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chāoránwùwài
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尽释: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丢开。
jìnshìqiánxián
两个人经过一番对谈沟通,彼此尽释前嫌,言归于好。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lìdìchéngfó
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闻一多《画展》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fàngxiàtúdāo
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àibùrěnshì
得见钱唐陈小云司马《香畹楼忆语》钞本一种,爱不忍释,亟问假归,手录展玩。清·王维鋆《香畹楼忆语序一》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àibùshìshǒu
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ànbīngshùjiǎ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ángshǒuwàngtiān
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bīngxiāogéyǎn
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chuíshǒushìlì
众管家碰了钉子,一声也不敢言语,一个个鸦雀无声,垂手侍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
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dǎogēqìjiǎ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智及见兄囚在陷车,心胆已碎,又见众军倒戈弃甲而去,忙欲……”
倒:倒转,翻转;卸:解除。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dǎogēxièjiǎ
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宋·惟白《续传灯录》)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diūxiàpáernòngsàozhǒu
他就是‘丢下耙儿弄扫帚’的性格。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dúbùshěshǒu
年轻人遇到好书都会读不舍手的。
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fèishūértàn
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晋·潘岳《闲居赋》
fèishūchángtàn
仆每读至此,未尝不废书长叹,伤岁月不我与也。元·王恽《上张右丞书》
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
jiàngzūnlínbēi,qūgāojiùxià
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jiějiǎshìbīng
非为胡公作说客,乃为故人作忠臣耳,王直已遣子纳款,故人不乘此时解甲释兵,他日必且为虏。清·余怀《王翠翘传》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jiějiǎtóugē
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分:分离;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开。亦作“难舍难分。”。
nánfēnnánshě
只是在不久以前,他被调到工程局担任总工程师的时候,两人才难分难舍地分了手。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qìjiǎdǎogē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徐庶成真》:“须臾,贼众纷纷弃甲倒戈而北。”
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qìjiǎtóugē
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qīngzhuāngshàngzhèn
我们要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qūzūnjìngxián
指人的心情很放松、欢欣快乐。
qīngsōngyúkuài
我们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shéjiǎobùxià
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shěcèzhuīyáng
宋·叶适《陈待制挽诗》:“昔年行往偶相同,舍策追羊径未通。只么空归在何处,一竿红日海门东。”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shìchēxiàzǒu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shūbùshìshǒu
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xījiānchídàn
百姓戍守锋镝之余,未及息肩弛担,又复救死扶伤。明·王阳明《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