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行认为任何一家公司非核心的岗位,可以阶段性工作的岗位,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去招全职。
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越来越渗透到各个不同的行业,现在,招聘领域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实现网就是一家解决创业公司阶段性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人才共享平台。
实现网创始人王龙行原来在新浪做产品经理,在2013年,萌发了做线上创业孵化器的想法,在产品demo做出之后,离开新浪正式出来创业。
王龙行告诉i黑马,他之所以创立这样一个平台,主要是他发想为创业公司解决三大问题。
目前实现网已经推出了“快速到班”和“长期兼职”两项服务。“快速到班”是针对创业者的临时或者紧急需求开发的,雇佣方上午下单,经实现网极速匹配工程师,晚上工程师即可到班兼职。
截止到目前为止,实现网的用户数有5万多人,包含了6000多位来自BAT等公司的优秀工程师,有超过1800多家雇佣方在实现网进行交易,成交单数超过5300单,并已完成了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王龙行向i黑马表示,实现网将于近期开启A轮融资,融资后的计划获取更多B端和C端的用户,同时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分站,快速和当地的创业者和孵化器建立联系。
以下为i黑马对话实现网创始人、CEO王龙行:
实现网创始人王龙行
i黑马:从开始做线上创业孵化器到现在做创业公司与人才的撮合交易,实现网中间经历了几次转型,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龙行:最开始的时候,我想要搭建一个平台,让互联网人才在上面组成早期创业团队,并且把早期产品快速通过分工完成,同时在这个社区里寻找它早期的种子用户来快速适应。这更像是一个精益创业的社区,在里面快速实现各种创业想法。但我们发现,在这种纯线上的合作当中效率比较低,稳定性也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团队自己想参与进去,更加快速高效地孵化一些项目,但当后来自己参与孵化的过程发现,这种模式相当于我们在免费帮他们做外包,整个团队自身会变得非常的疲乏。于是我们开始进行第二次转型。
第二次转型的想法是借助更多的外界的力量,我们想让这些大公司的工程师来帮创业者去孵化项目,同时得到股份回报。但是发现工程师对这种回报方式是存在很多顾虑的,首先是他们对于项目选择的能力有限,另外股份回报过于长期,收益不稳定。
第三次转型,我们开始尝试以直接现金改变以往以股权交易的方式来促进工程师和创业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在去年7月份开始测试,9月份开始上线,来做了现金回报方式,一直走到了现在这个阶段。
i黑马:如果给平台定性的话,现在是属于外包行业还是招聘行业?
i黑马:现在的模式解决了招聘行业什么痛点问题?
i黑马:之前实现网是免费的,但最近要开始收费了,你预期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
王龙行:我们计划从下周一开始来收费,盈利的话主要向企业客户完成的定单收5%的佣金。
我们在收费这个事情上是根据自己的各个结点的规划需要来做的,最近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的机制是现在我们发现在资本市场变冷的情况下,很多机构期望创业公司能够盈利,我们也觉得在这种情况下盈利对于公司财务上来说更安全,然后我们又考虑了收费的合理性以及为客户贡献的价值,我们觉得在现在来说可能是一个收费的时机。同时,我们在目前并不追求利润率,并不以开始赚多少钱来衡量这个比例的。
i黑马:在人才与公司对接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人才跳单、或者违背协议的现象,当出现纠纷时有没有设定一些条款或者规范来制约风险?
王龙行:这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会提前明确好,出现问题的时候由平台裁决,它的基本流程是根据我们的双方的协议来举证。我们现在协议里面有规定,一种是在客户下的订单里面,如果工程师主动退出的话,那他拿不到预付薪酬,同时我们平台会立刻派出新的工程师去顶替前面人的工作。另外一个情况是,这个工程师完成了当下的订单,而客户期望的是再下单,让他做一些迭代的工作,这个工程师是有权力去拒绝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客户不能够绑定工程师,这就跟劳动合同一样。所以在实际过程中,跳单的现象比较少。
i黑马:现在远程办公越来越流行,工程师可能在各自的家里就能完成对应的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坐班制呢?
王龙行:我们发现中国现在的企业对于远程办公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为了让更多的创业公司都能够去适应,去系统地了解按需雇佣这种用人方式,我们觉得应该尽量先去满足他们对用人的期望。他们会觉得坐班是更可控的,更有安全感的,所以我们先从坐班来做。
现在为了顺应客户的需求是默认让大家坐班的,但是从理念上面来说,我们本身也认为有部分工作是可以用远程来很好地达到目标的。如果相应的工具能够发展越来越完善,远程已经完全不影响到工作的沟通效率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来用这个工具来开始运用远程。
i黑马:实现网未来想做成什么样的平台?你有提过想做一个“人才云”平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