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东京国际贸易博览会、巴黎展览会。这类展览会既展出工业品,也展出消费品;既吸引工商界人士,也吸引消费者。这类展览会一般规模都相当大,往往按行业划分展区并被视规模设国际展厅供外国展出者使用。在欧洲,综合展览会往往是从地方展发展成国际展的。比如莱比锡博览会。在欧洲之外的国家综合大型展览会往往起点很高,初次举办就是国际性的,北京博览会。
第二、贸易展览会
展出者和参观者主体是商人的展览会。或参观这类展览会的目的很多,包括进行市场调研、开拓销售渠道、树立公司和产品形象、提高销售额等,最终的目的是做贸易。贸易展览会的展期多为3~5天,举办日期、地点相对稳定,有规律。一些效益好、名气大的展览会的举办计划往往会排到五年以后,申请参展多需要排队等候。
贸易展览会的优势是观众对口,推销成本低,宣传影响大,接近市场等。贸易展览会的成功需要明确的举办目的,有效地计划和科学的管理。从贸易角度看,这类展会最重要。
第三、消费展览会
面对公众消费者开放的。这类展览会多具有地方性质,一般是综合性质,比如理想家庭展览会;也有一些是专业文学事业上的资助者,比如游艇展。展览会通过大众媒体比如电视、电台、新闻报刊吸引观众。观众主要是消费者,需要买门票参观展览会。这类展览会重视观众数量。展出的公司主要是经营消费品的公司,目的有树立已建立完善销售渠道产品已投入市场或将快投入市场,或能从展台直接销售中获利的公司参展。这类展览会对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较好的效果。有些工厂也参加消费展览会。主要是直接了解市场反映,直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以便改进产品,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消费展览会要是中国常被称作展销会。
从理论是讲,有两个以上国家参加的展览会都可以称作“国际”展览会。国际展览局在其公约中就是如此规定的。但是,在贸易展览业中,使用比较普遍的标准A:20%以上的展出者来自外国;B:20%以上的以,观众来自外国;C:20%宣传费使用在国外。具备上述标准之一就可称作为“国际展览会”。有此展览会制定了更高的标准。比如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展览会将国际的标准定为30%以上的国外展出者或25%以上的外国参观者。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使国际贸易的机会大大增加。据统计,在过去的30年里,国际展览会的发展速度比国内展览会快。
第四、地方展览会
地方展览会一般规模不大。特征是以当地观众为主。但是展出者可能是这一地区之外的,甚至是国外的。地方展览会的费用相对较低,但是观众的质量并不一定低。地方展览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与潜在客户进行直接接触以及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人力、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地方展览会是应考虑的营销手段。在一般情况下,公司中下层管理人员很难放下手头工作赶远路去参观国家展览会或国际展览会。地方展览会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些人员往往是公司,购货的关键人物。另外,地方展览会也是代理、地区销售人员参加展出的一个好机会。
第五、农业博览会
欧美国家习惯上把农业展览会单独划为一类。农业展览会的历史最长,发展至今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欧美国家常把林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也包括在农业展览会的展出范围里面。展出的内容有种子、牲畜、手工制品(比如草提篮)、化肥、农业机械、农业环境、农业技术等。规模小、层次低的农业展览会有乡间定期举办的种子牲畜交易市场。规模大、层次高的农业展览会有宏大的国际性展览会。大部分农业博览会具有较强的地区性质和特色。
第五、经济活动展览会
内容包括保险、银行、金融、租赁、投资等,也就是第三产业的展览会。经济活动展览会是一些家的习惯称呼,这类展览会近几年发展很快,有从地方规模上升为国际规模的趋势。由于第三产业中的保险、租赁等行业的服务对象基本在第一、第二产业里。,因此这类展览会往往被归入相应的常规展览会,而未独立成类。
第六、独家展览会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举办的俐家展览会规模几乎与常规的专业展览会一样大。该公司于1991年在英国国家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吸引了2万名观众。但是一般来说,小公司的独家展览会吸引20~30名用户是很正常的。
独家展览会的成功要点是选择和邀请观众。若无这方面的工作,就不会有质量、数量合适的观众。要选择合适的观众,想出能使他来参加的理由并邀请他。
独家展览会的一种特殊并且常见的形式是常设展厅。除了陈列产品之外,常设展厅里还可以安排操作、测试,可以展示公司历史、发展前景、重大成就等内容。常设展厅可以起到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信息交流、培训职工等功能。
第七、流动展览会
流动展览的成功要点是选择停靠点。既要能吸引足够多的观众,还在注意停靠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类展览会的组织者认为,事情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向人们说明。把许多人吸引到一个地方不容易,但是如果将有关信息送到用户那里,效果就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