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以非选择题为主,2017年考查较多,2018年考查较少。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36题,侧重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区域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生产效益等;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农业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对农业区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发展变化,其主要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例题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了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酒泉市农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地在砂石遍地的戈壁荒滩建起了一座座温室大棚,这里的大棚山墙要比平原地区的大棚山墙厚实得多。其中,玉门市的某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有效地减小了当地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蓬勃发展的戈壁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动力。下图示意酒泉市位置。
(1)分析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区位优势。
(2)说明酒泉市农业产业园大棚山墙比平原地区大棚山墙厚实的原因。
(3)说明玉门市该农业示范园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
(4)请从产销角度为酒泉市戈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
(1)主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地、市场、交通和劳动力等方面综合分析,最后找出当地的优势条件。
(2)主要从应对当地冬季气温低、冬春季节风沙危害等不利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山墙的作用。
(3)玉门市戈壁荒滩砂石多,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较少,填土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土壤,而深挖2米只回填1米,使温室大棚低于地面,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
(4)从生产角度看,该地温室大棚投入多,生产成本高,应发展高端、品牌农产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从销售角度看,该地距离我国发达地区市场远,需要大力开拓市场并在运输和保鲜技术上下功夫。
【答案】
(2)当地海拔高,纬度高,冬季寒冷,山墙厚实,保温作用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冬春季节风沙大,山墙厚实,防风沙效果好。
(3)玉门市戈壁荒滩砂石多、厚度大,土壤资源短缺,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
(4)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生产需高效化和优质化,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戈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以新鲜果蔬为主,酒泉地处西北内陆,距离东部发达地区市场较远,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改进冷藏保鲜技术,不断开拓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
【技巧点拨】
农业区位分析类试题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解答此类试题时除了要熟悉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农业区位分析的对象,是某个区域的农业区位还是某种农业生产对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还是牲畜等)的区位。前者要注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后者一定要根据生产对象的生长习性(生活习性)进行分析。二是要搞清题目的区位分析要求,是全面分析还是只分析有利或不利条件,如第(1)题是区位优势分析;弄清楚是比较分析还是主导(限制性)因素分析,如第(2)(3)题,表面上是对温室大棚山墙厚实、深挖填土的原因分析,实质上是对不利因素或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一、农业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
1、发展条件:有利--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利—治整措施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及配合情况;具体表达的有:光照-降水多少,热量-地势、纬度,降水-地形、气压带、风带,昼夜温差-降水、地势,冬季气温、风。
②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具体表达的有:平坦-机械化,山地、丘陵-排水,利于多种农业生产。
③土壤:土壤类型、肥沃程度、盐碱性、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具体表达的有:酸性-茶树,贫瘠、盐碱-牧草,红壤-酸性强、粘性重、通气性能差、有机质含量低。
④水源:河湖密度、水量、季节变化、旱涝等,具体表达的有:河流、冰川融水灌溉
⑤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市场距离、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和水平。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②交通:海陆空运输条件对商品农业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③政策:价格的调节、政策性补贴、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
⑤农业技术: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机械水平
⑥工业基础
二、如何分析某—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l、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求、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1、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①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②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例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②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①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
②人口稠密、劳力充足
③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
④当地主食,市场需求量大
例3、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⑤商品冷藏与保鲜技术的发展
例4、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三、常见的案例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
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美国东北部为冷湿),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宜生长多汁牧草;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分布集中,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
四、常见的疑问
(1)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8、郊区农业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