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早餐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几天来已随春姑娘到过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还要去一个新地方。
2、师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
(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
(3)生描红,仿写。
4、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5、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朋友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无、民)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它们的笔顺。
3、“无”的反义词什么?能为它们找朋友吗?
4、让学生质疑。
五、指导写字。
1、师指导:
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2、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牧民”两个生字容易写错。初步了解草原。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2)谁醒来了?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它什么时候醒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4)草原醒来什么样儿的?(出示图片)
(5)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有感情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的景象。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写了什么?这句话写了羊儿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第二句话写了什么?写出了牧民怎么样?
(4)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呢?
3、师范读第3自然段。
(1)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放录音,牧羊姑娘的歌声)听,牧羊姑娘歌声传到了我们的耳里。
(3)(出示投影:的歌声)谁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自读、指名读、评议)
三、指导朗读。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2、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全班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目的】
1、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2、学会写生字:民、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1、导语: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游览了美丽的太湖,欣赏了梅花山盛开的梅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请你仔细地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呀?(多媒体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
3、那你知道这是哪里呀?(学生答,教师板书:草原yuán)
4、读准“草原”这个词。(提醒学生yuán是整体认读音节)
5、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去看看草原的早晨(板书完整:5、草原的早晨)
6、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课本,读读田字格里和田字格上边的字,要读准音,看清形,然后在课文里找找带有生字的词读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⑴学生听清要求后练读。
⑵检查:(及时纠正错音)
字:yuándǎxīnwúmùmínchùdòng
原打新无牧民处动
pābiānlínínɡjìnɡpūkuàjùn
啪鞭黎宁静铺跨骏
词:cǎoyuándǎpòxínlǜnínɡjìnɡwúbiānmùmínyuǎnchùpiāndòng
草原打破新绿宁静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pāpābiānshēnglímíngnínɡjìnɡpūmǎnkuàshangjùnmǎ
啪啪鞭声黎明宁静铺满跨上骏马
2、现在请你把这些词放到课文里去读,读通句子。
⑴学生自己练习几遍。
⑵检查长句子是否会读,及时纠正。(逐句出示)
出示:
①“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②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③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3、请你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看看有几段,给它编上号码。
⑴学生练习读课文。
⑵检查:
①课文有几段?
②逐渐指读课文,长句子再加以指导。
③范读全文。
④齐读全文。
4、读了课文,你现在知道了些什么呢?(草原美、很热闹)
三、指导写字无民
1、想想汉字的书写规律该怎么写“无”呢?书空。
2、看看笔顺图,谁来告诉我“民”字怎么写。
3、把这两个字在书上描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
4、范写,说说结构摆布。
5、学生把这两个字描、仿、临各一个,教师巡视。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2、学会写两个字:牧、打
【过程】一、复习
开火车读字、词:
1、出示字:
2、出示词:
过渡:小朋友把生字词读的真好,这一课我们要来细细地读懂课文,欣赏草原美景。先请小朋友看看黎明前的草原是怎样的?
二、细读课文第一节
1、看图:(画面:黎明前的草原)
⑴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天上的星星,看到草原很大,看到了……)
⑵你感觉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⑶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马嘶声……)
⑷师述:响亮的鞭子声把本来宁静的草原打破了。出示句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学生自己练读,再指读)
过渡:鞭声打破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想仔细地看看草原吗?(想)
2、看图:(画面:突出铺满新绿的草原画面)
⑴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嫩绿的)
⑵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⑶师述:草原上的草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
⑷出示:“铺满新绿”谁来读好这个词呢?(指读、齐读)
⑸出示句子: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谁来读好这句话呢?)
3、把书打开,看书把第一段连起来读。(齐读、指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让我们走进大草原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羊儿好吗?
板书:羊儿
三、细读第二节
1、看图学习第一句。(画面:羊儿涌向草原的景象)
⑴羊儿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
⑵羊儿多不多呀?(真多)板书:多
⑶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①这个句子里哪个词写出很多很多羊挤着跑出来?(学生找“涌出”点出来)
②谁来读读这个词,让大家感到羊真多。(指读)还有别的词吗?(点出“一只只”)
③师述:一只只羊儿睡了一夜又要去吃鲜嫩的草了,心里特别高兴,所以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点出“蹦跳着”这个词)
④谁来读这个词,让大家感觉到羊太高兴了。(指读)
⑤谁来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请你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2、看图学习第二句。(画面:牧民们跨上马背追赶羊群的画面)
⑴牧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答:牧民们跨上马背,去追赶那些羊群)
⑵牧民们上马的动作熟练吗?(熟练)上马走的快吗?(快)
⑶请你读读第二节找找哪一句是写牧民们的句子?(学生找句子)
⑷出示句子: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⑸谁来读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牧民们动作熟练。(指读)
⑹请你们看着书把第二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过渡:近看草原真是热闹啊!现在让我们再来远看草原,看看又是怎样的呢?
四、细读第三节
1、看图:(画面:草原的远景图)
⑴你们看看远处有什么呀?(羊儿)
⑵师指图述:你们看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还有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是一群群。你们看,那些羊儿像什么呀?(羊儿像白云)
2、听,传来了什么声音?(放歌曲,学生回答:是牧民们唱歌的声音)
板书:牧民
3、听着牧羊人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羊儿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五、齐读全文
学习了课文现在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板书:美
六、赏读
1、小朋友学得真认真,现在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读一读,让大家欣赏欣赏。读得好的有奖励。
2、你们读得真好,请你们把你最喜欢的段回去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七、写字
牧打
1、出示“牧”:请小朋友看左边是哪个字变化来的?认识牛字旁。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左边是个牛字旁,右边是个反文)
3、出示“打”:你怎么记住它呢?(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一横下面加个竖钩)
4、看看笔顺图,书空“牧”、“打”两个字。
5、把书上的这两个字描红,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占的位置。
6、范写,讲讲结构,占位。
7、学生把这两个字描、仿、临各一个,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1、能有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写四个字:原新处动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二、指导背诵
1、媒体演示,理清线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的草原→远处的草原
2、看图背诵。(画面:先是静态的草原,再是听到鞭声,再是羊儿出圈,最后是远处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