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识记“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辶、”两个偏旁。会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总结、巩固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发现你们有一个很可贵的学习品质——喜欢动脑筋,今天,我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请听谜面:

a、小白花,飞满天,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雪花)

b、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蚂蚁)

c、来个有难度的,请注意听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导入课题。

预设

1、学生猜出来谜底。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画》。预设

2、学生没猜出谜底。好吧,请把书翻到67页,等我们一起把《画》这首古诗读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朗读古诗,识字写字

(一)观察画面

1、仔细看看书上的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

2、指名回答。师生总结板书:这是一幅有山、水、花、鸟的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字音,把难读的.字或者诗句多读几遍。

2、男女生赛读。要求:分行读古诗,读正确字音,特别是预习时圈出的二类生字,读通句子。

3、齐读。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引读。(老师读每行的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里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号画出来。

5、指名回答。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有山、水、花、鸟的诗。这首古诗总共有几句?

(三)读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谁愿意读第一句诗?自荐读。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读。

2、这句诗中有两对反义词,谁发现了?

指名回答。出示:远近有无

a、开火车读词语,复习、强调拼音。

b、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用做一做的方法理解“无”的意思。

c、练习说话,巩固生字。

1)说一说谁离自己近,谁离自己远。

2)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3、出示词语:白色听见声音

a、指名读,强调“听、声”的后鼻音。

b、去拼音开火车读。

c、交流识字方法,认识“”。

预设:色爸—色+巴=色

听近—听口+斤=听一口吃一斤(听)声强调上面是“士”,组词。

4、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课间活动:猜反义词

1、老师领一胖男孩儿站在一起,请大家说反义词。

2、自由说反义词。

学习第二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开火车轮读。

3、能找出藏在这句诗中的一对反义词吗?(来去)

a、交流识字方法,用上“来、去”说一句话。

b、识记“还”

预设:还辶+不=还辶远近还

3、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4、梳理总结识字方法,巩固生字。

反义词识字:远近有无来去偏旁归类识字:远近还

换一换识字:爸—色近—听天—无猜字谜识字:一口吃一斤(听)

5、齐读,展示读整首诗。

6、你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展示给大家听。

(四)写字出示生字“不”

1、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写字的“三个一”。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了10个生字,学会了一个生字,好多同学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大家收获都不小呢。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

画:先中间,后两边;

声:强调上面是士;

色:注意刀字头;

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1、认识最少5个以上的字体。

2、顺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音复习导入

2、出示拼音卡j,再出示卡ji,生齐读,师再出示“鸡”字,利用拼音读准“鸡”的读音,师生总结认字方法:拼拼音(师板书)

3、引出课题“画鸡”,生齐读课题,生说说你知道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

(1)、初读古诗

1、生自读古诗。要求把你不会读的字圈起来。

2、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圈起来的字读什么。(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问)师板书。

3、听课文录音,学习朗读。(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听读识字)师板书。

4、抽生读古诗。(师生一起检测抽读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2)、学习字词

1、师范读古诗,要求生听清字音。

2、出示生词:雪白满身红冠平生走将来千门万户

①小老师教读词语。

②男女生合作读。

3、学习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出示生字:画鸡雪生千平户开

②先请小老师教读,再请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1:

“平”字和我们学过的苹果的“苹”读音是一样的,只是比“苹”少了一个“草字头”。(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利用熟字对比记忆)

学生2:

我知道“千”字是“十”字头上加一撇。(师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笔)

学生3:

我是这样记“鸡”的,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鸡”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加一加)

学生4:

“雪”字是由“雨”和倒着的“山”组成的,可以这样记:山上总是下雨,天气变冷了,雨就变成了雪花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用会意字编故事)

③识字游戏:“好朋友再见”、“捉迷藏”

(好朋友再见:生读对黑板上的字卡宝宝,师就把字宝宝从黑板上取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捉迷藏:师生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由老师随意读出本课生字,学生听到后迅速用笔在文中找到,并用圆圈圈出来。)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翻开书,齐读古诗第一句。

①师: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

③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

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鸡、威武的大公鸡。(师板书)

师抽生读第一句,看看谁读出的`大公鸡最漂亮,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句。

师:大公鸡除了漂亮,它还会喔喔叫呢?你们知道大公鸡都在什么时候叫吗?

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师:是呀,天刚一亮,大公鸡就叫醒农民伯伯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很勤劳,大公鸡起得比农民伯伯还要早,大公鸡勤劳吗?你喜欢这只勤劳的大公鸡吗?

师请喜欢这只公鸡的学生齐读古诗。

师:大公鸡除了叫醒农民伯伯,还会叫醒睡懒觉的小朋友呢,不信,你听——(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动画课件)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大公鸡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懒觉的小朋友,帮助了他们,大公鸡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向大公鸡学习,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懒觉。

3、师生齐读古诗,会背的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走将来。

()()()敢轻言语,

一叫()()()()开。

四、板书设计

画鸡

漂亮

威武(的)大公鸡(人类的好朋友)

勤劳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在学习《画鸡》这首古诗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前8个单元的生字,有了一定的认字基础,并且学习了aoeiuü6个单韵母,还学习了“bpmfdtnl”8个声母。所以,《画鸡》这首古诗中,“头上、不用、红、雪白”等生字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新生字“画、鸡、户”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教学时,就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板块一:猜谜激趣

1.师出示课外谜语,生竞猜谜底.

2.师读本诗内容,生竞猜谜底.

3.师揭晓谜底,出示诗题.

板块二:正确读诗,多样识字.

1.读诗认字

认真读古诗两次,遇到不会的拼音请拼音宝宝来帮忙.

2.出示生字,全班一起读一读.

板块三:围绕谜面,发现谜底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将景物圈出来

2.学习第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山有色水无声对比,山是什么颜色的?水有没有声音?

为什么看过去山有色,但是水无声呢?(画中的水)

(2)这里有几个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色:斜刀头,色彩、白色、景色

有:有的、有趣、没有

无:没有就是无的.意思,无数(实在太多了,没有数字可以记录下)无声、有无

(3)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远近)

(4)远:距离很远,远方、远近、永远(一直)

近:距离近,近处、近来、相近

远和近有什么相似之处?(走之底)

请你说一说,在教室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近?

(5)这里还有一个字很神奇,近—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换一换识字法)

听:听见、听说、打听(向其他人询问)

3.学习第二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这里有两个景物,花和鸟。

(2)同学们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但是现在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盛开着?(画上的花)一般的小鸟在人走进都会飞走,但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了,这只小鸟动都不动呢?(画上的鸟)

(3)这里也有一对反义词(来去)

(4)来:来去、从来、回来

去:去年、回去、不去

(5)这里还有最后一个生字,它是还

4.读了这首诗,你从哪里猜出它的谜底是画的?

板块四: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1.出示来去,让学生观察笔顺、笔画特点

2.范写:来(点向里斜,长横在横中线,垂露竖在竖中线,撇捺要写得舒展)

去(短横在横中线上面,长横在横中线下面略微往上倾斜,撇折要略微往上提)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法欣赏法朗读法

教学媒体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思路: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思路: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思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思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思路: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思路: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思路: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5、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一、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思路: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3、背诵。

4、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三、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

思路: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思路: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六、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思路: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凵(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⑴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⑵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⑶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⑷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⑸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⑴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⑵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⑶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⑷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

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⑸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⑹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⑴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⑵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⑴自己练习背诵。

⑵同桌互背。

⑶指名背诵。

【板书】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1.正确书写“来、不”两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正确书写汉字“来、不”。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一、复习导入

1.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远方、没有、色彩、近郊、听见、无论、声音、还是、流水、离去、未来、不是。

2.反义词我知道。

远→近有→无去→来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全班齐读古诗,学生之间指名读古诗。

同学们再读这首古诗时,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吧!注意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3.配合动作表演,感悟诗意。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边朗读边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进行表演。

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当读到“人来鸟不惊”时,要做出摆手的样子。

三、理解课文

1.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是一幅画呢?说一说原因。

2.在画中,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虽然春天过去了,可画上的花依然开着。尽管人走近了,画上的鸟一点儿也不害怕,也不飞走。

3.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

同学们,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景,我们能改一改这首诗吗?(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4.根据交流情况,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四、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

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逐笔范写“来、不”,让学生观察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①“来”的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距离适中,撇、捺要舒展。

②注意“不”的竖从撇的上部起笔,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长点。

3.学生在本上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每写完一个字教师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

4.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描红与独立书写不同之处。

(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的范写,还要看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

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5.学生在本上再书写,班级展示。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

“水”的第一笔是(),“不”的第二笔是()。

2.请你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来--()大--()多--()

远--()有--()上--()

3.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6、画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共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学生动脑筋猜

⑶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1、讲读第一、二行:

⑴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六、小结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中我把故事寓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检测生字的过程中以开火车、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用多种朗诵形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1.检测“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经典诵读----《雨》

二、检测生字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1、小老师领读

2、个别读

3、教师指导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去掉拼音开火车比赛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6、小组赛读

三、授课:

借助故事,引出课文插图。

1、故事《书生写诗》。

2、出示课文插图,根据学习指导,小组讨论: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故事、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引出古诗,初步感知。

1、分句欣赏,思考问题:为什么从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为什么走进听水流声,却听不到?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2、揭示谜底,引出课题。

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

3、引出古诗。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我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说明:

通过插图、生动的语言、表演进行描述,帮助学生对理解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听视频范读。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分组读、齐读。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读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其次,读的形式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体读等。再次,不要让学生变成“盲读”,因为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学生就有可能不是看着字读,而是背诵诗句。因此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四、吟诗打擂台:

1、课件提示:可以用两人拍手、围圈拉手、拍手加拍腿或拍桌子、唱歌、跳舞、摇头晃脑、等朗读方式展示。小组讨论3分钟,(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采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使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从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诗语言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合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应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并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生当当小老师评价同伴,训练学生一起认真听、仔细评。

五、当堂完成,成果检测:

六、板书: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利用“山、水、花、鸟”图画绘制板书。

七、课外延伸,配乐朗读

跟着诗人李峤走进五言谜底诗《风》,去感受风的世界,聆听风的声音。

THE END
1.西藏“藏”字的来源和音译之谜,你知多少西藏“藏”字的来源和音译之谜,你知多少牛锅巴小钒 黑龙江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明明是同一首曲子,为什么“粤语”比“国语”好听,到底差哪了? 下饭音乐 6148跟贴 打开APP 超出你想象的地球故事,这是一段被深埋的历史! 超自然研究所所长 2731跟贴 打开APP 蒋介石晚年曾痛骂,我失去江山不怪任何人,https://m.163.com/v/video/VZK6LBIHD.html
2.www.zn119.cn/xxxr47536631.shtml中文字搜索结果av大师 国产美女白浆进入无套 120秒免费体验试看5次_山西新闻网 Julia无码 打烊后仅剩的沙龙有第二季吗 日本丰满色妇熟妇 少妇色XXXXX猛叫 国产黄片基地 嗯啊爽 性别巴黄色网站 正在播放惠奈酱cd办公室 淫人妻拘束导航 在线无码影院 黄色视频好寂寞 免费日韩亚洲成人 日本裸妞 日本人穿袜http://www.zn119.cn/xxxr47536631.shtml
3.藏,去掉偏旁,是什么字,怎么组词藏可以换什么偏旁并组词 瑞去掉偏旁,再加上其他的偏旁是什么字,可以组什么词 鹭字去掉偏旁加上另一个偏旁是什么?组词呢?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f7aa965f76fb743be8ecbf6aca0b7c37.html
4.我不是猪头攻略大全11、“成语字典”有多少个字? 答案:4 12、把小狗藏起来 答案:把小狗图案拖出屏幕即可。 13、帮小明算一算这题是多少? 答案:12 6倒过来就是9了,没毛病。 14、电脑卡住了,请关闭电脑 答案:移开电脑,点击隐藏在电脑下的电源总闸。 15、禁止吸烟 https://www.9game.cn/news/9922231.html
5.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插旗袍政治老师的大肥逼 日本黄色视频中文字目 林心如下面好紧好多水 男人的鸡鸡插入女人屁股里免费视频应用软件 小鸡鸡插进屁股里的直播 日本A级成人电影 国产日本亚洲日韩高清 porono中国video另类 ?爱情岛论坛免费线路 成人网页游戏大全 小芳好大?太涨?快点深 W78W78W乳液永久十大排名 意昂体育http://www.syedugroup.com/appnode89445120.htm
6.惬去掉竖心旁是啥字惬去掉竖心旁是啥字谢谢你光临我的梦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匧,汉语汉字,普通话读音为(qiè)。 古同“篋”,本义:快意,满足。同本义。 解释出处:匧【子集下】【匚字部】,詰叶切。與篋同。匧,藏也。緘也。藏衣笥。懂得自己 2023-05-04 14:44:20https://edu.iask.sina.com.cn/jy/2PCYUARhOff.html
7.文献管理神器Zotero的常见使用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45. 批量去掉参考文献的卷和期号前面的 0 46. Zotero 内置 PDF 阅读器的快捷键 47. 批量修改文献条目标题为句首字母大写 48. Zotero 界面如何给某些操作设置快捷键 49. 批量下载知网的期刊文章文献 PDF 50. 利用 SciHub 批量下载外文文献 PDF 51. Zotero 笔记的英文字体为 Time New Roman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4179347/article/details/127410566
8.gk6.bjzjxf.com/newxr51382785.htm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中字与上司出轨的人妻 舔乳头动态视频久久 伊甸园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 性无码免费 儿媳苏玥第250章 啊啊啊动态图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 avtt2019com 5G影院在线 美女被大鸡巴爆插网页 在线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茄子视频懂你更多破解 今天藏机图 十八污禁止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双飞调https://gk6.bjzjxf.com/newxr51382785.htm
9.wolf的回复父母牵挂武汉儿(3 字词牌名二,3+3)长相思、江城子/徐锦忠 一直挂念着武汉儿女(3 字词牌名二)长相思、江城子【武汉,别称江城。】 /无锡灯谜学会 武汉有难,八方支援(《聊斋》篇目三,2+2+2)保住、江城、周生/汤政良 向武汉集结,苦战疫情(电影二)兵临城下、辛弃疾/邱立魁 http://lndm.i5g5.com/member/9/reply/23
10.2024年刘谦魔术解密!3、拿出最上面一张扑克牌藏起来; 4,任意拿出一张、两张或三张扑克牌,再插到剩下扑克牌的中间任意位置; 5,如果是男生拿一张,如果是女生拿两张,扔出去; 6、见证奇迹的时刻,每说一个字,拿一张扑克放到最下面; 7,好运留下来,烦恼抛出去。每说一句话,操作一次。依次一张留下,一张抛出去,留下的依次放到最https://www.meipian.cn/50rxby02
11.stat.wzljl.cn/jnjn77620248亚洲欧美伊人999在线观看 丿日本字 日本卖婬BBW护士中国 三级黄色录像毛毛 av操死你小骚逼 我要看一级一级毛片 欧美大屁股高潮社区 日韩Va人妻中文 黑料插逼操 17C17.C0m无码黄色片 妺妺扒开裤子自慰给我看 国产美乳在线观看视频 丝袜骚b 嘼皇Ⅴibestialitys 美女尿尿综合网 萌白酱自慰18禁 流出白色http://stat.wzljl.cn/jnjn776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