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投资农业固然机会多多,但它仍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低利润困局、融资难、农企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因素,让各方“闻腥”而来的资本,十分谨慎,以探试性投资为主。
怨天不尤人投资者须“懂行”
山东老板王宏光因对农事不熟,入行头两年吃亏不少。
他当年好不容易熬到了秋收季节,无奈天公不作美,连续阴雨,花生烂在了地里,几乎颗粒无收。而前期的黑土豆也因阴雨天气,2/3烂在了田间,桑葚则刚配送到超市就过了保鲜期……
王宏光说,除了天气原因,品种培育不当,产量锐减,还有市场渠道选择等,导致前期很难盈利。
艾格农业高级分析师鲁洋均认为,农业是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产出数量和质量的可控性比较差。此外,农业生产管理者的经验、技能,对农产品的产出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而目前国内农业企业,普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新进入的投资者更甚。
回报周期长投资者要沉得住气
经得起风险,耐得住寂寞。这或许是相中农业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现在,王宏光计划除了深加工农产品外,还要发展基地观光旅游,多条腿走路。
欧宏卫也在耐心地培育市场,“从2010年开始,基地、专卖店整个投入近6000万元,预计到2015年才能收回成本。”不过,这并不影响欧宏卫的扩张计划,今年,他准备开150家专卖店。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曾茜万方
■观点
下乡资本多为探试性投资
借助工商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民资“涌入农门”缓解了农业投资不足,提升了农业发展层次,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但这也正是投资人所要面临的另一重风险:农企管理模式混乱。
该公司总经理熊文介绍,初投武汉天种畜牧时,这家公司管理、财务、人力制度等存在诸多漏洞,“我们几乎每周要去‘报到’,为天种畜牧梳理内部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岗位职责等。”
“不规范是农企的通病。”久银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刘路说,在他考察过的不少农业项目中,不乏优秀的创意点子,但让他颇感遗憾的是,这些农企的管理模式较混乱,有些甚至没有固定的创业团队,而依旧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农业投资一般资金投入较大,门槛高,而国内目前最常见的投资额尚在几百万到一千万之间。”鲁洋均表示,这说明投资者面对农业市场非常谨慎。
■提醒
招商要警惕资本“圈地”
湖北省农业厅产业处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农业行业自身的资本很少,其发展必须依赖工商资本的注入。但工商资本要带动农民增收,而不是与民争利,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要警惕工商资本在农村实施“圈地运动”。
工商资本
■名词解释
一号文件所提“工商资本”,暂时还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大体是指原来农业行业以外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