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1355”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上项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经济总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79.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0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58.6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18.47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3:33.1:45.6,与2021年比,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0758元,比上年增长5.9%。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5%,其中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71.84亿元,增长4.1%。
2022年末,全县共有法人单位7177个,比上年末增加512个,有产业活动单位1061个,增加36个。全部法人单位有从业人员148537人,增加3549人。
2022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9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33万人,城镇化率为31.04%,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50.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70.8亿元、4.07亿元、64亿元和5.06亿元,分别增长4.5%、9.6%、3.9%和4.4%。
主要农作物产量。全年实现粮食总产66.1万吨,比上年下降1.7%,其中小春粮食11.63万吨,增长1.8%;大春粮食54.47万吨,下降2.4%。油料总产17.54万吨,比上年增长6.7%。
表1:2022年主要农作物产量情况
品名
计量单位
总产量
比上年±%
万吨
66.10
-1.7
11.63
1.8
10.14
1.5
54.47
-2.4
20.26
-2.9
17.54
6.7
13.73
6.2
3.81
8.4
吨
11.80
6.58
9.6
38.59
4.6
17876.00
5.7
林业。全县完成造林面积3200公顷,森林面积达到932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1%。
畜牧业。全县出栏生猪116.65万头、比上年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72.17万头、与上年持平;出栏家禽1601.89万只,增长2.3%;肉类总产量11.77万吨,增长3.7%。
表2:2022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情况
生猪出栏
万头
116.65
4.2
牛出栏
3.64
2.8
羊出栏
万只
13.21
3.3
家禽出栏
1601.89
2.3
兔出栏
172.37
-4.1
肉类总产
11.77
3.7
禽蛋产量
3.75
2.5
牛奶
4181.00
84.0
蚕茧
486.00
-13.7
渔业。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26万吨,比上年增长4%。
农业生产条件。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7.86万公顷(为“二轮承包”数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10.26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5.85万千瓦,机收面积8.76万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3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67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规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4.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县工业化率为17.5%。年末,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37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63户,比上年增加5户,占规上企业总户数的46%。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园区内有规上工业企业69户,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50.4%,实现产值161.6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6%。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27户,实现产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7户,实现产值85.59亿元,增长17%。
工业经济效益。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盈利企业盈利额14.81亿元,下降7%;亏损企业7户,亏损面5.1%,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47亿元,下降0.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34亿元,下降7.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16个主要产品中,产量涨幅较大的有:鲜、冷藏肉,鞋,熟肉制品,服装,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4.8%、82.5%、48.4%、42.1%,降幅较大的是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和印染布,产量分别下降15%、5.2%。
表3: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饲料吨
363578
17.7
34088
94.8
22975
48.4
31491
23.0
14503
15.9
万米
7913
1.4
14032
-5.2
万件
621
42.1
万双
951
82.5
7084
-4.4
立方米
2324627
23.3
根
293793
27.1
台
158242
-1.1
1929190
-15.0
54170
7.6
万度
98534
建筑业。2022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年末,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专包建筑企业41户,比上年增加2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下降26.6%。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增长23.9%;二产业投资增长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技改投资增长35.8%;三产业投资增长18.3%。房地产投资增长37.7%。
2022年,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169.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1%,其中新开工面积57.13万平方米,增长1.1倍;竣工面积29.43万平方米,下降56.5%。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5.28万平方米,下降20.5%。
五、商品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73亿元,比上年下降0.5%。按销售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5.56亿元,下降2.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5.17亿元,增长1.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94.61亿元,增长1%;住宿餐饮业实现餐费收入46.12亿元,下降6.4%。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78.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全县进出口总额为4836.98万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总额为4772.21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9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637公里。全县车辆营运数3233辆,其中出租汽车173辆,公共汽(电)车营运数103辆,公交车线路数21路,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2022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5.2亿元、比上年下降0.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4亿元、增长9.7%,其中实现税收收入6.22亿元,下降4.7%。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88亿元,比上年增长0.4%。
金融。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0.58亿元,比年初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36.65亿元,增长13.3%。存款(境内)中,住户存款占90.9%,非金融企业存款占5.3%,广义政府存款占3.8%。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9亿元,比年初增长16.5%。贷款中,住户贷款占44.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55.4%。金融存贷差为25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13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教育。年末,全县有小学校81所,在校学生55427人,专任教师36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中学校34(不含职教)所,专任教师406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5637人,其中初中阶段在校学生30723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4914人;全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8089人,专任教师439人;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6%,高中升学率为98.5%。2022年,全县普通高校报考人数为6094人,本科上线人数为367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旅游。年末,全县有博物馆及展览馆1个,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57.76万册。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2022年,全县有星级饭店3个,客房总数达296间,有国家A级景区3个。
卫生。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11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8个,卫生机构床位8599张,卫生技术人员53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62人、注册护士2147人,卫生防疫人员65人。
体育。年末,全县有体育场馆3个。全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1次;荣获各类体育项目奖项115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202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42097元、比上年增长4.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84元、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21974元、增长6.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46元、增长4.8%。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5.6%,农村为34.8%。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5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7%,失业保险参保38748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72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613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56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51314人。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76个,床位8517个,其中社会福利院(含民办)12个,床位2226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4932人,比上年下降12.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0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26272人,增长1.7%;农村(特困)五保供养人数7695人,下降1.2%。
十二、人口
2022年末,全县有户籍总人口135.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其中:男性71.27万人,女性64.2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1:100;乡村人口116.6万人,城镇人口18.9万人;当年出生8029人、人口出生率为5.93‰,当年死亡12565人、人口死亡率为9.2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81‰,婴儿死亡率为1.99‰。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三台县2022年统计年鉴》中各专业年报数据为准。
2.GDP、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战略新兴产业分类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5.交通、通信、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社会保障、人口等采用市统计局反馈数据。财政、金融、体育采用县级部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