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周灭商:血腥代理人神秘运算术牧野鹰扬…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这不仅是朝代的更迭,也是一种文明的交替,自此,礼乐文化、宗亲文化代替了巫鬼文化、祭祀文化,周文明与商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篇奇文,细节描绘生动,观点新颖但不乏根据,像一篇抽丝剥茧的探秘小说,对古代殷商和周朝的历史进行了推演剖析。作者李硕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为新疆大学教师。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商朝形势图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河南安阳殷墟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具。这些尸骨大都身、首分离,是砍头之后被乱扔到坑里。两个坑内还埋着十七具惨死的幼童。这座宫殿奠基时也伴随着杀人祭祀:所有的柱子下面都夯筑了一具尸骨;大门则建造在十五个人的遗骨之上,其中三人只有头颅。

▲1930年代殷墟发掘时的照片

商王陵墓区有一座人祭场,比操场大两倍以上,出土近3500具人骨,分别埋在九百多个祭祀坑中。尸骸很多身首异处,有些坑中只埋头骨,或者只埋身躯,甚至是在挣扎中被掩埋的活人。王陵区之外也有人祭现场。比如后岗一座坑内,埋着73具被杀者的骨骸,大都是20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甚至有十多具幼儿的尸骨。商人文化所到之处,如河南偃师、郑州的商代早期遗址,甚至东南到江苏铜山,也都有大型人祭场的遗址。

多年的自然变迁和人工已经破坏殷墟遗址,整个商朝共有过多少这样的人祭现场,就无法确知了。这些遗址时代早晚不同,说明人祭的做法曾延续了很多年。它绝不是某位暴君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个文明的常态。

但在被考古学家的铲子揭露之前,中国古史文献从来没有提及商人的这种习俗。

▲安阳殷墟王陵遗址内的祭祀坑@新华社

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之后,朝歌城被废弃、掩埋,商人的这种风俗也消散如云烟。但周朝人又为什么删除了对那个血腥时代的记忆?这和他们的兴起、灭商、建立周朝又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和考古发掘向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如果尝试解答它,还必须从上古的儒家经书、古史文献中,搜罗吉光片羽般珍稀飘渺的信息,将它们和考古材料拼合,还原那湮没三千年的恶梦——不,事实。

▲安阳殷墟王陵遗址内的车马坑@新华社

商朝和它的臣虏:羌、周

商人兴起于东方。他们统治的核心区在今日河南省东北部,属于华夏世界的东方。对于西部的异族,商人称之为“羌”,甲骨文这个字形如大角羊头,代表居住在山地、放牧牛羊为生的人群。这只是一个泛称,“羌”人包含着无数互不统属的松散族邦、部落。

▲甲骨文中“羌”的三种写法

商纣王之前二百年,一位商王的王后“妇好”率军征讨西方,把商朝的势力扩张到羌人地区。那次远征在甲骨文献中的规模最大,全军有一万三千人。和西部蛮族相比,商人有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兵器坚固锋利;他们还有记录语言的独特技术:文字,由此组建起庞大军事和行政机器,以及高度分工的文明。这都是蛮荒部族无法想象的。

▲妇好墓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商人从没有用自己的文化改变蛮夷的想法。他们只想保持军事征服。商王习惯带着军队巡游边疆,用武力威慑周边小邦,让他们保持臣服,必要时则进行杀鸡儆猴式的惩戒战争。商朝的本土并不比今天的一个河南省大太多。

对于“周”这个西方部族,商人有点说不清它的来历,因为它太渺小了。周人史诗讲述了自己的早期历史,也混杂了大量神话。传说周族始祖是一位叫“姜嫄”的女子,她在荒野里踩到了巨人的足迹,怀孕生子后稷,繁衍出了周人氏族。商周语言中,姜就是羌,所以周人也属于广义的羌人,他们形成部族后,才给自己冠以“姬”姓,而把周围其他部族称为“姜”姓。这标志着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可以相互通婚。按照西方的风俗,同姓、同族的人不能通婚。

到文王周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一代人,才有了比较可靠的记载。周人原来生活在深山之中,和野蛮民族(其实就是他们的近亲羌人)没什么区别。古公亶父带着族人迁出深山,沿着一条小河来到渭河平原的边缘,开始进行农业垦殖,从此脱离野蛮,进入了一种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这些史诗掺入了周人的自我夸耀,只是部分可靠。从考古发掘看,这个时期关中渭河流域的文明形态都差不多,各族邦都不过几千或万余人,过着种植谷子、高粱,饲养牛羊的生活。他们最主要的农具是磨制石器,居家使用粗糙的灰陶,上层族长才有一点外地输入的奢侈品,比如玉器和铜器。周人并不比羌人邻居们“文明”多少。在商人眼里,他们都同样落后,根本不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古公亶父带给周族的最大变化,是他投靠了强大的商王朝,成为商人在远西地区的统治代理人。

▲铜戈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

▲铜圆斝

▲妇好铜圈足觥

▲妇好方鼎

在彼时,周族不过是个万余人的小部族,对统治着数百万人口的庞大商朝有何用处?

▲甲骨文“祭”

亶父带领周族投靠商人之后,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商朝提供羌族人牲。这是被后来周人刻意掩埋、忘却的历史,但出土甲骨文泄露了一点信息。

周族自己没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对杀人献祭有一个专门的动词:“用”。无数片关于祭祀的甲骨文都记载,商王“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献神灵。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从用、从口”——在商人看来,“周”族特征,就是缴纳供“用”的人口。

商人的“周”字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写法:“用”字的小方格中点满了点。甲骨文这种点代表鲜血,它来自被杀的人牲,是神明最新鲜的饮食。甲骨文还有专门描绘用鲜血献祭的字:一座凸起的祭台上,用点表示的血液正在淋漓滴沥下来。

▲刻辞卜甲

殷墟博物馆藏

从血缘关系讲,古公亶父和周人的这种行为,是对家乡族人的无耻背叛。靠着捕猎羌人,周族成了商朝在西方的血腥代理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锋利的铜兵器可以帮助他们捕获猎物;商人马拉战车的军事技术,可能也在这个时候输入了周族。

周人宣称这两位夫人都是商人,甚至是商王之女。这只是他们对周边羌人的吹嘘。商人实行族内婚,严密保护着自己高贵血统的纯洁性,绝对不会将王室之女嫁给远方蛮夷。商人的姓是“子”,而季历和周昌的两位夫人,分别姓“任”和“姒”,她们只是来自臣服于商的外围小国而已。不过任、姒两位夫人的母国,还是比周人先进的多。在周人眼里,她们俨然是从天界下凡的女神一般,后世史诗中充满了对她们的歌颂声,甚至称她们为“大任”、“大姒”(《诗经·大雅·思齐》、《史记·周本纪》)。

两代东方新娘给周族上层带来了巨大变化。丈夫可以不懂妻子家族的语言,但母亲必然会全面影响儿子一代。东方文化随她们来到西部,最神秘、“先进”的当属甲骨占卜之术,它融合文字、占算和沟通鬼神的通灵术于一身,被商人发挥到了极致。其中,对卜骨纹路进行解读和运算的部分属于“八卦”。到文王周昌老年时,开始痴迷于这种来自东方的神秘运算技术。由此,周人和古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文王野心:八卦

文王周昌年幼时就继承了族长之位。实际上,他的父亲季历很可能早夭而没有当过族长。季历的妻子、周昌的母亲大任来自东方,商朝显然支持幼年周昌继任周族之长。他成年后继续从东方迎娶妻子大姒,也是沿袭祖父亶父以来投靠商朝的政策,同时保障自己的权威。

掌握甲骨占卜和八卦推算技术的,都是巫师家族,他们世代传承此职,将其作为家传绝技秘不示人。后世人传说,周文王在被商纣囚禁期间,将八卦推衍为六十四卦,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来历,但周昌接触和演算八卦的开端肯定更早。可以想象,当老年周昌对“八卦”发生兴趣后,肯定对占卜师软硬兼施,采用了各种手段,终于迫使他们交待出了卦象运算原理。

商、周时代,偶或有沉迷占卜之术的上层人士,但老年周昌的惊人之举,就是从中获得了背叛商朝、取而代之的启示。这显然远远超出了作为商人臣属的本分,而且背离了自祖父亶父以来的立国之本。

周昌究竟是如何推衍、论证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现存《周易》中的《彖辞》部分,据说就是文王周昌所作,其中有些语言确实显露出不臣之心,比如“宜建侯”、“履帝位”、“建侯行师”这类语言,已经明显超出了臣子本分,充满反逆杀机(屯、履、豫卦)。

多个卦的《彖辞》都显示,“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方不利而机会在西南。商人统治中心河北,正是周人的东北方,这无疑预示着和商王决裂之机已到,需要联络西部羌人、甚至西南方深山的各族为同盟军。而后来武王灭商时,西南民族蜀、髳、微等确实参战(坤、蹇、解卦);文王《彖辞》中出现最多的,是“利涉大川”一词——从关中到商都朝歌,必须渡过黄河,习惯山居的周人不习水性,这显然是老年周昌最关心的问题(需、讼、同人、蛊、大畜、益、鼎、涣、中孚等卦)。

沉溺在卦象演算中的周昌忽视了一点:他求教的占卜师来自商人控制的东方,他们和故乡的同行有密切联系。周人老族长的不臣之心,完全有可能通过占卜师的通信网传向朝歌,而商朝首席祭司又是商王的心腹。于是,商朝军队带走了老周昌。

▲卜骨商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史记》等文献完全没说这是一场战事。也许商军像以往征收羌族人牲一样来到周族,顺便带走了周昌。从当时的实力对比看,老周昌的造反念头实为异想天开。所有周族人,包括他的儿子们——后来的武王发、周公旦等等,显然都被这个想法吓坏了。商人军队执法般轻而易举地带走周昌,足以说明周人被震慑之深:他们根本没有追随首领、对抗商人的实力和勇气。

周昌被捉走,把所有的难题都留给了儿子们。夫人大姒为周昌生了好几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周发、周旦此时已经成年。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朝歌向商纣王求情,祈求他宽恕周昌因老迈糊涂而产生的妄念。

《史记》记载,几个从商朝叛逃到周的臣子(闳夭、散宜生等),带着礼物到商都祈求纣王。这显然不是全部实情:见到叛臣只会增加商纣王的愤怒,何况此时周族也难以吸引到商朝的投诚者。商纣是异常聪明的人,“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周昌的儿子们不出面,他肯定不会宽恕周人(《史记·殷本纪》)。

▲刻辞卜骨

文王诸子这次去朝歌的屈辱经历,只是在他们灭商、夺取天下之后,才被隐讳了起来。事实上,他们在朝歌经历的远不止是委屈羞辱,更是如梦魇一般的血腥惨剧。

THE END
1.[洹畔夜话20]甲骨文中"暮”与兴字的异同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为暮。 被太阳余晖照射在草地上的片片树叶和抬头望见密林斜上方的落日,就是甲骨文"暮“字的造字灵感; 而树林、落日、草地、枝、叶的影子,就是甲骨文"暮"字造字的文化元素。 下面这个字就是甲骨文的暮字,从字面上看,被斜阳映射在林间草地上片片树叶的影子,就是"暮“。 https://www.meipian.cn/3efwx9jx
2.暮字源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说文小篆甲骨文 金文1/3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字从日在艸中,或从林,指日落之形。隶作莫,今作暮。字亦见从日在二禾中。金文用作暮意。战国金文有借为否定词的用法,如〈中山王壶〉的「不祥莫大焉」是。战国文字已有讹艸为大。篆文仍从茻。《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茻亦声。」段注:「且http://www.bdzss.com/bd/ziyuan/6/UFJIQkw-.html
3.大篆汉字对照表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日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日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日字的用法: 1,本义,名词:天宇中发光的天体,太阳。组词如:日出,日落,日光,日冠,日头,日晕,日食,日照,日月,日薄西山,日暮途穷,日上三竿。 2,名词:太阳由升到落的时间,白昼。组词如:日后,日内,日前,日期,日夜,日子,日界线,日积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749183/article/details/112906779
4.暮怎么读暮字的汉字介绍1、暮(拼音:m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指日落西山、傍晚时分,暮色;引申指傍晚、将尽。2、暮,形声字,从日,莫声。暮”古字为“莫”,甲骨文像日落林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小篆整齐化;由于莫被借用为表示否定的虚词,故而隶变时,人们在原字形基础上增加字符“日”,由此创https://edu.iask.sina.com.cn/jy/gRzRcUPkAv.html
5.七年级上册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教学设计12篇(全文)(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这些文字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5)仔细观察图五中的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采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除了这种造字方法外,再列举出甲骨文造字的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7yfmga0.html
6.落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落:走水路回来。 【其他解读】 洛,表示越过界河攻击。落,篆文=(草,叶子)+(洛,过河攻击),造字本义:比喻植物叶子不堪秋风寒霜的打击而飘零。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落,凡艸曰零,木曰落。从艸,洛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落,凡http://renlu.net/html/jiaguwenzidian_5439.html
7.想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相,表示登高远眺。想,篆文=(相,远眺)+(心,思念),造字本义:怀念或憧憬远方。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想,因期望得到而思念http://www.jiagumima.com/html/jiaguwenzidian_4308.html
8.血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文血,甲骨文像在器皿中的一滴液体。造字本义:祭神杀牲时滴注在器皿里的温热、艳红的牲畜体液。金文将液滴写成一点。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血,祭所薦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屬皆从血。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血,祭祀时敬献给神灵的牲畜的鲜血。字形主要依据"皿"字而http://jiagumm.com/html/jiaguwenzidian_4026.html
9.三千年前的车祸,商王的“情书”……她认真“吐槽”专业冷门,没网友表示研究甲骨文 不愧是“探究汉字生命轨迹” 比如 两个字讲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 ↓↓↓ 左为倾覆的“车” 右为事故后损毁的“车” 这是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时 发生的车祸 再比如 古人看日落也能顺便造个字 ↓↓↓ 太阳落入丛莽 便有了“暮”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95563.html
10.甲骨文真绝了10个字看完人的一生今天,CCTV纪录联动“博物汉字”,带你穿越时空,看甲骨文“活”起来 春是草木在阳光的照拂下 慢慢发芽成长 夏如同人坐在烈日之下 大汗淋漓 手还不停地给自己扇风 会意烈日当空 秋是人们收获谷物后 用火焚烧秸秆 灭除害虫 冬字同“终” 远古时代的人们结绳记字 在绳索https://t.m.youth.cn/transfer/baobao/0z6xlm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