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事教育内容不断革新,军校办学领导层组成人员亦重新作出部署与聘任。1927年12月28日,军事委员会复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设立上层军事教育指导,选派部分有军事教学实践经验的高级将领组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指导委员”。黄慕松、葛敬恩、陈仪、周亚卫、冯轶裴、李鼐、方策、钱宗泽、李铎、张修敬等十位将领曾任军事指导委员。笔者参照黄埔军校史料,将这十名军事指导委员作简要介绍。
一、民国边政外交里手,高等军事教育专才——黄慕松将军
二、现代军事制度、航空事业开拓者,军事教育、军史编纂先驱——葛敬恩将军
三、民国军政事务专才,高等军事教育与理论开拓者——陈仪将军
四、现代军事学活辞典,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周亚卫将军
五、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著名将领——冯轶裴将军
六、早期军事制度开拓者——李鼐将军
李鼐(1890—1940),别字友松,湖南城步人,南京武备学堂、德国陆军大学毕业。1924年12月,任浙江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军事厅代理厅长。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顾问;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顾问处处长,军政部德国顾问处主任。1936年2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少将,后加陆军中将衔。抗战时期因病逝世。
七、江浙现代军事开拓者,民国军政界名人——方策将军
八、现代中国警政开拓者、军事后勤运输著名将领——钱宗泽将军
九、现代军校教育理论家,外国军事著作编译开拓者——李铎将军
李铎(1878—1930),别号天声,原籍湖南长沙。1905年10月,获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骑兵大队实习;1906年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07年11月毕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光复军事活动。1922年10月,任广州大元帅府陆军部参事;1924年4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参事。1926年春起,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教育处学科主任,广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第五期教授部主任,7月,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高级参谋;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30年5月免职。1928年1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科少将衔科长兼编译官、军学编译处处长。1929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第四编遣区办事处委员。1930年5月,被军事委员会发表为军事参议院咨议。后辞去军职,先后在芜湖、南京等地报社作撰述编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居南京旧宅寓居赋闲。1962年5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十、早期湘军知名将领、著名军事教育及理论家——张修敬将军
张修敬(1887-1953),又字兢骞,原籍江苏江宁府。1908年初,由两江总督署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实习,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学习,1910年5月毕业。回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教官,兵器教官。后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参谋、军学局课长。1923年12月,任建国湘军总司令部第一军第一旅代理旅长,随军赴广东。1924年春到广州,任建国湘军攻鄂军总司令部副官长、秘书长,兼任广东革命政府陆军部讲武学堂主任教官。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司令部代理参谋长。1927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8年2月,被委派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十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8年3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副教育长;1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炮兵监。1936年1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抗战爆发后,仍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炮兵监。1938年1月,训练总监部撤消,改组为军事训练部,被免除军职。1944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参事。1946年7月,退为备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回原籍定居,1953年春,因病在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