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县畜牧兽医紧紧围绕“两强一增”行动,“6969”和“138+N”工程实施,突出“固产能、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1、畜禽产业发展
全年生猪饲养量达39.51万头;家禽饲养量3409万只,其中皖西白鹅128万只;肉类总产量5.78万吨;禽蛋产量2.7万吨。能繁母猪存栏0.85万头,全县拥有生猪规模养殖场73个。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
3、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
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病种畜禽群体免疫率达90%以上,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主要工作举措
1、抓好畜产品有效供给
为了保护生产者利益,更好发挥政策调控作用,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我县制定了《舒城县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刚性确定能繁母猪保有量和规模养殖场保有量,并且分解落实到乡镇,定期组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通过进一步强化生猪产能调控手段,逐级压实责任,稳定基础产能,抓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数量两个底线,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2、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围绕2022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比重达78.5%,收集上报直联直报平台养殖场信息备案动态管理,夯实源头数据质量,强化规模场月度监测。支持安徽金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数字牧场,该场从养殖到出栏全程数字监控,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
3、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两年来,经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以上,粪污处理效果明显。但我县还有相当一部规模以下养殖场户,他们有的紧邻村庄、有的粪污设施缺乏,粪污处理利用工作不到位,对周边造成一定环境影响。其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事关全县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规模以下养殖户养殖粪污设施及利用情况进行摸底上报,并逐户发放粪污利用工作技术指南,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增强养殖场户环保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意识,明确养殖场户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4、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春季,及时召开乡镇畜牧水产站长会议,对动物防疫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要求,全面组织实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县共免疫注射禽流感120万毫升,猪口蹄疫10.3万毫升,牛羊口蹄疫2.8万毫升,小反刍兽疫1.4万头份,全县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共144家全部实施“先打后补”,制定下发了舒城县畜禽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细则,对先打后补的病种,申请补助资金所需资料等进行要求,确保防疫取得实效,严防骗取财政资金发生。全县共完成采集样品70份,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春防任务。我县代表六安市接受省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对我县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效果评价。此外,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我县动物疫情总体稳定。
5、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先后印发了《舒城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工作方案(2012-2025年)的通知》和《2022年全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加强技术指导,指导辖区内2022年度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共计18家全部完成,并通过市级成效评价,舒城县清河源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景林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推荐为省级达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