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十五讲生财之道线上课原文整理

最后一段开始告诉我们生财有大道,自古以来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要用到财的。儒家是提倡我们去获取财物的,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德为本,财为末。当你内在有德的时候,财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生财有大道”

大道是什么?

就是生取财富的方法,一定是要合道的。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生之者众就是做事情的人要多。食之者寡消耗的使用的人要少。为之者疾做事情的人都是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用之者舒用度的时候都是有节制的,都是舒缓的。如此财才能恒足,也就是长久充足,够用,进大于出,创造的人多。

比如说你看我们讲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只有进大于出的时候,这个事情才长久,做企业是如此。

比如说一个人的修行不是如此,一个人的学识不是如此,不停地进,你才有的东西可出。为什么我们经常用一个说词穷了,我不知道说什么了,你没有进来新的东西,那你就出什么。

比如说一个人胖,是怎么胖的?

也是进大于出,就是总吃,你不运动,然后积累了一堆脂肪,就胖了。

但是做事情,学识,正好都是反过来的,一定是多进少出,只有这样才能恒足。以前都鼓励人们干嘛?也是多做事情,到现在也一样很多人说那修行以后,是不是什么都不做了。儒家不是这样的,儒家鼓励我们要去做事情,要去担当的,否则也不会讲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向上,努力地多去做事情,是可以获取财物的。只不过告诉我们以德为本,以财为末。你自己是有德行的,去帮助更多人,做更多利益他人的事情,你的财富自然就多了。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是以财发身的。我们先讲这个身,身是什么?身给我们包含的东西很多,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修身为本。说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名声,一个人的名望,一个人的德行,这不都是身,都是身体所带来的东西。

所以仁者是什么?

是以财发生的,是通过这些财物让我们变得更有德行,变得更有名望,变得更有尊严,变得更多地去帮助他。财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贪的。你有了这些东西是为了让自己的德行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让自己变得更从容一些,让自己变得更愿意帮助他人。所以仁者是以财发身的,不仁者以身发财。

你看不仁德的人,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东西换取钱财的,拿你的尊严,拿你的德行,拿这些东西换取钱财,就开始不择手段了,我也不要我的尊严了,我也不要我的脸面了,我也不要我的良心了,我也不要我的品德了,我也不要我的善行了,把这些东西拿来换财了,这就是反了。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处上位的人,如果你是讲仁德的,下面的人就跟你讲义气,这个义是什么意思呢?

《中庸》讲义者,宜也。

什么叫义?

合适的,适度的叫义。

上好仁,下好义。是什么意思?

上边的人讲仁德,下面的人讲义气,是一种什么感受?合适的那个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都是。

包括在以前的一个国家,一个诸侯国也是一样的,处上位的人,如果他是仁德的,是仁爱的,是仁慈的。处下位的人就愿意去讲义气,做事情就合度,大家都愿意去付出,都愿意去努力,上面好仁,下面就好义。

比如说你看我们平时生活当中,跟朋友是不是也讲这个人很讲义,什么叫义?

做什么事情都是适度的,都是为你去着想的,这叫义。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样一种感受。你有仁爱有仁慈的时候,不是为别人着想吗?你为别人这样着想的时候,别人就对你讲义气。你要对他不仁不义,他对你自然也就不仁不义。所有的东西都是靠这样影响而来的,告诉我们无论你在做任何事情,你处上位的时候讲仁德,处下位的时候你讲义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如果大家都是好义气的,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都会善终,如果大家都是不讲义的,这个事情难得善终。

你看以前治国如此,齐家如此,现在我们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不讲义气,都不懂得为对方付出,如果大家都不懂得适度,这个事情很难善终的!

为什么经常企业要搞团建?团建是干嘛?

不就是让大家自己的凝聚力更强,让大家更好地融为一体。处上位的人好了,下面的人也好,处下位的人好了,上面的人也好,他是一容俱容,一损俱损的事情。

我们去为人人做事情的时候,人人自然就为我们做事情。《大学》跟我们讲的很清楚,大学之道就一句话在明明德,就是你光明自己的德行。

那仁,是不是也属于德行里面的东西。义也是德行里面的东西。你不停地让自己的德行变得更好,然后再亲民。你不停地去帮助他人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你的目标是止于至善,其实整个大人的学问做到头就这点东西。

“未有府财,库非其财者也”

这里治国讲到什么?

你的国库其实都是你的财,你的人民手里的财,也都是你的财。所以《诗经》里有一句话叫什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实则告诉我们什么?

他都是你的,你何必又去做那些私欲的事情,为了—己之私,榨取别人的东西。

我们现在其实做团队也是一样的,你整个公司的东西,其实都是你的财,你何必都要揽在自己的手里,如果都揽在自己的手里,你的客户,你的团队,你的员工大家都得不到,谁又去跟你做事情!

这段话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不停地增加自己的仁德,所有的事情都不要据为己有,别忘了德是本,财是未。你不停地去对他人好,他人所反馈给你的自然就是一样的,不要想着所有的事情都占为私有,越是这样的话,你越守不住。

现在去看这些做企业的一样,只要一个企业做好了,你会发现从上到下大家都是有钱赚的,大家都是有利润的,有没有可能说老板一赚钱,下面的人都赚不到钱,他也做不下去。有没有可能员工都有钱了,老板穷的不行,也不太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

这段话其实整个告诉我们要有仁德,要有大局观,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想着自己,越是这样的话,越求而不得。

“孟献子曰”

孟献子是当时鲁国的一个大夫是很贤德之人,他讲了这样一段话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

畜马乘就是家里有马乘的人。这样的家里都是非富则贵,通常都是泛指做官的,这样的人不察于鸡豚就是猪的意思。这样的人家你就不要在意鸡啊猪啊,这些小事情了。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伐冰一般都指着卿大夫。卿大夫基本上就是高官了,只有卿大夫以上的人,家里有人去世才能用冰葬。平时家里才有冰用,那个时候冰是很珍贵的。不像我们现在有冰箱谁家都能用,那个时候不行的,这样的家庭不畜牛羊,就不要养牛和羊这种事情了。为什么?这里面有很多的道理。

比如说第一层的道理是什么?

不与民争利,如果你都已经这样的身份了,你还去做这样的事情,你给他人留什么出路?

第二点是什么?

就好比是我们在哪个位置,去找好自己位置该做那个事情,不要去总看到一些小的琐碎的事。像一个企业当中的,如果是董事长,老板天天看的都是蝇头小利,天天看的都是其他每个岗位上人的那点事情,哪有格局和境界可言。《中庸》告诉我们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该做什么事情。

“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百乘就是刚才讲的有一百辆这样马乘的人家,通常这样的人都是有封地的。比如说诸侯国一般都是某一个国君的儿子,或者做过重大贡献的人,有过战功的人,通常这样的人会有封地,这样的人才能有百乘,开始有自己的府库,采邑的地方了。不畜聚敛之臣就不要养那些给自己敛财的人。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就是说如果你要养这种聚财的臣,还不如有盗臣,偷你点东西算了,为什么?

因为他会毁坏你的基业,败坏你的明德。廉洁的人只要是贤德的人,他是不养这些聚敛之臣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贪婪的人,你就会养这种聚敛之臣,包括我们现在做事情不也一样。

比如说我们这个团队做传统文化,我们讲修行,天天都是想着如何为他人着想的,我们就不会养聚敛之臣,因为这样的人跟我们的想法完全是不一样的。

如果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是想着如何获取更多的钱财的。有一些好的,利他的想法的人,也在你这里留不住的,因为大家完全不同频,不是一样的思维。这些优秀的企业其实都在讲价值观,都在讲使命。但是我们听不懂的时候,就认为人家讲的东西都是虚的,其实恰恰是那些大家认为虚的东西,才是人的精神食粮,是那些东西支撑着人们向前走的,绝对不是表面上的利润。当你把这些事情做好的时候,把你的客户服务好的时候,你的消费者都满意的时候,你怎么会没有财呢!我们很多时候把顺序做反了而已。

开始总结了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国家他是以义为利的。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如果掌管国家的人很注重财务,你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在财上的。必自小人矣因为你是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不仁德的人,当你是这样的思维一定会感召很多小人在你身边。

“彼为善之”

对方所做的事情都是来讨好你的,因为你是重利的,你找来的人看你是重利的,他一定不停地去讨好你,叫彼为善之。他讨好你的同时,是不是他自己也要有所私藏,中饱私囊,因为你们是一样的思维。贤德的君王手下才能养清正廉明的人。

“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

国家用的都是这样的人,一定是天灾人祸都会来的,因为一定会导致民不聊生的。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虽然这里面还会有一些善的人,还会有一些忠臣,也无可奈何了。我们去看整个中国的历史都是这样的,有一些昏君出现的朝代,难道没有忠臣吗?只不过他们无法扭转和改变局面,因为太多的小人当道,没有办法了,即使有贤臣有忠臣,亦无如之何矣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了。

那我们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去看那些比较盛世的那些朝代,有没有不好的那些人,不好的臣,但是他整体都是好的,即使出现一些不好的也无伤大雅,他不会影响整体的。

我们做事情任何一个团队不是一样的吗?

只要绝大多数人都是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足以。即使有一些不好的也没关系。但是如果反了,大家整体都是不积极的,都是不努力的,都是不向上的,偶尔有好的,亦无如之何矣也没有什么办法!改变不了整体的局势!

治理国家不能以利为利,要以义为利,当我们内在是有仁德的,当你是不停地懂得付出的,这个时候,你才能看到那些世界的美好,不停地去讲仁德,别人才跟你不停地去讲义气,这个时候你再看到,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挺可爱的,你会看到每个人其实都挺不容易的,每个人其实都是美好的。所以你不停地去明自己的德行,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如果你不能去明自己的德行,看到的都是不好的,都是自私自利的。为什么?你心里装着的就是这些自私自利,所以你看到的就是这样。内心要装着仁德的,你就能看到更多的美好。

所以回到《大学》首篇,那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就是动词,不停地明就是修正的过程,让我们找到我们自已本有的,光明的德行。然后开始外用不停地亲民,目标就是止于至善。一直奔着那个善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修正的方向,也是我们做事情的方法。

THE END
1.听其自流代表是什么生肖,词语解释落实释义解读最佳准确生肖成语“听其自流”在十二生肖中一般是指【 生肖牛 】【 生肖马 】【 生肖羊】。听其自流拼音:tīngqízìliú 该成语的释义: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该成语的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示例:无 。与成语“听其自流”意思相关的三个生肖,可以http://yechangzhipin.com/yczx/496976.html
2.诗经汉广全文注音正确王纲不顾,何连不得。 shù zhī lián lián, bù zhī hé jí。 树之连连,布之何极。 shāng wú lián hé, shòu wú jí jí。 伤无连荷,受无极极。 sì jí lián yǔ, lián hé bù dé。 思极连语,连荷不得。 yáo yáo bù dé, miǎn miǎn lián lián。 https://news.yiche.com/baike/5162547.html
3.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这里的“乘”读作“shèng”,是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这里的“乘”读作“shèng”,是四匹马拉的车。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6f1e0fd63cdd4364ae3bbcb921db99be.html?fm=bdbdsceced92a7c93345a96cd45b5d8cd1d45
4.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传十章) 孟献子说:“家里能有自备车驾的官员,不该计较养鸡养猪的小利。家里凿有冰窖,祭祀能用冰的官员,不该计较养牛养羊的孳利。” “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 (本文共129字)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中国名言佳句大辞典》https://xuewen.cnki.net/R2006050550000619.html
5.畜马乘不察于鸡豚四书辞典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湖北人民出版社《四书辞典》第639页(120字) 其意为畜养了马匹,有车子可乘坐的人,实指由士刚刚开始担任大夫官职的人,就不要只关心、察视养鸡养猪的事了。《大学》:“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https://www.suinian.com/book/1339/664922.html
6.徐达(天德)战绩汇总(不计入遣将受降)诸将以和阳饥乏,见粮畜,各欲资取而归。上察诸军无进取意,乃谓徐达等曰:“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听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大事去矣。”因令悉断舟缆,推置急流中,舟皆顺流东下。诸军大惊,问故。上曰:“成大事者不规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将奚为?”于是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9001022716051520
7.国外商场,为何周末不开门?畜马乘不察于鸡豚李孔岳教授 2024-09-28发布于 江西 关注 登录享受更多精彩内容 立即登录 展开 国外商场,为何周末不开门? 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悟吧! 分享 收藏 3评论0 最热评论 评论 下载大神APP 领福利 / 攻略百科 / 查战绩语言https://ds.163.com/feed/66f75ed32114244e189922b0/
8.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选自《礼记?大学》 译文:https://xueqiu.com/9870976009/306386590
9.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③;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④;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⑤。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⑥。”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⑦。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⑧;彼https://daxue.5000yan.com/1799.html
10.鸡豚的拼音怎么读鸡豚的解释语出《礼记·大学》:“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畜马乘,谓以士初试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鸡豚牛羊,民之所畜养以为利者也。” 引证解释 ⒈ 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引《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来忧http://cidian.customsnews.cn/1kj3tklh.html
11.放开那颗小白菜的想法:“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这意思并不是劝人不争利,而是提醒读到此处之人,当人财富逐渐积累,身份有所转化,对应眼界也会相应拓展,精力投放的重点也应该有所迁移。有小的财富积累时尚且如此,何况国家。 https://www.zhihu.com/pin/1682342993758179328
12.鸡豚同社是什么意思鸡豚同社的解释? 南朝 宋 鲍照 《伐东武吟》: “腰镰刈葵藿, 倚杖收鸡豚。”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来忧御魑魅, 归愿牧鸡豚。” ? 明 谢谠 《四喜记?寻乐江村》: “鸡豚早秋敛, 盆醪自酣。” 2. 指平民之家的微贱琐事。 语出《礼记?大学》: “畜马乘, 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 不http://www.ichacha.net/mhy/%E9%B8%A1%E8%B1%9A%E5%90%8C%E7%A4%BE.html
13.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两句话出自《礼记·大学》,是孟献子的名句。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个小官有车马乘坐了,就不要去计较鸡猪这样的小利益;当个大官家里有冰窖了,就不会去养牛羊与民争利。 畜马乘:指的是有四匹马拉的马车,这是古代有钱人的象征,相当于现在的豪车。 不察于鸡豚:意思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1cba832a2721da0de948a8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