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1甘肃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发展
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发展阶段
1.石器时代
时期:原始社会。
材料:木、石、骨、蚌等,以石器为主。两个阶段
①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打制石器),主要工具以单体为主(提在手里直接使用),工具比较粗糙。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磨制石器),各种复合工具(将各个工具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生产)成为生产工具的主流,出现磨光和钻孔技术。经过磨制的石器更加规整、锋利和适用,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金石并用时代
开始标志: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
时代特点:青铜农具开始出现,但总体数量较少,并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其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达到左右农业发展的程度,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主体。
青铜农具无法广泛应用的原因:青铜资源有限,铜的产量少,比较贵重;硬度不足,不易普及。
3.铁器时代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代出现曲辕犁。
(二)古代耕作工具演变的特点及认识
(1)特点
①从制作材料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②从制作方法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锻造的变化。
③从使用的动力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弄到自然力的变化。
④从农具种类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由粗到精的演进历程。
(2)认识
①古代耕作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②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耕作工具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③耕作工具的发展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生产生活的发展乃至飞跃。
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整个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二、灌溉工具
(一)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己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钩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二)灌溉工具的发展趋势
(1)动力上从人力到自然力的转变: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奴隶社会后期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唐代的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借用风力。
(2)灌溉装置日益复杂,效率大大提高:三国时期马钧革新翻车,使其可以连续不断提水;唐朝筒车则以水流为动力,可以日夜不停地灌溉,效率更高。
三、畜牧业生产工具
豢养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古人用圈厩老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四、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1.古代中国
(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2)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3)汉朝:
①使用纺车纺纱。
②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二)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1)丝织品过于贵重,麻布的御寒和保暖性能较差,而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个阶层穿着。
(2)棉花种植范围扩大,种植技术提高,棉花产量提高。
(3)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4)政府对棉纺织业的鼓励政策。
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三)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发展:
(1)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
(2)中国南朝: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3)唐宋时期: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经烧好的黏土块——支钉。
(四)冶炼工具
1.锻打(制作小型金属器具)
(1)土炉:融化金属原料
(2)锤:打击金属原料
(3)锉:磨平金属
2.锻造(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1)坩埚:融化金属原料
(2)范:
①定型,商周时期用于制作青铜器。
②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五、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劳作方式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2.农业庄园式劳作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的特点
(1)发展模式具有规模化、综合性和独立性。庄园经济是建立在大量地产私有化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这些庄园具有规模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而地主豪强们为避兵祸往往闭门自保,因此独立性、封闭性、自主性也是其主要特点。
(2)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经济组织。地主豪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宗族内部形成了比较严密的、长幼有序的宗法关系。
(3)武装性。地主豪强们在自己的大庄园中配置一些武器装备,武装保卫家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