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围绕着这样的办学目标,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工作发展。
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开设有十三个专业,有五大专业系。各类实习实训设施完备先进。在工作中,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以优势专业引领专业发展。机电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2021年12月获批第一批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期内,该专业取得斐然的专业建设成绩。
学校成为济南市机电技术应用教研中心,同时牵头成立济南市中职教育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设“1+X”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试点2个,获评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3项、结题省教改课题3项;1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1人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主编并出版“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验收通过2项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屡获佳绩。
人才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联合行业企业,每年精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前沿技术,深入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2023年通过济南市产教融合试点培育项目验收;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全力推进“课堂革命”;2022年以来,学生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课程体系:精准对接,创新融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深入卧龙电气、中国重汽等企业调研,精准对接职业标准,对标技能大赛和“1+X”证书,积极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新型课程体系。与北京新奥时代、北京优云智翔合作,80名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通过率87.5%。
积极推广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电气安装与控制技术》《无人机故障维修》《职业安全教育》等校本实训教材,同时,以“信息技术+机电”创新思维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对实训室和课程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组建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多个技能社团,成功建成2门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团队建设:专业引领,梯队成长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于2023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丁宗燕身兼省技术技能大师、省最美教师等多项荣誉;薛峰团队获教学能力比赛市级比赛一等奖,省级比赛三等奖;学校出台《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加强青年名师培养,尹承源获济南市教学能手称号,张波入选第四批省青年技能名师济南市推荐名单。56名专业教师每年深入企业实践1个月。目前,52名专业教师通过省职教“双师型”教师认定系统认定,占比92.8%。学校还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实践经验。
设施投入:先进完备,产教融合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升级改造,目前,该专业群实训室资产总额2778.08万元,。学校积极落实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成立电气安装技能教室和智慧工厂,每学期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比武,每学年积极参加济南市专业技能抽测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氛围浓厚。学校还积极承办各类技能竞赛,近三年承担济南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19项、章丘区总工会职工技能大赛6项,同时还是国家开放大学圣泉集团铸造学院的考点。此外,学校与浪潮集团、卧龙电气等10家大中型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管理规范,服务周到,赢得了企业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信息教学:资源共享,高效互动
服务社会:发挥优势,协同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区域企业和社会。教师深入卧龙电气、圣泉集团等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与驻地古月社区合作试建社区教育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丁宗燕老师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为企业节省改造成本10万余元,并与济南宇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发明专利。薛峰老师的专利助力深圳惠生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改造。
专业质量:成果显著,效益提升
学校牵头成立由“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济南市中职教育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山东载福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双元主体、三方师资、三场育人、三元评价”的“2333”协同育人新模式。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在专业群,在校生1600人,近三年368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1480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其中289人升入本科院校。在校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含高校)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秉承初心,砥砺奋进。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理念,积极赋能优势专业,加强辐射带动,以机电专业特色化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升级,打造优势专业集群,助力每一位学子实现精彩人生,努力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