臀部■生殖器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早熟品种的牛:头短而宽晚熟品种的牛:头狭而长4役牛:头较粗重肉牛:头短宽,多为、奶牛:头细长尾乳房牛体品种用役牛头较粗重性:公牛: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途-肉牛头短宽别L鼻孔大,嘴宽奶牛头细长母牛: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T长头头长/体斜长<26%-短头最大额宽/头长>47%最小额宽/头长<37—40%(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三)鬐甲亦称肩峰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消化器官不发达。
(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
第三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牛体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
品种用途役牛头较粗重性别公牛: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肉牛头短宽奶牛头细长母牛: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头长/体斜长<26%→短头最大额宽/头长>47%最小额宽/头长<37—40%正常(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
(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
(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
牛的外貌特征范文牛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
在进化过程中,牛逐渐形成了适应草食性生活方式的外貌特征。
以下是牛的外貌特征的详细描述。
1.体型:牛的体型较大,身长可达2.5-3.5米,肩高通常在1.4-1.8米之间。
体重差异较大,而由于品种不同,体重在450-1250公斤之间。
牛的身体呈长方形,并且各个体部比较匀称。
2.头部:牛的头部呈长方形,鼻梁较长。
眼睛通常较大,黑色或褐色。
眼角上方有一对小耳朵,耳朵长度和宽度因品种而异。
牛的嘴巴宽大,嘴唇较厚,并且有牙齿咀嚼草料。
3.颈部:牛的颈部较长,有力且粗壮。
颈部上有毛发丛生,呈现较厚的毛领。
颈部的长度可与头部及后背形成一条顺畅的弧线。
4.身体:牛的背部较宽,后背平坦,与颈部形成连续的线条。
胸部较深,前肢粗壮有力。
体侧的肋骨明显可见,而腹部则较为平坦。
后半部分则是臀部肌肉发达,呈圆形。
5.皮毛:牛的皮毛较厚,由于品种不同,颜色和质地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颜色有黑色、白色、棕色和乳白色等。
一些品种的牛身上还有斑纹或斑点。
牛的皮毛密集且粗糙,有助于保护牠们免受恶劣天气和外界环境的伤害。
6.尾巴:牛尾巴长而粗壮,有时呈垂直位置悬垂,有时则平贴于后腿内侧。
尾巴常常带有流云状的毛发。
7.蹄子:牛的蹄子非常重要,它们支撑着牛的整个体重。
牛的前蹄较大,形状略呈半圆形,而后蹄略小,呈更紧凑的形状。
蹄子通常为黑色或灰色,也有一些品种的蹄子呈白色。
8.角:牛的头上有两个角,这是牛的特征之一、牛角通常呈弯曲状,长度和形状因品种而异。
牛角由角质构成,外形圆滑而坚硬。
雄性牛的角常常比雌性牛的角更大更粗壮。
总之,牛是一种具有独特外貌特征的动物。
牛的体型庞大、皮毛粗糙、有力的前肢和长长的尾巴都是牛的重要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牛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并有效地获取养分和对抗天敌。
第四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牛体各部特征一、部位名称牛整个躯体分为:头颈部、前躯、中躯和后躯四大部分。
头颈部在躯体的最前端,它以髫甲和肩端的联线与躯干分界。
包括头和颈两部分。
前躯在颈之后、肩胛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而以前肢诸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包括髻甲、前肢、胸等主要部位。
中躯是肩、臂之后,腰角与大腿之前的中间躯段,包括背、腰、胸(肋)、腹四部位。
后躯是从腰角的前缘而与.中躯分界,为体躯的后端,是以荐骨和后肢诸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包括:尻、臀、后肢、尾、乳房和生殖器官等部位。
二、牛体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以头骨为其解剖基础,并以枕骨脊与颈部分界。
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用以区别生户用途和性别特征。
头形首先要符合性别特征:公牛头较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皮厚毛租,颈邵多卷毛,具有雄性姿态,母牛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具有母牛的形象。
如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不同品种或不同地区培育的牛,其头形也各具一定的特征:早熟品种的牛,头短而宽,而晚熟品种的牛则多狭而长。
低地品种牛的头多细长,山区品种牛的头则较粗短。
不同用途的牛,其头形也不相同:役牛头较粗重,肉牛头短宽、多肉,奶牛头多细长、清秀。
牛的头形,有轻重、长短、宽窄和粗细之分。
所谓轻重,是指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相适应的程度。
牛头的长短,是指头的长度与体斜长的百分比而言,品种、用途不同,其要求的比例也不一样。
一般标准是:头长与体斜长之比如超过34%时为长头,不足26%者为短头。
头的宽狭是指头宽与头长之比,一般头宽正常的牛,最大额宽与头长之比为47%,最小额宽与头长之比为37%一40%。
如头宽与头长之比小于或大于以上最低或最高标准时,则分别称为窄长头和宽短头。
1.角角的形状和长短是品种的特征之一。
角的质地能表示出牛的产奶及产肉性能:角轻小、致密、光润,一定是皮薄、毛细,生产性能高,反之,角质粗糙,无光泽,则皮厚毛粗,生产性能低。
牛常规体尺测量指标一、胸围胸围是指牛胸部最宽处的周长。
测量时,应将胸尺紧贴牛体,且保持水平。
胸围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宽度和肌肉的发达程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腰围腰围是指牛腰部最窄处的周长。
测量时,应将腰尺紧贴牛体,且保持水平。
腰围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收缩能力和腰部的灵活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臀围臀围是指牛臀部最宽处的周长。
测量时,应将臀尺紧贴牛体,且保持水平。
臀围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臀部的宽度和肌肉的发达程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体长体长是指牛体从肩胛骨与肩胛骨之间最高点到尾根最高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时,应使用体长尺直接测量。
体长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整体长度和体型的协调性。
五、体高体高是指牛体从地面到肩胛骨最高点的垂直高度。
测量时,应使用体高尺直接测量。
体高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高低和骨架的发育程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体宽体宽是指牛体从一个侧面最宽点到另一个侧面最宽点的距离。
测量时,应使用体宽尺直接测量。
体宽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宽度和腹部的肌肉发达程度。
七、臀宽臀宽是指牛臀部从一个侧面最宽点到另一个侧面最宽点的距离。
测量时,应使用臀宽尺直接测量。
臀宽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臀部的宽度和肌肉的发达程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八、肩高肩高是指牛体从地面到肩胛骨最高点的垂直高度。
测量时,应使用肩高尺直接测量。
肩高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的高低和骨架的发育程度,是评估牛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九、背膘厚度背膘厚度是指牛背部皮下脂肪层的厚度。
测量时,应使用背膘尺测量牛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厚度。
背膘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背部脂肪的积累情况,是评估牛体健康和肥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十、腰膘厚度腰膘厚度是指牛腰部皮下脂肪层的厚度。
测量时,应使用腰膘尺测量牛腰部的皮下脂肪层厚度。
腰膘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出牛体腰部脂肪的积累情况,是评估牛体健康和肥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牛的外貌鉴定方法(一)体尺测量常用的体尺测量指标有:1.体高从鬐甲的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用测杖量)。
2.体斜长从肩端开始沿着体表到坐骨结节角的距离(用卷尺量)。
3.体直长从肩端到坐骨结节角的水平距离(用测杖量)。
4.胸围肩胛后缘处胸部的垂直周径(用卷尺量)。
5.管围前肢管部上1/3最小处的周径(用卷尺量)。
6.十字部宽左右腰角间的距离(用卡尺量)。
该法针对每个性状,按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异范围,定出该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用线性的尺度进行评分。
由于线性评分的数量化,缩小了鉴定员之间的差异。
评定的性状有必评性状和可评性状:必评性状有:体高、体深、尻角度、髋宽、后肢侧视、蹄角度、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高、乳房悬垂、乳房深度、乳头分布和乳头长度等12项。
可评性状有:体强度、清秀度、后乳房宽等三项及各省市区奶牛协会,根据地区特点自行增加的其他性状。
评定的方法有:性状评分、部位和整体评分等。
1.性状评分对照标准进行评分。
必评性状皆采用50分制,在性状表现生物学两极间,按实际情况对照上述奶牛体型线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如:乳房深度根据乳房底部与飞节的相对位置评分,高于飞节5厘米评25分,高于飞节15厘米以上评45~50分,低于飞节5厘米以下评1~5分,每变化1厘米,变化2个线性分。
牛的体尺测量与外貌鉴定一、肉眼鉴定通过人的观察和用手触摸,对牛的外形与体质进行评定称为肉眼鉴定。
进行鉴定时,将牛置于水平地面或平台上,鉴定人员站在3倍于畜体长度距离的位置上,从畜体的正面、侧面和后面进行整体全面观察,看其是否具有该品种的典型特征,看其生产用途和选育方向是否一致,体质是否结实,整体发育是否良好,肢蹄是否健壮,有无损征。
再令其走动,看其步态、精神状态和反应是否灵敏。
然后检查者靠近畜体,按头、颈、背腰、胸腹部、尻部和四肢的顺序进行分部观察和评定。
农民的相牛经验是:“先看一张皮,后看四肢蹄;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
肉眼鉴定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用特殊器械。
但要求鉴定人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鉴定的品种要有充分的了解。
鉴定时尽可能同体尺测量和评分鉴定结合进行。
体尺测量鉴定可以避免肉眼鉴定带有的主观性。
用于测量的工具有测杖、圆形测定器、卷尺和测角计。
测定之前先杉查并调整到正确的刻度。
二、体尺的测量部位测量体尺部位的多少,依据需要而定。
估计牛的体重只需测体长和胸围。
为了观察和评定生长发育状况,可测多个部位。
1.头长从头顶(角间线)至鼻镜上缘的距离,以厘米为单位。
用卷尺或圆测器测定。
2.额小宽在颞颥面额的最窄处。
用圆测器测定。
3.额大宽两眼眶间的最远点距离。
4.鬐甲高自鬐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亦称为体高。
用测杖测定。
5.背高最后胸椎棘突后缘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6.腰高两腰角的中央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十字部高。
7.尻高荐骨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8.臀端高坐骨结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9.胸深沿肩胛骨后方,从髻甲到胸骨的垂直距离。
10.尻长从腰角前缘至臀端后缘的直线距离。
11.体斜长从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又称体长。
用卷尺或测杖量取,但须注明所用量具。
12.胸宽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胛后缘的距离。
用测杖或圆测器测定。
技能训练牛的体尺测量和体型外貌评定一、必备资源实体牛、测杖、圆形触测器、皮卷尺、体重电子秤、牛鼻钳、牛的门齿模型二、活动步骤1,牛体表部位识别项目按照图1-1-1和图1-1-2所示,分组训练识别骨骼和体表部位。
2.体尺测量和体重测量(1)熟悉测杖、圆形触测器、卷尺等测量工具的结构、读数及使用方法。
(2)按各主要部位的指标分别进行测量,每项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作好记录。
测量应准确,操作宜迅速。
3人一组。
1人主测。
1人辅助,1人记录。
(3)填写体尺测量统计表(表1-1-14)、牛体重测量統计表(表1--15)、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
表1-1-15牛体重测量统计表3.牛的牙齿鉴定(1)鉴定人员从牛右侧前方慢慢接近牛只,左手托住牛的下颌,右手迅速捏住牛鼻中隔最薄处,并顺势抬起牛头,使其呈水平状态;随后迅速把左手四指并拢插入牛的右侧口角,通过无齿区,将牛舌抓住,顺手一扭,用拇指尖顶住牛的上颌,其余4指握住牛舌,轻轻将牛舌拉向右口角外边,然后观察牛门齿更换及磨损情况,按标准判定牛的年龄。
(2)按照表1-1-3(牛的齿式》和表1-1-4(牛齿的发生期和脱换期),进行年龄初步鉴别。
4牛的体型外貌评定技术按照附录五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结合体尺测量指标填写奶牛体型鉴定记录卡(表1-1-16)5。
奶牛的体况评分(1)评定方法首先,要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其次,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部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最后,触摸尻角、腰角、脊柱、肋骨以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2)操作要点①用拇指和食指掐捏肋骨,检查肋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过肥的奶牛,不易掐住肋骨。
②用手掌在牛的肩、背、尻部移动按压,以检查其肥度③用手指和掌心指掐腰椎横突,触摸腰角和尻角。
如肉脂丰厚,检查时不易触感到骨骼。
评定时,侧重于尾根、尻角、尻部及腰角等部位的脂肪和肌肉沉积情况,结合肋骨、脊柱及整体印象进行评定,达到准确,快速、科学评定的目的。
牛常规体尺测量指标1.颈围:颈部周围皮下脂肪和肌肉的体积,也是测定牛颈部肌肉的重要指标。
2.胸深:从胸骨到肋骨下缘的距离,是衡量牛胸部肌肉发达状况的重要指标。
3.胸围:从胸骨最宽处到背脊最高点的长度,是衡量牛体型大小的指标。
4.腰围:从背脊最高点到臀部最宽处的长度,是评估牛腰部肌肉发达情况的指标。
5.臀宽:从一侧臀骨最高点到另一侧臀骨最高点的长度,是衡量牛臀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
6.背宽:从一侧肩胛骨外缘到另一侧肩胛骨外缘的长度,是评估牛背部肌肉发达情况的指标。
7.肩高:从地面到肩部最高点的距离,是评估牛体高度的指标。
8.身长:从肩胛骨最前端到臀部最后端的长度,是评估牛身体长度的指标。
9.犬齿距:从一个下颌犬齿到另一个下颌犬齿的距离,是评估牛口腔大小的指标。
10.犬齿高:从下颌犬齿到上颚牙床的距离,也是评估牛口腔大小的指标之一。
这些体尺测量指标都是评估牛体型和肌肉发达情况的重要依据。
在肉牛的选育和养殖过程中,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目标的牛种,并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和肉品质量。
除了以上常规体尺测量指标,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牛体型和肌肉发达情况,如背膘厚度、肌肉厚度、肌肉面积等。
这些指标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进行测量,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牛的肌肉发达和品质。
体尺测量指标是评估牛体型和肌肉发达情况的重要依据,对肉牛的选育和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者应该掌握这些指标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便更好地进行养殖管理。
(十二)生殖器官:公牛应有发育良好的睾丸,副睾发育良好。
(十三)后肢:奶牛要求大腿四周肌肉适当的薄,以便容纳庞大的乳房。
肉牛要求大腿厚实而丰满,是多肉的象征。
后管比前管长,肌腱愈发达,则侧面愈宽,是强壮有力的象征。
如管围呈圆形,则是肌腱发育不良的表现。
(十四)尾部:一般要求尾根部不宜过粗,要着毛良好,粗细适中。
(十五)皮肤和被毛:一般奶牛和肉牛的皮肤较薄,富弹性。
被毛平整,光滑的牛,表示健康的牛。
第二节各种用途的外貌特点一、乳用牛基本特点:皮薄骨细,血管暴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全身细致、紧凑而棱角明显。
1.侧望:构成一个楔形,即前躯浅后躯深,表示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乳系统发育良好。
2.前望:△又构成一个楔形:表示耆甲和肩胛部肌肉不多,胸部宽阔,肺活量大。
3.上望:构成楔形:表示后躯宽大,发育良好。
4.乳房:①要求外形结构良好,乳腺充分发育,容积大,附着紧凑,向前后延伸扩大,充满两股间,并突出于后方但不下垂。
②4个乳区均匀发育,乳头距离均等,大小适中,呈圆柱状。
③乳房上的被毛短而稀,皮肤柔软,乳静脉显露,乳静脉粗大,弯曲而且分枝多是血液循环良好的标志。
乳井的粗细是说明乳静脉大小的标志。
④乳房内部腺体组织约占75—80%,结体组织占20—25%。
挤奶前后形状变异较大。
二、肉用牛外貌特点:体躯低垂,皮薄骨粗,全身肌肉丰满,疏松而匀称,体型呈“矩形”。
1.前望:头短额阔,面宽,角细。
胸宽而深,耆甲平广,肋骨十分弯曲,构成“矩形”。
2.侧望:颈短而宽,胸、尻深厚,前胸突出,股后平直构成“矩形”。
3.上望:鬐甲宽厚,背腰和尻部广阔,构成“矩形”。
4.后望:尻部平宽,两腿深厚,同样构成“矩形”。
★局部来看,与产肉性能最关重要的有耆甲、背腰、前胸和尻等部位,其中尤以尻部为最重要。
●鬐甲要求宽厚多肉,与背腰在一条直线上。
●腰要求宽广,与耆甲及尾根在一条直线上,显得十分平坦而多肉。
沿脊椎两侧和背腰肌肉非常发达,常形成“复腰”。
●尻部应宽、长、平、直而富有肌肉,忌尖尻和斜尻。
第三节牛的外貌鉴定一、肉眼鉴别这是用眼睛观察牛的外貌,并借助于手的触摸对家畜各个部位和整个畜体进行鉴别的方法。
1.被鉴别的牛自然地站在宽广而平坦的广场上,鉴别者站在距牛5—8米的地方。
2.首先进行一般的观察,对整个畜体环视一周,掌握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
3.站在牛的前面,侧面和后面分别进行观察。
●从前面观察头部的结构,胸和背腰的宽度,肋骨的扩张程度和前肢的肢势等。
●从侧面观察胸部的深度,整个体形,肩及尻部的倾斜度,颈,背,腰,尻等部的长度,乳房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部位是否匀称。
●从后面观察体躯的容积和尻部发育情况。
4.肉眼观察完毕,再用手触摸,了解其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毛,角和乳房等发育情况。
5.最后让牛自由行走,观察四肢的动作、肢势和步样。
二、测量鉴别(一)体尺测量:用于确定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及时提出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测量时场地要平坦,站立姿势要端正。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1.体高(鬐甲高):由耆甲最高点距地面的垂直距离(测杖)。
2.体斜长:从肩端到坐骨端的距离(测杖或卷尺)。
3.胸宽: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胛后缘的距离。
4.胸深:沿着肩胛骨后方,从耆甲到胸骨的垂直距离。
5.胸围:肩胛骨后缘胸部的圆周长度。
6.尻长:从腰角前缘至臂端后缘的直线距离。
7.尻宽(髋宽):髋的最大宽度。
8.腰角宽(后躯宽):腰角处的最大宽度。
9.坐骨宽:两坐骨端的距离。
10.管围:左前肢管骨最粗处的围径。
(二)体尺指数的计算所谓体尺指数,就是畜体某一部位尺寸对另一部位尺寸的百分比,这样可以显示两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表明家畜体质发育情况。
高度培育的品种,尻宽指数大。
牛应用较多。
役牛应用较多。
2.估测法:根据活重与体积的关系计算出来的。
一般估重与实重相差不超过5%,即认为效果良好,如超过5%时则不能应用。
三、评分鉴定:中国荷斯坦牛母牛外貌评分鉴别表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外貌评分鉴别表外貌鉴别等级标准说明:对公、母牛进行外貌鉴定时,若乳房、四肢和体躯其中一项有明显生理缺陷者,不能评为特级;两项时不能评为一级;三项时不能评为二级。
肉牛外貌鉴别评分表肉牛外貌等级评定表中国良种黄牛外貌鉴别评分表黄牛外貌等级评定表第四节牛的年龄鉴别一、牙齿鉴别年龄牛是没有上牙的,年龄的鉴别要依据下颌生长的牙齿情况来确定。
牙齿有乳齿和恒齿的区别。
不同年龄的牛乳齿与恒齿的替换和磨损程度不一,使生长在下颌的牙齿的排列和组合,随着年龄出现变化,这叫做齿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作为年龄鉴别的依据。
牛乳齿与永久齿的区别由牙齿鉴别年龄的方法:4—5月龄:乳门齿已全部长齐。
1—1.5岁:内中间乳齿齿冠磨平。
1.5—2岁:乳钳齿脱落,到2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俗称“对牙”。
2.5—3岁:内中间乳齿脱落,到3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俗称“四牙”。
3.5岁:外中间乳齿脱落,到3.5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俗称“六牙”。
4—4.5岁:乳隅齿脱落,4.5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但此时尚未充分发育,4—9岁时在这里换生永久齿,俗称“齐牙”。
5岁:隅齿前缘开始磨损。
6岁:隅齿磨损面积扩大,钳齿和内中间齿磨损很深。
7—7.5岁:钳齿和内中间齿的磨损面近似长方形。
8岁:钳齿的磨损面近似四方形。
9岁:钳齿出现齿星,内外中间齿磨损面呈四方形。
10岁:全部门齿变短,呈正方形。
11—12岁:全部门齿变短,呈圆形或椭圆形。
二、根据角轮鉴别母牛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营养消耗过多和大量分泌乳汁,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因此营养不足,使角组织不能充分发育,牛角表面凹陷,形成环状痕迹,称为角轮(见图3-20)。
母牛每分娩一次,就会形成一个角轮,所以母牛的角轮数与产犊数大致相同。
当母牛每年能产一胎时,其年龄为角轮数加上初产年龄。
通常母牛多在2.5~3.0岁时初次产犊,故将角轮数加2.5~3.0,即可得出牛的大致年龄。
一般的计算方法为:母牛年龄=第一次产犊时年龄+(角轮数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