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纷繁复杂、闹闹哄哄的娱乐圈。
论“渠”,
还捎带“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的意境。
演员啜妮。
先来听一听随机采访的观众怎么说吧——
·“演戏看着舒服,不争不抢,有自己的节奏。”
·“北京大妞吧还是稳稳当当的北京大妞。”
·“这演员的台词有特点,偏慢,有意思。”
·“听说是‘星二代’,她爸是谁”
·“她的姓很特别,到底怎么读啊”
“这姑娘演戏素颜时候多,脸上很少打腻子,看着舒服。”
·“不属于争奇斗艳类型,但挺耐看的,就像邻家姑娘。”
·“《回响》里那原配,忘了叫什么,戏不多,印象挺深。”
·“这姑娘演了不少戏了,好像都是配角吧挺好的,怎么一直不红呢”
·“《我的前半生》里和陈道明搭,叫‘洛洛’;《创业时代》里的,杨阳洋也是她;《听说我喜欢你》里,对,大大咧咧的丁医生!”
·“《无间》蓝队长嘛,累死累活,爱而不得,看着心疼。”
·……
哈哈,是一“渠”清流吧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先说题外话:
啜妮的“啜”怎么读呢
听字典说吧:
啜[chuò],啜饮、啜泣
啜[chuài],姓。
不少人和本人读[chuō],
至于大家怎么读,不打紧。
记住角色比较重要,
比如,蓝冰。
·“劳模”姑娘,望山跑死狗
言归正传。
啜妮的确戏挺多,
最近热播的都有“轧戏”的。
说两个:
《无间》里的蓝冰,
迷雾剧场《尘封十三载》杨漫。
都是大制作、大牌云集的戏。
看《无间》啜妮饰演的蓝冰,
有时都想乐,
这姑娘“劳模”啊
这跑得、打得也太努力了吧
果然,啜妮自己在社交媒体上“交待”了哈。
“蓝冰跟花向雨对打的这场戏是最后才拍的。当时已经熬了几个大夜,再加上横店的天气非常热,我们在夏天穿着高领毛衣和毛呢外套做各种高强度的动作,对演员的身体和意志都是一次磨练。镜头里的黑眼圈、深眼窝、湿透的头发都是真的,那会儿已经有点儿不像是在拍戏,更像是真的要拼命了!”
看吧,观众看得出来。
这姑娘怎么这么实诚呢
不花拳绣腿、不糊弄,
天天抓间谍、还好几面间谍,
靳东饰演的陆风还总让我们跑:
跑着送情报,
跑着抓坏蛋,
跑着保护他……
这是要望山跑死狗啊!
没关系,观众喜欢蓝冰。
看这弹幕,
哈哈,蓝冰犯抢了。
精准诠释角色,谁不喜欢
·“斗心眼儿”,更不省心
对比总出任务的蓝队长,
还是电视剧《回响》里演阔太太省力,
但省不省心就得单说了。
哪个糟糠妻逢着不着调的丈夫和情人,
都是天降一盘大棋,
弄不好就让人给下了。
还好,《回响》里啜妮饰演的沈小迎全身而退、安全着陆了。
啜妮演的这位阔太太,
豪宅豪车富夫娇儿,
看着省力了,着实不省心。
啜妮把冷静、清醒、大气、还一肚子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全职太太,
演绎得有板有眼:
看似人间清醒的背后,
那是满满一怀的唏嘘与狼藉……
这样的发妻逢着家庭变故,
不吵不闹、不卑不亢,
心眼与手段就够老公和情人喝一壶了。
啜妮的演绎再加上人设的讨喜,
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没有
啜妮演绎的这角色,
明明白白映射着来不来就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们:
快学点心理学吧。
不是为应对,而是为成长。
说到这儿,看出啜妮的厉害了吗
就靠配角,就凭不多的几场戏,
观众刮目相看了吗
至少是乐呵呵记住了吧。
·“星二代”“遇贵人”,都不假
啜妮,
1990年5月30日出生于北京市,
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并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
201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中国1921》,
正式进入演艺圈。
算起来啜妮是马上33岁的姑娘了,
算不上惊艳的外形,
更不是啥流量小花,
但认真演戏的样子,
像朵兀自绽放的小雏菊,
悄然开进了观众的心里……
相比同是1990年出生的女演员,
比如,李沁、谭松韵、李一桐,
啜妮是颜值、流量都不抢先,
但演技呢
观众说了算,着实不错。
啜妮还真是“星二代”。
母亲是戏曲演员,
父亲啜二勇是名老戏骨。
名字也许观众不熟悉,
说角色名兴许能想起来:
《三国演义》里的吕范,
《弘一大师》里的文熙,
《水浒传》里的张文远,
《北平无战事》里的侯俊堂,
《大江大河》里的费厂长……
啜爸爸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级演员,
表演功力深厚与否,
看过话剧的都懂。
这种耳濡目染,
别的孩子不知道片场、舞台是啥,
这位小丫头已经如履平地了。
如是,啜妮如果不当演员得算偏航;
当演员,才是水到渠成。
“当演员是我从小的梦想,很幸运,小时候就开始演戏求学之路也没离开过表演艺术到现在也一直与自己喜欢的职业朝夕相伴。”
于是,啜妮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后,“猛虎”操作来了:
读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
“出名要趁早”这话,
演艺圈趁年轻、快速走红的调调,
在啜妮这儿,不灵了。
这是要扎扎实实做演员,
把表演当专业研究了。
所以,观众觉得啜妮不红也不奇怪,
这在她的价值序列里,
看来“走红”不是最优先的。
更别说为了走红炒作花边新闻,
为了赚钱的商业活动了。
人家早就说过:
“名和利不在我们家的教育范围之内。”
“我希望自己塑造的角色能被记住而不是作为明星、作为艺人被记住。”
啜妮,是不是得算一“渠”清流
可别说啜妮除了父母没资源哈,
啜妮得到过陈道明的赏识,
她自己也说过:
“陈老师是我的贵人。”
在《我的前半生》里,
啜妮扮演的寿司店员工洛洛,
与陈道明那么多对手戏,
并未被陈道明的气场围剿掉,
相反确实锋芒不失、相映成趣。
那《无间》《回响》《尘封十三载》《热爱》《生逢灿烂的日子》《创业时代》《上锁的房间》《天涯热土》《生活万岁》《北撤南辕》《听说我喜欢你》……
这些戏里谁又是啜妮的贵人
捋一捋导演、主演等因素,
就会发现一个硬道理:
好演员惺惺相惜,
而惺惺相惜就是生产力。
·不要“信息茧房”,要内存
啜妮这路子其实非常智慧,
是智识上的最大保护:
有多少演员走红之后被信息茧房给害了
明明坐在信息茧房里,
只能听到主动被动过滤的、给自己贴金的信息,
却鲜少真实、客观的声音。
然后,做人变形了,演戏失真了。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有几句振聋发聩的话:
“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度,什么也掩盖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