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论文范例6篇

经营方式的差异是农耕区畜牧业与草原区畜牧业最为明显的区别。我国传统农耕区农户定居,以村落形式集中居住,就家庭为中心经营畜牧业,分散圈舍养殖,或以定居点为中心小范围游牧。因农耕的需要而饲养畜禽,规模不大,因此需要的养殖技术较为简单,对管理要求不高,病害往往是制约因素。草原区畜牧业普遍水热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定居的生态需要,多以游牧为主,活动范围大,往往可远至上千公里。由于气候的波动性,草原区畜牧业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天气、饲草料、疫病、食肉野生动物侵袭等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对养殖知识及生产组织水平的要求很高。为了对抗风险,减少生产的边际成本,因此草原区畜牧业不以小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而是以氏族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生产,家畜虽私有,但内部多有分工。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化生产,单个放牧单元的家畜规模可达成千上万。

(三)农业经济地位不同

(四)驯化的畜禽种类不同

农耕区畜牧业与草原区畜牧业对畜禽的选育标准有差异,驯化出的家畜种类、品种也不一样。农耕区畜禽的选育标准主要为饲料转化效率高,多为杂食性,能够喂养农耕生产出的各种农作物,生产性能好。个体大小不重要,多不善游移,独居群居均有,繁殖率要高。由于有圈舍保护,对恶劣环境的耐受力也不是重点。总体要求是易于管理,家畜种类地域差别不显著但品种区域有差别。草原区畜牧业饲养的几乎都为家畜,它们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多为草食动物,且体格较大,便于牧人在空旷的草原地区监管。往往一个游牧系统饲养多种家畜,各有作用。家畜为了采食、躲避自然灾害、种内竞争,都非常善于游走,喜群居,耐受力好。草原区家畜与环境之间经过多年的双向选择,家畜种类的区域差别很大,如在青藏高原饲养的是藏羊,而蒙古高原则饲养的是蒙古羊,前者耐寒、耐高海拔;后者适于游牧,耐寒耐旱。

(五)孕育的文化类型不同

这两种类型的畜牧业还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农耕区畜牧业分布于汉民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区域内;而草原区历史上一直为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所占据。从历史传说到历史记载开始,就出现了中国文化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虽草原民族与农耕朝代有所演替,但各自区域内的畜牧业形态几乎没有变化,所孕育的两种文化,既有冲突,又有联系与交融。农耕和畜牧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线之一。

二、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一)南方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中国南方的农业系统主体起源于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以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为滥觞,逐步融合荆楚和巴蜀农业系统,并随着汉族的流徙向南推至珠江、闽江流域,向北抵及淮河以南,向西远达西南岩溶地区,最终将稻作农业系统扩散到整个南方地区。稻作农业系统的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副业存在,核心是建立了“粮—猪农业”这一简单而又高效的农业结构,猪吃残羹剩菜及多余农副产品,并辅以鸡鸭鹅等家禽,按需促进役畜的饲养。以长江流域为主还产生了蚕桑养殖这一独特的劳动密集型养殖业类型,长江上游的巴蜀和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都是重要的养蚕治丝起源地与发展地,衍生了蚕桑生产与其文化系统。南方农耕区畜牧业多舍饲经营,并培育出相应的品种,如太湖猪、湖羊等。不占大量土地,管理精细,配合优良的水热条件,种养相得益彰,生产效率很高,满足了南方地区在宋代之后成为全国经济、文化重心的物质需求。这一精细舍饲畜牧业模式的发生有其合理历史内核,在现今及以后的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其价值应予以肯定与重视。

(二)北方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北方的农业系统建立在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之上,并向北扩展到东北辽河流域,向南扩展到淮河流域,向西到达青藏高原东沿。种植粟、黍等旱作作物,生态广谱性,森林、草原等不一而足,早在周代就有“马、牛、羊、豕、犬、鸡”六畜的养殖。畜牧业起源多元化,畜禽品种依生态系统而定,驯育出不少性状优异的草食家畜品种。但随后畜牧业的基调受“粮—猪农业”之影响,无不竭力种粮养猪。水热条件较南方次之,没有大量余粮大规模发展耗粮型畜牧业,但因农田附近天然草地面积较大且不少区域处于半农半牧区,多保留了牛、羊等草食动物的舍饲或半舍饲的畜牧业模式,在定居点附近进行适度放牧。精细管理的程度较南方差,但畜牧业的模式更为灵活,农牧结合,不专事农耕,如宁夏盐池的滩羊养殖系统,甘肃民勤的绿洲-荒漠草地放牧系统等。北方农耕区靠近草原牧区,与其发生不自觉的系统耦合,还产生了如四川雅安茶马互市、甘肃临夏东乡异地育肥系统等重要畜牧业文化遗产内容。

三、草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一)蒙古高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蒙古高原生长有羊草、羊茅、冰草等多种禾本和豆科优良牧草,培育了牛、马、山羊、绵羊、骆驼五畜为主的家畜。游牧技术发达,可通过家畜配比来提高草场利用率;缺乏高大山体,则依靠长距离迁徙的“走敖特尔”来追寻食物与躲避自然灾害;生产组织多以部落为基本单位,各有分工。蒙古高原牧区在文化上更是大放异彩,因没有阻隔交通与交流的自然屏障,游牧部族常可在这块大草原上建立类似农耕政权的有效管理组织,如秦汉时的匈奴、隋唐时代的突厥、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明时的北元等,他们都曾在此登台亮相。蒙古高原既是他们挥师南下入主中原的大本营,又是他们班师回乡休养生息的根据地。蒙古高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既是孕育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形成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又通过互市或军事介入,与南方的农耕政权发生物质和文化交流。

(二)青藏高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在青藏高原农业系统中,畜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潮湿,牧草生长期短。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并培育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专一型藏系家畜,如牦牛、藏马、藏羊、藏猪、犏牛和藏獒等。畜种分布出现地域化、专业化的特征。牦牛是古人类在狩猎生活中逐步认识和驯养出来的家畜,比较适应高原生态环境,分布较为广泛;马、驴、骡和猪等牲畜的高原适应能力较差,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一代;绵羊和山羊更能适应高寒环境,多分布于山地之间。高寒草原+藏系家畜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寒草原畜牧业区域,游牧业经济活动表现岀明显的专一性、稳定性特点,其游牧系统是建立在不同海拔高山草地之间的季节游牧,游牧的距离不远,如四川红原的麦洼牦牛放牧系统,甘肃天祝县的白牦牛放养系统。同时青藏高原畜牧业还哺育了藏族及藏传佛教的地域性文化,其农业伦理思想不过分追求畜牧效益,如藏族的放生传统、野生动物爱护、禁忌文化等习俗,生态伦理思想非常浓厚。

(三)西北内陆畜牧业文化遗产区

四、结语

执行畜牧业的投资预算管理,就要首先制定好项目建设的目标,以此来判断项目建设的内容、形式及进度,之后核算出每一年份的分项投资总额。畜牧项目的投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执行:项目建设在进度方面的安排,将良种繁殖及畜群周转作为主线轴,在预算管理方面,将畜群视为核心,并确保项目上的一切建设内容的进度及投资规模。项目中畜群的周转、母畜的繁殖率,甚至是仔畜的成活率方面的技术都要通过畜群的投资预算进行。畜牧项目由于具备较大的风险,因此在投资预算时要谨慎而行,并充分提取预备费用。

2强化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

3完善劳动组织管理

3.1生产劳作方面的管理

畜牧业在生产劳作方面具有一些特征:劳动对象的特殊性;生产劳动的双重性;舍饲劳动的平衡性;劳动产品的阶段性。

3.2项目的产业化经营管理

畜牧业在投资项目的组织方面要考虑项目的特点,在本地所拥有的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只有较好地处理出现的问题,才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稳步发展,而且能够实现较高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3农户合同的管理

扶持真正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通过政府扶持、积极引导、法律规范,为先进企业提供一个健康、有效的竞争环境。不断改革制度,持续改革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让交易风险和收益逐渐实现平衡。

4生态环境管理

4.1牧草建设及维护管理

牧草生产在畜牧业的发展上极为关键,没有草就不会有畜,没有草场的建设就不会有畜牧业的生存及发展。提高草场的建设管理,项目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植被保护计划、草畜均衡制度、生态环境保障方针、水土保持方案以及防风固沙方案等。

4.2畜禽粪便的管理

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甚至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畜禽的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2]。对于粪便污染问题的处理方面,应当由污染的一方进行主动治理,并且也要对受益方进行适当的收费。在处理的方法方面要以可持续循环治理为方针,不断找出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出路。

5结束语

1.创新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畜牧产业模式。

2.建立适合京津市场需求的优质畜产品基地。

3.构建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市场。

4.搭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5.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1.1有效缓解草原的压力,使草原恢复生机

我国有大面积草场,维持畜牧业发展,可是,由于草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逐年加剧,草场承载的能力也逐年减弱。有些省份草场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无法实现放养任务,已经将放养转变成了圈养。要保证饲料的及时供给,还要缓解草原压力,就将饲草青贮技术引进畜牧业,使牧草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还减轻草原的压力,使草原可以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通过饲料青贮技术进行牧草的原料加工,使牧草需要得以满足,保障畜牧业饲养的质量。

1.2保持饲草营养价值,利于饲草的保存

1.3饲草青贮后具有更好的适口性,促进动物消化

饲草和饲料作物在青贮后,能够保持住青绿时鲜嫩和柔软的状态,还会产生乳酸与醋酸,保持着酸甜清香的味道,能够很好地提高动物适口性,而且青贮饲草能量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干草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同类干草。通过青贮技术,还能提高粗蛋白质与可消化总养分、消化能的含量。

2饲草青贮技术

2.1饲草青贮技术的设施改进

2.2青贮工艺的流程和要求

2.2.1适时收割才能有效提高饲草青贮的产量

饲草青贮选择的饲草在幼苗到成熟各个时期都可以制成青贮的饲料,不过,由于营养价值和青贮饲料的产量要求,一般要选择最佳收割时机,例如,燕麦就要在100~130cm株高时收割为最佳,可以保持丰富的营养,还能在全年进行2次以上的收割,太早收割会影响饲草青贮的产量,太晚收割会影响营养物质。

2.2.2青贮草贮前处理技术

以燕麦为例,在收获后是可以直接青贮的,处理前要先切碎,切短些茎秆可以更好完成装填利于压实,形成无氧的环境,更快完成发酵,装填更多草料,有效提高贮窖利用的空间。压实后,还能快速排出汁液,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可以把青贮分成亲氧、发酵、稳定与出料4个阶段。全程生物反应时会降低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植株蛋白质消化率,切碎后要及早完成装填,控制青贮饲料氧化中营养的损耗。

2.3装填过程和要求

青贮饲料切碎后要逐层装填到青贮窖内,每层保持在15~20cm,可能进行踩踏和压实,增加高蛋白的饲草料,例如,葵饼与首蓓等。可以将干草与鲜草混合在一起进行贮存,鲜草间夹着干草,对干草可以喷洒水分,保持65%以上的含水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在装填时可以增加饲用的氯化钠,提高动物适口性,完成发酵后,饲草下沉不能超出窖深10%,也不能超出窖口60cm,才能进行封顶。

2.4饲草封窖的技术和要求

对窖口密封后,要先覆盖软草或者短秸秆,一般厚度为20cm,再进行塑料膜的覆盖,塞严防止透气,再用黏土将四周与窖顶封严,也可以直接覆盖土,厚度为30~50cm,保持窖顶的馒头形状,利于贮窖的排水,防止漏水与漏气等情况发生。一旦窖口密封出现问题,就会使空气与水分进入,产生酶菌等,使腐败菌进行大量的繁殖,青贮料就会发生变质。一般发酵14d后,就会使青贮物生化活性到达稳定的阶段。

3畜牧业中推广饲草青贮技术的方法

3.1朝着产业化的模式转变

3.2开辟推广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与引导,对青贮饲料发展增强了经济效益,还创新了很大青贮的新模式,例如,青贮银行和自贮、收贮等青贮模式,青贮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可以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与资源合作中试行新模式。

3.3青贮质量标准不断的完善

我国青贮饲草现阶段还存在一些质量与安全的问题,各地方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调查,总结配套的技术,对青贮技术的规章和流程不断的修订,使饲料卫生与安全标准、检测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青贮饲料原料与成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要严格进行控制。

3.4提高饲草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

我国加大对秸秆等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利于畜牧业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在观念上就要提高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使畜牧业养殖青饲草青贮用户与饲草青贮经营者了解青贮饲料巨大的价值,能够主动的、自发的、自觉的生产、使用青贮饲料,不断提高青贮生产技术水平,扩大青贮的经济效益,使饲料的加工朝着自然饲料的模式发展。

3.5推广饲草青贮技术,提高青贮人员技术

青贮饲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青贮饲料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例如,在青贮中增加添加剂,使用捆裹窖藏的技术、使用饲草机械的技术等。随着大量新技术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饲草青贮品质,将饲料形成为产品。通过规模化的生产,以机械和集中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青贮技术推广的宣传,加强试点和示范的各种宣传及培训,还要注意培养青贮工作人员技术,可以由地方政府派出专业的青贮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青贮工作的新技术和应用,推广饲草的机械应用,增加饲草应用机械设备的政府补贴,可以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户的负担和风险。

3.6加大青贮科研人员和物力的支持

通过政府的支持,选择具有科研实力的科研单位、具有经济实力企业或者高校,以合作方式来完成青贮技术的研究。同时,政府要推行青贮技术的各种优惠政策,为青贮饲料生产企业或用户提供资金的支持,通过技术研究和试验,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或用户青贮的水平,既能提高饲草青贮质量,还能节省成本,推进青贮产业化的进程,加快青贮技术革新的速度,实现双赢效果。

3.7打破技术障碍寻找到新的创新点

现阶段,青贮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将青贮技术研究重点集中在生物制剂上,要提高青贮纤维素降解率与饲料蛋白等方面的提高。通过微贮技术在青贮里找到高效菌种瘤胃微生物消化道与排泄物、枯草较多泥土等存在的新菌种,寻找新菌种也可以对现有菌种驯化、筛选或诱变,转变为高产纤维素酶、蛋白含量高超级细菌,可以为青贮研究实现质的突破。而复合菌种经过发酵后,是能够弥补单一菌种存在的不足,在菌种间进行适当搭配是十分困难的,只有适时适量进行添加菌种,才能对菌种间无法共间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克服,例如,白腐菌种混合培养对胞外酶分泌会产生互惠性,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降解率。要提高对新型发酵装置的开发,使发酵环境满足不同菌种要求,更改发酵条件,进一步开发新型的发酵装置,使复合菌种发酵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

4结束语

1.1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特点

1.1.1生物转化与自然增值

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发生自然增值,其价值通过人类劳动与自然增值共同作用形成。同时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成长,其价值也在不断增加,直至达到繁育年龄,价值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畜牧业生物资产的老化,价值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1.1.2多样性

在畜牧业生物资产中,不同种类资产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乳用牛为例,可以将乳用牛划分为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成年牛、淘汰牛5个成长阶段,而蛋鸡则可以被划分为雏鸡、育成鸡、产蛋鸡、淘汰鸡4个成长阶段。同一畜牧业生物资产在生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命体态,使得价值差异较大。

1.1.3地域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同一种类但生长在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差异。如以体格健硕的西门塔牛为代表,西门塔牛多处于海拔较高,拥有清新山地环境的瑞士,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西门塔牛的发育较好,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其价值也较高。

1.1.4季节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如奶牛的泌乳过程。正常情况下,16~25℃为奶牛泌乳的最佳温度。但是夏季高温酷暑时节奶牛厌食,精神萎顿,牛奶产量下降。而到了冬季,严寒同样会导致奶牛泌乳量下降。总之,畜牧业生物资产的价值随季节的变化也会有较大波动。

1.1.5周期性与流动性

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差异较大,如肉鸡的生命周期为1~3个月,而奶牛的生命周期则长达6~8年。同时,处于不同周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流动性也不同。如肉鸡、肉牛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在出售时价值一次性转移,因此流动性也较强;而蛋鸡、奶牛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随着产出品的逐步转移,非流动性较强;但是这种流动性与非流动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蛋鸡可以改变用途用作肉鸡出售。

1.1.6风险性

1.2畜牧业生物资产的综合分类

2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按照我国新颁布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估值技术目前有三种,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不同的估值技术下估值的结果差异较大。现实中没有一种估值技术是绝对完美的。同时,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个体差异较大,价值波动明显,这必然会影响估值技术的选择。通过对不同类别畜牧业生物资产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估值技术的特点,对不同类别的畜牧业生物资产估值技术的选择如下。

2.1成本法———未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2.2收益法———成熟畜牧业生产性生物资产

2.3市场法———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

处于淘汰期的畜牧业生物资产及其他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企业持有的目的是在1年内或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此类畜牧业生物资产大多拥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市场中可以找到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如种畜、肉畜、肉禽市场,因此适宜采用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利用与消耗性畜牧业生物资产相同或相似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参照市场交易环境及价格进行估值的技术。其隐性含义是在一个有序的市场中,通过对比调整相似生物资产的价值来确定被估值资产价值。延续上文中蛋鸡的案例,可以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畜牧兽医等网站查找蛋鸡的价格,并根据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此作为蛋鸡的入账价值。

THE END
1.农业类型种植畜牧渔业林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农业也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田间作物种植。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了四大类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以及林业,每一类都有其独特性质和对环境影响。 种植业又如何? 种植业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大支柱,它涉及到各种作物,如小麦、大米、小麦粉等谷物,以及蔬菜水果等新鲜食品。在这个过程中https://www.zhanseog.com/xue-shu-huo-dong/279216.html
2.?如何破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难点?他山之石饲料饲草短缺、养殖成本高企是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通辽市大力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市推进行动,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提升,推广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模式,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年产玉米180亿斤以上,年产玉米秸秆近1000万吨,其中70%以上通过养牛实现过https://zgcsswdx.cn/info/13167.html
3.初中地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上图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西部和东部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wNzE5MA==&mid=2649750663&idx=4&sn=08401912baadd53741644fa6d5dd54a6&chksm=89e77a7f22503417e244a28e80b37ed952c53664d774156721e56a554b1f03acdb3136078cb7&scene=27
4.本周北方低温雨雪不利设施与畜牧业生产南方温高光足利于作物生长本周 北方低温雨雪不利设施与畜牧业生产 南方 温 高光足利于作物生长 预计 未来 十天 大部农区气温偏高 利于 农业生产 一、本周 天气特点 及农业影响分析 1 .1 本周天气特点 本周(http://weather.agri.cn/m/view.php?aid=3769
5.南方部分山区应重视草食性畜牧业发展牛羊业篇++阳光畜牧网许多南方山区目前已具备优于北方草原的大规模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条件。且由于南方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牧草单产较北方草原高出数倍。用农民的话说,“以前人人上山砍柴,山都秃了;现在没人上山砍柴,路都没了”。弃耕的耕地和草地、林地都连成了广阔的优良牧场,可资放牧之用。http://www.ygsite.cn/m/show.asp?id=56874
6.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于康震最新讲话–中兽医药联盟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大,发展家庭牧场有条件;南方人多地少,要依靠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大户。家禽生猪产业化程度高,推进工厂化集约养殖路径清晰,要坚持下去;牛羊生产周期长,可通过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模式,让加工企业带动更有效益。 9、支持大型企业产业链延伸 畜牧产业链条长,可以前拉后带,合工商企业进入。畜产品从生产到上https://www.atcvm.cn/?page_id=1629
7.2)牦牛是地区的特有畜种.该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南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划分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根据图中图例.南方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是 .(2)牦牛是 地区的特有畜种.该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 地带.(3)伊犁马是新疆牧区的优良畜种. 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http://www.1010pic.com/czdl/shiti_id_cf29606919cd4a2b06b2910bc5dfa6db
8.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精神,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部编制了《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http://www.moa.gov.cn/nybgb/2006/djiuq/201806/t20180616_6152337.htm
9.中国气象局2013年12月新闻发布会网上直播11月,东北地区中东部两次大范围强降雪天气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温室大棚内温度降低,采光困难,蔬菜和花卉等生长受到抑制;部分温室和大棚出现膜破或顶塌,甚至整体倾倒,牲畜棚圈被雪压塌,导致棚内作物、幼畜和弱畜受冻。另外,降雪还对东北地区粮食的存储晾晒及运输产生不利影响。 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3-12/03/content_30747161.htm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天宫课堂”———“宇宙级”的知识浪漫佚名?C.说明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外形特点不同(4)最后一段“二十世纪……畜牧业才得以恢复”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最后一段阐述了狼、红毛兔和牧草之间的关系,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发布:2024/12/14 16:0:1组卷:14引用:2难度:0.5 解析 3.阅读语段。 这是一只(非常 十分)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穿着 披着)https://www.jyeoo.com/shiti/a7dc7610-7915-4d15-9e5d-e741d4dba252
11.口味+蘸料,你的火锅是什么味道?沙茶酱酱料牛肉酱油南方种植蔬菜比较容易 相对于食物中的盐量 糖反而成为了人们加强身体水分代谢功能的 重要物质之一 再加上南方又盛产甘蔗,糖类较多 北方地区地域辽阔,特别适合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被称作“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牧群,东有果园” 又加上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等特定地理环境 https://dy.163.com/article/G6GO7NRA0511C4OP.html
12.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大体说来,虞夏至春秋是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农业过渡时期,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确立了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隋唐到宋元,进一步形成了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体系,明清则是农区进一步扩展、耕作技术进一步精细化时期。[1] 在这一过程中,畜牧业生产也有起伏,这种起伏并非始终与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同步的,但也不是如某些同志所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lgp/lgp15.htm
13.全国畜牧总站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是承担全国畜牧业(包括饲料、草业、奶业,下同)良种和技术推广,畜禽、牧草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畜牧业质量管理与认证,草地改良与生物灾害防治等工作的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http://www.nahs.org.cn/
14.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分析:我国的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地区. 解答:解: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把我国分为西北、青藏、北方和南方四个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北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北方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故选:C. 点评:考查了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要牢记.练习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a8de19157faefe52504209498f1c7492
15.饲料资源本地化迫在眉睫!韦英明:建议发展秸秆畜牧业实行节粮型“牛价低迷,养牛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多方面原因,预计下半年牛价可能仍然不会回升。”韦英明表示,南方牛羊养殖的出路是北方发展草地畜牧业、南方发展秸秆畜牧业,建议充分利用本地农作物秆秸及其加工副产品,尤其是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利用,如干木薯渣、玉米皮、DGGS、棕榈粕、菊花粕、豆皮、椰子粕、果皮果渣等。 https://xinm123.nfncb.cn/index.php/huodongbaodao/12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