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圆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禽生猪养殖畜产品

现代畜牧业有哪些特征?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现代畜牧业具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特征。

一是生产方式绿色可持续。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和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且地区间差异明显,现代畜牧业需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基础、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等,把降碳减排作为重要着力点,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生产效率直接决定畜产品保供能力,现代畜牧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肉蛋奶的需求,同时也需在主要畜禽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安全及生产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

三是拥有先进实用的科技装备支撑。科技创新与进步是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支撑,对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畜牧业需因地制宜积极吸纳现代要素,特别是探索运用数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农机装备技术等不断提升传统要素,有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具有快速高效的疫病防控能力。随着畜牧业体量扩大和规模化水平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呈增长态势,威胁畜牧业产业安全、畜产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现代畜牧业需不断加强常态化疫病防控,提升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能力。

现代畜牧业产业链条较长,上下游产业链涵盖饲草料种植加工、畜禽繁育养殖、畜牧业设备设计与制造、畜禽屠宰加工、冷链运输、产品销售、生态观光以及兽药、动保等产业,覆盖一二三产业诸多环节。

畜牧业为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必须保障优质安全肉蛋奶稳定供应。据测算,2023年我国人均消费粮食134.7公斤,比2020年下降了4.6%;同期,人均消费肉类72.9公斤、禽蛋25.2公斤、奶类42.5公斤,比2020年分别增长20.4%、2.7%、11.3%。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丰富和完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2023年畜牧业仅养殖环节就贡献了约3.9万亿元产值,占农业产值的25%。若将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兽药生产等包括进去,则产值约8万亿元。目前,我国畜牧业上市公司84家,占农业上市公司的41.4%。

畜牧业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广大牧区,60%以上的牧民收入依靠畜牧业;在农区,粗略估计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经营收入的1/3左右。以生猪这一规模较大、资本化运作程度较高的行业为例,全国排名前30的企业中,23家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代养户)”的模式,其生猪出栏量中50%以上是代养户养殖,占比最高的代养户提供生猪出栏量达90%左右。生猪养殖对农户增收的稳定作用明显。此外,许多地区将发展畜牧业,如种草养牛、种草养羊、种草养兔等,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来抓。

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刘芳(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主任):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为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等,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法治保障和资金支持,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体系,并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饲草饲料安全监管,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各项政策加持下,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我国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推广,现代畜牧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形成。肉蛋奶产量持续增长,单产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牛肉产量753万吨、牛奶产量4197万吨、羊肉产量531万吨、禽肉产量2563万吨,禽蛋产量3563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4.6%、4.8%、6.7%、1.3%、4.9%、3.1%。

二是畜禽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我国形成了多样化畜产品生产体系,不仅限于传统的猪、牛、羊、鸡、鸭等,还包括了骆驼、鸽子、鹌鹑等多种畜禽,特种畜禽则包含梅花鹿等,涵盖多种畜禽种类。种类多样性有助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在产品结构中,肉蛋奶结构持续调整,猪肉占肉类比重下降到62%,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生鲜乳和牛羊肉产销两旺。此外,家禽和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使得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

三是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传统养殖模式和技术逐渐被淘汰,转而推广绿色、生态、有机养殖技术,畜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以及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畜禽产业逐渐实现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通过建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四是机械化和智慧化水平提升。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我国畜牧业机械化技术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畜牧机械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养殖装备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一批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和智能化装备加速应用于畜牧业。例如,智能巡航系统可对猪舍内环境和猪只数量、体态、健康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有效反映当前猪只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封闭式模块化智能化生猪养殖系列设施设备不仅实现了饲养环境、料线、水线、粪污处理等自动化管理,同时实现了粪污全量集中收集处理和发酵床模式无害化处理。远程饲料监测精准饲喂系统可以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标准营养配方,并投放至不同的牛群,确保奶牛全天能够自由采食新鲜日粮,同时还能控制成本,减少饲料原料浪费。

提升畜禽产品增产保供能力

我国畜禽产品消费呈现哪些变化趋势?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

刘长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畜禽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各类畜禽产品消费量均持续增长。按产量加净进口量的表观消费量计算,2010年至2023年,我国畜禽产品消费中奶类消费量增长最快,累计增长近60%,肉类、禽蛋消费量增幅均超过28%。在肉类各品种中,牛肉消费量增长最快,累计增长63.4%。随着消费量增长,畜禽产品在中国城乡居民膳食消费中的地位趋于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测算,截至2022年,畜禽产品提供了我国城乡居民17%左右的膳食能量和32%左右的膳食蛋白,与2010年相比均略有提高。

同时,畜禽产品消费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长期以来,猪肉是我国畜禽产品消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畜禽产品消费结构也持续优化升级,高蛋白、低热量的牛羊肉、牛奶与禽肉消费增长更快,在动物源营养中的占比趋于上升。以上畜禽产品消费如果按提供的膳食能量算,2010年至2023年,猪肉占比下降5.4个百分点,其他各类畜禽产品占比都有一定程度上升。不仅如此,牛羊肉、奶类与禽肉在动物源蛋白供给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与在动物源能量供给中作用的变化相似,占比持续上升。

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畜禽产品的人均消费量相比,我国肉类消费水平偏低、奶类消费仍有较大差距、禽蛋消费明显领先。截至2022年,我国肉类人均表观消费量69.9公斤,不到美国的60%;奶类人均表观消费量42.9公斤,不到欧盟国家和美国的17%;禽蛋消费人均表观消费量比欧盟国家和美国均高出50%以上。在肉类中,我国禽肉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均表观消费量仅为美国的33.2%。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相比,畜禽产品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供给中的差距更多体现在蛋白供给方面。2022年,畜禽产品在中国城乡居民膳食热量供给中的占比与日本、韩国相近,但比欧盟国家、美国低了近10个百分点,在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蛋白供给中的占比与日本、韩国相比低10多个百分点,比欧盟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

从畜禽产品消费量变化及畜禽产品营养在膳食营养中的占比情况看,中国畜禽产品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并且伴随结构调整,牛肉、奶类、禽肉等低热量、高蛋白畜禽产品的消费量将更快增长。

THE END
1.动物营养学在畜牧业的作用(动物营养在养猪生产的意义)1、在动物营养理论的支持下,生猪生产可以从一般的规模化养殖转变为保健养殖。2、通过合理利用动物营养的相关知识,可以改进饲料中的配方,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猪吸收,从而促进猪的快速生长。3、同时,由于https://edu.iask.sina.com.cn/jy/30z6da1Otob.html
2.畜牧环境卫生(答案)抗病力(6)光敏性皮炎(7)增强气体代谢作用(8)光照性眼炎(9)致癌作用 3.光色对动物生产和健康有何影响? 答:(1)光的波长(光色)对畜禽的影响:医学上认为红光有充血作用,蓝光和绿光起镇静作用,黄色光和黄绿色光对机体最舒适。 4.等热区理论对畜牧业生产有何指导作用? 答:(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1f19310554.html
3.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489520_891189273.html
4.发展我国生态草业的重要意义和建议高度重视生态草业在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生计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实施“粮经草三元结构”现代化发展模式,生态草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在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为我国人民源源不断地提供绿色安全的畜产品https://www.bzmm.gov.cn/Article-44.shtml
5.2022年第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析林业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是由于森林植物群落生活过程中的一系列环境因素变化,如调节大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变大气成分(减少二氧化碳和增加氧气)、风速下降、水土保持等。因此,可以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没有发达的林业,就不能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一级农业生产结构由农https://blog.csdn.net/qq_74399973/article/details/130992160
6.江苏农业科学杂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2017年第09期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阐述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意义,界定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范畴,包括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内涵、内容、作用,构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路径,包括生成方法、服务手段和共享手段,旨在促进我国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绣球https://www.youfabiao.com/jsnykx/201709/
7.土霉素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土霉素是常用的兽药之一,在畜禽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畜禽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作为代天然抗生素,土霉素目前主要应用于畜牧业和合成强力霉素。土霉素在畜牧业的应用主要作为兽用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两种形式:前者常用来治疗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疾病,其制剂形式有土霉素注射液、盐酸土霉素注射液等,主要治疗功能包括:猪https://mip.chemicalbook.com/NewsInfo_1953.htm
8.题型04影响意义类(3大影响意义类)细读图文材料,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意义作用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 (1)自然环境影响: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一般从地理事物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来评价,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会弃。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543ct13856n406277.html
9.“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如果说商人可能存在较高比重的畜牧业的话,那么周人则是以农耕起家,且承续商人对日观察的成果,所以西周时期肯定知道“两至”,并且也有“两分”的概念,春秋中期,加上了“四立”的概念,到了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理念基本形成,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顺序则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至此,沿用至今的“二十https://www.ihchina.cn/art/detail/id/7576.html
10.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知识点详情 1.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 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 利用地质构造找矿https://www.shimengyuan.com/zhishidian/71.html
11.饲用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饲用微生物种类繁多,作用各异,作为解决食品安全、养殖污染、动物疾病、动物生产性能这四大纠结问题的方案之一,就必须依靠业内认识高度的统一、国家政策的关注、行业门槛的提升、生物技术的突破,目前,技术方向和措施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饲用微生物科学和技术必将为我国的饲料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http://www.plgbio.com/wap/views.asp?menuid=3&sortid=0_2&id=231&msv=1
12.八达岭特区长城文化今日长城作为领土扩张和防御的军事设施作用已不复存在。但是长城在地理上的许多界限指标意义仍然存在,它依然是许多地理事物的敏感地区。 关键词 万里长城 地理界线 过渡地带 农牧界线 文化界线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重要的地理界线。http://www.badaling.cn/cultureShow.asp?id=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