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华南农业大学校地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双方共同推动区域发展成为集农业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政府+院校+企业”形式构建创新型农业产业园区。
这是短短半个月内,三水引进的第二个在农业领域深度合作的伙伴。3月18日,三水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三水博士工作站同时挂牌。
三水正在建设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引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紧密合作,为加快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装上了创新驱动引擎,将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千亩示范点探索一二三产融合路径
示范点位于白坭镇(西江农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000亩。三水区委常委罗卫平表示,将依托白坭镇现有农业基础及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乡村振兴展示区、品牌农产品示范区、农业旅游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区于一体的创新型农业产业园区,构建“以园促产,以产带农”的产业兴旺新格局,形成三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带动效应。
双方将重点开展多方面合作对接,包括共建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岭南特色经济作物农业产业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岭南特色经济作物“连锁田”试验站、“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孵化器等,推动三水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化发展。其中,华南农业大学特色产业基地的建立,将能建立起校地合作长效机制。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咸春龙表示,三水农林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黑皮冬瓜、椰菜、菜心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好,其中“三水黑皮冬瓜”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量高、质好驰名海内外,有力推动了三水农业发展。
据了解,双方合作的聚焦点之一是“三水黑皮冬瓜”。一方面通过“政府扶持+院校支撑+企业运营”方式,共建岭南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示范点、农业物联网数字化管理中心、黑皮冬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工作站等;另一方面以“适度规模田块+数字化农业基础建设+产业龙头引导+产业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化“连锁田”试验站、黑皮冬瓜精准灌溉标准化示范区及数字化大田管理示范区。
从双方制定的黑皮冬瓜生产升级方向可以看出,三水希望探索出一条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模式转型的路径,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数字化、规模化生产,并使农业产业链向深加工、精加工领域延伸,实现一二产融合。
黑皮冬瓜只是三水产业振兴探新路的“试验田”之一。在双方的合作中,三水还将借力华南农业大学,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农村价值内涵,促进“农旅文”融合。例如,将西江农业园建设成为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规划建设特色乡村游精品路线,探索建设农业田园风光产业带和一批金牌民宿、星级农家乐。
搭建产学研平台破解创新型农业人才瓶颈
在三水与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地共建协议内,有一项合作内容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孵化器,其中一个重点是推动人才服务专区、创业商学院与校地人才双向机制形成良好互动,社会人才联合创新中心、社会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乡村文化创意平台、综合服务和孵化等平台。
康喜莱合作社此前和中国农业大学实现“联姻”,引入该校的“科技小院”,以此为桥梁吸纳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硕士生等人才,让他们指导合作社和农民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创新实现增产增收。康喜莱合作社将借三水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的契机,进一步与华南农业大学对接,解决技术、人才问题。
2018年以来,三水以政府为主导引进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趋势越发明显,今年更是迎来了农业“智库”集中进驻的春天,农业技术、人才、资源接踵而至,为乡村振兴积聚力量。
1月25日,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浩然专家团队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广东梁氏名优淡水鱼种质创新院士工作站,标志着三水首个农业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启动建设。
3月18日,三水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三水博士工作站挂牌,这是省农科院在广东建立的第一个博士工作站。省农科院将为三水提供技术、人才和项目支持。
系列产学研平台落户,将进一步破解农业人才不足的制约。如广东省农科院将派出三名以上博士进驻三水博士工作站,为三水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围绕亟须解决的蔬菜生产技术问题提供新技术方案,逐步建立起农业人才培养机制。
“智库”积极牵手三水助推农业升级步伐提速
高等科研院校、研发机构纷纷相中三水并非偶然。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表示,早在2002年,省农科院就与白坭镇、大塘镇建立深厚合作关系,三水人的实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近三年来,研究所把许多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安排在三水,双方建立了互信、互助的关系。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洲也认为,三水农业特色明显,除了黑皮冬瓜,还有水产、蔬菜等多元化特色产品,这也是吸引华南农业大学多年来与三水开展深入合作的原因。此前,华南农业大学已经和三水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优质蔬菜、生产加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休闲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
上世纪80年代,三水已经建成“广东四大粮仓”之一,三十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农业根基。当下,三水坐拥广东省三大现代农业园之一——大塘现代农业园,以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重要载体平台,拥有“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三水芦苞鱼干”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产业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三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泉表示,三水农业虽然已经具备规模优势,但在技术创新和发展质量上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推动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三水区需要借助外脑,引入优势技术和人才资源,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
接下来,三水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紧抓实,提升农业科技化和品牌化水平是其中一个抓手。据了解,三水将继续加强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广省农科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引进一批科技资源、形成一支活跃在三水的农业科技队伍,提升全区农业科技含量。
与此同时,三水将推广现代化种养模式,用新技术、新种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建设一批现代种业企业,逐步推广生态养殖小区、推水养殖及陆基推水养殖等新技术,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促进农业水产经营降本提质;鼓励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利用拱棚、温室大棚栽培和品种搭配的方式培育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