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2篇专题中,我和大家科普金融专业是否好专业、2024金融财经院校排行榜,今天来和大家聊聊长周期的高考填志愿问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网上看到这篇热搜:《4年前听张雪峰读建筑的同学,要毕业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现在土木和建筑专业同学就业如何呢?
在网上,我找到了一张2024年广东某理工大学的就业去向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17日,该学校建筑与规划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仅为9.2%。
而就业率较高的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偏向于IT和技术类专业),其去向落实率高达50%,平均2人签约了1份工作。
这样一对比,不难看出不同专业就业难度的差异。
当然,上述数据是5月期中数据,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收获offer,暂未完成签约,最终情况肯定比这个数值要好。
那为什么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呢?
曾经香喷喷的土木和建筑为什么沦落至此?
这背后,其实是经济周期在做怪。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只要分数高,专业随便挑”。
可专业真的是随便挑的吗?
真的是闭着眼睛,什么热选什么吗?
显然不是。
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它决定了哪些行业在未来处于上升期,哪些行业可能面临衰退。
如果填志愿时忽视了这点,毕业后面临就业市场的冷遇。
那么,经济周期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呢?
一般来说,在经济扩张期,某些行业可能急需人才,就业机会就会多,工资也开的高;
而在经济收缩期,这些行业可能就会面临人才过剩的问题,就业就难。
因此,填志愿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和长远规划,还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周期,英文名为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一般来说,是指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规律,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长周期是最有意思的,因为每一次长周期,都带动了人类社会的一次大变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学术界对近代第一个长周期的起点主要认定为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70年代),随后是蒸汽机与铁路时代(1829年),钢铁和电力时代(1875年),信息与通信时代(1960年+);
当前正处于第5个长周期的时代,也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时代(21世纪)。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20年,选择了互联网、IT企业的收入这么高,选择人工智能、算法、的人收入很高的本质原因了。
大家可以看下图,杭州算法工程师,目前招聘的月薪,平均在1万5到5万区间;
这个收入水平还是吊打很多行业的。
填志愿这场战役中,了解经济周期的“天气预报”至关重要。
那么,未来经济会有怎么样的规律呢?
说说我的观点吧。
(1)新兴行业,符合国家战略要求方向的专业会越来越好,缺点是要学精学深
我个人觉得,填志愿一定要多看新闻联播,看看国家鼓励什么,要发展什么。
这两年有个新的提法叫“新质生产力”,2023年,国家也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
足以见得我国对科技的重视。
所以我觉得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和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行业,只要能够沉得住心学精学深,一定是个好专业。
例如最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生物科技等各种高科技专业,和一些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但基础学科要学精学深一般要读到博士)。
(2)完全竞争的专业,慎重选择,卷不动
在某些行业,我们已经完全竞争了。
比如:生猪养殖和畜牧业,这行就比较卷,卖猪肉的不太挣钱;
再比如:其他薄利多销、从业人员较多的传统行业;
(3)蓝海行业的专业,积极拥抱,吃增量蛋糕
某些行业,目前仍处于蓝海行业,这一类行业,可以积极去拥抱。
比如: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那以后康复行业、养老行业就是妥妥的蓝海市场。
总结一下,选志愿选专业,一定要看经济周期,要分析未来。
选择比努力重要,选对了,保持努力和专注,后半生不会差了。