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甘肃兰州一家研究所的181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矛头被指向附近的一家药企、上交所上市企业、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牧股份”,证券代码600195)。
12月26日22:26,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兰州市人民政府的联合通报透露了上述信息。专家组认为该事件系意外、偶发。
涉事公司中牧股份是国家重点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曾与师生多人被感染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简称“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联合研制兽用疫苗。
次日,该涉事公司发布早间公告,回应了前述通报。
中牧股份的前述公告称,五个月前,7月24日至8月20日期间,该公司兰州厂布病疫苗生产车间使用了过期消毒剂,导致灭菌不彻底,致使排放的废气带菌,造成扩散和感染,处于下风向的兰州兽研所多名师生感染,出现近两百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四个月后,12月7日,涉事车间停产。
该公告称,将以兰州厂布病疫苗生产车间为重点,立即全面检查,全力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距离上,涉事兰州厂布病疫苗生产车间与被累及的兰州兽研所并非一墙之隔。网络地图显示,二者之间有居民小区存在。
根据前述官方通报,兰州兽研所最早发现的隐性感染者在约三个月后的11月28日出现。11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2名学生检测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
附公告全文: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通报事项的说明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述《通报》提及的“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即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分支机构兰州生物药厂(以下简称“兰州厂”)。公司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到兰州厂了解具体情况并开展现场督导工作。经公司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布鲁氏菌病疫苗及兰州厂的基本情况
(一)布鲁氏菌病疫苗简介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的主要防控手段为弱毒活疫苗免疫。兽用布病疫苗主要有:A19疫苗,S2疫苗等。S2疫苗主要通过注射或口服接种免疫牛、羊、猪、鹿等动物,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均较好;A19疫苗对牛的免疫效果要明显优于S2。几十年使用情况表明,S2疫苗和A19疫苗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布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对重点地区动物的免疫防控,全国畜间布病防控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2018年报告发病动物数量较2015年下降39%,布病监测阳性率较2015年下降55%。
(二)兰州厂生产布病疫苗概况
兰州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兽用疫苗生产厂之一,是国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具有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兽药GMP证书、兽药生产许可证,主要生产口蹄疫疫苗、布病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兰州厂生产的布病疫苗为A19(兽药生字280017010)和S2(兽药生字280017011),以S2为主。2019年,兰州厂的布病疫苗经质量抽检5批次,检验合格。
2018年,兰州厂的布病疫苗产品销量为7067万头份,实现营业收入724.19万元,占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的0.16%。2019年1月~9月,兰州厂累计销售布病疫苗产品6127万头份,实现营业收入742.98万元,占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0.25%。
二、调查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目前,公司系统内的其他兽用生物制品工厂未在产布病疫苗。
兰州厂除布病疫苗生产车间停产外,其他疫苗产品均正常生产。公司预计,兰州厂布病疫苗生产车间的停产,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方面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三、公司后续采取的措施
(二)立即对公司系统内的兽用生物制品工厂专项部署生物安全风险大排查,及时处理风险隐患,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三)认真彻查兽用生物制品工厂原材料的采购、领用、使用等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防范管理漏洞。
(四)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加强对工厂员工生物安全防控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重要提示
“保护动物安全,关爱人类健康”是公司一直秉承的企业宗旨,公司将汲取本次事件的教训,举一反三,持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目前,兰州厂的布病疫苗生产车间已实施停产、检查、整改,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后视情况进行生产安排,公司将依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公告。
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上海证券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公司发布的信息以在上述指定报刊和网站刊登的公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