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系统研究思路与定量方法

本文以食物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系统设计和定量研究的思路。

“自上而下”研究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演绎方法,有助于从整体理解局部问题,把复杂难题分解成具体问题,利用系统方法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提出农业绿色发展“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包括:1)定量分析国家尺度水、耕地、矿产、能源等资源限制和全球贸易背景下农业生产的潜力;2)划定流域尺度大气和水环境阈值,以此为依据优化流域农业空间布局;3)构建县域尺度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剖析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瓶颈问题,提出绿色食物系统优化策略;4)对标先锋农户(企业)关键环节,分析种、养、加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自下而上”研究思路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的归纳方法,有助于理解系统内部单元的相互作用,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及其演化的历程。本研究据此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包括:1)调研和跟踪农户(企业),分析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研发关键技术,探索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模式;2)对标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指标,探讨县域农业绿色转型的科技瓶颈、政策保障与路径,提出县域农业绿色特色产业的系统解决方案;3)完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联网并将其与模型结合,健全绿色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和政策解决方案相结合的农业绿色发展管理机制;4)提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战略、创新重点、政策保障与实现途径,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科技与政策支撑,为全球SDGs实现提供成功案例。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合力。两种思路在形式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农户尺度和全球尺度,“自上而下”的思路注重把握绿色的方向,以区域和流域环境阈值为限制因素,通过耕地资源配置,最大化农户尺度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效益;“自下而上”的思路强调农田和畜禽尺度绿色技术革新并落实到千万农户个体上,使某个环节的提升“涌现”为区域和国家生产力质的提升。而在中等尺度的流域和县域中,强调生态监测和构建可比的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二者更多地体现为相互促进的关系。“自上而下”的思路通过划定阈值、指标分解,为“自下而上”的技术实践指明方向、设置标准;“自下而上”的研究在解决具体绿色生产技术问题的同时,为“自上而下”研究提供本地化参数和验证数据,为增强模型模拟、情景分析能力提供可能。两条思路共同推动国家尺度的农业绿色发展实现。

自上而下:A.进行时空特征和对标分析,从3个支柱和4个界面角度锁定大尺度农业绿色发展现存的重大问题;B.考虑5个利益主体公平性和10个过程,建立流域和县域可比的量化指标体系和环境阈值;C.协调5个利益主体和6个目标,进行系统优化与迭代,确定最优农业绿色生产结构和空间布局;D.参考7个途径,进行情景分析和反推分析,将情景分析结果与6个目标比对,检查目标实现情况,最终结果用于指导县域尺度农业绿色发展实践。

自下而上:E.从10个过程入手,研发农户尺度关键技术,从4个界面考虑和借鉴优秀典型县域模式,与此同时,积累生产技术和模式参数;F.以6个目标和7个途径为参考,考察并监测农户和县域尺度生产、生活、生态、科技、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状况,建立本地化模型数据库;G.将本地数据代入县域指标体系,并结合生态联网检测的环境排放的实际值,与模拟数据比对,考察模型模拟结果在6个目标和10个过程模拟中的准确程度;H.基于3个支柱和4个利益主体的视角,总结凝练国家应着力发展和建设的科技战略、重大工程、政策保障等。

以食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定量研究思路,利用多指标关联分析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协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以流域尺度绿色资源和环境阈值为约束,定量设计农业绿色发展系统解决方案,提出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实现路径。以下介绍农业绿色发展系统定量研究案例。

系统分析方法是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有助于理解食物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定量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解决途径和系统评价,阐明各种优化措施对全产业链的影响。本研究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农业绿色发展系统定量研究思路;在农户-流域-区域-国家-全球多尺度下,构建了以食物系统定量分析为核心的农业绿色发展系统分析耦合模型(NUFER-AGD);初步梳理了农业绿色发展系统定量研究案例。

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和系统分析方法,以农业绿色发展系统分析耦合模型(NUFER-AGD)为工具,本研究:1)定量了国家尺度食物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潜力,指明提高农牧生产力、引导健康饮食是减小我国未来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优路径;2)明确了畜牧业转型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尤其要以饲料和牲畜集约化生产、畜禽粪尿全链条管理以及饮食结构转变为重点来推进这一进程;3)以流域环境阈值为约束条件划定了我国重点流域的氮磷排放限值、确定了我国氮磷生态脆弱区的范围,强调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促进畜禽废弃物循环措施是减少水体污染的关键;4)通过发展粪尿全链条管理技术,遴选了圈舍表面粪污酸化、降低日粮蛋白投入等高效减NH3增效技术,支撑奶牛养殖业绿色发展。案例1-3属于“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结合了自下而上研究提供的技术参数、调研数据定量设计国家、流域、县域和全产业链的农业绿色发展系统解决方案。案例4属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落实了自上而下研究中提出的政策、技术路径,研发畜牧业减排关键技术,切实助力农业农村生态生活环境改善,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THE END
1.羊群的未来绿色牧场与饲料革命羊群的未来绿色牧场与饲料革命 一、传统养殖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社会,传统养殖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导致了对传统饲料和畜牧业实践方式的一系列批评。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肉类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高涨。这一切都促使我们深思养殖育肥羊前景如何。https://www.cns1n5uue.cn/yang-zhi-bai-ke/264589.html
2.王礼宁:青海发展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下)青海省社科院通过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牧民群众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项目;通过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突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有机融合,不断优化绿色产业结构,http://www.qhass.org.cn/html/cms/guandian/9411.html
3.赵敏娟石锐“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挑战及路径选择此外,“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同时满足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内、体系间及其与社会经济其他部门的多目标兼容、多主体协同等要求。因此,有必要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对“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加以研究。 基于此,在回顾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变迁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关联和改革实践等方面解读“双碳”目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1453466083617
4.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精选十篇)1 盈江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 盈江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州关于畜牧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hcgvy5w.html
5.循环经济理论通用12篇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循环经济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循环经济理论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与环境审计互动机制研究 https://zghgy.xueshu.com/haowen/21727.html
6.中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及制约因素:基于TOPSIS和阻碍度模型为促进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应运而生[1-2]。黄茂兴和叶琪指出,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源泉,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永续共存的探索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和人类历经不同环境发展阶段的实践总结[3]。李周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以合乎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要求为基础,以清洁能源为动力,以资产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01/13426174.shtml
7.机构项目&项目宣传片本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性的培训方法,让上山下乡插队青年家庭掌握影像记录家庭口述史的能力,并通过影像的拍摄与制作使年轻一代更加关注父辈们的经历和他们那一代的历史;同时借此机会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让更多的市民家庭掌握家庭影像史的记录方法,并通过定期的展映交流,培养更多市民记录家庭史的意识和行动,从而建构一http://www.xczy.org/projects
8.项目工作报告(精选17篇)参照省、市有关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方案,由发改委牵头,县经贸委、工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协同,研究制定了《广昌县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实施方案》,以县政府并根据我店职能和担负的工作任务,班子成员、党员分别从学习方面、调研方面、实践方面深入讨论,人人发言,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思路与工作,通过现象看本质,针对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230110100555_2224571.html
9.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生成逻辑面临挑战与路径取向项目基金:本文为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1&ZD044),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度博士生自主科研项目“构建中国边疆地区新发展格局:生成逻辑、面临挑战与路径选择”(编号:BZKY2021009)的阶段性成果。 https://cssn.cn/mzx/202305/t20230522_5639581.shtml
10.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越西实践县城海拔1667米,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过渡带,两种气候特点兼具,植被种类、生物资源丰富,有苹果、花椒等十余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特色农产品,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四川省双拥模范县。近年来,越西县坚持把创新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构建创新型http://www.ddxyjj.com/scholarship_xiangxi.asp?i=21568
11.欧尔润出席第二届畜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生猪粪污资源化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首席王文国分析了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中沼气技术的纽带作用,介绍了沼液利用的技术模式,分享了沼气发酵效率提升与沼液高值利用的方法和路径。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总经济师陈天宝介绍了种养结合养分平衡的理论与实践,他讲述了农牧结合的发展史,并就种养结合养分平衡管理的理论基础、粪污资源http://www.owinbio.com/news/html/?265.html
12.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分析与政策研究(豆瓣)研究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与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报告在阐述农业绿色发展宏观背景、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及省级层面,系统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问题,并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从中甄别存在的关键问题。系统剖析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实践创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421171/
13.解读马克思的生态思想9篇(全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虽然他们没有专门系统地阐述过生态观,而且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是面临自身生存与生活资料不足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初期,但他们并没有忽略对生态环境理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自然-人-社会”的关系为发展线索,形成了系统性的特征[2]。笔者以人与自然的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3jlsax1.html
14.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提升路径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新质人才培养环节,有助于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http://m.myjjfzzx.com/nd.jsp?id=1372&id=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